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說課稿集合8篇

來源:才華庫 5.15K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說課稿集合8篇

幼兒園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燕子 是季節性很強的候鳥,人們稱它為"報春歸來的春燕"、"翩然歸來的報春燕"等。只要見到燕子,似乎就是提醒人們:春天來了!古人曾有:"鶯啼燕語報新年"之佳句。人們總是把燕子跟春天聯絡起來。 而燕子又是孩子們喜歡的動物之一,它體型較小,上身為發金屬光輝的黑色,頭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紅色,飛的較低,鳴聲較小,多以居民的室內房樑上和牆角巢穴,最喜接近人類。它那標誌性的形象——剪刀似的尾巴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燕子》這首兒歌正是抓住了這個特點,整首詩從燕子的尾巴入手, 把小燕子描寫得栩栩如生,字裡行間充滿了對小燕子的喜愛之情。整首兒歌始終圍繞著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以一個"剪"字來貫穿,具有奇妙的想象。短小精悍的六句話對小燕子的形態、生活習性、場景進行了擬人化的描寫。前兩句寫了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中間兩句用"上天"和"下河"描寫了燕子的飛行場景;最後兩句運用聯想的方法描寫了燕子的住所"窩".

大班的孩子對燕子有了一定的瞭解,特別是它的外形、典型的生活習性都是孩子們所關注的,這為他們的學習兒歌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居住在樓房裡孩子對燕子又可以說是陌生的,他們很少能有機會近距離地觀看燕子搭窩、覓食和餵哺的情景。因此教師就要為幼兒提供一些相關的資料,使幼兒積累有關的經驗,為幼兒的順利學習打下基礎。

這首兒歌中蘊涵著許多領域的教育價值。科學領域:通過對兒歌內容的理解進一步瞭解有關燕子的科學知識;社會領域:可以通過對燕子的瞭解、朗誦兒歌激發幼兒喜愛燕子,喜愛大自然的情感;藝術領域:兒歌的每一句話都可使孩子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在頭腦中產生有關的聯想,形成一幅幅美麗的畫面。而教育價值最大的則是語言領域,兒歌中的語言比較壓韻、節奏明快,而理解兒歌的內容又需要幼兒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我把這個教材內容放在大班。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教材的內容,以及大班幼兒知識能力框架的結構特點,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訂了我的活動目標。活動目標如下:

1 、感受詩歌中描寫的優美意境,理解兒歌的內容,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2 、運用有關的生活經驗創編兒歌的部分詩句。

3 、萌發對燕子、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說活動的重難點:

活動的重點是目標一:感受詩歌中描寫的優美意境,理解兒歌的內容。 《綱要》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社會、認知是密切相關的。我在幼兒原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幼兒理解兒歌,在觀察燕子的基礎上描述燕子活潑可愛的形象。 我制訂的重點從目標本身出發,因為是語言活動,又是以兒歌為主軸,所以理解兒歌所表達的內容就顯得非常重要。兒歌后四句的想象是本次活動的重心,所以我把重點定位在此。通過教師逐句的講解和教具的演示,形成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的新氣象,從而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能力,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點部分。

活動的難點則是仿編兒歌。 對於大班幼兒來說,由於對燕子熟悉和了解的程度還相對較少,因此他們的想像力也受到了一定的侷限,創編對他們來說有一定難度。但如果教師能做好幼兒前期的知識、情感的準備工作,讓幼兒對燕子進行資料的查詢,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在教學時,教師提供必要的圖片或課件,幫助幼兒形成鮮明的表象,我想仿編兒歌也就會有所突破,從而使幼兒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四、說活動的準備

1 、前期知識準備:請幼兒蒐集、觀看有關燕子的書本、圖片或視訊,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

2 、活動中的準備:

( 1 )與詩歌內容有關的課件,內容分別為燕子的外形特寫,燕子在空中飛行、在河面掠過點選河面後水波盪漾的畫面、燕子銜茅草、銜泥巴搭窩的畫面。

( 2 )在教師裡張貼幼兒收集的關於燕子的圖片。

( 3 )《小燕子》的歌曲磁帶、背景音樂,創編詩歌用的小圖片(如)。

五、說活動流程:

共分五個流程:引題——理解內容——朗誦、表演——仿編——延伸

1 、引題部分:播放 《小燕子》的歌曲磁帶,師生共同演唱,激發幼兒的情感,把幼兒帶入到優美、抒情的意境中來。

2 、理解兒歌:

