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說課稿模板7篇

來源:才華庫 7.62K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音樂說課稿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音樂說課稿模板7篇

音樂說課稿 篇1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唱歌綜合課《我給月兒唱個歌》,本課選自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第二冊、第四單元《月亮星星我來啦》,本單元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聆聽。演唱有關月亮、星星的歌曲,從而瞭解有關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探索宇宙空間的求知慾。本單元用第三課時完成,我今天說的是第一課時《我給月兒唱個歌》。

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是這樣安排的,能用X X X I X — X I的節奏型朗讀兒歌,通過唱歌曲《小小的船》初步感受三拍子的韻律。

教材分析

歌曲《小小的船》中的歌詞原是一首小詩,是葉聖陶專門為兒童寫的,整首歌曲優美抒情,富有兒童情趣,深受小朋友喜愛。

教學目標:

為這節課我擬定的目標有三點:首先情感目標,通過感受夜空的美麗,培養學生欣賞大自然美景的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培養學生獨特的藝術想象力。知識目標:能用X X X I X —X I的節奏讀兒歌。能力目標:學生能用打擊樂器和身勢動作為兒歌伴奏,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並學會用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小小的船》。

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和表現三拍子的韻律感,教學難點是讓孩子通過一系列的音樂藝術活動感受美,體現美、表現美。

教學思想

對於這節課我是這樣想的,學生在幼兒時對星星。月亮就充滿了好奇和神祕感,也唱過有關的童謠,聽過有關的故事,那麼我抓住孩子這一特點展開教學,所以在課堂上我準備結合本課的教學特點展開教學,採用生動的情景啟發。引導,自主的練習鞏固基礎,形象的演示。點撥。指導,自編的遊戲相結合,從而創設生動。愉快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輕鬆的接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

說學法

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注意方式,思維方式和學習興趣與高年級不同,因此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應重視對學生音樂活動的培養,堅持以學生主動練習。主動模仿。自己創編的學習方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從而展開學習。本課以音樂教學為主,同時結合了語文,科學、美術等多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

教學過程: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三個步驟進行學習,第一步創設情景,激發興趣,第二步在朗讀中感知美。創造美,第三步在歌聲中感受美。表現美。 首先第一步是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一開始老師提問,”孩子們,你們喜歡迷人的夜晚嗎?那麼老師和你們一同走進這迷人的夜晚。”這時我會播放課件,關上燈,讓孩子欣賞夜晚的畫面,並配上優美抒情的音樂,製造一個夜晚的氛圍,讓他們去感受,然後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的感受,夜晚美在哪些地方?從中引出要學習的兒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圍繞夜晚展開的,那麼為孩子們創設一個與課本主題相似的情景,讓美的畫面,美的音樂一下子抓住孩子們的心。孩子在生動形象的畫面中,在優美動聽的音樂中激發對美好夜晚的嚮往,引起他們對夜晚的無限遐想。

第二步在朗讀中感知美,創造美,先讓孩子自由的有感情地朗讀兒歌,接著老師用X X X I X — X I節奏加上身勢動作朗讀兒歌,讓孩子體會並且進行模仿,模仿後我會請能力較強的三個孩子分別充當小老師這一任務分教授三組的學生,在分組學習的同時老師視各組的學習情況,及時給予糾正和指點,然後分組展示學習成果,最後開展兒歌接龍遊。一年級下期的學生在以前接觸過三拍子的歌曲,有了初步的感知,但是沒有真正的掌握,那麼我採用讓學生自己模仿。自己學習。自己教授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加上老師進行巡視及時的糾正和鼓勵,這樣就會使學生把學習變得輕鬆,掌握得更好。

第三步是在歌聲中感受美、表觀美。首先老師激趣引入“月亮仙子”看孩子們那麼能幹那麼棒,它說要給你們表演一個魔術,想看嗎?這時出示課件,並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的音樂,讓學生一邊觀看一邊欣賞;接著再次欣賞歌曲,並且隨著音樂輕輕擺動讓孩子想象我們就坐在月亮船裡了,幫助孩子們繼續感受和表現三拍子的韻律感,再經過多次的感受和欣賞,學生已經熟悉歌曲了,並且演唱歌曲,最後學生表演唱歌曲和用打擊樂器為歌曲進行伴奏。在學習歌曲這一環節中,通過老師繪聲繪色地描述,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景中,讓學生對歌曲充滿想象,並隨著悠揚的樂曲聲,去想像月亮的美,學生們邊聽邊想像,進入美妙的境界。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簡單設計,其中有很多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音樂說課稿 篇2

一、 教材

教材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指令碼。這句話道明瞭教材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對教材的認識和把握是搞好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前提。

蘇教版第十冊第九課《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城市的獨特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讚美與嚮往。

課文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為第一段,交代了“音樂之都”的地理位置;第二、三、四自然段為第二段,從世界著名音樂家在這裡的創作生涯、城市的建築與裝飾以及維也納人對音樂的酷愛這三方面敘述了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原因;第五、六自然段為第三段,介紹了被稱為“世界歌劇中心”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巨集偉壯觀以及在世界上的影響。其中第二、三段為教學重點。

就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語言簡潔、明快,優美,如第二段中,對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它是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的介紹,語言簡潔明快。第四自然段,作者用準確、優美的語言描寫了維也納人酷愛音樂的特點,使人感受到夏日夜晚,音樂隨晚風飄逸、迴盪在街頭巷尾,彷彿整個城市都沉浸在音樂之中;

2、層次清晰、明快,有詳有略,如音樂般急緩有致。全文以總分結構一以貫之,每一節也是如此。在分段時,為突出重點段,將末節單獨為一段,這也是分段的常用方法;

3、手法靈活、變化多樣。全文內容不長,然而選材的代表性(內容上、結構上),描寫的點面結合、動靜搭配等均是學生讀寫結合的範文。這也是編者要求學生背誦課文3、4節的意圖吧!

