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說課稿模板6篇

來源:才華庫 1.38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術說課稿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美術說課稿模板6篇

美術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國小二年級美術教材的內容,是一節關於眼睛的造型表現課。兒童對於眼睛很熟悉,但平時並不會很積極、有意的觀察和了解,本課則是要讓學生深入的來了解觀察眼睛的特點,感受眼睛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並瞭解自然界中動物各種各樣的眼睛,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自然、研究自然。本課和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有著密切的聯絡,對於眼睛的一些科學知識,需要讓學生有一定的瞭解,但教學重點在於對眼睛的形狀、特徵、色彩、內涵等美術方面的刻畫。

本課的目標可分為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重瞭解、研究表達人類的眼睛,第二課時則進一步瞭解動物的眼睛。在這裡我將以第一課時作為我的說課內容。二、教學目標:通過觀察,瞭解人類眼睛的特徵,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對眼睛的形狀、顏色、特徵和神態的刻畫。

教學難點:用不同方法來表達亮眼睛以及表達眼睛的情感意義。三、教法分析:

大自然和生活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而對於眼睛,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因而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為可以引導學生對同學、老師眼睛進行觀察、討論和研究,從而發現身邊世界的精彩和神奇,並通過欣賞課件出示的大量精彩圖片,開啟學生的眼界和思維空間,促進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和表達。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引導和組織學生自己學習、自主發現,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培養自學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四、學法分析:

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自控能力差,要讓他們能積極主動的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在本課中我設想運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一次次的觀察,自己討論、研究出眼睛的不同形狀和特點,讓學生的每一次觀察,都有收穫,都能得到肯定,使他們獲得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同時我讓學生在發現過程中再進行一次次的小練習,使學生的發現得到鞏固和形象表現。在本課的學習中,我運用了多次的觀察、比較、總結、創作環節,幫助學生學會觀察,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畫,從而使學生能更為大膽自由的進行表現。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匯入: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課堂氣氛,我設計以猜謎的形式匯入:“上邊毛,下邊毛,中間有顆黑葡萄”,小朋友們一般都能很快猜出謎底——眼睛。這樣立即引起了他們對眼睛的注意。然後我讓小朋友們閉上眼

好學教育:

睛,切身感受一下:如果沒有眼睛,你會是怎樣的心情?小朋友們會說是痛苦傷心的。由此來教育小朋友們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讓自己的眼睛保持明亮,並匯入新課。

(二)新授:

首先,我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小鏡子,細心觀察一下:眼睛有那些部分組成?小朋友們會說有眼珠、睫毛等。由此我出示眼睛的結構圖片,小結眼睛的基本構造,使學生對眼睛的結構形成簡單但正確的認識。

接下來,我進一步提問:你知道眼睛是怎麼看見事物的呢?這樣提問目的是要引發學生的好奇和思考,然後,我以“聽聽科學家是怎麼說的”來簡單的講解這方面的科學知識,並用課件出示眼睛成像原理的圖片,使孩子們能更加直觀的認識和理解。

接下來,我請小朋友們互相觀察同學的眼睛,說說有什麼不同之處,(這樣互相觀察的方式比直接看圖片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更貼近生活)學生會發現眼睛有大小的不同,形狀的不同等,這時用課件出示圖片,使學生們進一步瞭解眼睛形狀的不同,此外不同性別、年齡、種族的人眼睛有著更多的不同。 在初步瞭解了眼睛的結構、外形、色彩後,我出示幾幅簡潔的範作,請學生用同樣簡潔的方法畫一畫自己比較感興趣的眼睛。這個小練習的目的是鞏固之前學習的眼睛的構造和外形特點。進行作品展評的時候,評價重點在於表現的眼睛是否結構正確、特點突出。

(三)深入

我神祕的告訴小朋友們:“你知道嗎,眼睛在不同的情況下會發生許多變化哦”,學生的好奇心立即被調動起來,這時課件出示各種表情圖片,“看看,他們的眼睛發生了什麼變化?”學生立即恍然大悟,原來是在不同表情下人的眼睛會發生變化。接下來再詳細的分析幾種表情下的眼睛變化。

