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語文《觀潮》說課稿(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6.63K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中語文《觀潮》說課稿(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中語文《觀潮》說課稿(通用5篇)

國中語文《觀潮》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現行國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在單元提示中已明確指出:學生要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覆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觀潮》是全文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用鏡頭攝像的筆法分別寫出潮來之狀,演兵之形,弄潮之勢,觀潮之盛。這篇文章通過正側面描寫結合,白描與細描相結合,寫景與記事相結合,較好地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奇偉壯麗,又展現了南宋都城的風景畫、風俗畫,表現了人與自然搏鬥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滅亡之後對過去生活的留戀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詞。

(2)引導學生了解南宋時的觀潮活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反覆誦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獨立翻譯課文,逐步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2)提供同題材的不同體裁的作品,引導學生比較閱讀,培養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讚美自然的豪情,爭做時代的弄潮兒。

三、說教學重點:

1、準確地翻譯全文,並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2、研讀課文,整體感知精彩的場面描寫,精巧的結構安排。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了解南宋時的觀潮活動。

四、說教法

人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就是告訴我們教學方法要針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物件等因素進行合理的安排。為此,在這堂課裡我選擇了以下教學方法:

1、激趣匯入法:文言文的字詞句和現代漢語有很大的不同,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語言習慣距離較大,學生較難讀懂,這是他們對文言文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堂課裡,我利用國小四年級的一篇同名課文,通過現代文方便理解的特點,讓學生對文章描寫的情景有初步的瞭解,並通過古人與今人對觀潮的熱情和看法匯入課題。

2、小組競賽法:據研究表明,大腦處於競賽狀態時的效率要比無競賽時的效率高得多,學生因渴望競賽取勝而產生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去。為此在這堂課中,我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開展了難易結合的朗讀、譯讀、賞析和表演競賽,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通過競賽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激發了學生的團體榮譽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競賽中主動的獲取了知識。

3、實踐鞏固法: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提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有助於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的活動。”在這節課裡,我安排了一個“學做主持人”的環節,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來介紹錢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觀眾的反映。這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極大的激發他們學語文的興趣,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多媒體輔助法: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感覺器官越多,它們的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對學習的知識就越容易理解和鞏固。錢塘江大潮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遙遠,藉助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的文字敘述為優美壯觀的畫境,它能帶給學生在聽覺、視覺等感官上極大的享受。這一感官上的享受,也能更好地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散文語言文字的優美。

五、說學法

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文言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他們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這篇課文,我要求學生使用以下學習方法逐步地掌握課文內容:

1、藉助文下注釋、工具書排除文字障礙。文言文言簡意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閱讀時也很難一目瞭然,中學生養成閱讀註釋、查閱工具書的習慣,不僅能夠初步達到“瞭解內容”的要求,還可以為課外閱讀開拓廣闊的天地。

2、反覆誦讀,積累語言材料,培養語感:在文言文教學中,要讓學生讀通課文,理解文意,必須讓學生反覆誦讀。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反覆的誦讀,自然而然就能積累語言材料,提高朗讀能力,形成一定的語感。

3、用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閱讀課文。即不動筆墨不讀書。好的閱讀方法,能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自行閱讀、自己註解、自我圈點、自我評註,直接在閱讀材料上畫上思索的軌跡,打上認知的烙印。這種學習方法可以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習慣,還可以拓展他們的思維,提高寫作水平。

六、說教學程式

(一)開講激趣、導語引入。首先我在螢幕上展示國小課文《觀潮》,讓學生欣賞。這篇現代文會將學生與文言文的《觀潮》拉近距離,同時,也會引發他們的好奇心:相隔幾個世紀的錢塘江大潮有多大變化呢?古人和今人觀潮的熱情是不是一樣呢?然後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回顧了國小課文《觀潮》,現在我們要學習南宋文學家周密的一篇散文,題目也是《觀潮》。這兩篇文章作者不同,寫作的時間更不同,但他們所描繪的都是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讓我們來看看古人和今人眼中的錢塘江大潮有何異同。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過渡到對新課的學習。