4、文化底蘊豐厚,其地理風貌、尤其是名人名曲,也是陶冶學生性情的一個有效載體。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所述教材特點,課後練習以及五年級學生年齡特徵、已有學習

基礎,特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搖籃”、“摻和”、“裝飾”等主要詞語。

3、抓住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總分式的構段方式,引導學生髮現作者在寫法上的特點,體會作者這樣組織安排材料的用意。

4、能聯絡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維也納這座音樂都市的人們酷愛音樂的語句,感受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培養學生喜愛的情趣。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維目標立體構成,且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螺旋上升,學生的可接受性很強。

三、 說教法、學法

因為老師和學生誰都沒有去過維也納,所以也沒有對這個城市的直觀印

象,因此教學前我可帶領學生去圖書室、上網查詢有關維也納的資料,在頭腦中形成初步印象,留下最初的知識積累;另外,我課前還要做好多媒體課件。教學中根據課文的需要採用投影、錄影、圖片等直觀形象的展示,以及音樂的播放、以讀促思、以讀代講等手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做到圖文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因為教是為學服務的,所以教法和學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將按照“讀——思——議——品——再讀”的步驟直接和文字對話,將自

己的個體感受與群體、集體進行交流,發現別人的優點,修正自己的思維,提

高主動參與意識,從而以更大的熱情向高一級目標邁進。

四、 說教學程式

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

本課分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簡介城市,揭題入手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質疑課文,嘗試解決

第二課時:匯入課文,激發興趣

自主感悟,討論交流

擴充套件文字,綜合實踐

第三課時:小結課文,理清結構

彙報交流,積累內化

歸納方法,讀寫結合

以下重點對第二課時的教學進行說課:

(一) 序曲——複習匯入,激發興趣

1、播放《藍色多瑙河》,語言匯入:在多瑙河畔,有一個城市叫維也納,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維也納是個怎樣的城市?

2、學生交流,教師板書課題。

3、為什麼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你認為怎樣的城市才能被稱為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

教師在課題旁板書:?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維也納走走看看,感受維也納這座城市的神奇與奇妙。

(設計意圖:維也納是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通過課前的預習和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經在頭腦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但是原因並不十分清楚,這也是這節課我們要解決的一個重點。以問題引導、自主探究,讓學生在資訊重組、比較分析、合理想象、自由質疑的情境中自由學習、獨立思考。

課堂伊始,通過播放《藍色多瑙河》,讓學生置身於音樂之中,跟著老師暢遊音樂之都。並帶著問題,帶著思考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二)主曲——自主感悟,討論交流

1、自讀課文,理清層次

(1)請大家把課文開啟,快速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體現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把主要語句劃下來。

(2)學生自學:課文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3)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啟發:全文按先總後分的寫法來寫,每個分層次也是按先總後分的寫法來寫的。

(4)電腦出示總分關係結構圖。

(5)這篇課文的層次非常清楚,下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方面,仔細閱讀,然後在小組談談你對這部分結構的理解。

(6)為什麼將末節單獨分段呢?

(設計意圖:本文的結構層次十分清楚,學生以前也已經學過這樣的構段方式。為了降低難度,我增加了一個環節:找出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並把它們劃下來。這既是讓學生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而且有利於他們從整體上進行感知作者組織安排材料的特點。

讓學生從中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進行自學,是因為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性,我們要充分承認、尊重學生個體,把他們的這種個體差異轉變為課堂中的教學資源,為我所用,讓學生在自學成果彙報時能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通過這一環節既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運用、複習、鞏固常用的總分結構方法,又使學生進一步瞭解語文重點段的的內容,為下一步教學作好鋪墊。

討論末節單獨成段的設計是為了體會末段對中心的作用,掌握重點內容單獨成段的常用方法。)

2、練習背誦,適時評價。

(1)課後練習要求我們背誦第三、四自然段,下面我們就來試著朗讀、背誦,並思考你是用什麼辦法背誦的.?

(2)學生自由朗讀、背誦。

(3)指名背誦: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定是按課後練習的要求而安排的,不僅要求學生讀通讀熟第三、四自然段,而且能做到當堂背誦,順利完成了教學目標一的後半部分。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掌握背誦的方法,為下面的教學埋下伏筆。)

(4)討論、交流:你是怎樣記的?

方案一:學生回答是抓住關鍵詞句來背誦的。

(1)出示第三、四自然段。(製作課件,結合下列三方案教學要求適時點選凸現相關詞句)

(2)你認為這兩節的關鍵詞句分別是什麼?

A、第三自然段:用“音樂裝飾”這個詞你是如何理解的?→維也納人用了什麼來裝飾音樂之都?→“連……也……”說明了什麼?→想象一下你還準備怎麼裝飾?→所有的這一切,說明了什麼?(音樂的氛圍很濃)→你能讀出來嗎?

結合討論教師適時點選展示圖片,學生進行欣賞,感受這濃濃的音樂氛圍。

B、第四自然段:“摻和”什麼意思?