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我設計了一個成語表演遊戲,出示如“眉開眼笑”“目瞪口呆”“怒目圓睜”“虎視眈眈”等成語,請學生進行表演,讓其他學生注意觀察表演者眼睛發生的變化。接下來,再請學生畫一畫不同表情的眼睛,並進行展示評價。

(四)欣賞構思

在畫過有表情的眼睛以後,請學生欣賞《錯誤的鏡子》《爸爸很辛苦》以及用橡皮泥製作、彩紙剪貼、電腦繪畫、廢舊材料組合的一些關於眼睛的美術作品,使學生了解更多表現眼睛的方法和形式,鼓勵學生大膽想像、構思,思考自己打算畫一個怎樣有趣、獨特的眼睛,想用什麼形式來表現等。並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五)作業評價

學生進行關於眼睛的造型表現,可大膽選擇自己喜歡的表現形式,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的想像,創作內容上可以新穎、多樣、別具一格,並提醒學生可以將前兩次作業的內容融合進現在的創作。

好學教育:

作業展評時,為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把問的權利和評的權利都交給學生,鼓勵他們大膽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創作意圖、對別人作品的看法等,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六)總結

最後,教師進行課堂總結,並請小朋友們課後收集有關動物眼睛的圖片和資料,為下一節課做好鋪墊。

美術說課稿 篇2

兒童最近在美術班上學習了繪畫各種各樣的房子,有小木屋、瓦片房、城堡、蘑菇房、印度建築等等,孩子們興趣很高,繪畫很投入,在課後區域活動中也繼續嘗試練習繪畫更多的房子。因此為了滿足兒童的繪畫慾望,讓兒童嘗試在新的材料上進行作畫,體驗不同感受的樂趣,所以我自己設計了這堂美術活動繪畫幻燈片——胖小豬的家。之前我班兒童也曾接觸過幻燈片,那是在一節語言活動中,用剪貼鏤空的方法制作的幻燈片,當時孩子覺得很新奇,注意力非常集中,很喜歡用幻燈片做成的教具。雖然幻燈片教學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電教手段,但是讓兒童參與到課堂教具的製作中來,激發了兒童的活動熱情和參與性,同時體現《綱要》中的師生參與共同製作,以兒童作品為主,兒童是活動環境中的主人的精神。

在確定教學目標上主要是讓兒童體驗在幻燈片上作畫的樂趣和感受不同的作畫效果,同時對大班兒童也提出了在技能掌握和習慣培養上的要求。把難點放在了塗色均勻,線條清楚,畫面保持乾淨上。能做到這幾點的兒童需要在作畫時耐心、細心,注意觀察,找到好的塗色方法,因此幼師在指導過程中要及時給予兒童鼓勵、啟發、引導,增強兒童的信心和作畫耐心、細心的態度,培養良好的作畫習慣,同時體驗作畫成功後的喜悅。

活動開始時我通過胖小豬的故事,在結尾設定提問讓兒童想辦法幫助胖小豬,激發兒童的創作慾望和繪畫興趣。兒童通過前期知識經驗準備,瞭解了各種房子的造型和風格,就可以嘗試在幻燈片上作畫了。緊接著我出示幻燈片讓兒童認識新材料,激發兒童在幻燈片上作畫的願望。在指導中我觀察到兒童在塗色上出現了問題,及時引導兒童去發現,想辦法解決。例如勾線與色塊部分模糊怎麼辦?畫的時候手不能碰到畫過的部分,怎麼塗畫面才能保持乾淨等。指導中我對兒童進行個別指導,體現兒童之間差異性,遵循個別教育與面向全體相結合的原則,對能力強的畫的快的兒童提高要求,先放在幻燈機上檢檢視效果,不好的地方再去修改;對於畫的慢的兒童引導他們找到自己作畫速度慢的原因,課後在區域中繼續完成。等大部分兒童完成後集中上座位逐一請兒童把作品拿上來放在幻燈機上給大家欣賞,並進行評價,說出好的地方,請他們介紹作畫方法,相互交流好的經驗。同時也請兒童說說作畫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請大家幫忙一起討論交流,找出辦法,體現集體的智慧和作畫交流後的互動,分享經驗。活動最後通過出示一個用剪貼鏤空方法做成的房子啟發兒童用新的方法來做幻燈片,激發兒童再次創作的願望,為下一個活動做準備。另外兒童在

