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合集6篇

來源:才華庫 2.31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說課稿合集6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課文是《找駱駝》,我的說課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說教材、說目標、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

《找駱駝》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三年級上冊第四組的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改編自阿拉伯民間故事,講述了一位老人雖然沒見過商人丟失的那隻駱駝,卻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準確判斷出駱駝的特徵,指點商人找回了駱駝。本文以“找駱駝”為線索進行敘述,起因、經過、結果十分清楚。課文共11自然段,運用人物對話的形式,按“丟失駱駝——找駱駝——找到駱駝”的順序,步步深入,引導學生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養成仔細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

二、說目標

三年級的語文國小正處於由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向高年級的閱讀教學過渡,在國小語文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自學能自由朗讀課文,並對課文進行簡單的理解和分析。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及教材的特點,我確定了本課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瞭解課文內容,理解老人是怎麼樣知道丟失的駱駝的特點的

3、體會老人是如何認真觀察、仔細分析的過程。培養認真觀察、分析事物的良好習慣。

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重點是瞭解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麼發現這些特點的。教學難點是理解老人為什麼能夠指點商人找回駱駝。

三、說教法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目標的確定,內容的選擇以及學生的實際,我遵循著“以學定教、以人為本、以讀代講”的基本思路,並結合多媒體,實物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鬆民主的氛圍中學習,以滿足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發展的需要,本課採用的教法如下:

1、以讀代講法。本文情節簡單,對話較多,引導學生多種形式的朗讀,運

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引導想象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讀出老人不緊不慢的語氣,讀出商人焦急與氣惱的語氣

2、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結合課文中的插圖圖文結合,運用多媒體課件和分角色表演等方法來創設情境輔助教學。

四、說學法

《找駱駝》是三年級上冊第四組的第四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是對前面三篇精讀課文的有機延伸,是將精讀學習所習得的方法進行實踐運用,因此在本文教學中我將努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在讀讀、劃劃、議議中整體觸控文字,養成自主探究 、主動質疑的學習方式,在共同交流中,入情入鏡,學以致用。

五、說教學過程

這組課文圍繞“觀察中的發現”這一專題組合來編排的。大家都知道,觀察中要有發現,極為重要的就是善於提出問題。因此,構思這一課文的教學,從語言文字的角度著眼,需要加強引導學生學會提問能力的培養。我以課文前的學習提示中體現閱讀方法指導的兩大問題:(1)商人走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2)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 為主線展開教學。設計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謎語揭題,激發興趣——初讀課文,自主探究——細讀課文,合作探究——單元總結,拓展延伸

第一部分:謎語揭題,激發興趣

我先讓學生猜謎語,“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載重。風沙乾旱都不怕,戈壁灘上逞英雄。”然後問:“謎底是什麼?請同學們揭曉謎底。”激起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興趣,自然地匯入新課,並簡介駱駝,增長知識。

第二部分:初讀課文,自主探究

首先學生自由讀課文,出示自學要求:

1、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利用字典等工具查詢,並多讀幾遍

2、對課文的長句,一下讀不通順的句子反覆讀,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接著利用多媒體課件檢查學生認讀字詞情況,並對有問題的字詞進行指導。 字詞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有比較重要的位置,可以掃除閱讀障礙,也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更好的感悟運用語言。

第三部分:細讀課文,合作探究

這個環節我將課文分為三個部分1到9自然段為第一部分,第10自然段為第二部分,第11自然段為第三部分

以“走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這一問題為主線先來學習課文的1到9自然段,讓學生充分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訓練語感,在讀中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讀中受到感情的薰陶。

這幾個自然段是商人與老人的對話,講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況,理解難度並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讀,首先我讓學生分角色讀,然後讓學生評,說說這些句子用什麼語氣讀,才能體現當時商人和老人的心情,並理解 “忿忿”的意思 ,以及當時商人的想法,讓學生想象說話,如此步步引導,把朗讀與理解課文結合起來,把 “讀”和“說”結合起來,接著,我讓學生畫出老人說的話,指名學生用老人的語氣讀,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商人的情感,從著急到高興再到萬分高興,最後轉喜為怒並在讀中體會老人的冷靜沉著,使學生在讀文的基礎上知道走失駱駝的三個特點:左腳有點跛,左馱蜜右馱米,缺了一顆牙。

第10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我把學生按四人一組分成若干組,根據老師出示的問題:老人是怎樣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自讀第十自然段後完成表格

通過學生合作交流,運用讀讀、議議、畫畫等手段,使學生明白: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於是我又讓學生根據表格用因果關係式講話,例如:

進一步感受老人遇事冷靜,觀察仔細,認真思考的思維品質。

第11自然段只有一句話,告訴學生事情的結果,我先讓學生齊讀,再抓“果然”一詞進行句式比較,並用“果然” 說一句話

最後,齊讀課文,你覺得老人的哪些分手檔夢頤茄習呢?