混合、混雜,音樂和花香混合在一起,既給人以聽覺上的美感,又

能給人以嗅覺上的美好享受。→當你漫步街頭,聽,輕快的華爾茲圓舞曲響起來了,聞一聞,晚風中飄蕩著花草的芬芳,此時此刻,你感覺怎樣?請你帶著輕快、舒暢的心情來讀好這段話。→看聚會時演奏的音樂圖片。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和前面相同的均是在抓住重點詞句後進

行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背誦的訓練。葉老曾經說過“凡是技術的,沒有不需要練的。”我國的俗語:曲不離口,拳不離手,講的都是這個道理。在自主的讀書活動後,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充分地感受維也納的音樂氛圍,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方案二:學生回答是抓住這兩節的結構特點來背誦的。

(1)出示第三、四自然段。(同前)

(2)討論:這兩節的結構有什麼特點?

學生根據前面的教學已經知道這兩節的中心句,通過中心句均處於每個自然段開頭而得出這兩節也為“總——分”結構的構段方式,此問題的難點在於如何通過討論理清兩段中句群聯絡:第三自然段:概述→具體點的描寫;第四自然段:按時間、地點推移介紹。

方案三:學生回答是抓住課文的寫作特點來背誦的。

(1)出示第三、四自然段。(同前)

(2)分別對這兩節的寫作特點進行分析。

A、第三節:(點面結合)概括→具體

B、第四節:(選擇代表性的典型例子)白天、夜晚、家裡、街頭、工作場所……例問題:選擇寫哪些內容說明維也納人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設計意圖:這三個方案的設計是根據學生不同的背誦方法而確定的,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成了教學資源。為了使學生參與得更多,充分利用了個體、小組、集體等課堂組織形式,自學、同桌互學、小小組助學、集體交流等形式,通過分析、理解課文第三、四自然段的語句句群關係的寫法,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完善個人獨特的思維,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同時也增加了語言訓練頻率,激發了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4)既然第二、三、四自然段均是從不同方面寫了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原因,為什麼只要求背誦第三、四自然段呢?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第二自然段的寫作方法、構段方式類似於第三、四自然段,而第三、四自然段更為典型。你能找出與第三、四節類似的地方嗎?

(設計意圖:此步驟重點複習、鞏固、初步運用通過學習三、四自然段所掌握的理解、分析方法。所用時間不多,又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練兵的機會。)

3、間奏——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可以從構段方式、寫作方法、抓重點詞句等方面來體會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原因,同時也學到了三種理解內容、背誦課文的方法。下面就請同學們運用已經學到的方法自學最後一段。

(1)出示最後一段。

(2)指名一學生配樂朗讀,其餘學生認真聽,邊聽邊在書上批註,可以和同桌、小小組成員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A、寫作方法: 外→裡、整體→部分、下→上

(選材、順序、詳略)物→人、靜→動、詳→略……

B、重點詞句:美觀大方、色彩和諧、金碧輝煌、金光閃閃……

C、結構特點:總——分

(4)欣賞圖片,選擇其中一個方面介紹。

(5)課堂拓展:國家歌劇院金碧輝煌、巨集偉壯觀,給維也納戴上了璀璨的光環,讓音樂之都名聲遠揚,她無愧為“世界歌劇中心”。簡介中國在此舉辦七屆音樂會。

(6)朗讀。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是在學生提煉、歸納學法後,對學法的

一次鞏固運用。“教是為了不教”,達到不用教的唯一方法就是“授之以漁”,即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這也體現了語文閱讀教學“攙——扶——放”的原則。“介紹”的安排是將學生的感悟在積累語言的基礎上進行內化,變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和感受,鍛鍊他們的說話能力。)

(三)尾曲——拓展文字,綜合實踐

1、教師總結:剛才我們從四個方面學習了課文,正是因為以上四點原因,所以,維也納成了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教師在黑板上板書:!)

2、下面,請大家挑選自己喜歡的內容讀一讀,待會兒請你以小導遊的身份把你喜歡的有關維也納的知識介紹給同學和聽課的老師聽。

3、學生當小導遊解說。

4、作業: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讀讀課文,聽聽音樂,看看圖片,一起感受了維也納這座城市的神奇與美妙。課後,請大家完成一個作業:開展維也納——音樂之都專題研究,可以組成研究小組,自行選擇。選題內容如:在維也納生活過的音樂家調查;誕生在維也納的著名音樂作品調查;在維也納用了哪些音樂家的名字命名街道、公園、禮堂、劇院、會議大廳等。開展相關的課外閱讀,撰寫研究報告,在彙報會上交流。

(設計意圖:生活即語文,語文學習的外延就是生活,我們不能也不應該把學生的思維禁錮在方方正正的教室之內。如果說這節課是一首交響樂的話,那讓學生當導遊、開展專題研究就是那繞樑的餘音,我們應該做到語盡意未窮,讓我們的學生保持課堂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運用課內學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獨立或者合作完成,培養他們收集資訊、整理資訊、整合資訊的能力,我想這是課堂教學教學的最高境界,也是課改背景下的大勢所趨。)

五、說板書

板書是“微型教案”,好的板書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本課板書如下:

音樂之都維也納

雖然只是兩個標點符號,可是它包含的意義卻是無窮無盡的:此間所留的空白,可啟發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無窮無盡的想象;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個疑問解決,生成新的問題;學生對未知世界的瞭解,發出了一個個驚歎;老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起點撥、引導、激勵的作用,“!”就是指明他們學習方向的明燈,就是撥開學習迷霧的大手,就是激勵起豎起的大拇指……

