幼兒園語言說課稿範文

來源:才華庫 2.49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語言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範文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1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主題活動《我長大了》,這是二級主題《人在變》中的一個活動。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在一次常規的身高體重測查後,我把前一次的測查結果和這次的測查結果同時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對自己成長的關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時候的故事。為此,我設計了這個主題系列活動,一方面滿足孩子們的心理需要,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另一方面讓孩子瞭解長輩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改善孩子只會享受長輩對自己的愛,而不懂得會報的心理狀態。綱要中要求:應“引導兒童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我認為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階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綱要》的精神:“教育活動內容既適合兒童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兒童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兒童的經驗和視野……”

2、目標定位:根據大班兒童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魯納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融合了語言、科學、社會、藝術領域的整合。

目標為:

(1)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兒童發現自己的成長與變化。

(2)激發兒童欣賞自己的成長,展示自己的能力,樹立自信心。

(3)樂於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

(4)讓兒童嘗試製作個人成長冊,發展兒童的精細動作。

(5)讓兒童體會父母的辛苦、關心,增進親子之情。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感受“我長大了”,主要是發現自己成長與變化。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錄影、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根據人的成長過程進行排序、製作個人成長冊,主要是通過自主操作,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在目標定位上,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各領域內容有機聯絡,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兒童小時候的照片、衣物、用品佈置於牆上,桌椅呈同字型便於評價和集中。

(2)物質準備:“人的成長過程”圖片,卡片紙、彩筆、彩紙、剪刀、膠水等美工材料與工具若干,已製作本領樹的樹幹,小時候的錄影(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影),胎兒的生長髮育以及新生兒的養育的錄影。

(3)知識準備:兒童向家長了解爸爸媽媽的故事及自己小時候的趣事,觀察各個階段自己成長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徵。

二、說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兒童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本次活動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主要有:

1、情景教學法:本次活動通過環境的刺激,讓兒童尋找、辨認同伴小時候的照片,引發了兒童的好奇心,吸引兒童參與到活動中來。

2、演示法:通過電教手段、多媒體動畫“小時候的錄影(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影),胎兒的生長髮育以及新生兒的養育的錄影”,讓兒童對自己的成長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在這一個過程中,現代教學的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3、操作法:本次活動用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讓兒童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與現在)獲得了最直接的經驗,並在交流操作的過程中增進了對自己和他人的瞭解;第二次分組操作把自己獲得的經驗再一次深化,通過製作、想象繪畫、排序的形式表現自己對成長的理解與期盼,體驗成長的快樂。

三、說學法:

以兒童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兒童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綱要》科學領域目標明確指出:“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活動中,我引導兒童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對自己的成長髮生了興趣。

2、交流討論法:當兒童對自己成長有一定的感受時,讓他們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講述自己的故事,討論自己的成長,不僅讓兒童分享快樂,達到生生互動,而且能提高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

3、展示法:讓兒童展示自己的本領,發揮了兒童的主體作用,每個兒童都獲得了表現自我的機會,並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

4、嘗試法:陶行知說過“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活動中讓兒童製作、排序、佈置“本領樹”,兒童的思維更加靈活,各種能力得到鍛鍊,拓展了知識面。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兒童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著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著“以兒童發展為本”的理念。

四、說教學程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積累經驗——交流體驗——展示自己——操作表現——分享快樂

1、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開始,以活動室環境的變化引發兒童對小時候用品的興趣。

2、自由探索(欣賞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據兒童好奇、好動的特點,讓兒童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誰?一起議論為什麼猜不著?從而發現小朋友的變化。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真實地感受自己長大了。在這一過程兒童的經驗是淺顯的,我就通過集中讓兒童互相議論的方法:現在與小時候比,自己有什麼變化?引導兒童從更多的方面有目的進行比較,目標一得到了體現。

3、觀看錄影,積累經驗:兒童對自己是從哪裡來的、是怎樣長大的,充滿了好奇。通過觀看錄影把兒童帶到了神祕的生命起源時刻,他們深深地感受到媽媽懷孕的辛苦、父母養育的艱辛,增進了對父母的感情,目標五得到了體現。