1 )通過提問:"你知道燕子嗎?把你知道的有關燕子的事情告訴大家吧!"幼兒互相交流、分享燕子的外形、生活習性、飛行、搭窩、覓食、餵哺以及一些趣事。

(這個環節是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鬆的語言運用情景。《綱要》指出,"幼兒園語言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幼兒成為積極的語言運用者。"鑑於此,教師就要注意激發幼兒的說話願望,提供幼兒說話的機會,並保護他們說話的積極性。正由於幼兒有了前期的知識準備,使幼兒在活動中能"有話可說",從而體驗到說話的樂趣和成功感。同時,此3環節也為以後的仿編兒歌打下了伏筆,為難點的突破奠定了基礎。)

2 )播放課件兩遍,同時教師配以兒歌的朗誦。

(課件的提供為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把兒歌所表達的內容直觀、鮮明地呈現在幼兒的面前。從而來突破教學的重點。)

3 )提問:為什麼說燕子在空中飛行時是"上天剪雲朵"? 河面上飛行時怎麼會"剪水波"呢?最後兩句說的是燕子的什麼事?

小燕子用尾巴剪了哪些東西?這些東西小燕子真的剪了嗎?那麼兒歌中為什麼要用"剪"這個詞呢?

(前一串提問是幫助幼兒逐句分析詩句所包含的含義,而後一串的提問則是讓幼兒理解兒歌所運用的描寫方法,通過比喻,把燕子外形的主要特徵和它的生活情景緊密地聯絡在了一起。)

教師提問:你還有什麼不懂或需要幫助的地方嗎?

(這個環節是教師為幼兒提供的一個創造性運用語言的機會。《綱要》中指出:"孩子疑問和質疑類言語行動的不足,有可能對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行動造成影響。"因此,教師要增加兒童質疑提問的機會。)

3 、朗誦、表演兒歌

1 )採用整首跟讀的形式讓幼兒在背景音樂的播放中學習朗誦,激發情感的共鳴。

2 )幼兒運用肢體動作邊朗誦邊表演兒歌。(讓幼兒的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到活動中來,更有利於學習和兒歌的記憶,同時也使活動做到動靜交替,使孩子更加輕鬆。)

4 、仿編兒歌:

提問:燕子還會在哪些地方飛行?(如湖面,田野、林間)在那些地方飛行時它會剪些什麼呢?它在搭窩時還會用到哪些材料?(樹枝、枯葉、稻草、小石子等)它會把這些材料當什麼?(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關的小圖片,以幫助幼兒的仿編。)

大班幼兒對兒歌的仿編已有一定的基礎,他們會找出相關的字詞來替換兒歌中原有的字詞,從而創編出獨特的兒歌來。考慮到在一個活動中讓幼兒沒有參照物進行創編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提供了小圖片來幫助幼兒的仿編活動,從而降低了教學的難度,使大多數的幼兒都能體會到仿編帶來的新奇感受。當幼兒對兒歌的結構非常熟悉時,也可以讓幼兒直接地進行創編。

5 、延伸活動:根據幼兒對燕子的瞭解或兒歌所提供的內容,幼兒自願選擇有關的內容進行繪畫活動,進一步激發幼兒對燕子的喜愛之情。

六、說教法

多媒體教具的運用:針對幼兒的現有水平和生活經驗,製作了形象、生動的課件。課件的運用 讓孩子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教師珍視幼兒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教學中,教師靈活地利用教具,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領幼兒啟迪聯想……讓幼兒自己對兒歌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灌輸,用幼兒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

視聽講做結合法:主要是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以及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聽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細緻地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講就是幼兒的講述,以滿足每個幼兒想說的願望。做就是讓幼兒運用肢體進行表演。視聽講做結合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

七、說學法

1 、傾聽表述法:

首先,讓幼兒帶著自己對燕子的瞭解,大家來分享、交流,激發幼兒"想說"的願望。其次,利用各種教法,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並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仿編詩歌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說".

2 、探索仿編法:新《綱要》指出: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幼兒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因此,我為幼兒創設了支援性的語言教育環境,支援幼兒在活動中拓展語言經驗。我在引導幼兒進行仿編詩歌的同時,提供了各種小圖片,以引起幼兒的思考,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學習,突破活動的難點。

附:兒歌《小燕子》

小燕子,真靈巧,

身上帶把小剪刀;

上天剪雲朵,

下河剪水波;

剪根茅草當枕頭,

剪塊泥巴搭窩窩。

幼兒園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這是篇散文,篇幅短小,結構層次清楚分明,以第一人稱來寫,使孩子們在欣賞時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形象而易於孩子瞭解的比喻手法,使整篇散文優美而又富於生命的活力,增添了孩子們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和憧憬,易於孩子們朗誦和仿編。結合季節特點,我在活動前帶領孩子們去感受大自然,去接觸和了解認識蒲公英,為學習散文打下了基礎。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及心理特點,從情感教育、能力培養、知識三個方面認真制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具體是:

1、在觀察認識蒲公英的基礎上幼兒欣賞散文,學會有感情地朗誦散文。

2、引導幼兒瞭解散文優美的詞句和比喻句

3、陶冶幼兒情操,感受身邊事物的美麗,激發幼兒對生命的熱愛。

活動的難點在於引導幼兒理解散文優美的詞句和比喻句,而重點則是在認識蒲公英的基礎上能有感情地學會朗誦散文。

二、說教法:

每個孩子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具有極強的興趣。活動過程中我運用了自制的課件、背景樂和散文錄音、

教師自身的朗誦,把孩子們帶入一種美的意境,使孩子們在優美的意境中感受了散文的語言美,體驗學習散文的快樂。活動的開展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使孩子們能主動積極、自願地參與和學習,獲得經驗,體驗了孩子的主體地位,也正好契合了《綱要》中關於“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理念。此外我還採用了欣賞傾聽法、談話交流法、遊戲表演法引導孩子在活動中敢說、想說、願意說,樹立了孩子的自信心,從而使本次活動達到美的享受,快樂學習的和諧統一。

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了活動的`重、難點。在活動中教師充分調動幼兒運用直觀視聽法、討論談話法、情境表演等學習方法,讓孩子學得輕鬆,感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觀察過蒲公英,瞭解它的外形特徵。

2、錄音機、配樂散文錄音帶。

3、蒲公英頭飾若干。

4、課件及背景樂(畫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圖;畫面二:青草地上開著許多野花;畫面三:蒲公英的花形→凋謝過程,結出絨白色的球→風一吹,花朵上的絨毛隨風飛揚→雪白的絨毛輕盈降落;畫面四:第二年絨毛種子生根發芽的過程)

三、說過程

每個活動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活動設計很重要的體現和實現的過程。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我把活動分成三部分完成。

第一部分:通過課件的展示,激起幼兒興趣。 《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援、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教師以談話的方式和課件的展示給孩子創設了一種散文意境。以神祕的語氣告訴孩子說:“昨天,老師做了個夢,夢見我來到了青草地上,看到了什麼?你們來猜猜!”孩子們一定會積極的響應我的提問,他們會展開想象的翅膀來猜想我在夢中看到了什麼,這時我再告訴孩子們我看到的是草地上開著許多美麗的野花,讓孩子們繼續猜想我最喜歡什麼花?激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給孩子提供一個自由想象說話的空間和機會。孩子們在談話想象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體驗到語言交流帶來的樂趣。這時教師再開啟課件畫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圖,讓孩子得到答案會無比興奮和滿足,激發起幼兒想去欣賞和學習散文的興趣。

第二部分:欣賞散文,引導幼兒瞭解散文優美的詞句和比喻句並學會有感情地朗誦散文。 這一部分我分四個環節來完成:

(一)通過播放散文課件和配樂錄音,讓幼兒感受散文的語言美。在孩子們對散文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後我回提問:

①蒲公英在什麼季節開花?

②散文裡說青草地上怎麼樣?“我”最喜歡什麼?

③蒲公英開著什麼顏色的小花朵?

④散文裡說:“多麼有趣的蒲公英!你覺得它什麼地方有趣?

(二)幫助助幼兒欣賞散文並學會有感情地朗誦散文。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情景表演和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且安靜的環境中,通過多媒體課件,更加形象的幫助幼兒理解散文中對蒲公英成長過程的描述,刺激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設計了提問:“散文裡是怎麼說蒲公英有趣的?”“田野裡的風吹來,它怎麼樣?”在教學中為了讓幼兒充分體驗散文優美的詞句,利用課件展示幫助孩子理解“飛揚”和“比柳絮還輕”。讓孩子用動作去表現體會“輕盈的降落”。此時,我適時地啟發引導孩子瞭解“蒲公英的種子輕盈的降落是為了什麼?”激發孩子對生命的熱愛,陶冶他們的情操感受到身邊事物的美好。在示範朗誦時,教師配以情境表演和優美的背景音樂進行聲情並茂的朗誦,充分的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官。講就是指教師和幼兒的互動式的交流,教師和幼兒充分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理解、想法和願望。在一種輕鬆的氛圍中自然的張口習得散文中的語句,豐富幼兒的語言。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讓孩子們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活動的重點在這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突破活動的難點,理解什麼是比喻句。教師採用的是示範舉例說明法,讓孩子去討論:

①為什麼說花托結出的種子像雪白的絨毛似的球?

②為什麼飛著飛著,又像一朵朵雪花?通過孩子們自發的討論歸納出比喻就是把ХХХ比作ХХХ。在孩子們理解了的基礎上學說比喻句並能舉一反三,如“小朋友的臉紅得像蘋果”、“妹妹長得比花兒還要美”等等。最後幫助孩子歸納主題,總結出散文詞語豐富,語句優美的優點。“你覺得這篇散文聽起來怎麼樣?為什麼優美呢?”