音樂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螃蟹歌》是義務教育九年一貫制人教版第七冊第九課的第三部分內容,為表演課,要求1課時完成。這是一首根據玉溪花燈創編而成的歌曲,D小調,節拍2/4拍,單曲樂段結構,歌曲的旋律採用重複、變化的手法寫成,整個歌曲活潑、輕快、親切,充滿趣味性。

2、教學目標: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和載體,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①學會歌曲《螃蟹歌》。

②體會歌曲情緒,初步瞭解雲南花燈的風格特點,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情感。

③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品質,強化培養學生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學會歌曲《螃蟹歌》;

(2)體會歌曲情緒,把握花燈的風格特點。

教學難點:由於《螃蟹歌》節奏比較緊密,樂譜的跳度較大,對四年級的國小生來說很難把握,所以《螃蟹歌》的節奏和樂譜旋律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設計理念

《音樂課程標準》中講:“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絡、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想以學生為主體、以興趣為核心,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發現、創造、表演音樂美和享受音樂的樂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模唱與表演,重視學生個性的張揚及相互間的合作,加深對《螃蟹歌》的認識,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情感。

三、說教法和學法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在教學中力求將學生對歌曲的感受和參與音樂活動放在重要的位置,讓學生在多聽、多唱、多想、多做、多動的環境中學習這首歌曲。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上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採取“寓教於玩”、“寓教於樂”等辦法,採用現代教學手段,配合板書與貼畫,在課內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本著“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宗旨,讓每一個學生都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音樂素質基礎上,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展示自己,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學生足夠自由想像和隨意發揮的空間,也提供展示個性才能的機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中,在感興趣、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和體現歌曲的美,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師生交流關係,從而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四、說教學過程

㈠、激趣匯入:用課件展示配上《螃蟹歌》樂曲的一組圖片(多民族的雲南、聶耳的故鄉玉溪、玉溪花燈等),並配上老師富有感染力的簡介:我們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大省,蘊涵著豐富的多民族音樂文化。我國偉大的音樂家聶耳就出生在雲南玉溪,在他短暫的藝術生涯中創作了上百首歌曲,著名歌曲《義勇軍進行曲》後改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下面我們將要學的這首歌是根據聶耳故鄉的“玉溪花燈”改編的。

㈡、初步感知:舞蹈是學生學習音樂、感受音樂、體驗音樂的一個很好介質,也有利於培養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提升自身氣質。所以,我有意設計“師生跳花燈”這個環節,提問“有誰會跳雲南花燈?”讓幾個同學到臺前和老師一起跳花燈,配上《螃蟹歌》樂曲伴舞,激發學生學唱這首歌的興趣,啟用表演這首歌曲的慾望,把學生帶入愉快的學習情景中,為後面的學唱歌曲和表演作好準備,並使學生初步感知《螃蟹歌》。

㈢、學唱歌曲:學生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才可能對歌曲的風格和情緒有很好的把握。

1、視唱這首歌的主旋律。

2、按節奏有感情地朗誦歌詞,通過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與歌詞內容一致的螃蟹的動畫片),使學生生動有趣地理解、掌握並記住歌詞內容。然後嘗試用雲南方言朗讀歌詞,增加朗誦歌詞的趣味性,體驗樂曲詼諧活潑的情緒,體驗不同地域文化的特點,注意“字正”才能“腔圓”。

3、教師範唱(手風琴伴奏),學生輕聲跟唱。(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彈性)。

4、採取跟唱、同桌練習唱等方式,讓學生學會完整連唱歌曲(要求節奏、歌詞要演唱準確)。

㈣、創編與表演:這首歌曲的歌詞形象逼真,但歌詞不等同於具體的動物形象,要通過音樂的情緒或某些音樂形象,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力。

1、即興表演:重播配有《螃蟹歌》的動畫片,讓學生邊跟唱、邊模仿螃蟹的動作進行演唱。

2、小組合作進行歌舞創編:音樂實踐是感受美、體現美的重要途徑,也是體驗美和創造美的過程,主要表現為“做”和“編”。所以,在上述教學的基礎上,我想通過表現《螃蟹歌》的創作練習,讓學生體驗歌曲風格,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小組協作能力。再讓學生看一段雲南花燈,然後以6人為一小組,集體合作創編,可模仿螃蟹走路時的樣子進行集體歌舞表演;也可以採用雲南花燈中的一些動作,把它們編排到《螃蟹歌》中進行集體或個人的表演;還可以著重歌詞的創作,嘗試換歌詞,來達到多變多練的“編”。但無論如何做,都要表現出歌曲活潑、輕快、親切的特點。教師在學生的創編實踐過程中,適當作出指導和點撥。

3、成果展示:採取組內講合作、組間擺“擂臺”、教師手風琴為表演配音的方式,交流展示各個小組的歌舞創編。並通過師生點評方式,把這節課的學習推向高潮。

㈤、總結深化:教師在優美的《螃蟹歌》旋律中,有感情地對這節課進行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螃蟹歌》這首歌曲,對雲南玉溪的花燈小曲有了一些瞭解。我們要熱愛我們的民族,喜愛我們的民歌,繼承和發揚我們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振興我們雲南的民族文化。通過上述總結,激發學生熱愛民族歌曲,熱愛家鄉的情感。