4、交流體驗(回憶童年趣事):讓兒童講述自己小時候的趣事,鼓勵兒童積極參與,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目標三得到體現。

5、展示自己:兒童分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領,同時又讓兒童有互相學習、感受別人長處的機會,並在適當的時候請個別孩子在集體面前進行展示,樹立自信心,目標二也得到了體現。

6、操作表現:為了讓兒童進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長、瞭解成長的`過程,我讓兒童分組操作,一組製作“成長變化圖”——我小時候是這個樣子——我現在是這個樣子——我將來會變成這個樣子——請兒童畫一張自己將來的畫像。一組排序:請兒童給人的成長過程圖片排序,表現人是怎樣變化的?一組兒童在每片樹葉上畫一件自己會做的事情,然後貼在樹上。讓兒童自主選擇,有領域的整合,目標四得到了體現。

7、分享快樂:這是活動的延伸,《綱要》指出“為兒童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兒童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兒童在這一環節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同伴,愉悅的情感得到極大的滿足,很有成就感。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2

一、說教材

燕子是季節性很強的候鳥,人們稱它為"報春歸來的春燕"、"翩然歸來的報春燕"等。只要見到燕子,似乎就是提醒人們:春天來了!古人曾有:"鶯啼燕語報新年"之佳句。人們總是把燕子跟春天聯絡起來。而燕子又是孩子們喜歡的動物之一,它體型較小,上身為發金屬光輝的黑色,頭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紅色,飛的較低,鳴聲較小,多以居民的室內房樑上和牆角巢穴,最喜接近人類。它那標誌性的形象——剪刀似的尾巴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燕子》這首兒歌正是抓住了這個特點,整首詩從燕子的尾巴入手,把小燕子描寫得栩栩如生,字裡行間充滿了對小燕子的喜愛之情。整首兒歌始終圍繞著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以一個"剪"字來貫穿,具有奇妙的想象。短小精悍的六句話對小燕子的形態、生活習性、場景進行了擬人化的描寫。前兩句寫了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中間兩句用"上天"和"下河"描寫了燕子的飛行場景;最後兩句運用聯想的方法描寫了燕子的住所"窩"。

大班的孩子對燕子有了一定的瞭解,特別是它的外形、典型的生活習性都是孩子們所關注的,這為他們的學習兒歌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居住在樓房裡孩子對燕子又可以說是陌生的,他們很少能有機會近距離地觀看燕子搭窩、覓食和餵哺的情景。因此教師就要為幼兒提供一些相關的資料,使幼兒積累有關的經驗,為幼兒的順利學習打下基礎。

這首兒歌中蘊涵著許多領域的教育價值。科學領域:通過對兒歌內容的理解進一步瞭解有關燕子的科學知識;社會領域:可以通過對燕子的瞭解、朗誦兒歌激發幼兒喜愛燕子,喜愛大自然的情感;藝術領域:兒歌的每一句話都可使孩子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在頭腦中產生有關的聯想,形成一幅幅美麗的畫面。而教育價值最大的則是語言領域,兒歌中的語言比較壓韻、節奏明快,而理解兒歌的內容又需要幼兒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我把這個教材內容放在大班。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教材的內容,以及大班幼兒知識能力框架的結構特點,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訂了我的活動目標。活動目標如下:

1、感受詩歌中描寫的優美意境,理解兒歌的內容,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2、運用有關的生活經驗創編兒歌的部分詩句

3、萌發對燕子、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說活動的重難點:

活動的重點是目標一:感受詩歌中描寫的優美意境,理解兒歌的內容。《綱要》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社會、認知是密切相關的。我在幼兒原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幼兒理解兒歌,在觀察燕子的基礎上描述燕子活潑可愛的形象。我制訂的重點從目標本身出發,因為是語言活動,又是以兒歌為主軸,所以理解兒歌所表達的內容就顯得非常重要。兒歌后四句的想象是本次活動的重心,所以我把重點定位在此。通過教師逐句的講解和教具的演示,形成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的新氣象,從而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能力,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點部分。

