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滑輪四年級科學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8.65K

一、說教材:

我的滑輪四年級科學說課稿

我說課的內容是大象版國小《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四課《我的滑輪》。本單元的總目標是綜合探究活動。二級目標是能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試驗,並做試驗紀錄。《我的滑輪》這節課,是在槓桿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提重物的遊戲比賽,自然過渡到理解各種滑輪的原理和作用。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啟蒙課程。它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促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並樂於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在這些理念的指導下,本課教學力圖體現以活動組織教學,通過營造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一個“觀察與提問——猜想與假設——計劃與組織——簡單試驗並記錄資料——交流與結論”的相對完整的探究活動,去認識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目標:

⑴.通過探究,讓學生能夠利用滑輪、鉤碼、測力計等簡單器材進行觀察試驗,研究使用滑輪的原理,做好分析試驗紀錄。

⑵指導學生研究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是否省力。

2、科學探究目標:

使學生能根據現象進行推測,並能進行實驗驗證從而發現定滑輪方便不省力,動滑輪省力卻不方便的規律,親歷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並能應用規律,自行設計研究方案,選擇研究材料,最終得出滑輪組既省力又方便的結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重證據,敢於嘗試的精神,使學生關注社會生活中的機械給人類帶來的諸多方便。

教學重點: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教學難點:通過實驗來驗證使用定滑輪和動滑輪是否省力。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滑輪兩個、鐵架臺、細繩、鉤碼、測力計、回形針、實驗記錄表等等

演示材料:大滑輪一個、學生分組材料一套,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思路:

首先通過播放升旗儀式的錄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以遊戲比賽的活動形式來引導學生的自行探究;然後在老師的演示指導下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工作原理;並且通過簡單實驗來證明使用定滑輪或者動滑輪是否省力?最後指導學生組裝滑輪組。

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採用的教法是:創設情境法、演示法、講解法

學生的學法是觀察法、實驗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情境激趣,遊戲引入。第二部分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第三部分拓展活動,鞏固新知。第四部分本課總結,課後延伸。

一、情境激趣,遊戲引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首先我讓學生觀看本校升旗儀式的錄影,這個熟悉不能再熟悉的畫面,一下子拉進了我和同學們之間的距離,共同營造了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接著,我詢問學生:

“我們班有誰做過升旗手”?

“升旗的時候你的手是向下用力的,還是向上用力的”?

“為什麼向下拉繩子,國旗卻會向上走呢”。

通過這樣的提問點燃學生的探究欲X,使學生以一種探究的心理重新審視這個在校園裡常見但又常常被同學們忽視的科學現象,真正體現了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在這個環節,我並沒有馬上肯定學生的答覆,而是為學生準備了繩子、鉤碼、鐵架臺、回形針和線軸等材料超市,並且出示遊戲規則。讓學生進行提升重物的遊戲比賽,來模擬升旗儀式。

“比一比,看誰想出的辦法多,並把方法記錄在小科學家記錄本上。”

這個活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會非常高,不僅可以想出很多辦法,而且能夠通過活動自制滑輪,初步體驗滑輪的作用,與下一環節進行有效的連結。

做完遊戲後,我繼續問:

“這種提升重物的方法,我們在生活中還見到過哪些?”

根據學生的聯想,我會及時地展示滑輪在生活中被廣泛應用的圖片和錄影。然後,我再告訴學生:剛才我們使用的回形針、線軸,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機械。我們管這種提升重物的機械叫做滑輪。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探究“我的滑輪”,並板書課題。

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

這個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點。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夠利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做好分析記錄,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我分三個環節來進行:

第一個環節,我先給學生出示一個常見的大滑輪,告訴學生:

“這個是我們實驗室裡做試驗用的滑輪,大家觀察一下,這個滑輪有什麼特點?”

