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頤和園》說課稿範文

來源:才華庫 1.67W

作為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語文《頤和園》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語文《頤和園》說課稿範文

《頤和園》說課稿1

一、說教材

《頤和園》一課是一篇遊記,它以移步換景、按照遊覽的順序,向我們描繪了頤和園美麗的景觀。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

課文移步換景,按照遊覽的順序記敘。

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然後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部介紹,最後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

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雲殿的壯觀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景色;

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與開頭呼應,表達了作者的讚美之情。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組課文的訓練點“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想象課文描寫情境,留心文章表達的方法。”這一要求,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優美語言,學習按遊覽順序、抓景物特點寫景的方法。

2、過程目標:

在讀書、深入讀書中,通過合作開放式交流,感受頤和園的美麗。

3、 情感目標:

在感受頤和園優美景色中,激發孩子們對頤和園的熱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優美景色,收到情感薰陶。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美景色,受到情感的薰陶。

2、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四、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實際,本節課採用情境教學的教學方法,採用以讀促悟、小組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情境再現法:

課堂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圖文對照,以次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引領學生主動學習課文,共同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

體驗教學法:

讓學生走進文字,做頤和園中的一名小導遊,為前來參觀的遊客們進行解說、介紹,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使學生更深入地瞭解課文。

設計理念:

1、葉聖陶老先生說:“學語文的方法很簡單,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本節課,我把讀定位了感悟美麗的重要手段,在層層深入地讀中品味了語言美,記住了景觀美。

2、學貴有法。亞里士多德說過:“給我個支點,我可以把地球撬起來。為了讓孩子掌握學語文的一個支點,我在課上注重學法指導,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學語文的方法

五、教學流程

(一)首尾連讀,以疑激情。

教學伊始,首先讓學生齊讀首尾兩個自然段,發現“美麗”一詞重複使用,再次連讀,注意加重音突出“美麗”一詞。這樣讀中作者的喜愛之情以自然通過讀表現出來。在此基礎上引導質疑:頤和園到底怎樣美麗呢?讓我們帶著乾隆對頤和園的讚譽“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一同到頤和園去看看。以此問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品讀全文。

(二)駐足景點,品味美麗。

1、學生結合學習提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全文,進行自學。(提示如下):

(1)初讀,想想作者描繪了頤和園哪些景點?

(2)細讀,你認為頤和園哪處景點美麗,畫出能體現景點美麗的詞句,在旁做批註。

(3)品讀,把自己感悟到的“美麗”讀出來。

2、抓景點,小組合作品味美麗。 首先小組內交流自己喜歡的景點,說出喜歡的原因。然後集體互動交流中抓住體現景點美麗的詞句,品詞,品句,品描寫方法。並輔以景點圖片,錄影加深感悟。接著利用舒緩的古箏曲,加上範讀,配樂讀,藉助錄影導遊讀等讀的形式,利用讀釋放自己在語言文字中感悟到的美麗。

合作學習“萬壽山”部分

1、學法總結。

2、師述說出合作學習的要求:

在四人小組中通過合作學習找也最能體現萬壽山美的特點的.句子,在小組內交流。並以小導遊的身份介紹這一景點。

3、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4、彙報交流學習所得,以小導遊的身份介紹萬壽山。

板書:

金碧輝煌、聳立

(這是實現學法遷移的一個點,我覺得在老師引導學完“長廊”這一部分後,再選擇一處在小組中合作交流,這樣同學之間通過相互幫助,可能會掌握這種方法,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資源共享。)

體驗成功,自主學習

1、過渡談話:

頤和園簡直就是一幅長長的畫卷,長廊、萬壽山的美還歷歷歷在目,我們站在山頂舉目遠眺,昆明湖的美又展現在了眼前,下面讓我們自學寫昆明湖的段落,把你認為寫出得美的句段找出來與大家分享。還可以選擇你最擅長的方式表達出你體會出的美。

2、學生自學。

3、彙報體會:

板書:

綠、靜

重點引導體會比喻句以及“滑”字的用字之妙。

啟發學生針對十七孔橋上的獅子的姿態進行發散訓練,想象一下可能有哪些樣子。

(這一部分的學習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後進行的自主學習,以學生的自學為主,自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培養學生品詞品句的能力及想象力。力圖體現新課標所倡導的語文教學要著力指導學生進行紮紮實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在學的過程中不僅學會而且會學。)

(三)讀中領悟,理順文路,體會結構美。

本文文脈清晰,結構嚴謹。為了學生領會這種結構嚴謹的寫法,在感悟到頤和園的美麗後,以設問引領:默讀全文,討論:作者是按怎樣順序遊覽的,從課文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找到相應的句子畫出來,並聯起來讀。其次將過渡句與景點內容分讀,在讀中領悟其承上啟下,清晰的連綴作用。

(四)首尾再次連讀,讀中升情。

課的最後,設計三次不同形式的首尾連讀,在一潮高過一潮的朗讀中,表現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

六、說板書設計:

長 廊

頤和園 萬壽山

昆明湖

七、說特色

1、兩次情境的預設把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也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對頤和園景物的特點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頤和園》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頤和園是一座依山抱水、氣象萬千的皇家園林,是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典範,它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頤和園》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五組的第二篇課文,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按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具體描寫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展示了我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文章按總—分—總的結構,以遊覽的路線為線索,把各個景點的不同特點寫得具體生動,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本課將與《長城》和《秦兵馬俑》共同帶領我們欣賞我國的"世界遺產",對本組課文的學習將會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教學目的和要求: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教材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品讀文中的好詞好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內容的優美。

(2)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優美的語言,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能力目標: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藉助課外資料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

二、說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的編排和學生的實際,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1、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2、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其中學習本課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也是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法與學法:

課堂教學是一個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雙向交流活動。現在,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已提升到了教學的重要位置上。因此,要讓閱讀活起來,關鍵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實踐活動貫穿於教學全過程。

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以及四年級學生的特點,我打算先學後教,以學定教,以提高學生的自學、閱讀能力。以學生讀、說、議、寫、畫,去代替教師單一的講授,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

四、說教學程式:

(一)激趣揭題: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頤和園"、根據你的經驗題目中哪個字值得注意?

2、"頤"字又是什麼意思呢?看來這個字平時不常見,遇到這樣的字你一般會怎麼辦?(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3、 字典上有這兩種解釋,你覺得在這"頤"字應該是哪一種解釋呢?誰想在這頤養天年?這個太后她除了在這想頤養天年她還有什麼願望?(想讓天下太和沒人反對她)你能把"頤和"二字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嗎?

(二)交流資料:

閱讀教學必須樹立大語文觀,開啟課堂教學大門,打破課內外的界限,使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相結合,讓學生主動地靈活多樣地豐富知識。本著這一原則,課前發動學生通過翻閱課外書,網上查詢,請教家長等多種渠道,收集並整理頤和園的知識、圖片資料,在課堂上交流。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讀後說一說頤和園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這樣做旨在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並培養學生概括、感悟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進一步自主學習,去感悟頤和園的美麗景色。重點體悟"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以及"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這兩處語句的含義。

(四)瀏覽課文,明確遊覽順序:

學生瀏覽課文,畫出作者遊覽了那些景點。學生彙報時,教師相應地把各個景點的簡筆畫貼在黑板上,使學生明確作者的遊覽順序。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五)探究學習,理解內容:

課文以遊覽的路線為線索,把各個景點串聯在一起,其中著重描寫了長廊、萬壽山的佛香閣和昆明湖的十七孔橋,把各個景點的不同特點寫得具體生動,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

1、長廊的特點: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

① 學生抓住"七百多米",體會句子中的數字。

② 七百多米到底有多長?(樓道大概有四、五十米,有十多個這樣長的樓道連線起來,作者通過列數字來寫出長廊長的特點。)

2、萬壽山上還有——佛香閣、排雲殿。走完佛香閣,來到萬壽山作者又是怎樣看它們的,看到它們有哪些特點?(小組討論)

① 作者是怎麼看的?佛香閣有什麼特點?從哪個詞語看出佛香閣非常高?(聳立)作者用詞多麼準確,難怪人們無論從頤和園的哪個角度抬頭一看那就是——佛香閣。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層層深入,體會文章用詞的準確。

3、其實在頤和園裡佔地面積最廣的是——昆明湖。

師配樂解說:

這煙波浩渺的昆明湖佔整個頤和園面積的四分之三,我們可以登上萬壽山向下看,也可以來到昆明湖畔漫步——堤岸,來到——湖心小島,走上——十七孔橋,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景物不同的特點,一定會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受。你最想去哪遊賞呢?同學們就趕快找到相應的語句好好地品讀一番吧!

教學時,讓學生分小組,每組一個景點,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用賞析詞句法、結構梳理法、情境體驗法、聯想想象法、質疑問難法、朗讀體會法去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這一環節教學是在學生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交流的,交流時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見解,給學生充分的俄自由表達空間,學生在談中加深理解,在讀中體會意境。學生彙報時,教師相機在每個景點簡筆畫處板書景物特點。

師總結:頤和園這座昔日的皇家園林已經被記載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了一座人人都可以盡情遊賞的"美麗的大公園",它的美麗"說不盡"、說不盡的又豈止頤和園,學習本組課文你還可以去遊——長城、秦兵馬俑,放眼我們的祖國呢,還有故宮,放眼世界呢……孩子們,這些都是我們人類的文明啊!希望大家去細細遊賞用心體會。

(六)師生合作板書,昇華情感:

美麗 大

長廊 七百多米……沒有……相同

頤和園 萬壽山 閃閃發光 金碧輝煌

昆明湖 ……像…… 滑

美麗 說不盡

文章開篇與結尾相互呼應,美麗是頤和園最顯著的特點,同時它的美又是說不盡的。板書就簡明的反映了這一特點,並且根據遊蹤列舉了各景點特色。

(七)總結全文,創新作業:

作業是對教學效果的檢測,也是檢測學生獨立個性知識習得與發展的重要途徑。學生間有著個性的千差萬別,"一刀切"作業難以檢測出這一差別,還容易加重學生負擔而引起他們對作業的厭倦情緒。因而在本課作業設計中,我注意做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讓孩子饒有興致地選擇自己喜愛的作業形式去主動完成。這樣不但體現了個性,還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

本課作業設計如下:

從下列幾項作業中選擇其中一項你最喜愛的作業:

1、摘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2、結合課文描寫,展開想象,畫一幅遊覽圖;

3、為頤和園或頤和園其中的一處景觀設計導遊詞;

4、仿照課文的描寫方法,寫一篇遊記。

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自選作業如一道自助餐,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調動了學生自覺學習的內因,又豐富作業的內涵。

《頤和園》說課稿3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五組的課文——《頤和園》第一課時。下面我就從以下七方面進行說課。

一、 說教材分析

這組課文是以“我國的世界遺產”為專題組編的,頤和園作為一座皇家園林,是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典範,展示了我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課文移步換景,按照遊覽的順序記敘。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

二、 說學情分析

1、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好動,對新鮮事物好奇,但生活經驗有限,他們當中很少去過北京,對那些景物缺少感性認識,很難深刻理解文中描述的美,所以我準備了課件,創設情景,把學生帶進頤和園,使學生身臨其境,更好地感受頤和園的美。

2、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蒐集資料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課前我讓學生去搜集有關頤和園的資料和圖片,以備上課時小組學習時使用。

我計劃安排兩課時進行本文的教學。第一課時:教學生字,學習課文第一段和最後一段。第二課時:教學二至五自然段,總結全文。下面就第二課時的教學來談談自己的設想。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我擬定兩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因此,根據新課程的三維理念,本課時,我設計以下的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3、學習按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四、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美景 色,受到情感的薰陶。

2、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五、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實際,本節課採用情境教學的教學方法,採用以讀促悟、小組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細讀,精讀,品讀,再現這一幅美麗的畫卷,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增強語言感受力。

六、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與實踐”。因此,本課時,我緊緊圍繞“以讀為本,以讀代講,以讀悟情、悟理”的新課程理念來進行教學設計。

七、 教學流程

本節課我講的為《頤和園》第二課時內容,以下是我的教學流程。

1、複習匯入,由詞入文。

出示上節課詞語:長廊 橫檻 神清氣爽 聳立 建築 金碧輝煌 蔥鬱 掩映 氣魄雄偉 堤岸 雕刻 姿態不一

通過讀詞引入課文《頤和園》中,把詞放入課文中理解,以詞代文,以文學詞。

2、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讀感知,明白文章的結構,事篇課文其實分為三個大景點,即長廊,萬壽山、昆明湖。萬壽山又包括佛香閣和排雲殿等小景點,昆明湖又包括小島和十七孔橋,要避免學生把所有景點都並列處理。並且教師在這裡適時板書,加深印象。

(設計理念:通過自讀感知,明白文章的結構,事篇課文其實分為三個大景點,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結構安排。並且教師在這裡適時板書,加深印象。)

3、品讀感悟,歸納學法。

瀏覽長廊

通過圖片感悟長廊的長,廊內畫美,廊外風景美等特點,並且適時播放圖片,讓學生可以形象感知。(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然後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部介紹,最後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

瀏覽萬壽山

在這一環節,我適時引導找出萬壽山的景點,排雲殿和佛香閣,感受佛香閣高,金光閃閃的特點以及排雲殿金碧輝煌的樣子,這些都是學生自行感受,學生是主體,教師引導。通過朗讀,感受到皇家園林的雄偉。(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雲殿的壯觀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景色;)

遊賞昆明湖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完全跳出來,讓學生自己喜歡去哪兒就遊賞去哪兒。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美景,找出堤岸、湖中心小島以及十七孔橋的美和它們的特點,還特別講解“滑”字,從中品味出昆明湖的靜。(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

(設計理念:通過“遊覽”,邊品讀課文,邊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歸納學習方法)

4、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瀏覽順序

通過小組合作,自主尋找: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遊覽這些景點的,從課文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與開頭呼應,表達了作者的讚美之情。找到相應的句子畫出來,並連起來讀,於是一篇長長的文章就剩下短短的幾十個字,使學生明確遊覽覽順序。

(設計理念:通過課後題的問題,在讀中領悟每一段的開頭句所起的承上啟下的連輟作用。讓學生整體把握作者的寫作順序,學習移步換景的表達方式,同時也培養學生對文字整體把握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5、拓展延伸,激發情感。

通過品讀,使學生能夠從文字中讀出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美,增強民族自豪感。

帶領學生到頤和園中的其它景點去欣賞,使學生的視野變寬了,情感也得到了昇華。

課下運用作者的寫作手法,試著寫一寫某個景點的導遊解說詞。

(設計理念:拓展學生知識,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更多的是讓學生學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學以致用。)

板書設計

頤和園

長廊 長、美

頤和園 萬壽山 佛香閣 高、雄偉壯麗

(大、美) 排雲殿 大、金碧輝煌

昆明湖 靜、綠

十七孔橋 橋洞多、石柱多、小獅子多且姿態不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