(二)朗讀課文,瞭解大意。朗讀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是學生試讀,這是對學生預習情況的一個檢測;其次是教師範讀,這是對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最後是學生仿讀,這也是一個學習與改進的過程。通過反覆地朗讀,學生可以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對課文內容也會有一個大概印象。緊接著我給出一道思考題:這篇課文描繪了哪幾幅畫面?經過分析可以看出課文中的四個自然段,剛好描繪了四幅畫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可歸納成:海潮圖、演習圖、弄潮圖、觀潮圖。這樣,學生對於文章內容就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

(三)小組合作,分析課文。我把全班分為四個小組,一個組分配一個自然段,即一幅畫面。要求四小組以競賽的方式完成兩項任務:

1、找出本段的重點字詞,能夠用自己的話翻譯句子。

2、選擇你最喜歡的語句,試做簡要的賞析。

這兩項任務由小組成員合作完成,依據他們答題的情況、小組參與面與課堂上的表現計團體得分。這個環節是這堂課的主體部分,教學的重難點都在這裡得到解決。採用小組競賽的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在團體榮譽感和好勝心的驅動下,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找出文中的重點字詞和翻譯句子是一項非常簡單的任務,學生藉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就能較好完成,而賞析文中優美的語句則是一項略有難度的任務,可以提示學生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品析,這樣就可以降低這道題的難度係數。文中可圈可點的地方比較多,比如海潮圖中對潮水的描寫,運用了不少比喻、誇張的修辭手法,像“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就將潮水形、色、聲、勢幾方面的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再比如觀潮圖中,描寫觀潮人群的密集,實際上是從側面襯托江潮之勢和水上表演之精彩,這些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都值得學生去揣摩和品析。為了收到良好效果,我安排了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要求他們並運用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為答題作好準備。只要學生說得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到認可。這種競賽活動不光可以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也能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作為教師的我,在課堂中扮演的角色,我覺得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

(四)能力延伸,拓展訓練。當兩輪緊張激烈的競賽結束,同學們極有可能意猶未盡,可以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給出一道創新題:七百多年過去了,人事已非,而錢塘海潮盛景依舊。如果你是觀潮盛景的直播現場主持,請根據學完本課後印象,用自己的語言向觀眾介紹最打動你、最吸引你的一幅畫。(這道題其實也是對課文內容的鞏固,但並不是單純的翻譯課文,而是要求學生運用豐富的想象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再創造,同是也是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臨場發揮能力的訓練。)為了讓學生儘快地進入角色,我在螢幕上展示錢塘潮的圖片,配上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來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優美動聽的旋律、直觀形象的畫面,加上學生精彩的解說,一定會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受到這大自然的神奇與壯美。最後對以上的比賽作小結,計算出總成績,評出優勝組給予鼓勵,也要對錶現突出的學生加以表揚。但我想,這個時候勝敗已經不是很重要了,只要在整個活動中,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全心地投入、收穫了知識,那麼他們都是勝利者。到這裡,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基本上已經達到了。

(五)複習鞏固、佈置作業。我再次和學生一起回顧課堂內容,梳理知識要點。之後佈置作業:比較兩篇《觀潮》在內容上和語言上有何異同?我設計這道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比較閱讀,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並學習其寫作技巧。由於時間的關係,這道題可以在課後完成。

七、板書設計:

潮來之狀

觀潮演兵之形正面描寫

弄潮之勢

觀潮之盛——側面烘托

國中語文《觀潮》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圍繞“自然奇觀”這一專題展開。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錢塘江以其奇特壯觀的大潮,不知傾倒了多少遊人看客。《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文章,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文中有許多優美的詞句,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2、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認識,我把本文教學目標設定為: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薄霧”等詞語。通過對課文重點詞語的理解,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練習背誦第3、4自然段。

2.通過有感情的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

3、在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的基礎上,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課文結構清晰、層次分明,在課文的重點段中,按空間、時間的順序進行了形象的描寫,而這些學生通過自己讀書很難體會出來,就需要教師的引導,所以我把理解有關“潮來之時”的記敘,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並有序練習背誦定為本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學生生活在內陸城市,許多孩子沒有到過海邊,更無從目睹這樣雄偉壯觀的大潮景觀。對於沒有見過的事物,又沒有類似經歷可以借鑑,不僅給理解課文帶來障礙,也給展開想象造成困難。課文文質兼美,意在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想象奇觀,深入品讀重點的詞句,並能熟練運用,因此,我把感悟領略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定為本課難點。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基本掌握了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所以可以從理解文章入手,在引領學生進行基本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三、教學方法:

依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我確定本課的教學思路是:緊扣一個“讀”字,抓住課文重點詞句,調動學生參與解讀文字,增添了學生的興趣。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走進文字,讀出自己的理解,體會文字的情感。

四、教學程式:

在課堂教學中,我構想通過:識字學詞,品讀感悟,迴歸整體這三個環節來組織教學。

(一)識字學詞,整體感知

此環節重點掌握多音字“悶、薄、漲、顫、號”的字音“橫貫”的“貫”字的書寫筆順及“觀潮”“奇觀”中“觀”字的不同意思,做到紮實有效的學詞。同時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路,課文是按照潮來時、潮來中、潮來後的時間順序描寫的,教師相機板書。

板書:潮來時 潮來中 潮來後

(二)品讀感悟、體會奇觀

課文三、四兩個自然段是全文的精髓,是學生了解大潮雄偉、壯觀並學習作者按觀潮順序記敘景物寫法的重點段落,是整節課教學的重點,我設計以下幾個教學環節,凸現對重點的處理。

1.讀中積累,指導背誦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我比較注重課文語言的積累,通過各種形式的大量的朗讀,讓學生熟讀成誦,從而使學生在讀懂理解的基礎上,比較輕鬆地達到積累課文語言的目的。課文的三、四兩個自然段要求背誦,在背誦之前,我從學生的學情出發,先讓學生自己說一說背誦這兩個自然段,有什麼好的方法?通過上面的大量讀中感知,學生會找到可以按照時間、大潮的由遠及近(空間)、前後聯絡等來記憶。

此時,教師再出示插圖及表示時間順序和空間變化的詞語,輔助學生背誦,以達到積累的目的。

2.理清順序,領悟寫法

其實,在學生交流背誦方法的時候,也就明確了三、四自然段的寫作順序,那就是——由遠及近。

對於描寫觀潮人表現得句子,在課上不作重點處理,只是讓學生找一找段中描寫觀潮人的語句,看看放在這裡有什麼作用?

通過對重點詞語“人聲鼎沸”的體會,感受到加入了對觀潮人的描寫,更能襯托出真是天下奇觀,所以,才引得成千上萬的人來觀看。也與第二自然段的人們的表現相照應。

三、迴歸整體,感悟寫法

學完全文後,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並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作業設計:

讓學生把自己觀賞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鍊學生運用詞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效果:這節課通過充分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讀中感悟,議中深入”學生不僅讀懂得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板書設計

潮來前(平靜)人(人山人海,昂首東望)

潮來時(浩浩蕩蕩)人(沸騰,人聲鼎沸)

潮來後(奔騰西去)

國中語文《觀潮》說課稿3

一、說教材

《觀潮》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第一課。這是一篇十分優美的寫景的文章,描寫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全文共5個自然段,先總寫,然後從“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三個方面,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刻畫了錢塘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有聲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寫,也有觀潮人的側面烘托,使人讀後不禁發出由衷的讚歎: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可以說這是一篇很好的進行朗讀訓練的文章,也是進行寫景類文章寫作訓練的典範。

二、說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薄霧”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能聯絡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4、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薰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重點:積累語言,引導學生感受大潮的神奇壯觀。

難點:體會課文中的重點語句,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

三、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限,對潮汐的形成原因,和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象深刻感受,需要教師提供直觀的影象。

四、說教法

基於對文字的把握和對學生的學情分析,我採用“創設情境法,多媒體輔助法”進行教學,努力為學生創設情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將自己想象成觀潮人群中的一個,身臨其境地融入學習活動中。同時我還採用了“朗讀法”,因為閱讀教學的重點要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實現理解內容,體會感情,領悟表達的方法的目的。

五、說學法

在新課標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為此,我採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

六、說教學流程

我將本課分為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反覆誦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寫作順序,弄清錢塘江的地形特點,感受錢塘江大潮的神奇雄偉。並引導學習生字。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通過聯絡上下文讀懂重點語句,積累語言,學習作者的描寫方法。下面我主要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情境匯入

