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處》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1.01W

一、說教材:

《小巷深處》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小巷深處》是語文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6課。這是一篇抒寫母愛的感人散文。文章以“我”對養母的感情變化發展為主線,內容貼近學生心理特徵,語言淺顯感人,是一篇喚起學生親情教育的好文章。因此,本文的教學原則是:讓學生在“原汁原味”的文字閱讀中悟“情”究“文”,從而使學生在親情中經歷一次情感的碰撞,在生動的形象、精彩的語言中感受散文的魅力。

(二)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葉聖陶先生在論述語文教材的功能時也曾說過:“國文教學的目標,在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培植欣賞文字的能力,訓練寫作文字的技能。”鑑於此,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設定如下:

1、 知識技能目標:

① 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通過篩選和概括資訊,理解課文內容。

(大家知道,理解是閱讀的核心,“只有理解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而對於一篇文章的理解,又與閱讀者的篩選資訊能力、綜合概括能力有著密切的關係。為了讓學生“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我將訓練學生篩選、概括資訊的能力,作為知識技能目標的第一部分。)

② 品味文中語句和蘊涵的情感,並勇敢地表達出來。

(在《語文課程標準》“閱讀能力”中有這樣一項:“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為此,我將品味情感、勇敢表達作為知識技能目標的第二部分。)

③ 初次嘗試仿寫訓練,從而將自己的感悟融入到讚美當中。

(身為語文教師,我們“要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使他們學而能理解、學而能創新”。但從七年級年學生的年齡特徵、學習特點看,多數學習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的,從模仿開始的。所以我認為仿寫訓練是大有好處的。)

2、 道德情感目標:

用文中最動人的情感和最精美的形式來薰陶感染學生,感悟母愛、讚美母愛,進而對父母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歷來,我國重視語文學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將“思想教育”列入“教學要求”,並且強調正確處理文與道的關係。基於“教學要求”的.這一闡述,加上現在學生多以自我為中心、漠視親情、不知感恩,因此我將喚起學生親情教育、感恩教育作為本文教學的道德情感目標。)

3、 教學重點:

①朗讀課文,感受深沉無私的母愛,增強對親情的理解。

②學習通過人物的外貌、神情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

(在新編大綱的“教學要求”中特別提出要讓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教學法也指出要“重在學生自己對語文、對生活的感受。”眾所周知,數理化一條線,語文、社會生活則是一大片,學生難以讓教師牽著鼻子走。一字、一詞、一句、一文都要由學生自己去反覆體味之後才能靈活運用。而這也與古人提倡的吟詠之法不謀而合,目的都在於提高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通過吟詠,溶入感情,感受自然會比較深刻。

記敘文是七年級學生接觸最多的一種體裁,把事情寫清楚在他們已不是難事,但要將事情寫具體、寫生動則是七年級年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而這篇文章的外貌、神情描寫都有其過人之處、動情之處,正是學生學習用生活瑣事來表達情感、用典型形象來抒發情感的好例子,我認為這必將為今後記敘文寫作積累必要的素材與寫作技巧。)

4、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理解愛、感悟愛、讚美愛。

(對於國中一年級的學生,理解、領悟和讚美,相對於他們的心理特點、

生活閱歷來說,比較缺乏。而這又是他們初上中學的首次嘗試。因此我將理解愛、感悟愛、讚美愛作為教學中的難點。)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提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為此,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稍加點撥法:

這篇課文我只在需要時稍加點撥,引導學生關注細節,不做過多的分析,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2、創設情境法:

通過設疑、創設情境,讓學生一開始就進入濃濃的母愛氛圍。緊扣精彩凝練的語言文字,讓文學作品的韻味、情感價值充盈整個課堂。

3、朗讀品味法:

讓學生反覆朗讀,以讀促悟,加深對母愛的理解。

4、討論交流法:

讓學生在一次次的討論交流中,學會合作,學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通過討論,既加深對親情的理解,又能賞析本文細膩生動的描寫手法。

5、循序漸進法:

整堂課按照“理解”“品味”“感悟”三大板塊層層推進,以“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養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妙在什麼地方,哪裡寫(用)得好,它表現了(它寫出了或它說明了、它點出了) ”貫穿其間。最後讓學生根據對“母愛”的理解說一句很美的話來讚美母愛,以這一形式來汲取作品人文內涵,昇華作品的美點精粹。

這樣由淺入深,逐塊推進,讓學生自由說、主動說、積極討論;理清作品內容,品味感情,領會深意;感受母愛,讚美母愛,學會做人。

三、說學法:

《小巷深處》是一篇文情兼美的散文,所以要求學生通過讀、品、寫的方式來學習。讀,重複的讀,要讀出感情來;品,在讀的基礎上,品味文章的質樸感人的語言,品味文中蘊涵的濃濃親情;寫,將自己對母愛的感悟化為詩一般的語言。

四、說過程:

(一)匯入語設計

問:你的媽媽愛你嗎?從什麼事可以看出來?

不錯的,的確我們每天都生活在母愛的氛圍中,享受著來自母親的無盡關愛。母愛是深沉的,偉大的。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林莉的《小巷深處》,去認識一位普通卻不平凡的母親,去感受一份別樣的母愛。

設計意圖:先從學生熟悉的事情說起,讓學生能以輕鬆的心情進入文章的學習,也為下面的討論、朗讀和仿寫熱熱身

(二)學習新課

第一個環節:速讀課文知母愛

1、問:誰來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2、接著追問:讀完全文後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又是為了什麼而感動?

3、這樣就水到渠成地進入本文的教學重點。這時出示思考問題,讓學生自由討論:

瞎眼的母親收養了我,並用她全部的身心來愛我。同學們讓我們用充滿“愛”的眼睛去尋找文中母親“愛”我的事例,你能找出幾個例子嗎?

這樣通過學生的篩選概括,就基本上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個環節:朗讀課文悟母愛

找到自己最受感動的部份仔細讀讀,讀出你的感動來!並試著說明感動你的原因。

教學意圖:讓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加深對“母愛”的理解。而說明感動原因的角度也較多樣,學生既可以從遣詞造句上考慮,也可以從情感因素上回答。這樣既品讀佳句,又與作者達到情感的共鳴。

第三個環節:詩化語言贊母愛

基於第二環節,學生們正沉浸在對這份母愛的強烈震撼中,這時適時地出示仿寫要求:

多麼偉大的母親,多麼無私聖潔的母愛!現在請同學們根據對“母愛”的理解,以“母愛”為話題,說一句很美的話。

接著我會給學生幾個例句,讓他們進行仿寫。

示範:

母愛是滋養生命甘甜的乳汁。

母愛是夏夜裡的一縷清風。

母愛是荒漠裡的一泓清泉。

母愛是連夜整理的沉甸甸的書包。

第四個環節:活動延伸懂感恩

文中的這位母親的愛深深地打動了我們。在深受感動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學會珍惜,珍惜身邊的愛,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所以在這裡我有兩個提議:

1、把你認為最感人的句子語段收集整理起來,工工整整地摘抄在週記本上。

2、為父母做一件具體的事,來感激他們這些年來對你們無微不至的愛,比如為他們捶捶背、洗一次腳等;然後把這件事的過程記錄下來,記下你父母的種種反應,也記下你內心的點滴感受。

《我為爸爸/媽媽 》

五、說評價

整堂課的教學設計我都圍繞著“母愛”主題展開:感受母愛——領悟母愛——讚美母愛;在此基礎上,最後將“母愛”延伸到“感恩”上。為此,我對文字沒有作過多的單向傳授和煩瑣的分析,而是讓學生閱讀“原汁原味”的課文內容。課堂教學的實踐證明,讀原汁原味的“綠色文字”,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活動,也能成為滋養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重要途徑。

附:板書設計

一位可親可敬的母親形象:

外貌描寫 辛勤勞作

神情描寫 無盡關愛

語言描寫 無私奉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