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語文觸控春天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5.91K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觸控春天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下冊語文觸控春天說課稿

四年級下冊語文觸控春天說課稿1

【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觸控春天》是人教版實驗教材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

二、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真切的描寫了一個叫安靜的盲童在春天充滿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隻蝴蝶,並將蝴蝶放飛的故事,表達了盲童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強烈追求。

本課所在的第五組課文都是圍繞“生命”這一專題展開的,所選的4篇課文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對生命的思考,抒寫了對人生的感悟。編排這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感受生命的美好,激發對生命的思考,從而更加珍愛生命。二是學習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詞句的意思,發現並總結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自主發現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進行反覆研讀、思考,結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語句的含義,在交流中不斷完善、昇華自己的認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

四、教學重難點

由於本課的話題凝重、深沉,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如何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就成為這課的教學重點。作者用細膩的眼光通過盲女的細小動作揭示了“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這樣深刻道理,怎樣讓學生理解這一意味深長的哲理是本課的教學難點。由此可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滲透,因此,我採用利用cai課件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畫面,創設情境讓學生去感悟和課外文字拓展來突破本課教學重難點。

【說學情】

學生對盲人的內心世界可能沒有深刻的體會,這對理解課文,感受人物內心活動有一定障礙。因此,我將在課前安排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體驗活動,讓學生閉上眼睛,通過走路、讀書、寫字等行動,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難,從而更好的理解課文。

【說教法】

本課採用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提出問題引發思考──品味語言觸發感悟──朗讀課文抒發情感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對語言的品讀感悟中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薰陶和感染。

【說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採用勾畫、批註、交流、朗讀、書寫等方法來學習課文,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通過品味詞句有感情地朗讀,動筆寫下自己的感受,體現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原則。

【說教學準備】

cai課件包括《千手觀音》的舞蹈片段、課文圖片、海倫·凱勒的照片及音樂磁帶。

【說教學過程】

一、設定情境,匯入課文

我讓學生欣賞舞蹈《千手觀音》片斷,並提出問題:“你們知道這是什麼節目嗎?看了後有什麼感受?”學生的感受可能只停留在對節目的讚美,我適時提醒學生這是一群殘疾人表演的,從而引入課文:“一群殘疾人做出了許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真是一個奇蹟。有個盲女孩也創造了一個奇蹟,讓我們跟隨著她一起去觸控春天吧!”隨即板書課題。

古代教育家朱熹說:“教人不見情趣,必不樂學。”播放大家熟悉的舞蹈節目《千手觀音》,生動、鮮活的情境極富感染力,能夠調動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

二、品析語言,探究體悟

首先提出問題:“安靜創造了哪些奇蹟?”板書:“創造奇蹟“。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找一找,並在書旁標註自己的感受。再在四人小組內討論,接著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發言,用課件相機出示語句,幫助理解。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句子,如:

句子一:“安靜在花叢中穿梭。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

我提出問題:“為什麼你認為這是個奇蹟?”學生可能會回答:“因為她是一個盲女孩,卻能在花叢中走的很流暢。引導學生抓住“流暢”一詞,讓學生感受一個盲童能夠流暢的在花叢中穿梭說明她對生活的熱愛,同時指導學生讀出這種熱愛之情。

句子二:“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

用課件出示另一句子“她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讓學生比較朗讀,說說哪句更好,在比較中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感受安靜創造的奇蹟,同時讀出作者驚訝。

句子三:“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蹟!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間撲騰,安靜的臉上充滿了驚訝。”

先讓學生說一說對“竟然”的理解,“竟然”可以換成什麼詞?用“竟然”來說一句話。通過這個過程既對學生進行的詞句的訓練,又讓學生感受到這是一個奇蹟。接著我說:“現在大家都是安靜,請閉上眼睛,伸出雙手,邊聽老師的朗讀邊想象做動作,說一說你感受到了什麼?”這一環節的安排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下安靜當時的感受,使學生與安靜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瞭解到正是因為安靜對春天對大自然的熱愛才是她抓住了這美好的瞬間。

句子四:“這是一次全新的經歷,安靜的心靈來到了一個她完全沒有體驗過的地方。”

提出問題:“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這一設計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再次深入安靜的內心,去體會她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

這個版塊的設計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老師要根據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加以引導,所以具有較大的開放性。對於教師來說教學把握的難度也相對大些,因為學生交流的答案不是按照教師預設的進行,需要教師隨機應變,巧妙地利用課堂生成的資源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三、總結收穫,昇華情感