(四)請孩子們戴上蒲公英的頭飾,跟著配樂散文,一邊表演,一邊自己輕輕地跟著朗誦散文,進一步感受散文的特點,激發孩子們對生命的熱愛。

在每個環節中,無論是提問還是孩子交流中,我始終注意和孩子處在同一平行線上,善於傾聽孩子們的每一個回答,而且每次的提問都出自於雙方自然的對話,使整節課少了點教師機械授教,多了點輕鬆與自然。在設計提問中,我給予孩子們更多說的空間,不去束縛他們的思維,充分體現孩子們在活動學習中的自主性。

第三部分:延伸後續部分設計了兩個活動:

1、繪畫——“ΧΧ花”。

師以肯定、賞識的言語鼓勵孩子在活動後畫下自己喜歡的花卉進行張貼,讓孩子們自由評價:花的品種、繪畫的佈局、色彩的運用等等,使一次活動能讓孩子們得到多方面的培養和發展。

2、仿編散文。

鼓勵孩子將自己的繪畫作品轉化為一篇新的散文,按照原散文的思路進行仿編。“ΧΧ上開著ΧΧ花,我最喜歡ΧΧ花。ΧΧ花開著Χ色的花,多麼ΧΧ的ΧΧ花,春風吹來,ΧΧ花好像在ΧΧΧΧ,陽光照著,ΧΧ花好象ΧΧΧ,蜜蜂(蝴蝶、小鳥)飛來,ΧΧ花說ΧΧΧΧΧΧ。”

散文的長短因人而已,允許孩子有更豐富的想象,不嚴格按照教師規定的結構仿編。

幼兒園說課稿 篇3

一、說設計意圖

《紅葉的旅行》是選自於20xx年9月的《早期教育》的一篇散文詩。它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動的童話語言,描繪了紅葉飄落旅行的故事,散文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將紅葉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聯想,顯得具體而又形象,"紅葉飄到小河裡,螞蟻把它當小船,紅葉飄到大樹下,知了把它當被子,紅葉飄到窗戶上,老鼠把它當窗簾。"這都是和幼兒的生活,幼兒的想象緊緊相扣的。《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對作品的體驗。散文擬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語言風格給幼兒清楚明瞭的記憶和想象線索,便於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活動中是以圖加文的形式展開的,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可以更好地為幼兒所接受。

二、說目標和準備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學習句式:紅葉飄呀飄,飄到***,*把它當**。

2、嘗試根據詩歌的句式結構仿編詩歌並製作圖書。

3、樂意講述,體驗創作的樂趣。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第一個目標:看圖加文學習詩歌。難點嘗試根據詩歌的句式結構仿編詩歌並製作圖書。

為了展示給幼兒,作品的優美意境,又能使幼兒在活動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達,我作了以下的準備:

1、《紅葉的旅行》課件、圖加文大書。

2、幼兒人手一份的圖加文書、各種動物圖片及蠟筆。

3、音樂:天空之城、寂靜山林。

三、說教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以及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實際情況我主要運用了:

1、直觀教學法:本活動為了幫助幼兒熟悉散文內容,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運用課件優美的情境吸引幼兒,讓幼兒通過眼、耳、口等多種感觀欣賞作品,慢慢過度到運用圖加文大書幫助幼兒理解掌握語言。

2、啟發提問法:在幼兒邊欣賞作品時,邊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逐句理解並學習語言。如:紅葉飄呀飄,它又會去哪呢?紅葉碰見了誰?它會把紅葉當什麼呢?教師的提問給幼兒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

3、語言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續編環節中:紅葉除了飄到小河裡,大樹下,窗戶上還會飄到哪裡呢?會碰見誰呢?他們會把它當什麼呢?討論法結合了《規程》的要求,為兒童創設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以促進其發展,而不是單一的教師講解,避免了兒童因說教、指導過多而產生的膩煩、牴觸心理和行為。

四、說學法

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傾聽這一途徑。教幼兒注意傾聽,才能正確的感知語音、語彙和語法規則。首先,我在示範朗誦前著意設計提問"用一句好聽的話說一說"讓幼兒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在示範朗誦中藉助於圖加文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掌握句式。其次,利用多種教學方法,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從而讓幼兒敢說。

整個活動我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聽聽、、說說、想想、做做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教學中注意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

五、說教學程式

總體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匯入,在優美的音樂中,幼兒跳著漂亮的舞姿進入到活動的場地,再利用直觀課件,讓幼兒眼前一亮,直接看到了紅葉飄落的情境,極好的引發幼兒好奇心,讓幼兒很快的融入到散文優美的意境中。