第四部分:單元總結,拓展延伸

本單元四篇課文《花鐘》《蜜蜂》《玩出了名堂》《找駱駝》都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還有很多文章也像我們這單元的課文一樣,告訴我們通過仔細觀察和

認真思考,就能發現事物的許多奧妙,同學之間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穫。 任選其中一項練習說一說

1、商人找到駱駝後,心情怎麼樣,心中會怎麼想,會對老人說些什麼呢?

2、在生活,學習中你有沒有留心觀察,認真思考的經歷,請試著舉例說一說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學生一目瞭然,依據本課的敘述線索,我設計了一下板書

16*

、找駱駝 丟失駱駝 腳印左深右淺 左腳跛 找駱駝 左蜜右米 左馱蜜右馱米 找到駱駝 葉上留有牙齒印 缺一顆牙齒 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得出結論

說課稿 篇2

學習目標與要求:

1.熟讀課文,初步瞭解文章內容。

2.學習和掌握寫景的順序和方法。

知識連結:

1.關於紐約:

紐約是美國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位於紐約州東南哈得孫河口,瀕臨大西洋,有“美國的門戶”之稱。紐約市區人口732萬,加上連在一起的都市及衛星城市,人口約1809萬,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面積約828平方公里。分曼哈頓、布魯克林、布朗克絲、昆斯和里士滿五個區。市中心在曼哈頓區,多摩天大樓,故紐約有“站著的城市”之稱。

華爾街,位於曼哈頓區南端,長500多米,集中了全美10家最大銀行的6家總行,為美國金融帝國的象徵。

模組一:自主學習

學習內容

摘 記

1、快速閱讀課文,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溝壑( ) 砭骨( ) 倏地( )

浸淫( ) 烙印( ) 喧囂( )

摩天大樓( ) 波瀾起伏( ) 心急火燎( )

2、讀詞語,並將下列詞語正確地填入括號內:

超塵脫俗 首屈一指 橫空出世 砭骨 喧囂

柳暗花明 大步流星 分道揚鑣 倏地 雜沓

( )聲音大而雜

( )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到非常冷。

( )彎下手指頭計數,首先彎下大拇指,表示第一。

( )各走各的路。

( )超出塵世,脫離凡俗。

( )比喻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3、通讀課文,走進紐約,說說你對紐約這座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的印象。

建議從文中找出詞語並摘錄

模組二:交流研討

研討內容

摘 記

內容一:小組成員之間交換講學稿,看看他的答案與你的有什麼不同,將不同的答案的題在你講學稿上標註出來,並直接提出質疑。

內容二:閱讀全文,分析作者分別從哪幾個角度來描繪紐約,並找出對應的句子。

內容三:文中關於景物描寫的段落,哪些段落用了靜態描寫?哪些段落用了動態描寫?試把相關語句劃出來,並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段落

描寫物件

原句

靜或動

這樣寫的好處

模組三:鞏固內化

學習任務

摘 記

任務:摘抄文中的好詞好句。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羅斯福集郵》是北師大版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方寸世界”中編排的第二篇主體課文。課文描寫的是美國前任總統羅斯福一生愛好集郵的故事,表現出集郵陶冶性情、調節情緒、開闊視野、催人奮進等無窮魅力。通過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對不起眼的小小郵票有更多的瞭解,體驗一種新的求知方法,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擴大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新課標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節課,我以學生為主體,力求教學形式靈活多樣,注重各環節安排由易到難,前後銜接自然,讓學生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體會集郵的無限樂趣。以此為依據設計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2、探究式閱讀方法,藉助課前查閱的資料,品詞析句,瞭解集郵的益處,體會羅斯福對集郵的喜愛。