活動的難點則是仿編兒歌。對於大班幼兒來說,由於對燕子熟悉和了解的程度還相對較少,因此他們的想像力也受到了一定的侷限,創編對他們來說有一定難度。但如果教師能做好幼兒前期的知識、情感的準備工作,讓幼兒對燕子進行資料的查詢,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在教學時,教師提供必要的圖片或課件,幫助幼兒形成鮮明的表象,我想仿編兒歌也就會有所突破,從而使幼兒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四、說活動的準備

1、前期知識準備:請幼兒蒐集、觀看有關燕子的書本、圖片或視訊,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

2、活動中的準備:

(1)與詩歌內容有關的課件,內容分別為燕子的外形特寫,燕子在空中飛行、在河面掠過點選河面後水波盪漾的畫面、燕子銜茅草、銜泥巴搭窩的畫面。

(2)在教師裡張貼幼兒收集的關於燕子的圖片。

(3)《小燕子》的歌曲磁帶、背景音樂,創編詩歌用的小圖片(如)。

五、說活動流程:

共分五個流程:引題——理解內容——朗誦、表演——仿編——延伸

1、引題部分:播放《小燕子》的歌曲磁帶,師生共同演唱,激發幼兒的情感,把幼兒帶入到優美、抒情的意境中來。

2、理解兒歌:

1)通過提問:"你知道燕子嗎?把你知道的有關燕子的事情告訴大家吧!"幼兒互相交流、分享燕子的外形、生活習性、飛行、搭窩、覓食、餵哺以及一些趣事。

(這個環節是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鬆的語言運用情景。《綱要》指出,"幼兒園語言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幼兒成為積極的語言運用者。"鑑於此,教師就要注意激發幼兒的說話願望,提供幼兒說話的機會,並保護他們說話的積極性。正由於幼兒有了前期的知識準備,使幼兒在活動中能"有話可說",從而體驗到說話的樂趣和成功感。同時,此3環節也為以後的仿編兒歌打下了伏筆,為難點的突破奠定了基礎。)

2)播放課件兩遍,同時教師配以兒歌的朗誦。

(課件的提供為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把兒歌所表達的內容直觀、鮮明地呈現在幼兒的面前。從而來突破教學的重點。)

3)提問:為什麼說燕子在空中飛行時是"上天剪雲朵"?河面上飛行時怎麼會"剪水波"呢?最後兩句說的是燕子的什麼事?

小燕子用尾巴剪了哪些東西?這些東西小燕子真的剪了嗎?那麼兒歌中為什麼要用"剪"這個詞呢?

(前一串提問是幫助幼兒逐句分析詩句所包含的含義,而後一串的提問則是讓幼兒理解兒歌所運用的描寫方法,通過比喻,把燕子外形的主要特徵和它的生活情景緊密地聯絡在了一起。)

教師提問:你還有什麼不懂或需要幫助的地方嗎?

(這個環節是教師為幼兒提供的一個創造性運用語言的機會。《綱要》中指出:"孩子疑問和質疑類言語行動的不足,有可能對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行動造成影響。"因此,教師要增加兒童質疑提問的機會。)

3、朗誦、表演兒歌

1)採用整首跟讀的形式讓幼兒在背景音樂的播放中學習朗誦,激發情感的共鳴。

2)幼兒運用肢體動作邊朗誦邊表演兒歌。(讓幼兒的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到活動中來,更有利於學習和兒歌的記憶,同時也使活動做到動靜交替,使孩子更加輕鬆。)

4、仿編兒歌:

提問:燕子還會在哪些地方飛行?(如湖面,田野、林間)在那些地方飛行時它會剪些什麼呢?它在搭窩時還會用到哪些材料?(樹枝、枯葉、稻草、小石子等)它會把這些材料當什麼?(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關的小圖片,以幫助幼兒的仿編。)