第二部分:運用提問的方式讓幼兒完整的欣賞散文,配合圖加文,主要讓幼兒學會語言:"紅葉飄呀飄,飄到**去,誰會把它當什麼?"這裡我是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第一句先讓幼兒看看直觀課件,結合圖加文跟我學習語言,並結合動作,更好的掌握句式。第二句讓幼兒自己看完課件嘗試用句式學說語言,在這裡我是逐步出示大樹、知了、和被子的引起幼兒對圖加文中出現的事物的順序有一定的注意,在欣賞第三句時,不借助課件而是過度到直接看圖加文說語言,並且我在這幅圖中示範圖加文製作的方法,為幼兒自己創作圖書鋪下鋪墊,最後出示圖加文的大書告訴幼兒散文的名字:紅葉的旅行,並且請幼兒能跟著書完整的朗誦散文。

第三部分:續編部分,我利用書的最後一頁空白的圖加文引出這一環節,利用討論交流法引導幼兒用句式創編,在這個環節裡,我請幼兒來示範製作的過程,糾正錯誤,為了就是讓幼兒掌握製作的順序。

第四部分:延伸部分,在優美的背景音樂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許多動物的圖片和《紅葉的旅行》圖加文的書,讓幼兒自由創編,並且把創編的內容和同伴分享交流,加深鞏固對散文的理解以及句式語言的掌握。

我今天展示的就是一節語言活動,在設計活動時,我並沒有刻意追求新穎的教學形式,而是結合我們中班的語言活動的特色:圖加文,重點以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出發,紮實的開展語言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教學節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時間。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回答,在製作圖書時我提供的材料也是由易到難,也不強求幼兒把書做完,而是根據幼兒自身的水平讓他們自己發揮。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

幼兒園說課稿 篇4

一、說設計意圖:

各位老師,現在我就我本次選擇的這節課進行說課,我根據本班幼兒本學期語彙較豐富,但不懂得關心別人,為了發揮孩子們的特長,使幼兒學會處理和同伴之間發生的矛盾,我設計了這節課。

二、說活動目的

1、使幼兒養成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自己看到的、想到的。

2、通過故事內容,使幼兒學會跟同伴友好相處,學會關心別人。

3、引導幼兒養成從小閱讀的好習慣。

三、說活動準備:

為了達到目的,我準備了配套的課件,玩具。

四、說教法和學法:在本節課中我主要採用直觀演示法、情景法、設疑法和遊戲法。

五、說活動過程:

1、在活動中,我先用音樂帶幼兒進入活動室。

2、根據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特點,我先展示幾張圖片和幼兒共同觀察,並讓幼兒告訴我自己看到了什麼,發展幼兒的思維和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的好習慣。

3、我採用設疑法,將幼兒帶入到《謙讓》這個故事中來。讓幼兒大膽想想,小貓為什麼會掉進河裡。

4、為了吸引幼兒注意力,我將展示一幅遊樂場的圖片,幼兒共同討論,如何跟小朋友一起玩。

5、歌曲再次帶幼兒感受讓著別人所帶給自己的快樂。

六、課後反思:

通過著節課的學習,我想我班幼兒將學會和同伴友好相處。

幼兒園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此活動的設計是讓幼兒認識各種圖形,並能夠進行分類,幼兒對於根據形狀的大小、顏色及擺放位置來辨認圖形的概念會比較模糊,尤其是能力較弱的幼兒。在這個環節,活動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的機會,進行引導,讓幼兒主動了解圖形的守恆概念,從而進行分類操作。

二、說教法:

活動中,教師作為幼兒的引導者,在為幼兒提供操作的同時,還引導幼兒瞭解圖形的守恆概念,為此,我採用了逐步講解法,個別提問法,並根據活動的內容,把教材分為兩個課時來完成。

三、說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的認知能力,制定發展歸類能力和想象力,能不受顏色、大小及擺放位置的影響,正確辨認圖形為活動的目標。

四、說活動準備:

為活動的需要,我為幼兒準備了兩籃裝有顏色、大小不同的幾何圖形,人手一份,其中,一籃裝有三角形、圓形,一籃裝有長方形、橢圓形和梯形。為了讓幼兒能看清,我又準備了放大的圖片。

五、說活動過程:

活動開始,教師利用圓形、三角形讓幼兒初步瞭解圖形守恆的概念,引導幼兒複習圓形、三角形的特徵。其次,教師引導幼兒進行分類操作,步驟為:

1、請幼兒將籃子裡的圖形自由分類。

2、展示結果,並進行討論。

3、通過提問,讓幼兒理解對圖形分類時,不管它是什麼顏色的,還是大的小的,都應該擺在什麼地方,只要它們都叫同一個名字,就可以把它們放在一起。

然後進行第二次操作,鞏固圖形守恆概念,首先請幼兒觀察第二個籃子裡的幾何圖形,說說有哪些圖形及特徵(長方形,橢圓形、梯形),接著請幼兒按剛才的方法對籃子裡的圖形進行分類操作。活動過程中,教師對能力較弱的幼兒進行指導,再次展示分類的結果,請幼兒說說為什麼這樣分。為了鞏固學習,教師出示自備的放大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找出圖中分別有哪些圖形,各有幾個。