活動中對幻燈機較感興趣,也可引伸到科學活動中認識幻燈機,瞭解它的工作原理。另外小朋友的啟發也可採納,例如用牙膏塗平在幻燈片上用牙籤來作畫的活動等等。相信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讓孩子參與到製作教學具中來,充分體驗不同作畫效果給人帶來的視覺感受,體現出師生共同製作的樂趣和意義。

美術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我設計的自行車是三年級美術上冊第十四課內容,教材內容只是學生畫的和製作的幾幅自行車的圖畫,主要是讓學生來認識自行車,不但要知道它的結構、用途,還要讓學生積極的去改造去創新,引導學生開拓思維創造出既美觀又有一定實用價值的自行車來。

二、教學重難點

1、初步認識自行車的大體結構及用途。

2、能根據自行車的結構畫出簡單的自行車。

難點:能夠有創意的去對自行車加以改進,使其變得更美觀更實用。

三、說教法學法

先引導學生認識自行車的結構,然後示範自行車的畫法,平觀看各種自行車的圖片,啟發學生創新。

四、教學過程

(一)猜謎引入。展示自行車的圖片,並提問:你家裡有自行車嗎?他們是什麼顏色的,漂亮嗎?你想有一輛自己的自行車嗎?這一節我們就來設計一輛,板書課題:我設計的自行車

(二)認識自行車各部分結構

1,車輪2.輻條3剎車4車把5車架6.車座7.貨架8.腳撐9鏈條10腳踏

你知道自行車有什麼功能嗎?

你想讓它還有什麼功能?

學生自由繪畫。

鼓勵有創意的學生作品,提醒學生要注意自行車造型的美觀和實用性。

(三)展評作業

選出“最佳造型獎””最佳創意獎”“最佳製作獎”。

(四)課後小結

這一節我們瞭解了自行車的結構、功能,並設計了自己的自行車,但課堂時間有限,可能還有更好的作品,課下交給老師。

美術說課稿 篇4

各位專家、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美版第八冊第二課《巧用對稱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學習過程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 說教材:

(一)說教學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巧用對稱形》一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即嘗試從形狀與用選的關係,認識設計和工藝的造型、色彩、媒材,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形式原理,甩手繪草圖或立體制作的方法表現設計構想,感受設計和工藝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巧用對稱形》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平面幾何圖形、初步形成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物都具有對稱性,也為學生認識對稱圖形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材通過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有關對稱形、藉助實際操作讓學生了解對稱形,以及對稱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加深對所學平面圖形的認識,讓學生感受對稱美。對四年級學生而言,雖然用剪刀剪出對稱圖案並不難,但是要把這種技巧服務於生活就需要更高的美術修養。

(二)說教學目標:

眾所周知,它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課程評價的主要依據。根據《九年義務教育美術教學大綱》對本領域的學習學生應該達到的目標要求,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立了以下三點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什麼是對稱形,知道對稱形剪紙的折法。

2、能力目標:會剪對稱形,會運用對稱形裝飾生活中的物品。

3、情感目標:體驗設計活動的樂趣,激發美化生活的願望,喚起並激發學生對民族剪紙藝術的熱愛,提高動手能力。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我認為藝術來源於生活,就應該服務於生活,由於學生可能對如何設計美觀的對稱花紋需要一定的指導。因此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重點:掌握對稱形的特點,並能用所學對稱知識服務於生活,美化生活。

難點:如何巧妙地運用對稱形,使其有美感。

二、說教法運用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在教學中採用了激勵—探究—實踐—評價的教學方法。根據本課學生的接受能力,我運用現場示範及多媒體演示結合,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並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來了解理解程度。這樣多法並用,既培養了他們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又啟發了學生的思維。

