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說課稿範文

來源:才華庫 3.11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美術說課稿範文

美術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江西版國小美術第六冊第二課的教學內容,是“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課業。是圍繞航天器這一主題的造型設計課。

本課很好的結合了時代的特點,展示高科技的風采,人們已能飛向太空,並能在太空中生活,人類已歷史性地把旅遊的範圍開闢到了地球之外。從而引領學生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創作空間。而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通過剪刻、捲曲、黏接、描繪等方法,運用飲料杯、盒子、舊掛曆、彩紙、泡沫、筷子等各種廢舊物創造出新穎的航天器。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增長太空知識,並瞭解航天器的各種用途。

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學習掌握剪刻、捲曲、黏接、描繪等多種製作方法,製作不同的飛行器模型。

情感目標:從中體驗創作的樂趣,並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2、教學重、難點:在於飛行器的造型設計。如飛船的外形要為功能服務,造型、顏色處理要時尚、現代,模型要堅固、紮實等。

3、解決重難點的方法:通過文字、圖片、影片介紹,加深學生對航天器的瞭解,

讓學生分析它的特點,並親自動手創作。

二、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基於以上我對教材的理解本課的基本設計思路是:通過大量的文字、圖片、影片等介紹,給予學生大量的資訊,豐富見識,開闊眼界,加深對太空航天飛行器的瞭解。這樣便能給學生的創作理清思路奠定基礎,學生才能有更豐富的創作原素,來構思自己在想象中太空的樣子,而後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與獨特的創意,大膽地創造出來,老師在技法上加以指導與啟發,使學生創作出新穎的航天器。因此,本課我主要運用了範例展示法、引導發現法、直觀演示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和自評、互評法來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的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的人性觀點認為:“在優化的人文環境、心理環境中人會全面發展自己的潛能。”因此,我採用了人性化的方法指導,在為學生創設尊重、和諧、理解的人文環境的基礎上,通過引導學生看一看、說一說、論一論、做一做、評一評的學習方法,學生的思維真正獲得解放的狀態下自然會展開想象進入美術創作的境界。

學具準備:飲料杯、盒子、舊掛曆紙、彩紙、泡沫、筷子、剪刀、雙面膠等。

四、說教學程式

如果說鑽研教材,研究教學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那麼我認為合理優化地組織教學過程便是成功的關鍵。這一課時我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欣賞神舟五號升空的影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本課學習內容的濃厚興趣,使學生對太空產生無限的聯想。從而引入課題《飛向太空》,並由學生講述課前收集到的有關太空與航天器知識。

(二)觀察比較,啟發想象

1、帶著問題欣賞各種航天飛船的圖片。

(1)航天飛船的基本型都有哪些形狀?

(2)航天飛船的顏色是怎樣的?

欣賞完後,讓學生說一說航天器都有哪些外形,顏色是怎樣的,學生在說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會掌握航天器的造型特徵,認識到航天器形狀是多樣的。

2、出示兩幅空間飛行器的造型圖(神舟五號與另一架飛行器),對比分析它們的造型特徵,並講授飛行器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為以下的創作做鋪墊。

(三)分部講授,掌握技能

學生在上一環節中對航天器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處於最佳的學習狀態,這時教師出示材料,揭示講授航天器的製作方法:

想——外形

通過以上的講解,讓學生小組討論並自由說說自己心中想製作的飛行器外形是怎樣的,都有哪些功能。這時教師引入到第二步的教學。

選——材料

教師出示各種形狀的材料,讓學生想一想這些材料能製作飛行器的哪些部位,如航天器的大外形、發動機、噴火器、導航器等。

剪——形狀

這時教師可以加以示範,如飛行器尖形的頭和噴火器的剪貼、捲曲的方法,使學生理解剪曲的製作方法。

貼——組合

教師簡單示範貼上組合飛行器的各個部件,這是製作飛行器的最後一步。

(四)動手創作,激勵創新

1、讓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設計,利用不同材料的特性,製作獨特的飛行器模型,在模型上,可以繪製自己喜歡的圖形,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上飛船的名字。同時增強了集體協作精神。

2、教師隨堂巡視指導,並對學生製作上的問題及時解決。

(五)作品展示,自評互評

1、舉行一次“太空遨遊會”,分成多個小組,以宇宙中各種星球和飛船的名字命名,進行太空知識的講解,展示自己的“航天器”,相互進行交流和學習。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把問的權利和評的權利都交給學生,鼓勵他們大膽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創作意圖、對別人作品的看法等,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六)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在上面教學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課堂小結。

這樣的課堂設計,使學生賞、說、做、評相結合,體現出了學習和美育相融,是美術大綱教學的要求

課後拓展:除了人類以外,還有植物種子、動物也可以飛上了太空,然後會發生一些什麼事情呢?讓學生充分展開聯想,通過繪畫的形式體現出來。

五、板書設計

板書能體現出一堂課的教學思路,因此在教學中,應將教學過程與板書相配合,與範圖、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做到和諧一致。以下是我的板書設計:

《飛向太空》

製作方法:想——外形

選——材料

剪——形狀

貼——組合

美術說課稿2

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國小一年級美術第二冊第3課《太陽》。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說說我對本課的教學設想。

一、教材分析: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本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即用泥塑的表現手法創作多種形式的'太陽作品,既可以創設臉部的五官,又可以表現多種不同的光芒,通過揉一揉、滾一滾,以及簡單的貼上組合,使學生體驗到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既表達了學生的情感和思想,又美化了環境與生活。

通過對教材的把握與熟悉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熟悉泥塑製作的工具和材料並採用揉、捏、粘、壓等技法進行簡單地浮雕造型創作。

2、通過對太陽五官及光芒的多種設計和表現,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動手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學習用泥塑的方法表現太陽的臉和光芒。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

太陽五官及光芒的多種造型及色彩變化。

二、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欣賞互動、情景創設、評價激勵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將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下面我通過這五個環節,向大家展示本課的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匯入

1、謎語匯入:

教師出示謎語:有位老公公,一張圓臉孔,有朝一日不見他,不是下雨就颳風。

學生思考後說出謎底:太陽。教師隨機板書出課題《太陽》,並在旁邊簡單畫出太陽的形象。

2、教師提出問題:太陽對我們人類有什麼貢獻。學生共同思考回答,教師進行歸納,例如:

太陽的光芒給大地帶來了光明和溫暖。

小孩經常晒太陽能預防鈣的流失。

各種植物吸收了太陽的光芒會變得更加鮮豔,更加茁壯。

本環節設計意圖:謎語激趣,簡筆畫抓神,以及講述太陽對人類的貢獻,都是為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為下個環節做了充分的準備。

第二環節:欣賞

世界上雖然只有一個太陽,但是在古今中外的藝術作品中,她卻千變萬化,充分顯示了人類非凡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本環節通過讓學生欣賞優秀的作品,瞭解美術作品中的太陽:

1、欣賞書上的兩幅古代藝術家們創作的作品,教師做簡單介紹,並讓學生說說作品中太陽和我們常見的太陽有什麼不同。

(1)、馬王堆漢墓帛畫中的太陽(西漢)

(2)、墨西哥阿茲特克人的太陽曆石

教師總結歸納:古代的藝術家們用藝術的手法對太陽進行了裝飾賦予了太陽生命,創作出值得我們回味的藝術形象。

同學們,其實我們用學過的一些藝術手法,也能創作出與眾不同的太陽的形象,請欣賞小朋友們的作品。

2、欣賞範畫:(兒童畫、手工製作)

教師和學生共同評述這些作品中五官、光芒的造型及色彩的搭配。開闊學生眼界,為稍後的創作做鋪墊。

3、師生互動:

為了讓學生體驗美術創作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教師在黑板上出示幾個沒有裝飾過的太陽並“求助”學生:同學們,我這裡有幾個太陽寶寶還沒有漂亮的光芒呢,誰能為他們設計一下呢?

學生想象太陽的光芒造型,教師隨機作畫並給予肯定評價。

本環節設計意圖: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創作的太陽造型充實了學生的眼睛,師生互動環節既鍛鍊了教師的基本功,也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慾望,使學生的創作意識由被動變成主動。

第三環節:授課

通過以上兩個環節的欣賞與體驗,學生已經瞭解瞭如何將太陽的形象藝術化,本環節將引領學生們用泥塑的方法把他們表現出來。

1、請同學們欣賞書上的作品(教師從顏色搭配,造型設計上加以引導),通過欣賞使學生產生動手的創作慾望。

2、為了複習泥塑的基本方法,教師帶領同學們一起做泥塑操。教師示範:先跟著老師一起有節奏地把泥捏幾下至軟,接著動手邊說邊做:

動動小手揉一揉,一個小球揉出來,

動動小手搓一搓,一條小蛇搓出來,

動動小手壓一壓,一個小餅壓出來,

動動小手粘一粘,請同學們看看會出來什麼造型呢?

本環節設計意圖:欣賞泥塑作品,目的是讓學生有一個感官的認識,泥塑操加兒歌的形式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中間的師生互動環節使學生興趣倍增,而且覺得好奇,玩的過程中複習了泥塑的基本手法,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

第四環節:作業

此時,學生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動手來試一試,用橡皮泥來塑造自己心中的太陽。教師提出創作要求:顏色搭配鮮豔,造型與眾不同。教師在學生創作的時候進行輔導。

第五環節:評價

在舒緩的音樂聲中,學生完成作品。讓學生把作品貼在黑板上,教師加以肯定的評價,讓學生有自豪感,成功感,創作慾望更濃,動手能力強的學生還能做出好幾個不同造型的太陽。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四、說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如下:

課題《太陽》

泥塑的基本手法 作品展示區

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創作,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設計,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評委老師指點,謝謝。