㈥、課後作業:通過完成課後作業“收集有關雲南民歌的材料”,實現“課外知識課內展示深化,課內知識課外鞏固、補充”的理念。

㈦下課禮儀:學生在《螃蟹歌》音樂聲中走出教室,從而達到再次強化課內所學知識的目的。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應該寓形象美、圖示美與文字美為一體,重點突出,脈落清晰、簡潔整齊。我這節課的板書設計如下:

《螃蟹歌》

螃蟹圖(略)

一)節奏練習

二)創編表演

音樂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小音樂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課題叫《豐收之歌》。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豐收之歌》是蘇教版國小音樂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首歌曲,歌曲是丹麥民歌,曲調歡快活潑,節奏帶有舞蹈性,一拍一個音利落豪爽的音樂風格,使我們聯想起人們圍者著篝火跳起輪舞的歡樂場面。表現了人們的勞動熱情和豐收的喜悅。全曲六個樂句構成結構圖式是‖:a+b:‖+c+b這首歌曲大多呈分解和絃式進行(如第一樂句完全由分解和絃組成)因而歌曲旋律多為跳進,歌曲的情緒明朗歡快,具有活潑跳躍的民間舞蹈特點。

(二)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課是蘇教版國小音樂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課時,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瞭解農村。讓學生回到大自然。

(三)學情分析:由於小孩子的天性是好玩、好動、好奇,他們的認知活動都是以興趣和好奇為載體的。因此,創造音樂課堂的愉快情境尤為重要。針對以上情況,我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認識到勞動的艱辛,收穫要付出心情的勞動。

2、“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用歡快的歌聲表現歌曲的情緒,並能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處理歌曲。

3、“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啟發學生積極自主地體驗音樂。

(五)教學重難點

根據《音樂新課標》確立的階段目標和中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重點:

1、教學重點:學生能用歡快的歌聲表現歌曲的情緒。

針對四年級學生自我感知能力欠缺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難點:

2、教學難點: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處理歌曲。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必須靠教師的啟發、指導,“教”為“學”服務。只有充分發揮學科特點,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學時應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徵,採用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學習時保持主動、愉快的心境。基於以上原因,我設計了以下教法:

1、興趣引入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的開始,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首先用學生喜歡的謎語匯入,而謎語的答案又是和本課很好的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視覺圖象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聯絡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學習和感受本課內容。如:我在匯入歌曲時,我讓孩子們首先欣賞了一組秋天的圖片,這些圖片是以豐收為主題的。使學生了解了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又如:在歌曲中一音多字的教學中,我用笑臉的大小形象的表達演唱時間的長短,讓學生的更容易理解。

3、引導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層層遞進,幫助學生了解思考什麼樣的聲音、情緒適合體現這首歌曲,進一步體驗音樂情感的直覺性,體現了積極的師生、生生互動,營造了輕鬆、自由、平等的課堂氣氛。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4、積極評價法: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評價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以發放豐收的果實的方式有機結合學生自評、互評、師評等多種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並用眼神、笑容、給予學生適時的鼓勵。

2、說學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給學生如何學習的啟示。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線”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如下學法:

1、聽唱法: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離開了“聽”,音樂就不存在了。我讓學生從聽入手,逐步鍛鍊他們的自學能力,音樂鑑賞力,總之,只有自己學會了,才是素質教育的目的。在本課中,我讓學生聽歌曲範唱、教師範唱,來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對音樂的感知、鑑賞能力。

2、自主學習法:新課程提倡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習和處理歌曲這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滲透了這一教學理念,在節奏的學習過程中我充分的發揮學生的自主地位,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發現。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來教學歌曲,不僅為學生創設了寬鬆、民主的氛圍,還增強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自信。

3、創造法: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讓學生敢想敢試。如:我在處理歌曲時,引導學生自己創編聲勢動作,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 三、教學過程設計

本堂課我針對教學目標,為這堂課的每個環節都作了精心設計,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使技能訓練滲透於藝術感受中,貫穿於音樂實踐中。下面我對課的流程作簡單的陳述。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開始,我用謎語匯入的形式,馬上學生進入了狀態。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形成一種積極參與的精神狀態,從而為新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聆聽歌曲,體驗感受

1、欣賞歌曲,初步感受

教學要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從直觀入手,使學生如臨其境,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我利用學生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將歌曲的內容通過多媒體用畫面的形式呈現於學生眼前,畫音結合,使學生很快進入歌曲的審美情境中,喚起他們的形象思維提高想象能力。

2、讀歌詞解決難點

為了讓學生能輕鬆愉快地學會《豐收之歌》這首歌,本課的難點是一音多字,我在讀歌詞的時候就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後又通過圖示讓學生自主的探索一音多字的唱法,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3、教師哼唱,再次感受

在學生熟悉歌詞的基礎上,老師先引導他們勞動時嘴巴里面發出“嘿嘿”的聲音,然後整首歌曲用“嘿嘿”來哼唱。用嘿來哼唱更接近歌曲的氛圍。

(三)學唱歌曲,情緒表達

1、學唱歌詞:

在解決一音多字的基礎上,找出相同旋律的基礎上。讓學生把歌詞帶入到歌曲中,歌曲學習做到了水到渠成。

2、歌曲處理

通過以上環節的教學,接下來進入處理歌曲環節,首先我提問本歌曲的歌曲情緒。然後根據歌曲的情緒來演唱。接著我用獨唱和齊唱的形式了演唱。最後我加入身勢動作,收割,採栽,搬運。融入到歌曲中,進一步體會感受歌曲的情緒。