三、說學法指導

新課標要求:課堂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因此本課運用大量實物圖片、教具,在課堂中創設情境,穿插學生都熟悉的生活中的對稱形圖片,增加直觀性,啟發創造思維。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四、說學習流程:

本課教學由課前激勵、欣賞感受、探究領會、實踐創作、展示評價、拓展思維六個環節組成。

(一)課前激勵

教師出示各種自制對稱性紅雙喜字。其目的是通過教師祝福的傳遞,交流感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二)欣賞感受

這一環節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欣賞精美的對稱形圖片,帶領學生走進對稱的世界,感受生活中對稱的美。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並舉例說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對稱圖形的例子,教師鼓勵有創意的回答。本環節教師充分利用課件資料,進一步拓寬學生視野。(教師板書課題)

(三)探究領會

1、情境創設,歸納對稱形定義

(1)通過猜圖遊戲,找出對稱圖形的另外一半,組成整個圖形。

(2)觀察平面圖形,找出它們的共同特徵。總結對稱圖形的定義。

(其目的是以美的作品感染學生,初步感受對稱形的美,利用作品創設情境。)

2、自主探究,發現對稱形的製作方法。

本環節教師分發實物剪紙圖片,學生分小組探究,找出對稱形的製作方法。(其目的是讓學生探究發現對稱形剪紙的製作方法。)

(教師板書:摺疊、畫線、剪裁)

3、仿例製作“蝴蝶”剪紙。

本環節鼓勵學生按照折、畫、剪方法,仿例製作蝴蝶剪紙,體會對稱折和連續對稱折。(其目的是通過學生試剪,對上一個知識點進行鞏固和延伸,體驗剪紙的過程,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教師板書:對稱折、連續對稱折)

4、質疑再探,嘗試其他折法。

團花,團團相聚,花團錦簇,處處體現對稱之美。

本環節教師演示各種團花折法,學生試折。團花之美還在於信手而來的的驚喜,教師鼓勵學生在幾番摺疊的紙上隨意剪裁,也可選擇自己喜歡的團花試剪。

(其目的是讓學生體驗不同型別的對稱形剪紙,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師板書:三角折、四角折、五角折、六角折)

(四)實踐創作

看看不如剪剪,動口不如動手。

本環節教師提出作業要求並對學生進行安全和衛生教育。讓學生伴隨著美妙的音樂自由創作,同時教師以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創作及時發現問題,幫助解決問題。(其目的是讓學生回顧對稱形制作的方法,體驗創作的樂趣。)

(五)展示評價

剪一剪千嬌百媚,賞一賞萬種風情

本環節主要是通過展示作品,讓學生在自評、互評的過程中,共同提高。鼓勵學生已童趣的語言向他人展示並描述自己的作品,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耐心地聆聽他們的發言,找出不足,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並隨時讚賞其富有個性的表達和創作,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快樂。

(六)拓展思維

剪紙是中華民族的一顆璀璨明珠。教師通過展示剪紙藝術的其他用途,激發學生美化生活的願望,喚起學生對民族剪紙藝術的熱愛,並發動學生將其繼承和發揚。呼應本課情感目標。

五、說板書設計:

第二課 巧用對稱形

對稱折;

1、摺疊 連續對稱折;

2、畫線 三角折、四角折、五角折、六角折

3、剪裁

這樣的板書設計直觀明瞭、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又體現本課教學內容,突出重點,對本課教學也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以上是我對《巧用對稱形》一課的整體構思,懇請各位專家指正。謝謝!

美術說課稿 篇5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中國民間玩具》一課屬於“欣賞評述”的學習領域。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物件是國小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對玩具總是有著濃厚的興趣、很深的感情。

中國民間玩具源遠流長,分佈地域廣闊,花色品種繁多,製作材料龐雜,功能多樣。由於它是各民族、各地區之間相互借鑑與傳承的共性藝術,並與民生民俗共存,因而具有穩定的傳統式樣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各種玩具充斥市場的今天,更應讓孩子們瞭解和接觸中國民間藝術,激發孩子們對民間藝術的興趣,提高孩子們的藝術鑑賞力和民族自豪感。

2、教學目標:

結合國小一年級兒童的學齡特點,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課件)

