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不等式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2.35W

不等式是學習數學的基本內容之一,那麼,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關於不等式說課稿,供大家閱讀參考。

關於不等式說課稿

關於不等式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一節《不等式及其解集》,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以及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學生學習了等式,方程,方程組的概念,重點研究瞭解方程及方程組之後面臨的一個新問題,不等式從某種程度上講是等式的延伸,而在此之後,我們所要學的很多知識,比如,不等式的性質,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甚至以後的高等數學中所涉及到的優化問題都要用到本節課的內容,因此,本節課的內容在整個中學數學乃至整個數學領域都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思維變得更開闊,也對以後更好的學習各種科學知識有很大的幫助。

2、教學目標

新課標下的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及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必須體現三維目標,因此根據本課內容的特點以及學生知識水平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義,會用不等式表示簡單的數量關係和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及歸納能力。

(2)、過程與方法:經歷由具體例項建立不等式模型的過程,通過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自發的尋找不等式的解

(3)、精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不等式類數學問題的討論,逐步培養他們合作交流意識,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存在,並能將他們應用到生活的各個領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說教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多讓學生交流合作。引導學生動腦筋思考,協助學生歸納總結知識重點,最終達到教學相長。因此,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以啟發式教學為主,討論、交流合作等方法為輔。先複習了已有的等式、方程的有關知識,然後舉兩個不能用等式表示的數量關係,接著讓學生聯想生活實際中的一些不等關係並舉例,最後選擇教材上的問題1讓學生分組討論,各組找出幾個能滿足該問題中未知數的值學生會發現各組所選數值的差異,緊接著引出解集的概念。這樣由易到難層層深入,既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又符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也給了更多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通過讓學生舉例、思考、討論、合作交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始終處於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充分體現老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三、說學法

按照新課標的精神,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提倡積極主動,勇於探索的學習方式,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本節課上,我一開始就讓學生舉例,然後分組合作找出滿足問題1中不等式的`未知數的值,通過學生交流發現他們所找的值不完全相同,引出不等式解集的概念,最後加以適當的練習鞏固本節課的知識。這樣將大量時間還給了學生,讓他們在做中學,學中做。使學生自覺實現知識的構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是豐富學生科學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而這正是我們教學的重要任務和目標,為了更好實現我們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首先,引導學生回憶等式、方程及方程組的概念,然後提出: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問題並不能簡單的用等式或者方程來描述。比如,古代的舂米的方法,小時候玩的蹺蹺板的兩端的力量如果都一樣大,它還會翹來翹去嗎?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不等關係的廣泛存在,然後讓學生獨立思考,舉出一些不能用等式表示的例項,(物理課上用到的天枰,兩個人的身高等),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2、新授:

(1)、要求學生完成P123第2題,使學生能夠熟練的用不等式表示一些數量關係。

(2)、選課本上的問題1,讓學生獨立理解題意後分組討論,得出能夠表達題意的不等式,並加以指導和更正,這樣不僅符合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而且更好的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3)、分組合作,交流得出新知識(不等式的解)。

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一組經過討論找到一個或幾個滿足問題1中的X值,推出一個代表說出並講明理由。讓大家發現問題:各組給出數字可能不一樣,但它們都能滿足問題1中的條件。老師給予表揚並肯定他們所給的都是問題中1不等式的解。

學生歸納不等式的解的概念: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同時他們會發現,前面學的方程的解都只有一個,為什麼今天所學不等式的解不止一個呢?引出解集的概念:一個含有未知數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集。這樣設計讓學生充分表現自己,體現自己的價值。也正是新理念下的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

3、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通過列不等式,找不等式的解,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梯度訓練。使學生對所學的新知識進一步理解並掌握。這樣安排,符合學生接受新事物的水平層次。從易到難,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4、課堂小結

(1)、讓學生談談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他們學到了什麼?

(2)、根據學生所談到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對本節課的重點加以強調,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

以這種形式的小結,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每一位學生都提供了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

5、作業:P128,2,3.