活動的結束部分,請幼兒操作《圖形餅乾》,給相同形狀的圖形塗上同一種顏色。

幼兒園說課稿 篇6

新《綱要》指出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我首先聯想到分享閱讀《沙灘上的鱷魚》。這一內容的選擇,遵照綱要有關條例,我認為既適合幼兒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

一、說教材

寓言故事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充滿童趣,幼兒易接受併產生濃厚的興趣。以故事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活動,不僅能使幼兒增長知識和明白事理,而且還能發展幼兒的聽說能力。分享閱讀《沙灘上的鱷魚》用淺顯的故事內容不僅能讓幼兒明白凡事要為自己留有餘地以及不盲目模仿他人的寓意,知道自我保護的重要性。而且故事裡的動物對話,會激發起幼兒學習藝術語言的慾望,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二、活動目標

(一)教學目標

《綱要》在語言教案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造一個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達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學前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根據圖畫建構故事情節,大膽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

2、學習理解動詞:趴、飛、浮、遊、爬、探、蹦、跳。

3、明白知道凡事要為自己留有餘地以及不盲目模仿他人的寓意,知道自我保護的重要性。

(二)教材重點、難點

根據活動目標的制定,結合學前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又把本次活動的重點制定為:要讓幼兒根據圖畫建構故事情節,大膽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而讓幼兒理解文中動詞使用與角色特徵的關係則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活動準備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動目標,我準備了以下材料:

知識經驗準備:

1、積累幼兒對動物的相關經驗。

2、幼兒事先對沙灘的接觸。

物質準備:

1、為了引出課題,我為幼兒準備了鱷魚玩具,來激發幼兒閱讀讀本的興趣。

2、我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大書《沙灘上的鱷魚》,這是為了讓幼兒能清楚地觀看和理解故事的情節和內容。

3、我為幼兒準備一些動詞字卡,是幫助幼兒在觀察圖畫中豐富詞彙,進行語素的學習。

三、說教法與學法:

(一)說教法:

現代兒童觀認為:幼兒是認識的主體,幼兒的發展是主動活動的結果。因此,只有讓幼兒充分去看、去想、去說、去體驗、去發現、去創造,幼兒才會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故事,同時獲得故事以外的能力發展,為其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1、提問法:

這是分享閱讀中最常用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變以往單一性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啟發性、開放式的提問。如:我在活動開始就問:你覺得它是一隻什麼樣的鱷魚?鱷魚在這片沙灘會遇到誰?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根據畫面內容表達自己的想法,為突破重難點服務的。

2、直觀法:

分享閱讀是以形象、生動的畫面為主,直觀的畫面能引導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容易感知閱讀的內容,為突破重難點服務。

3、示範法:

幼兒的思維是直觀形象為主的,教師與幼兒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利於獲得最佳的閱讀效果。本次活動中,針對個別詞彙的理解,教師作語言示範講述,為突破難點服務。

(二)說學法:

學法運用得當幼兒將會更感興趣更主動參與學習,本次活動預計採用自主學習法和體驗法來達到目的。

1、自主學習法:在活動中求取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有效的教學方法為激發幼兒興趣,使其更為主動的學習提供了可能,活動中的第二環節中,老師丟擲問題,讓幼兒自由想象,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2、體驗法:在活動中,我讓幼兒通過動作理解文中系列動詞的使用,加強了幼兒的表現慾望和自信心。

四、說活動程式根據分享閱讀的教學形式特點和《綱要》提出語言教育指導要點及本班幼兒年齡特點,本次活動設五個環節完成目標。

第一環節:匯入部分,激發興趣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學習的關鍵。活動一開始,我就出示鱷魚玩具,通過視覺效應,再加上適當的提問,如:小朋友,你們認識它嗎?它有些什麼特徵呢?來喚起幼兒的已有經驗,激發幼兒閱讀興趣,為閱讀大書作準備。

第二環節:大書閱讀,建構故事情節這個環節是為解決重難點設計的。我遵循了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分三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驟是讓幼兒兩頁的進行閱讀的方法,主要是讓幼兒完整理解和歸納故事中畫面的要素在什麼地方?誰?在做什麼?根據畫面豐富詞彙,是這難點的突破。

第二步驟:運用直觀法、猜測討論法及間插的啟發性提問,指導幼兒自主閱讀,引導幼兒結合關於動物的知識,發散思維,給幼兒充分想象空間,大膽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有效地幫助幼兒解決了學習的重點。