美術說課稿3

一、說幼兒

美術活動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手段之一。通過美術活動可以培養幼兒的美術興趣,使幼兒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我考慮到小班幼兒年齡小的問題,它們對身邊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喜歡觀察,喜歡動手學著做。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對他們生活習慣很感興趣,同時也對牙刷設計的花紋和圖案充滿著好奇,幼兒有特別喜歡在學中玩,玩中學,為此,我設計了“天天刷牙好”這一裝飾活動。

二、說內容

在幼兒教育實踐中,很多藝術教育的內容是來源於生活,活動內容的選擇是以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實際需要為基礎,還要根據《規程》及《綱要》的有關精神來確定。

本活動貼近生活,取材來源於生活,是幼兒所熟悉的,易於接受的。能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充分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並運用所學的技能技巧,自由自在地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牙刷的感知表現在自己裝飾的作品中,有利於藝術目標的實現。

三、說目標

《綱要》對於藝術教育目標的要求是: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根據這一要求,我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及教材本身的特點,我為本活動制定了兩個目標:

1、初步養成良好得衛生習慣,學習正確得刷牙方式。

2、嘗試沿著一條線段自上而下地畫短線,初步學習正確得握筆姿勢。

四、說準備

1、知識準備:為了讓幼兒更生動、簡練的勾畫出各種紋樣,我打算事先讓幼兒觀察瞭解牙刷。

2、物質準備:根據內容及目標的需要,為了讓幼兒畫出更漂亮的牙刷,我為此活動準備了以下材料:範例、牙刷一把、畫紙、蠟筆、錄音。

五、說教法學法

教要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及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徵,本活動運用了示範與範例法、觀察分析法、操作法來幫助幼兒建立起各種學習內容之間的聯絡,加深他們對牙刷認識和理解,並大膽設計出自己喜歡的牙刷。

下面我對所運用的教學法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1、示範與範例法:老師直接操作給孩子看,學習一些關鍵的技能,如:設計圖案,色彩的搭配等。出示範例是為了豐富孩子的創作內容,擴大孩子的視野,以達到逐步提高的審美能力。

2、觀察分析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通過各種感官感知牙刷的外行、色彩、特徵等,用腦思考各種觀察過的圖案、形狀、特徵進行比較,從而積累內在圖式,深化表象。觀察牙刷,並分析牙刷的特點,激發幼兒的設計及表現慾望。

3、操作法:幼兒動手操作裝飾牙刷,在與教材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驚醒探索和學習,獲得裝飾牙刷的技能。操作法對幼兒學習美術具有決定性意義,因而操作是本活動的主要環節。布盧姆提出: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每個幼兒都能達到高水平的學習。因此,在操作中,我想盡量讓幼兒有充足的時間來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時間裡積累經驗,以獲得裝飾技能。

六、說過程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首先,出示教具,引發幼兒的興趣;其次是欣賞範例,幼兒觀察,教師講解示範;接著讓幼兒操作,自由發揮,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最後在欣賞作品中,交流、分享裝飾的樂趣。

下面對每一個環節做一個具體說明:

1、匯入課題

教師:請小朋友們張開你們的小嘴巴,讓老師來看看你們的牙齒。(老師總結:你們的牙齒好白呀!)為什麼你們的牙齒這麼白了?你們每天刷牙嗎?你們是怎麼刷牙的?(告訴幼兒正確的刷牙方法)

2、觀察實物,引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出示漂亮的牙刷是為了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師就可以順水推舟的提問:“小朋友們想不想也有這樣一把漂亮的牙刷?”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

(1)教師:小朋友們,牙刷是什麼樣子的了,牙刷的毛又是什麼樣子的呢?(出示牙刷)

教師小結:牙刷的毛是短短的,直直的,排列的很整齊。

(2)教師和小朋友一起討論刷毛的畫法。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聽誰在哭啊(出示一張畫好牙刷但是沒有刷毛的畫紙。)

3、欣賞範例,幼兒觀察,教師講解示範

(1)幼兒欣賞範例:我想通過欣賞範例可以讓幼兒直觀的理解牙刷毛的特點,也讓幼兒在欣賞不同範例的基礎上感受色彩搭配的效果,為下面的裝飾活動墊下基礎。

(2)教師師範講解:我想教師示範講解的方法,直觀且易於幼兒接受和掌握。考慮到小班幼兒的能力相較之下較差,所以我才採取示範的方法,讓幼兒對整個繪畫有個整體的瞭解,進一步為裝飾做好準備。

4、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在幼兒操作時,我想教師應該指導幼兒發揮想象,並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這樣做是為了樹立幼兒的信心和發揮想象。

(2)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注意牙刷毛的特徵。這時,我想老師應該啟發幼兒思考,怎樣才能把牙刷毛畫得更漂亮,這樣可以讓幼兒在探索中獲得知識和技能。教師還應進行個別指導,讓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

5、欣賞作品,分享樂趣,讓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可以使他們體驗到創作和與同伴一起欣賞作品的樂趣,以達到放鬆情緒的目的。

6、律動《刷牙歌》結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