認知目標:初步欣賞和接觸一些民間玩具,重點了解民間玩具布老虎的造型和材質、色彩特徵。

能力目標: 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布老虎的創作表現。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中國民間美術的興趣和熱愛祖國民間藝術、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難點: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課件)

教學重點是:通過欣賞中國民間玩具,感受中國民間玩具的藝術美,在民間玩具布老虎的製作活動中感受美術創作活動的快樂。

教學難點是:如何利用已學的知識,用紙和廢舊材料仿製布老虎。

二. 說教法學法

1、教法:

新的課程標準提倡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倡學生自主的學習方法。本課內容豐富、新奇,如果方法得當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此,在教學設計時我做了以下三點思考和嘗試:

(1)、課的形式,一般的欣賞課都以看、析為主,較為枯燥,不符合低年級孩子的特點,而本課我們研究的又是玩具,既然是玩具就要讓他們玩起來,所以我選擇用“玩”做為主線貫穿本課,以玩開始在玩中結束,讓孩子們在玩中樂,在玩中看,在玩中賞,在玩中學,在玩中做……讓他們既能感受到傳統的民間藝術獨特魅力,又不覺得遠離自己的遊戲生活。

(2)、民間玩具種類繁多,選擇一個怎樣的切入點去分析呢,再三思考後我選擇了布老虎。老虎是孩子們熟悉的動物,而布老虎極具裝飾性的色彩也和兒童繪畫用色單純、鮮明、強烈的內在特製相通,極易引起兒童的認同感。

(3)、欣賞探究的主要方法是分析,而分析的最好方法就是參與,本課設計中我利用了“異質同構”的藝術觀點,讓孩子利用紙和廢舊材料參與制作布老虎,發展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加深他們對布老虎的感性認識。

2、學法:

針對國小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他們學習的主要方式不是坐而靜聽,而是在特定的學習情境中通過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去了解、探究、掌握。

通過在教室內佈置各種民間玩具,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各類民間玩具,並有計劃的引導學生操作玩耍各種民間玩具,創設良好的認知情景,逐漸引領學生步入民間藝術的殿堂,讓他們始終在快樂的遊戲中感受民間玩具的無窮魅力。隨著遊戲的深入,同學們的熱情又轉向玩具的製作上,這時教師與學生共同利用廢舊材料,引導、支援他們大膽創作,設計出不同的布老虎玩具。對低年級學生而言,動作就是思維,他們在動作中學習。如果缺少了動手的機會,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的學習,這是現代兒童心理髮展理論所明示的。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始終注意自己是引導者、支持者的身份,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同學們保持著很高的熱情與興趣,大大激發了孩子們創作慾望和成就感,真正感受到民間藝術的魅力。

3、教學準備:

學生:

1、瞭解長輩們的玩具,蒐集民間玩具實物。

2、用於創作表現的美術材料和工具。

教師:

1.有關民間玩具的圖片、實物。

2.課件《中國民間玩具》。

3.範圖,影印各種造型的虎頭圖片若干。

三.教學過程(課件)

為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一)情景匯入:

1、 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室裡放置一些容易找到的民間玩具,我在教學一開始,讓學生挑選一個玩一玩。

2、請學生邊玩邊介紹,你最喜歡的玩具特徵。

3、這些土玩具和你的那些遙控玩具電動玩具有什麼不一樣?發現民間玩具的材質豐富,鄉土氣息濃郁的特點。

4、這些玩具是你的爸爸媽媽甚至爺爺奶奶小時侯玩的玩具,他們小的時候生活條件沒有現在好,買不起也買不到這些高科技的玩具,所以人們便用自然界中各種材料製作各式各樣的土製玩具。這些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就是民間玩具。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本環節就是讓學生在愉快的遊戲中,從玩“土玩具”開始進入本課的教學情景。心理學家認為,積極的情緒對認知具有動力功能。愉快時感知比較敏銳,記憶比較牢固,思維比較活躍。這就要求美術教師必須十分重視創設良好的審美氛圍。】

(二) 主題漫談:

介紹:我國的民間玩具歷史非常悠久,早在50萬年前的原始社會,就已經有了具有玩具功能的實物,過去人們稱之為“耍貨”、“玩藝兒”。

你看,那些生活在田間地頭的人們,勞動之餘, 興致所至,信手拈來幾根麥秸,可編織出一隻形象逼真的螳螂;一根針,幾根線,一小塊布可以縫製成令人愛不釋手的布老虎;一塊一錢不值的冰涼的泥巴,可以很快地捏成一個栩栩如生的娃娃;一團面、一塊糖稀可以做出神態各異的人物和動物。一件件淳厚、樸實的藝術品,通過他們靈巧的雙手創造出來, 那可真是妙不可言。(邊介紹邊欣賞各種民間玩具的圖片)。

【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師富有情感的解說詞引導學生從圖片中感受中國民間玩具的博大精深。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下所獲得的感受是全面的,其深刻程度也是傳統教學所不及的。當悠揚的民樂音樂和欣賞畫面同時出現,聽覺和視覺的共同衝擊,同學們的感受更加直觀,情感得到了昇華。】

(三)重點探究:

1、剛才我們看到的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間玩具。在我們的桌子上也有一些這樣的民間玩具,拿起來看看!

這些玩具是用什麼材料製作而成的?讓學生自己在觀察中自主將民間玩具從材料上進行分類(泥、布、竹木、紙、金屬、食品、陶瓷和綜合玩具)

(出示投影附一:民間玩具的分類。)

2、下面我們重點研究一下,在民間流傳極廣,深受人們喜愛的——布老虎。(板書—布老虎)

(1)這些布老虎造型很特別吧!那麼它跟我們平時見到的真實的的老虎有什麼區別呢?教師出示兩幅虎頭圖片,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布老虎的造型特點:簡潔、誇張

(2)再出示塗好顏色的布老虎,讓學正感受到它的用色特點:色彩豔麗。

其實,這些可愛的布老虎大都是那些農村的老奶奶坐在自家的炕頭上縫製出來的,他們大多數從來就沒有看過真實的老虎,也不知道真的老虎究竟長什麼樣,就憑著自己的想象大膽的創造出來的。

3、看,她們的創造多奇妙、多美麗啊!你喜歡哪一隻,請學生上臺操作點選放大播布老虎的圖片,並加以評述。

4、你們講得真好,真聰明,相信你們也一定能創造出各式各樣的布老虎,那就讓我們來做一做布老虎。

【設計意圖:本環節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只有學生主體主動積極參與才能調動學生自身的創造潛能。欣賞活動必須依賴學生主體的直接參與,才能激發學生欣賞的情意、獲得深刻的體驗。教師過多、過細的講解,既不利於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於學生欣賞能力的養成,所以本環節設計成了可互動的圖片播放,並請學生自己自己操作點選、自己分析講解,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效率。】

(四)嘗試表現:

1、選擇自己喜歡的虎頭,進行上色練習。(事先影印好不同造型的虎頭供學生選擇)注意:色彩要豔麗,對比要強烈。

2、和老師一起做一隻立體的布老虎。

看,老師這還有一個立體的。(出示老師製作的布老虎實物,吸引學生的注意。)你知道它是怎麼做出來的?是仿造布老虎的造型用紙和廢舊易拉罐製做的。

【邊示範邊講解:】用大的紙做它的身體,先把紙橫著對摺,用剪刀在左右兩邊分別剪出兩條腿,線條要流暢。在剪開線內貼雙面膠從頭貼到尾對準粘在一拉罐上,再加上尾巴,尾巴可以折、可以卷……最後,剪下布老虎的頭並粘上。這樣一隻可愛的仿製布老虎就做好了,你們也趕緊動手吧!