大班幼兒對兒歌的仿編已有一定的基礎,他們會找出相關的字詞來替換兒歌中原有的字詞,從而創編出獨特的兒歌來。考慮到在一個活動中讓幼兒沒有參照物進行創編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提供了小圖片來幫助幼兒的仿編活動,從而降低了教學的難度,使大多數的幼兒都能體會到仿編帶來的新奇感受。當幼兒對兒歌的結構非常熟悉時,也可以讓幼兒直接地進行創編。

5、延伸活動:根據幼兒對燕子的瞭解或兒歌所提供的內容,幼兒自願選擇有關的內容進行繪畫活動,進一步激發幼兒對燕子的喜愛之情。

六、說教法

多媒體教具的運用:針對幼兒的現有水平和生活經驗,製作了形象、生動的課件。課件的運用讓孩子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教師珍視幼兒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教學中,教師靈活地利用教具,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領幼兒啟迪聯想……讓幼兒自己對兒歌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灌輸,用幼兒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

視聽講做結合法:主要是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以及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聽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細緻地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講就是幼兒的講述,以滿足每個幼兒想說的願望。做就是讓幼兒運用肢體進行表演。視聽講做結合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

七、說學法

1、傾聽表述法:

首先,讓幼兒帶著自己對燕子的瞭解,大家來分享、交流,激發幼兒"想說"的願望。其次,利用各種教法,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並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仿編詩歌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說"。

2、探索仿編法:新《綱要》指出: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幼兒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因此,我為幼兒創設了支援性的語言教育環境,支援幼兒在活動中拓展語言經驗。我在引導幼兒進行仿編詩歌的同時,提供了各種小圖片,以引起幼兒的思考,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學習,突破活動的難點。

附:兒歌《小燕子》

小燕子,真靈巧,

身上帶把小剪刀;

上天剪雲朵,

下河剪水波;

剪根茅草當枕頭,

剪塊泥巴搭窩窩。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3

一、說教材

《貪吃的小老鼠》講述的是一隻小老鼠吃西瓜皮沉入河底的經過,本課配合故事內容安排了四幅圖片,讓幼兒按情節發展順序排圖並用連貫地語言,講述一個完整地故事,教育幼兒遇事要先動腦筋想一想,想清結果後再做,不要向小老鼠學習。

根據學前班幼兒語言發展的水平,我認為這一活動應達到以下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圖片,並用連貫的語言講述畫面內容,鼓勵幼兒根據情節發展設想故事的結尾。

2、豐富詞彙:羨慕、神氣。

3、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幼兒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重點:讓幼兒按情節發展順序排圖並用連貫地語言講述一個完整地故事。

難點:設想故事結尾並講述。

準備:投影儀、圖片、每人一塊拼圖板

二、說教法

針對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充分利用故事圖片,啟發式的教育思想,寓教於樂。採用了觀察法、圖片講述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幼兒活潑好動,想象豐富,語言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礎,我充分利用故事圖片,讓幼兒展開想象,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發展他們的判斷思維能力幾口語表達能力,從而達到良好的效果。

四、說教學程式:

1、懸念匯入

放投影儀出示西瓜皮,請幼兒講述西瓜皮的用途。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費時3分。

2、經驗講述

出示投影片小老鼠,啟發幼兒講講小老鼠看到瓜皮它會想些什麼?會說些什麼?用一句完整地話講述圖片內容,讓幼兒充分發表見解,培養幼兒的推理能力,接著出示小老鼠坐在瓜皮船裡的情景,請幼兒講述老鼠的神情,讓幼兒學會理解“神氣”這個詞。讓幼兒自己動手排序,每人一塊拼圖板,四幅圖片,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四幅圖的順序,再把故事講給大家聽。指名幼兒先按老師排得圖片講故事,老師再用生動的語言講故事,這樣能夠培養幼兒的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能力。並學習理解“羨慕”一詞。費時20分。

3、讓幼兒創編故事

提問:水慢慢地流進來,西瓜皮船沉下去,最後會發生什麼事呢?請幼兒大膽發言,想象出不同的故事結尾,這樣做,可以培養幼兒的想象推理能力。費時4分。

4、活動延伸:聯絡實際,教育幼兒。費時3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