1、出示錢塘江地形圖。

教師進行介紹:我國有許多名山大川,今天老師就給大家介紹一條有代表性的河流,那就是錢塘江。錢塘江是我國浙江省的第一大河,位於浙江省北部,全長605公里,河域面積五萬平方公里。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南亞的恆河並稱為“世界三大強湧潮河流”。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錢塘江邊一睹湧潮的景象吧。

2、播放錢塘江大潮視訊,板書“觀潮”

看了這潮水,聽了這潮聲你覺得錢塘江潮怎麼樣呢?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在作者眼裡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找出一個最能體現錢塘江潮特點的詞語。

3、理解奇觀

教師板書“天下奇觀”,並引導學生理解“奇觀”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圖片和視訊資料,給學生形成視聽衝擊,讓學生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壯的氣勢,學生的激情馬上被調動起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順理成章地引出關鍵詞“奇觀”。】

(二)檢查預習,學習生字

1、採用多媒體形式出現本課生字詞,指名讀,重點強調“罩”“鼎”“崩”三個字的讀音。再齊讀鞏固字音。

2、讓學生那個字記起來有困難。幫助學生解決難字。

3、多種形式讀,如開火車讀、賽讀、男女生讀等,進一步鞏固生字詞,這樣既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設計意圖:預習是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教給學生自學方法的有效途徑。但預習一定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更要有指導,預習的基本要求是:a、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圈出生字,畫出詞語,遇到難讀字多讀幾遍,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不能解決的畫問號。b、大聲朗讀,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c、邊讀邊想,提出不理解的問題。程度好的學生還可以將自己的讀書體會、感受寫下來。】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聽,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

【設計意圖:在語文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範讀十分重要。好的朗讀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更有感染力,也可以通過正確的朗讀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實現以讀代講的目的。】

2、學生模仿讀。

3、指名讀,然後進行評議,看好在哪兒,不足在哪兒,如何改進?

【設計意圖:評價的過程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因為只有自己入情入境地讀了,才能評價別人,這樣既掌握了知識,又鍛鍊了學習的能力。】

4、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

【設計意圖: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課文的把握不同,會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們的彙報過程正是體現他們獨立獲取知識的過程。】

在這個環節中,我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循序漸進地走進文字,逐步提升學生的感悟,這樣不僅保證了讀的時間,讀的形式,還保持了讀的興趣,更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四)指導書寫

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書寫能力,能獨立識寫大部分的生字,教師只需指導難寫、易錯字,為此,本課我重點指導了“蒙”“薄”“昂”三個字。

七、說板書

我的板書設計在力圖簡潔明瞭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突出文章脈絡,有助於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和佈局謀篇的能力。

國中語文《觀潮》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觀潮》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精讀課文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景象,寫出大潮這一壯麗的“天下奇觀”,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感情。在這篇課文中,作者運用生動細膩的詞語、生動的比喻緊緊地抓住大潮的聲音、景象兩個方描寫,逼真的再現了大潮那雄奇壯闊、動人心魄的氣勢。

2、說重點:

本單元的重點訓練是要繼續培養學生“抓住主要內容”的能力,要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特點,瞭解敘述的順序,抓住主要內容。抓住大潮的特點—聲音大、氣勢壯,抓住聲音和形態是怎樣變化的來理解詞句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3、教學目標

依照課程標準要求,和本課的教材特點,我制定了三點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按照觀潮順序記敘景物的寫作。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通過語感訓練,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4、說教具: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了錄音機、投影片、錄影等教學教具,目的是充分用電化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入情入境,理解課文內容,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二、說教法

教學中採用情境教學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

三、說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邊聽邊看,邊讀邊思”的方法來學生,即引導學生在觀看錄影時要用心看,仔細聽,在閱讀文章時要一邊讀、一邊想,並能做到聯絡上下文,讀後想前,邊讀邊想,學生採用聽、看、讀、思、品的方法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

(二)逐段分析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後,我緊接著提問:錢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樣的一種景觀?(依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天下奇觀)

“天下奇觀”四個字說明了什麼?從哪裡知道?(我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天下奇觀”理解錢塘江大潮是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教給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

2、學習第二自然段在學生經過合作交流,他們對“天下奇觀”的體會後,我隨後用充滿激情的語氣說道:“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天下奇觀”,那一定壯麗、雄奇、令人神往的。遺憾的是老師沒見過,你們見過嗎?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們就做好準備。(接下來我以快速的動作放好投影片,用語言渲染氣氛。)學生興趣勃勃地,迫不及待地觀看錄影。