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輕聲讀一讀課文,再次享受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通過音樂的渲染,使學生沉浸在安靜的體驗中,更好地抒發自己的情感。接著用課件出示課文中的插圖、《千手觀音》劇照、海倫·凱勒的相片,教師隨機旁白:“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一群殘疾人用她們美妙絕倫的舞姿征服了觀眾,做出了許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盲聾啞世界裡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從這些事例中你受到什麼樣的啟發或感受?請隨著音樂,開啟心靈之窗,寫下自己所思所悟。”教師巡視,發現好的感悟向全班推薦。最後總結(螢幕打出語句)──“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引導學生齊讀這句話。

本環節教師通過多媒體畫面的運用、音樂的渲染和課外人物的介紹,為學生與文字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對話的橋樑,使學生得到情感上的薰陶,從而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殘疾人也不例外。當最後出示引領全文的這句話時,使學生感到道理自在其中,自然的突破了難點。同時通過寫所思所想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使讀、寫很好的融入到語文課堂中。

四、積累語言,課外延伸

1、從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抄寫和背誦下來。

2、按照課後學習夥伴的提示,蒐集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組合作辦一份以“熱愛生命”為主題的板報。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設計辦小報的作業,正是基於這一指導精神。

【說板書】

17、觸控春天

安靜──創造奇蹟──熱愛生活

板書的設計突出教學重、難點,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

四年級下冊語文觸控春天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情分析: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四年級第五單元,以生命為主題的第一篇課文,這組課文通過一幅幅真實而感人的畫面,展示著生命的優美,感悟著生命的真諦,教誨學生要熱愛生命、愛惜生命。《觸控春天》是一篇短小幹練而蘊涵著深刻原理的小品文,語言簡便,意境雋美。給我們報告了一個春天的清晨,八歲的盲童平靜古蹟般地捉住了一隻蝴蝶,而且在細細地感覺到春光後,平靜又把這隻蝴蝶給放飛了。課本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領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覺作者對生命的關愛;二是學習接洽上下文和生活現實,明白寄義深刻的句子,並領會其表達結果,增長語言積聚。這篇簡短的抒懷散文逼真形貌了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埋頭靈來感覺優美春天的故事,表達了盲童熱愛生活,保護生命的猛烈尋求。

2、學情分析:學生對盲人的內心世界沒有深刻的體會,這對理解課文,感受人物內心活動有一定障礙。因此,我在課前安排了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體驗活動,讓學生閉上眼睛,通過走路、讀書、寫字等行動,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難,從而更好的理解課文。

二、教學目標

1、繼續鞏固新學生字詞,正確體味“流連、穿梭、流暢、悄然、神奇的靈性、張望、飛翔、多姿多彩”等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後三個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深意,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

4、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懂得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三、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味安靜的內心世界,感受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懂得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是課文理解的重點,怎樣讓學生理解這一意味深長的哲理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教法、學法

1、教法:本課採用激發興趣——提出問題、引發思考——品味語言、觸發感悟——朗讀課文、抒發情感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對語言的品讀感悟中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薰陶和感染。

2、學法: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採用勾畫、批註、交流、朗讀、等方法來學習課文,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通過品味詞句有感情地朗讀,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五:教學準備:

1、課前,佈置預習,從生活中、網路中去尋找盲人的生活,體會盲童的內心世界。

2、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瞭解海倫凱勒的生活。

3、觀看中央電視臺播放的舞蹈《千手觀音》。

4、有關課文的教學課件。

六、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匯入課文。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小安靜,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內心世界和她一起觸控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

2、品析語言,探究感悟。

首先提出問題:“安靜創造了哪些奇蹟?”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找一找,並在書旁標註自己的感受。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發言,用課件相機出示語句,幫助理解。

學生提出以下句子,如:

句子一:“安靜在花叢中穿梭。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

句子二:“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

句子三:“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蹟!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間撲騰,安靜的臉上充滿了驚訝。”句子四:安靜向四處張望,每次出示句子都要求學生反覆讀,通過具體的詞語和聯絡上下文來理解句意、

通過對上面句子的理解讓學生深入安靜的內心,去體會她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體會到安靜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熱愛。然後出示“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引導學生齊讀這句話。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3、總結收穫,昇華情感。

出示《千手觀音》劇照、張海迪相片,殘疾人活發動圖片,老師隨機旁白:這些人他們雖身有殘疾履歷了很多的苦難但是他們堅強的和運氣抗爭,做出了很多正凡人也做不到的事。然後出示海倫凱勒的《如果給我三天的灼爍》這本書,給同學們先容海倫凱勒,一起閱讀課後的閱讀連結。接著讓學生再讀一讀課文,再次感覺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埋頭靈來感覺優美春天的故事。