(四)、拓展思維,思想教育

欣賞《豐收鑼鼓》:通過播放《豐收鑼鼓》,瞭解不同地方的人慶祝豐收的場景。

最後,在《豐收之歌》的音樂聲中走出教室。

本方案的設計,力求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著眼於學生的主動發展,通過充分的音樂實踐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音樂素養。從目標的提出、到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都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實踐性、更濃的創造性。當然,措施付諸實施,還需要老師的愛心和慧心,教學永無止境,我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音樂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樂曲簡析:《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傳統大套武曲,樂曲描寫公元前202年楚漢相爭在垓下決戰,漢軍的劉邦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項羽的楚軍這個歷史故事。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樂曲欣賞《十面埋伏》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第十冊的欣賞曲目。《大綱》要求音樂教育要突出民族音樂藝術的地位,而《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傳統曲目,因此在教材中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該冊第四課中,學生已學習過民族樂器中的彈撥樂器組,認識了包括琵琶在內的幾件彈撥樂器的知識,在第七課又出現了琵琶獨奏曲的欣賞,很明顯地顯示出承接的作用。

3、教學目標:《大綱》指出:“欣賞教學要培養學生感受音樂,欣賞音樂的能力,初步感受速度、力度、節奏等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根據這個要求並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以下學習目標:

① 能感受樂曲《十面埋伏》描繪古戰場上的壯烈情景。

② 懂得用樂曲的速度、力度、節奏等要素去欣賞《十面埋伏》

③ 會用“埋伏”“小戰”“大戰”為標題進行創作

其中目標1、2為普通目標,要求全體學生達標;目標3為提高目標,只要求部分優生達標。

4、教學重點:《十面埋伏》是一首大套武曲,篇幅較大。根據欣賞課中精賞與泛聽結合的教學原則,本課重點欣賞“埋伏”“雞鳴山小戰”“九里山大戰”三個重要樂段。

5、教學難點:根據速度、力度、節奏等要素去欣賞樂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樂曲表現的內容是本課的難點。

二、 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一書指出:在選擇教法時,教學所要完成的任務和要達到的目標是首先考慮的。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選擇了以下教法:

1、情景創設法: 義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經常到山間海邊觀賞風光,清泉與波濤會使他產生許多靈感和創作慾望。這就是情景發揮的作用。樂曲《十面埋伏》是展示古戰場上鐵馬金戈的戰鬥場面,這些場面對我們的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如果讓學生去感受一些陌生的東西,容易產生隔膜,難以調動學習的主動性。針對這樣的存在問題,我為學生創設情景。具體的做法在下文有詳細的說明。

⒉主題輔助欣賞:樂曲的主題是音樂的精華,常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欣賞教學中,教師彈奏或播放音樂的主題讓學生聆聽並熟悉,對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有很大的作用。/

⒊分段欣賞法:樂曲《十面埋伏》是一首情節性很強的作品。對於這一作品我採用了分段欣賞法,按樂曲的順序逐段指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欣賞,使學生能掌握每段的音樂特點和表現的內容。

三、 說學法指導:

《音樂教學法》指出:“欣賞教學要儘量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指導學生用下面的方法進行欣賞:

1、指導節奏律動輔助欣賞:兒童有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持久的特點,如果欣賞課只是單純的聽就顯得單調,難以奏效。因此我引導學生將身體的各種感官都充分調動起來,用身體的節奏律動去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在三個重點樂段的欣賞時就運用了這一方法,不但有利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有利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其他的音樂感覺。

2、指導自由想象:藝術是沒有定格的,尤其是音樂的欣賞,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見解。因此我提倡自由想象。例如在欣賞一段音樂,它是表現什麼的?讓學生大膽地想,想到什麼說什麼,並敢於發表不同於一般的獨特見解。這樣能很好地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四、 說教學程式:

我認為目標教學法對實施素質教育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因此本課使用了目標教學法的四個環節:前提測評、認定目標、導學達標、達標測評來進行教學設計。

附教學流程圖:

前提測評

認定目標

導學達標

初聽 分段 全曲

全曲 欣賞 欣賞

達標測評

環節 教 學 過 程 方 法 意 圖

前提測評:

⒈下面樂器哪些屬於彈撥樂器

⒉聽辯哪段音樂是琵琶演奏的 用多媒體出示測評題目。讓學生溫故而知新,

為導學達標做好準備。

認定目標:

⒈能感受樂曲《十面埋伏》描繪古戰場上的壯烈情景。

⒉懂得用樂曲的速度、力度、節奏等要素去欣賞《十面埋伏》

⒊會用“埋伏”“小戰”“大戰”為標題進行創作。 教師藉助講臺設計大螢幕演示和講故事引導學生進入樂曲的情景。然後在學生閱覽課本並提出問題後教師小結時自然地匯出學習目標。既讓學生進入欣賞情景又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

導學達標:

初次全曲欣賞要求:根據課本中的提示進行,並初步感受樂曲表現古戰場的壯烈情景。欣賞後小組討論 在播發樂曲時,大螢幕只出現古戰場的靜止畫面。這次的欣賞讓學生初次感性去認識樂曲,目的是培養感受音樂和獨立欣賞的能力。

分段欣賞:

⑴泛聽1—5樂段

⑵欣賞“埋伏”① 播放主題句讓學生用“啦”模唱② 用兩種不同的力度、速度模唱主題句讓學生分辨哪種能更好地表現“埋伏”