農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裡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這時潮來了沒有?我們看到了什麼?隨著錄影的播放,我用生動語言向學生介紹,並提出問題,讓他們思考。

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提問:說說你知道了什麼?(依照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江面很平靜……)

3、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學們,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現在讓我們隨著錄象細細觀賞一番,不過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麼?看完後小組討論。

(2)這種驚心動魄的場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描寫的?(板書:聲音、形狀)潮來時是先聽到的?還是先看到的?為什麼?聲音是怎樣變化的?請用“”在課文中劃出有關詞句。(依照檢查學習情況,相應板書:“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3)江潮由遠及近滾滾而來,它的形狀又是怎樣變化的?是怎樣描寫的?學生輕聲朗讀課文。並按要求用“____”在課文中劃出有關詞句。學生自由組合檢查,老師根據學生的彙報並相應板書:“一條白線——白色城牆——白色戰馬”。

(4)指導朗讀第三、四自然段。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潮由遠到近,由小到大的聲勢來。並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讀表達出來。

4、學習第五自然段

大潮奔騰而去,這時的江面又是什麼情景呢?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第五自然段。學生通過學習讀、劃、議,明白潮過之後江面才恢復平靜,江水漲了兩丈來高。(板書:恢復平靜)

5、總結全文

剛才我們一起去觀看了錢塘江漲潮,那種驚心動魄、奇異壯觀的景象,真不愧為天下奇觀。

6、佈置作業(略)

五、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部過程。本篇板書我按照觀察的順序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設計的。

國中語文《觀潮》說課稿5

一、教材及學情

《觀潮》是國小語文第七冊一篇講讀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我們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編者將這篇課文選編在這裡,一方面是繼續培養學生抓住主要內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上好一堂課必須瞭解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富於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影象幫助。

二、教學目標

依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我特擬定了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識記生字詞,抓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注重語言積累。

2、技能目標: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使學生受到壯闊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能力,確定出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體會大潮的磅礴氣勢。

難點: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四、教學方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在本課中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通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並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

五、學習方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六、教學流程

1、激趣匯入,引人入勝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教學也是如此,一堂課的匯入十分重要。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用潮水聲作襯托,同時用優美的語言聲情並茂地渲染課堂氣氛,勾起學生想去觀潮的強烈慾望。

2、觀看畫面,啟發想象,學習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潮來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此刻的心情怎樣?我的意圖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通過邊看邊想,設身處地地理解人們期盼潮水早點來的焦急心情。

②課堂教學不僅在於老師的導,還在於學生的學。對於第二自然段的內容我將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後提出問題: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麼?學生通過讀書,能夠自己解決問題。

3、讀中感悟,理解課文3、4自然段。

潮來時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我讓學生採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學習,運用情境教學,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悟情,學生採用看、讀、思、背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a、首先運用多媒體學生展示潮來時的情景,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同時,我巧設疑問,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這裡採用情景教學法將視覺手段與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

b、如此壯觀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進行描繪的呢?我因勢利導、自然過渡,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

①、《國小語文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準備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比如:自由讀,合作讀,指名讀,讀自己喜歡的詞語、語句等,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感悟,讀中自得。然後出示自學提示(1)作者觀潮的順序是怎樣的?(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描寫?我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存在困難的地方,我適當點撥,引導學生抓住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如:悶雷滾動—響聲越來越大—山崩地裂和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如:一條白線———拉長、變粗———白色城牆————白色戰馬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②、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教學中。我將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在本課中學生也許會提出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潮水為什麼會拉長呢?我組織學生議論交流,然後我結合錢塘江的地理位置及形狀及時點撥,這樣,學生的疑問就得到了解決。

③、為了使學生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大潮的雄壯所折服,我將引導學生背誦3、4自然段,讓學生把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內化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薰陶。

4、迴歸整體,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兩個重點段落以後,我讓學生回過頭來,整體瀏覽全文,感受觀潮的整個過程,從而整體把握全文。

5、總結延伸,感情昇華

錢塘江大潮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此處我將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為了進一步昇華主題,我向學生展示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有意識地把這種感情昇華到對大自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