4、積聚語言,課外延伸。

①從文中找出本身喜好段落,背誦下來。當堂能背誦下的同學舉行展示。

②根據課後學習同伴的提示,蒐集熱愛生命的動人故事,小組互助辦一份以“熱愛生命”為主題的板報。

四年級下冊語文觸控春天說課稿3

大家好!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觸控春天》,下面我將來與各位分享一下我對這篇課文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首先我將來對教材進行分析,《觸控春天》選自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7課,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盲童小女孩安靜在花園中流連捉住蝴蝶、放掉蝴蝶,感受春光的故事。篇幅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意境雋美,所蘊含的道理非常深刻。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二是學習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

二、說學情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在對教材分析的同時,還需要對學生的情況有一個分析。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想法開始更加獨特,開始傾向於個性的表達。在學習上,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語文的方法,但是就這篇文課文而言,學生不瞭解盲人的世界,那在理解本文時就需要教師多去引導讓學生體驗盲人生活,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主題。

三、說教學目標

因此,基於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設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讀暢、磕等7個生字,會寫徑、暢等9個生字;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結合上下文以及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盲童對生活和生命的熱愛,懂得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詞句。

教學難點:感悟、體驗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於此,我將引導學生採用以下的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朗讀法;討論法。

那麼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首先是匯入部分,良好的匯入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有效方法,可以使學生了解這節課所要學習的課題和內容,形成閱讀期待。因此我才用了歌曲匯入法。與學生一起來唱兒歌《春天在哪裡》,並與學生“同學們,歌曲當中說小朋友們通過什麼來感受春天?沒錯,是眼睛,我們通過眼睛看到了春天的紅花綠樹,但是我們今天的課文的小主人公她卻是個盲人,那她又是怎樣來感受春天的呢?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今天的課文《觸控春天》。”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瞭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容,瞭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

在此環節,首先,讓學生來自由朗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這為學生閱讀文字掃清了障礙,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點。

其次,我會讓學生大聲齊讀課文,並思考文章主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這樣方便學生理解文章的整體內容,提高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併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深入研讀

在讀文字內容有了基本瞭解後,將進入到課程的下一個環節,深入研讀環節。

1.首先我會讓學生再讀課文,並且思考作者是怎樣評價安靜在花園中的一系列行為的?通過學生回答得出“真是一個奇蹟”。

2.順勢我會提問第二個問題,我的問題是:文章當中哪些句子體現了安靜創造了奇蹟?並讓學生小組討論,在自己找出的句子旁邊寫下自己的感悟。由學生提出句子主要分析“走的流暢、沒有一點磕磕絆絆、極其準確的伸向、攏住蝴蝶、張望”等詞語。在分析這些詞語時我會與學生展開互動讓學生矇住眼睛來走路,體會流暢、沒有一點磕磕絆絆;讓學生閉上眼睛拿出數學書來體會極其準確;讓學生聯絡自己捉蝴蝶的經歷來體會安靜攏住蝴蝶的奇蹟等,這一些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充分的參與,激發學習興趣,深刻體會作者用詞的妙處以及安靜對於生活的熱愛。

3.接著,我會提出第三個問題:安靜能夠創造奇蹟,是因為她整天在花園中流連,對這裡非常熟悉,可是對於盲人來說走路都很困難那安靜為什麼要整天來花園呢?並讓同學自由發表觀點,此問題的設定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安靜對於生活和生命的熱愛。

4.最後,我會讓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文中找出作者看到安靜的一系列舉動後,發出了怎樣的感慨?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交流他們對於這句話的理解。以此來引發學生的思考,殘疾人尚且如此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創造價值。

此環節的設定有助於幫助同學自主探究思考,加深對文字的理解,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小組討論讓同學們互相交流,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可以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

至此,我的教學目標的已完成,教學重難點得以突破。

(四)拓展延伸

課標指出:我們應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就是在要求我們建立一種大語文學習觀,因此在拓展延伸環節,我會播放音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並讓學生談一談聽完之後的感受,並順勢介紹貝多芬的個人經歷。這樣的設定有助於幫助同學更深層次的理解文章的情感,並做到把語文課程與音樂學科相互關聯,做到了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

(五)小結作業

小結作業在課堂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通過小結作業,可以將本節課的內容得以鞏固。所以,我的小結是讓同學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以此來深化主旨,並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我的作業將這樣安排:讓學生課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蒐集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整理資料,併合作辦一次牆報,下節課進行牆報展評。以此來鞏固本節課所學習的主題: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實現知識的遷移,完成課上到課下的完美過度。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它是教學內容的濃縮。此板書以清晰直觀的方式將課堂內容展現給學生,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