⑶欣賞“小戰”“大戰”① 播發“小戰”“大戰”的視訊讓學生先簡單瞭解古戰。② 播發“小戰”“大戰”中最有代表性的樂句,讓學生邊聽邊思考:哪一段是表現“小戰”,哪一段是表現“大戰”。再讓學生對比:哪一段的力度更強?哪一段的節奏更緊湊?聽後討論,教師小結。

⑷將“埋伏”“小戰”“大戰”三個重點樂段用大螢幕演示一次讓學生欣賞。

⑸根據樂曲填空(見附表)

⑹用“埋伏”“小戰”“大戰”為標題進行音樂創作。

⑴泛聽這一部分採用音樂主題輔助欣賞和學生討論、教師歸納的方法進行。⑵欣賞“埋伏”時,通過播發音樂主題讓學生聽並且模唱,使學生熟悉該段的音樂主題。然後用兩種不同的速度、力度模唱該主題(其中一種是樂曲的原速度和力度)讓學生通過分辨感受該段的力度和速度。

⑶①學生對古戰不瞭解,因此在欣賞前先讓學生看“小戰”“大戰”的視訊來了解古戰。②讓學生通過對比來分辨“小戰”和“大戰”。學生已初步瞭解古戰,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來。用這個方法引導學生根據力度和節奏去欣賞音樂。

⑷指導學生通過模仿琵琶演奏的動作,用身體的節奏律動去感受音樂。

⑸該表是以上分段欣賞的小結。

⑹要求用拍手、拍腿、跺腳打節奏為創作手段,運用適當的速度和力度進行。

⒋再次全曲欣賞 要求將剛才理解和想象的重現一次。鼓勵大膽發表見解,獎勵有創新的同學。

達標測評:⒈請同學根據樂曲編一個故事。(導學達標中〈根據樂曲內容填空〉〈用標題進行創作〉都是達標測評的內容。要求將剛才分段欣賞時理解的和想象的用口頭表達出來。力求語言簡練。

附填空表:

標題 力度 速度 場面

埋伏

小戰

大戰

附板書設計:十面埋伏

戰前準備:1--5段

戰鬥過程:6、埋伏

7、小戰

音樂說課稿 篇6

一、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歡快活潑的新疆民歌,它生動逼真地表現了牧童放牧時的喜悅之情,刻畫出天真可愛的人物形象,全曲由四個樂句組成,前兩個樂句節奏平穩,描繪了大自然的景色,第三和第四樂句一氣呵成,第三句中使用了較多的附點節奏,生動地描繪出小主人公騎馬賓士的形象,而第四樂句則以較舒緩的節奏唱出了牧童愉快的心情。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理念和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以下三個:

1.能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牧童之歌》,表現出小牧童在天山腳下遼闊的草原上放牧時的喜悅心情。

2.通過學唱歌曲《牧童之歌》,能用不同的形式參與表演活動,表現歌曲。

3.初步感受新疆,加深學生對新疆的熱愛之情。

為了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我遵循音樂教學的基本理念,精心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我的基本策略是,從聽入手,以唱為本,引導學生有規律的動起來,把“情”貫穿始終。在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與創造體驗的同時,將現代資訊科技和學科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同時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努力使每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通過以上的教材分析及目標確定,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本課教學重點是學唱歌曲《牧童之歌》,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教學難點則是《牧童之歌》中的連續的附點節奏的演唱。為此,我將採用聆聽音樂、口讀節奏、徒手拍擊、打擊樂伴奏等方式進行充分挖掘,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不斷的體驗中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

四、教學過程

針對教材中的難點,本課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首先,由欣賞新疆風光的視訊和天山美景的圖片入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歌曲第三樂句中連續四個小節附點節奏的運用表現了小牧童騎馬的動感。所以,接著我就讓學生聽一聽大草原上傳來了什麼聲音。學生馬上安靜下來仔細聽辨。原來是馬蹄聲,這時再利用雙響筒來模仿馬蹄聲,擊打出不同的節奏,並讓學生用拍掌的形式打出相應的節奏,讓學生由易到難的掌握好節奏,這時再過渡到連續四個小節的馬蹄節奏,並出示馬蹄節奏“xx x.x ”,學生認識附點,知道附點八分音符要讀得稍微長一點,附點後面的十六分音符要讀得稍微短一點。學生很快就掌握了節奏上的難點。在朗讀節奏的同時注意引導學生配合上騎馬的動作,又加上牧童策馬揚鞭的動作,讓學生隨著音樂進行律動,既讓學生初步熟悉了歌曲又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這時我順勢在馬蹄節奏中加入歌詞,讓學生首先學唱好難點的句子,從而為後面歌曲的學唱降低了難度。

學唱歌曲,是本堂課的重點,通過歌曲的學唱體驗牧童的放牧的快樂感受,為了讓同學們更準確的唱好這首歌曲,我採用了跟琴用“啦”輕聲哼唱旋律,跟琴分句學唱歌詞,跟伴奏演唱,歌曲情緒處理等方式,在學唱的過程中讓學生輕快活潑,像馬蹄聲一樣有彈性的演唱,並且注意歌曲中的附點音符。讓學生通過演唱的方式體驗牧童的生活。最後師生一起創編動作,進行歌曲表演,學生在歡快的音樂中盡情地唱起來、跳起來,使學生獲得自主發展的空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和潛能,最大程度地渲洩和釋放內化的情感。

本課已經欣賞了新疆的風景,學唱並表演了新疆的歌曲,最後我選擇了讓學生欣賞感受新疆的獨具特色的舞蹈,從而讓他們從不同角度去感受新疆,增長學生的見識,激發學生課後去探索新疆少數民族人文風情。