作業量不大,但對所學新知識的運用體現的很明顯。對學生更好的鞏固新知是較好的選擇。這樣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也不耽誤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鞏固。

關於不等式說課稿2

尊敬的評委老師、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要說課的課題是《基本不等式》第一課時,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高中數學A版必修5,第3章,第4節的知識內容。關於本課的設計,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向各位老師彙報。

一、說教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基本不等式” 是必修5的重點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完“不等式的性質”、“不等式的解法”及“線性規劃”的基礎上對不等式的進一步研究。在不等式的證明和求最值過程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求最值又是大學聯考的熱點。同時本節知識又滲透了數形結合、化歸等重要數學思想,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推導並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這個基本不等式的幾何意義,並掌握定理中的不等號“?”取等號的條件是:若且唯若這兩個數相等;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試驗、歸納、判斷、猜想等思維能力,通過例項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體會數與形的和諧統一,領略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制定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應用數形結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並從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推導、證明過程; 突出重點的方法:我採用分組討論,多媒體展示、引導啟發法來突出基本不等式的推導。 難點: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條件以及等號成立的條件;

突破難點的方法:我採用重複法(在課堂的每一環節,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強調基本不等式和其成立的條件以及等號成立時的條件),變式教學法等等來突破基本不等式等號成立時的條件。

二、說教法

本節課在高二年級的一個平行班級中進行講授,該班學生基礎較差,課堂氣氛較活躍,在長期教學的訓練下,現已具有一定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我藉助多媒體輔助進行直觀演示,採用啟發式教學法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參與活動。運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讓學生享受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三、說學法

根據創新教育、主體教育、成功教育三個教學觀,在教學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髮現問題要導,思路受阻要導,缺乏創新能力要導,總之改“灌”為“導”。因此,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分析,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

四、教學設計

1、匯入新課

如圖,這是在北京召開的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會標。會標根據中國古代數學家趙爽的弦圖設計的,顏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個風車,代表中國人民熱情好客。(展示風車)

為了幫助同學們從圖案中找出數學原理,

D 我設定了探究

一:探究圖中的不等關係與相等關係

問題1:正方形的面積、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和分別為多少? F 它們之間什麼關係? G C

問題2:那麼它們有相等的情況嗎?

H (學生積極思考,通過多媒體展示幫助學生理解) A a E 問題3:你能給出它的證明嗎? b a+b(讓學生獨立證明)

設計意圖: B (1)運用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會標引入,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中國數學的歷史悠久,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2)運用此圖示能較容易的觀察出面積之間的關係,引入重要不等式很直觀。

(3)三個思考題為學生創造情景,逐層深入,強化理解。

2、推進新課(運用分析法證明基本不等式)

探究二:

22問題1:如果 a>0,b>0,我們分別用 a 和b代替a,b,那麼能夠得出什麼結論呢? 問題2:你能用不等式的性質直接推導嗎? 設計意圖:

(1)證明過程課本上是以填空形式出現的,學生能夠獨立完成,這也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符合課改精神;

(2)證明過程印證了不等式的正確性,並能加深學生對基本不等式的理解;

(3)此種證明方法是“分析法”,在選修教材的《推理與證明》一章中會重點講解,此處有必要讓學生初步瞭解。

探究三:基本不等式的幾何解釋

如圖,AB是圓的直徑,C是AB上任一點,AC=a,CB=b,過點C作垂直於AB的弦DE,連線AD,BD。你能用這個圖得出基本不等式的幾何解釋嗎?

問題1:如何用a,b表示OD? 問題2:如何用a,b表示CD?

問題3:OD與CD的大小關係怎樣?

從而讓學生歸納出基本不等式的幾何意義。

設計意圖:幾何直觀能啟迪思路,幫助理解,因此,藉助幾何直觀學習和理解數學,是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方面。只有做到了直觀 上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

3、深入探究,揭露本質

引導學生比較兩個不等式的異同點,總結使用基本不等式應注意的問題。 (1)重要不等式、基本不等式的不同敘述方式; (2)注意成立的條件以及什麼情況下等號成立; (3)變形; (4)異同點。

設計意圖:學生共同探究,進一步加深對兩個不等式的理解和掌握。 4、學以致用,勤於總結

例1.已知兩個正數a,b的等差中項為4,則a,b的等比中項的最大值為( ) A.2 B.4 C.8 D.16

yx如果x?0,y?0,求證:??2.例2.

(1)例一這道例題很簡單,多數學生都會利用已經學習過的數列知識,進行分析解決,同時引導學生做出總結:基本不等式的另一種文字敘述方式;

(2)通過例題求解,學生能夠加深對基本不等式的理解,a和b不僅僅是一個字母,而且是一個符號,它們可以是a、b,也可以是x、y,也可以是一個多項式等;

(3)例2不是課本例題,比課本例題簡單,這樣,循序漸進,有利於學生理解不等式的內涵,鞏固基本不等式,讓學生熟悉公式,並學會簡單的應用,同時歸納不等式的證明常用用方法:作差法、利用性質等。 5、小結與作業:(讓學生暢所欲言,老師做出評價)

設計意圖: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作業:P100習題1 A組1

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熟練公式應用,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形成。 時間安排:引入約5分鐘

探究、證明重要不等式、基本不等式約15分鐘 探究幾何意義約10分鐘 知識應用約10分鐘 小結與作業約5分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