學生會說邊緣有槽、圓形、能繞繩子,從而建立滑輪的概念,並且出示幻燈片。然後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指出滑輪的兩種不同使用方法。一種是把滑輪固定在一處不動,這樣使用的滑輪,叫做定滑輪;另一種是能隨重物一起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做動滑輪。由於課件動畫描述的非常形象,再加上學生已有的`經驗,會很容易的瞭解滑輪的兩種用法。然後讓學生利用實驗材料,安裝定滑輪和動滑輪,為進一步研究滑輪的工作原理做好準備。

在此基礎上,我會提出新的問題:

“結合剛才的遊戲及生活中滑輪的例子,大家想一想人們為什麼要用滑輪提升重物呢?” 學生可能回答(方便、省力)

“那你認為定滑輪和動滑輪在使用中都方便嗎?”

我讓學生再次對滑輪的這兩種用法進行觀察、比較。不難得出,使用定滑輪方便,動滑輪不方便。

為什麼呢?

我引導學生用語言來描述滑輪的工作原理。在使用定滑輪提升重物時,要想把重物提上去,就需要向下用力,重物提升的方向與人用力的方向正好相反,也就是說在使用定滑輪之後改變了力的方向,用起來方便。而動滑輪在使用時,重物提升的方向與人用力的方向一致,沒有改變力的方向,顯得非常不方便。我把結論板書在黑板上,來加深學生的印象。在以上的環節中,我注重鍛鍊的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第二個環節,是驗證滑輪是否省力,是這節課的難點部分。我是這樣引入的。我反問學生:

“既然動滑輪使用不方便,人們為什麼又離不開它呢?

學生再次進行了大膽的猜想,這時,我告訴學生,要想驗證你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得通過實驗來驗證。

“請同學們開啟實驗盒,實驗盒裡裝有測力計、鉤碼、滑輪、實驗記錄表等材料。請你們利用提供的材料,選擇要研究的問題,設計方案,開始探究,並認真填寫實驗記錄表。”

計劃與組織是做好探究活動的前提條件。沒有一個好的實驗方案,學生會感到無從下手。為此,我先讓同學們以小組為中心進行討論,設計研究方案,並且各組之間相互交流,以期達到相互合作,共同學習的目的。

教師是學生探究活動的引領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在學生整個的探究活動過程中,我會不停地巡視,瞭解各組的實驗進展情況並做及時輔導。經過學生的討論,交流,分析資料,最後得出結論:定滑輪不省力,動滑輪省力。並板書。

最後一個環節,我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定滑輪方便但不省力;動滑輪省力但不方便。

三、拓展活動,鞏固新知

同學們在前面瞭解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工作原理後,我就引導學生繼續思考:

“定滑輪和動滑輪跟人一樣,也有優缺點,那我們在實際應用中能不能克服它們各自的缺點,發揚優點呢?”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會想出各種辦法。我在巡視指導的同時,找出兩組組裝方法不同的學生到講臺上演示組裝,並且說明這樣做的作用。

最後總結: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來使用,叫做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提起重物,可以做到既省力又方便。同時,向學生指出:剛才同學們組裝的是一組滑輪組,實際應用時還可以組裝成兩組、三組、或多組滑輪組。我會出示滑輪組的多媒體課件,開闊學生的思維空間,為其能夠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合理有效的利用資源打下堅實的基礎。

新課程理念強調“以學生髮展為本”,讓學生在知識、技能、態度、情感等各個方面得到發展這才算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在學生掌握所學知識之後,我就讓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書上64頁,還給大家介紹了兩個好玩的遊戲,繞繩遊戲和繫鞋帶遊戲。”

“大家動手試試,看看它們各是用了什麼滑輪。”

通過分析解決問題,發展了學生的多方面的能力。

四、本課總結,課後延伸

“通過今天的學習研究,大家都有什麼收穫?(學生回答)

請同學們在課下,多注意觀察在生產和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了滑輪,更重要的是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巧妙的利用滑輪,解決實際問題。”

在這節課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境,幫助學生掌握教學重點,突破難點;通過開展遊戲比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x;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驗證滑輪是否省力,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組裝滑輪組,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總之,各個環節環環相扣,使這節課的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得以提升。

最後介紹一下我的板書:簡單,明瞭、比較直觀、容易理解,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附板書設計:

我的滑輪

定滑輪 方便 不省力

動滑輪 不方便 省力

滑輪組 方便 省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