【設計意圖::本環節就利用了"異質同構"的藝術特點,讓孩子利用紙和廢舊材料參與制作布老虎,儘管佔用了一部分課堂時間,卻增加了教學的功效。簡易、樸質、便捷是大多數民間美術作品的特點,學生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有能力操作實踐的。在實踐過程中,實際上是加深學生理解,協助實現教學目的的。】

(五) 展示遊戲(3分鐘)

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玩一玩自己製作的布老虎。(在《兩隻老虎》的音樂中進行音樂遊戲。

【設計意圖::讓學生品嚐到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積極參與成功後的喜悅,提升課堂氣氛。】

(六)課後拓展

1、其實布老虎除了可以供人玩耍還有其它的寓意呢?你知道嗎? ( 教師介紹:在民間傳統觀念中,布老虎是勇敢、強壯、健康的象徵,老虎能驅邪,能讓孩子們無災無病,健康成長。難怪大家這麼喜歡它呢!)

2、看……人們還把它做成了鞋、包、枕頭……看老師也做了一些,有小鬧鐘、儲蓄罐,還可以做筆筒……

【設計意圖::本課的最後環節,就是引導學生投入到更廣闊的視野中去發掘民間玩具布老虎的魅力。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此環節的設計也是將民間玩具進一步引入學生的日常生活。】

四.板書設計:

(課件)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三部分:

課題:中國民間玩具

副課題: ——布老虎

造型特點展示圖和用色特點展示區

美術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本課《泥條頭像》是“設計.應用”領域的課程,本課的學習藉助瓶子,引導學生進行立體雕塑的初步嘗試。由於採用了搓泥條纏繞瓶子形成立體造型的方法,化解了難度,產生了情趣並以此瞭解變廢為寶。

教學目標:1初步瞭解立體雕塑頭像的基本常識――基本形與附屬形。

2掌握搓泥條,用泥條纏繞瓶子,並採用捏、揉、粘等技法進行頭像的造型創作。

3感受美術創作的樂趣,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學習用泥條進行頭像的造型創作。

教學難點:作品新穎、生動、富有美感。

本課主要採取“啟發──引導法”,以例項為線索,不斷採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給學生一個探究的過程和體會的過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和五個精美包裝的盒子:

一個裝有一個彩泥團

一個裝有長的泥條

一個裝有一個空瓶子

一個裝有纏滿泥條的瓶子

一個裝有製作完成的泥條頭像

學生準備泥和各種形狀的瓶子

教學設計:

一、 激趣匯入

教師出示禮物盒子,學生髮現泥條頭像。(其實是製作過程)出示課題。

二、循序漸進,解決重點。

1、搓泥條

以一段音樂為時限,教師和學生進行搓泥條比賽,看誰搓的泥條又多又長又勻稱。泥條的準備是本課物質前提,如果真的是讓學生自己搓,可能勁頭不是很大,為了能達到快、好的效果,所以採用了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學生也會全身心地投入到這樣一個環節當中。

2、繞泥條

由搓泥條到繞泥條,教師出示瓶子和泥條讓學生髮現泥條纏繞的瓶子更有興趣。然後學生以四人小組進行纏泥條比賽,看誰纏的又快又好。

3、新增五官、裝飾

教師獎勵學生欣賞成人設計頭像圖片,讓學生髮現並說說頭像特徵(五官、表情、裝飾)然後以記憶遊戲讓學生不知不覺地感受到頭部的誇張特徵。再欣賞學生做的泥條頭像圖片,請學生來猜一猜泥條頭像是怎麼樣的?(其實是讓學生來說說自己心中認為的泥條頭像的特徵。)(五官、表情誇張)

五官:你還看到怎樣有趣的五官?

裝飾:你會用什麼方法來做

表情:會有什麼樣的表情呢?請你來做一做。

三、 動手實踐,製作頭像。

學生根據自己小組瓶子的形狀討論研究做什麼樣的頭像,如何分工製作。

然後學生製作教師指導。(以前學過泥塑方法)

四、作品的展示

將作品一件件展示在全班同學面前,先進行個別欣賞再進行整體欣賞。作品的展示,是給到學生整堂課學習成果的一個證明,也給到了學生再學習的興趣和再進步的平臺。

五、拓展

欣賞雕塑藝術圖片,拓展學生視野。

總之,整堂課的設計是在輕鬆的環境中開展,在教師的引導下,觸碰學生的藝術學習的思維,在動手造型再改進後,一件件生動很有視覺衝擊力的藝術作品展現在我們面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