幼兒園說課稿 篇7

一、分析教材

《家》這首詩歌語言樸實、淺顯易懂,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概括事物的依屬關係,詩中大膽的想象一下子調動起幼兒親切的感覺,幫助他們從全新的視角想象周圍的世界。結尾處用一句“快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將幼兒從想象拉回到現實,更貼切地聯想到自己,給幼兒以有趣有餘蘊的感覺,這首詩歌文字形象,巧妙地運用了疊音,讀起來琅琅上口,充滿了歡快流暢的情緒,易於為幼兒喜愛和接受。符合中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適合中班教學。

根據中班語言教育目標,教材特點及本班幼兒新生多年齡偏小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活動的教育目標是: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和畫面,把握這首詩歌的內在情感脈絡。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事物,想象事物之間的關係。

3、學習仿編詩歌,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本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為上這節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幼兒缺乏仿編詩歌的經驗,基於這一點,確定教材的重點為理解,掌握詩歌內容,難點為學習仿編詩歌,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二、教學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本活動採用了觀察法、遊戲法、直觀演示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語言、遊戲、操作探索等活動,優化教學過程,共分為四個環節:

㈠觀察感知,積累經驗

這是一個課前準備的環節,需要在日常活動中逐步完成。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只有藉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根據這一特點,在課前我將幼兒帶到戶外,讓他們用眼看、手摸、鼻子聞、肌膚感知等方法尋找事物:如藍天、白雲、小河、草地等,引導他們發現事物的歸屬關係,並在平時利用掛圖、圖書引導幼兒觀察,以獲得有關於事物歸屬關係的經驗,為理解詩歌內容,仿編詩歌做鋪墊。

㈡操作探索,具體感知

這一環節為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做準備,約需5―8分鐘

有關理論指出:詩歌教學中,應將重點放在幼兒理解方面,不要讓幼兒機械記憶、背誦詩歌內容,減輕幼兒在學習時的記憶負擔,以便他們將注意更多地投向學習過程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我設計了找家的遊戲置於學習詩歌之前,以為迷路的小鳥、小魚、小羊等找家為由,激發幼兒參與遊戲活動的興趣,提供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操作探索,探討小鳥、小羊、小魚等與樹林、草地、小河等之間的歸屬關係,幼兒遊戲時,我全面觀察幼兒操作情況,瞭解需要,及時予以幼兒適當的支援和幫助,使幼兒充分感受家的內涵。

遊戲後,我發出啟發性地提問:你幫誰找到了家,為什麼這麼找?引導幼兒互相交流,彌補感知的不足,讓幼兒進一步瞭解事物的歸屬關係,理解家的含義,為下階段活動奠定基礎。

㈢理解學習詩歌

這一環節是本活動的重點,約需10分鐘

皮亞傑兒童發展理論告訴我們,兒童發展是他們自己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而建構起來的,兒童的語言發展也是通過個體與外界環境中各種語言資訊,非語言資訊互動作用逐步實現的,因此活動中大量運用觀察、遊戲、欣賞等方法,引導幼兒積極地與文學作品相互作用,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首先,我採用了視聽結合的方法,結合卡片朗誦詩歌,使幼兒對詩歌有一個初步整體的認識。

接著概括性的提問:詩歌中說了什麼事,引導幼兒結合卡片回答,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回憶操作探索時獲得的知識經驗,然後通過整體朗誦,前後半句接龍,輪流等趣味性方式組織幼兒學習朗誦,使幼兒感受到詩歌的內在語言韻律。

之後,我發出邀請:“現在要請小朋友來扮演,白雲、小羊、糊蝶等等各種各樣的東西”,讓幼兒自由扮演角色,大膽地用肢體語言表現詩歌內容,使他們沉浸在表演的喜悅中,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同時為幼兒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泛的機會。

㈣擴充套件想象,仿編詩歌

這一環節是本活動的難點,約需10分鐘

中班上期幼兒語言領域發展目標提出要求:在仿編活動中只要求幼兒通過交換詞句,使詩歌畫面出現新的內容。

由於班上的孩子是初步學習仿編,感到比較難,因此我通過對話、示範、討論等方法引導幼兒仿編,突破難點。

1、擴充套件想象,回憶經驗。

我啟發性的個別依次提問,比如藍藍的天空除了是白雲的家外還可以是誰的家?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回憶經驗,表達自己的理解,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並根據幼兒的回答依次在卡片後添畫,為幼兒的創編留下完整的視覺印象。

2、學習仿編

這一環節中我通過生動的語言示範仿編:“現在老師要把大家說的這些東西都編進兒歌裡……”,讓幼兒更加明確詩歌的句式,知道仿編時每一句的前半部分不變,只要改動後半部分就可以了,這樣為幼兒的下一步自由創編奠定基礎。