總結以上過程和策略,我認為我的方案的設計,力求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著眼於學生的主動發展,通過充分的音樂實踐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音樂素養。依託音樂本身的魅力,影響學生人生觀、審美觀、價值觀的形成。從目標的提出、到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都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實踐性、更濃的創造性。當然,措施付諸實施,還需要老師的愛心和慧心,教學研究永無止境,我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音樂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是機關國小音樂老師,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幾個方面來對本課的教學進行說明。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本課的設計理念應該是:

1.通過教學及欣賞並演唱歌曲來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2.在音樂課的學習中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想象和創造力。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 》選自 出版社 年級冊 單元,為1課

時,歌曲為 拍, __調,音域為 ,整首歌曲以 貫穿其中,主要描述了情感。

(二)學情分析

( )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音樂審美、感知能力,對音樂的

學習大多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所以本課從創設情境入手,激發興趣,

接著輔助,進行小組合作,探究,上臺表演層層深入。 該學段的孩子在課堂上能夠在律動、集體舞、音樂遊戲、歌表演等活動中與他人合作。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

結合我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技能目標:能用/情緒)演唱歌曲。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歌曲演唱,深入瞭解歌曲的風格和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歌曲,(明白什麼道理/喜歡此類風格樂曲)。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我認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為:

重點: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學習用輕鬆愉快的情緒、柔和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培養學生創造性的表現歌曲/用輕巧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難點: (掌握歌曲節奏/感受歌曲基本情緒、風格、特點,表現歌曲內容/處理好某一樂句/用各種方式為歌曲伴奏。)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考慮到 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設定情境教學法,活動探究法,啟發教學法,範唱法,學科整合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我們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音樂課應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

最後我具體來闡述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五個環節: 律動表演 匯入音樂課堂——學唱歌曲——歌曲處理——創編活動——拓展延伸

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一) 律動表演,匯入音樂課堂(2-3分鐘)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營造一種愉快、歡樂的氣氛,這裡我運用了直觀演示法、準備了多媒體影像資料,讓學生在《 》的音樂中做律動進入教室,通過在律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在大螢幕上直觀演示歌曲視訊,提高學生對這節音樂課的興趣。

(二)學唱歌(佔時25分鐘)

首先進行發聲練習(佔時2分鐘)

先進性2-3條發聲練習,目的是讓學生調整氣息,聲音做到自然統一,為後面的學習歌曲做好前提準備。(教師範唱,學生跟唱)

然後分三步進行學習唱歌這一環節。

第一步:由教師完整地範唱歌曲。讓學生初步感受歌曲。

第二步:學生學唱。瞭解歌曲的內容及節奏。

首先學生自學,讀歌詞,感受整體歌詞情境。

接著,同桌合作,相互交流。說一說你瞭解了歌曲的什麼內容,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抒發了怎樣的藝術情感。重點讓他們討論歌曲的節奏。在此期間我會在座位間巡視,瞭解他們的討論情況。

然後:我針對以上討論內容進行集中的指導與糾正。

這一環節體現出了“自主學習探究”的思路。

也體現出了“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教學理念。

最後跟學生鋼琴演唱2-3遍,教師彈奏歌曲學生跟琴演唱。要求:

(1)速度不宜過快,(2)聲音自然統一、氣息通暢。

第三步難點的解決:(1)歌曲中的附點節奏、小切分節奏型的把握。 解決方案:1、讓節奏感強,樂感好的孩子先到講臺前面來做示範。(學生教學生)。2、通過用手擊拍以及畫強弱箭頭圖的方法,解決附點節奏和小切分節奏音型。

(三)歌曲再處理(佔時10分鐘)

在掌握整首歌曲節奏後進行歌曲處理

有感情的歌聲,才是最美的歌聲。

a.請學生根據歌曲的情緒,試著將已經學過的切分節奏、連音線標註在合適的地方,嘗一嘗說說感覺如何。指導學生從力度、速度等方面,分組討論對歌曲的處理意見。(集體討論法)

b. 採用領唱、齊唱和男女生對唱或者比賽的演唱形式,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創編活動(5分鐘)

當今社會需要人才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創新能力”,我們基礎教育就應該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著力培養孩子們的“創新能力,創新精神”。我經常會在新授課中去專門設計這一環節(結合主題,創編舞蹈、小組唱、課堂劇等)

在同學們能夠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將全班同學分為兩個表演組,一個是合唱組一個是舞蹈組,每個組推薦一名組長。大家在組長的帶領下能夠很好的合作表演,在合作中培養同學們團結協作的精神。(活動探究法)

(五)拓展延伸 (3-5分鐘)

在拓展延伸這個環節中,我融入了美術、自然、語文、戲曲等姊妹學科與藝術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音樂視野,促使他們音樂素質和音樂表現力的不斷提高。(學科整合,思想品德教育)

在機關國小我擔任了少先隊工作,在少先大隊這一年裡,我發現,豐富多彩的活動和班隊會的開展對孩子們的身心成長有著極大的積極作用。結合這首歌曲的情感(感恩、愛國、團結、熱愛環境等)開展一次主題班隊會。

課堂最後進行評價1:在本堂課學習後的收穫(各方面收穫),

2、互相評價(師生評價,生生評價)

我衷心的希望,通過這樣的設計,能讓“音樂”這魅力無窮而令人神往的藝術,成為孩子們真正的朋友,讓孩子們打心眼裡喜愛音樂課。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給予指導。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