3、分組討論,自由創編

引導幼兒自由組討論,以強帶弱、大膽創編,在討論過程中,我根據具體情況隨機指導,針對幼兒提出不同要求,成為他們的

合作者。讓幼兒樂於嘗試,樂於合作,充分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獨立自由、大膽構思的好習慣。

4、集體交流

在幼兒個別自由交流後,為幼兒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請他們在集體面前朗誦自己編的詩歌、詩句,並組織其他幼兒學習優秀詩句,這樣進一步調動幼兒情緒,使活動在高潮中結束,讓他們在輕鬆的氣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三、自我評價

本次活動我根據“開發幼兒潛能,培養完整幼兒”的整合幼兒教育理念,遵循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科學地設計了直觀、操作、探索、嘗試、討論、趣味性遊戲等多種教學形式,創造條件,使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尊重理解幼兒,使幼兒主體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得到發展。

附資料:

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

密密的樹林是小鳥的家,

綠綠的草地是小羊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小魚的家,

紅紅的花朵是蝴蝶的家,

快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

幼兒園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最近一段時間幼兒對自己的皮鞋踩在地板上發出的聲音很感興趣,經常三五成群的在一起比誰的皮鞋踏出的聲音響,誰的皮鞋踏出的聲音好聽,正好切合這一點,我選擇設計了《我的皮鞋踏踏響》這個活動,通過歌曲來學習十六分音符,而且唱準二分音符與十六分音符這個難點,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在唱唱、踏踏、中體驗音樂帶給我們的樂趣,通過此活動發展幼兒的節奏感和音樂表現力。

二、說目標

新的教育觀強調幼兒興趣、態度的培養,注重自身的探索與體驗,中班的幼兒已具備了好奇好問,探索的條件,但始終還缺乏意識性,因此這次活動的重點在於通過自身的探索感受到音樂活動到來的快樂,具體目標定為:

1、引導幼兒在踏踏、跳跳、唱唱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節奏,並初步學會演唱。

2、在節奏的快慢變化中讓幼兒享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

3、發展幼兒的音樂表現能力。

三、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以親切的、飽滿的情緒影響孩 子,以自己的形式感染幼兒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 採用的教法有: 情緒體驗教學法:音樂活動離不開情感的作用,而幼兒的情感往往在情境中產生,幼兒的年齡小,創設音樂作品相適應的環境,我創設出了一個“小豬”的形象,延伸出了一個關於小豬的皮鞋的情景故事,使他有如身臨其境般的體驗這角色的意境,不由自主的去學習,更好的掌握和表現作品。 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遊戲法、演示法、交流討論法與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音樂節奏的表現力,達到藝術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四、說學法

教師在設計好的情境故事中,邊演示圖譜,邊用身體動作幫助幼兒更快的學會歌唱,並唱準旋律音調,把握並踏準節奏。

五、教學過程

本活動分成練聲、學唱、結束部分。

1、練聲部分

通過歌曲《農場裡》的演唱進入主題,由於這是一節新授課,發聲練習是必不可少的,為了讓整個活動更加完整,在這裡我沒有采取平常上課時經常用到的師生問好的發聲練習,而打破常規先唱完整的歌曲,然後將歌中小豬邀請好友來再一一唱出來,再配上動作來表演,這樣既完成了練聲,又使幼兒身體活動起來,更好的進入準備狀態。

2、學唱部分

首先是匯入活動,以“皮鞋”為線索貫串整個教學過程,很自然的過渡到這一環節,在活動中應用了副歌前置匯入法,在手法上強調了重複的節奏形式,引導幼兒的興趣,邀請幼兒唱出了與老師皮鞋一樣的節奏,用動作和嗓音來模仿歌中的重要節奏,為正式學習歌曲作好鋪墊。 其次是感受歌曲的旋律、節奏。通過教師清唱及出示動作圖譜,詢問“我的皮鞋哪裡唱的長,哪裡唱的短?”來引導幼兒找出難點、重點部分的節奏,並重點練習, 並在圖譜中用形象的大小腳印表示,大的踏得重而長,小的踏得輕而段,更好理解歌曲中的快慢的關係。

最後在學唱歌曲時,引導孩子和小豬一起來歌唱,然後學踏踏響的部分,加入踏腳的聲音用“你們想不想在小豬剛才走過的路上留下你們的腳印呢?”這樣的問題來引導幼兒共同的邊唱邊踏來達到踏踏、跳跳、唱唱中學習歌曲的旋律和節奏,讓幼兒享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的目標,在複習歌曲時,運用小豬的朋友也想來到我們這裡,請小朋友去帶領小動物來,幼兒輕鬆自由的帶領小動物邊唱邊踏到我們這裡。在這其中可能還有部分幼兒有唱錯節奏的部分。這樣環節比較輕鬆、融洽。

3、結束部分

用小皮鞋開皮鞋踏踏響音樂會來結束活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