3、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集郵給羅斯福帶來的益處和歡樂,激發學生業餘愛好的願望。

二、說教法

“教”是為學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收到好的學習效果。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與學生的能力水平,我準備採用以下幾種主要的教法:

1、以疑促讀,以讀促思法。

2、抓重點詞句品讀感悟法。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三、說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

四、說教學程式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和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設計了一下教學環節:

(一)課前活動

與學生聊一聊各自的業餘愛好。這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因此,通過簡短的交流可以在上課前,營造一種輕鬆、愉悅的課堂氣氛,緩解學生們的緊張情緒。同時,教師根據學生髮言進行評價,引導學生體會每一種業餘愛好都會有付出,對某種愛好有著濃厚的興趣,才是“愛好者”。因為本單元的主題就是“方寸世界” ——集郵,所以,在交流時,引導學生認識到集郵也是一種業餘愛好,從而進一步明確“集郵”、“集郵愛好者”的含義,為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二)導課

採用開門見山匯入課題的方式,並板書課題。

(三)初讀課文

課前預習是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古人說:“受之以魚,只供一餐。受之以漁,可享一生。”因此,根據學生交流課前預習的情況,及時歸納預習方法,使學生明確預習的目的,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體現了預習策略的指導。既然佈置了預習工作,那麼在課堂上就要進行檢查工作。通過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既可以大體瞭解學生朗讀課文是否做到正確、流利,同時也可以檢查生字地掌握情況。

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自學生字的能力,通過指名分段朗讀課文但對於一些重點的生字,教師還是應該做重點指導。在本課12個生字中,抓住“謀”的讀音(單獨出現時讀二聲,在“參謀”一詞中讀輕聲)、多音字“供”、“慰”的字形以及“枚”作為量詞使用與名詞的搭配,紮實地做好生字教學工作。

(四)精讀課文

通過對前一篇課文的學習以及課前的交流,學生們對於“集郵”、“集郵者”、“集郵愛好者”幾個詞語的概念有了字面上的理解。在學習課文時,就從這幾個概念入手,圍繞“從哪裡看出羅斯福是集郵愛好者”這一中心問題,對課文進行深入研究,從課文內容中篩選出與此相關的內容。

1、時間長。首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句子“從1933年至1945年……也隨身攜帶著郵冊”,談自己的體會。通過句子對比,使學生明確課文中的句子更能具體地說明羅斯福是怎樣堅持集郵的,從而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詞語來品詞析句。當對羅斯福13年集郵時間進行計算得出的數字2732.5小時,出現在學生眼前時,他們在驚歎之餘,更會深刻地體會到羅斯福真的對集郵有著濃厚的興趣。將這種體會通過句子的朗讀來表現,既要注重語義的訓練,也要注意語音的訓練。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計算羅斯福一生集郵的時間。在這裡,運用聯絡上下文的方法,將第一自然段中的“八歲”與第三自然段中的“一生”相聯絡。那麼學生自然產生疑問,羅斯福的一生又有多長時間呢?這就需要學生藉助課前查閱的資料,解決問題。在此滲透“當學習課文中遇到的疑惑點時需要查閱資料,並從中選擇有用的資料”的查閱資料和運用資料的方法。通過計算得出羅斯福共集郵55年的時間。55年將會再次震撼學生的心靈,深刻地感受到他對集郵堅持不懈的精神,促使他集郵的時間很長,也由此看出他是一位集郵愛好者。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運用了品詞析句、藉助課前查閱資料聯絡上下文等方法,學完後加以總結,不僅為下面課文的學習打下基礎,而且對學生今後的語文學習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2、數量多。抓住兩個數字“八十萬枚”、“一百五十部”。這些數字對於學生們來說比較抽象,並不能形象地體會到羅斯福集郵的數量之多。因此,我通過與課前準備郵冊的對比以及對平均每本郵冊中存放郵票數量的計算,使抽象的數字轉化為學生腦海中具體想象羅斯福的郵冊會是什麼樣,從羅斯福集郵數量之多感受到他是一位集郵愛好者。這一部分還介紹了這麼多的郵票的來源。一部分是從信封上揭下來的,重點抓住“揭”這個字,通過了解揭郵票的過程,使學生感受到揭郵票的不容易。學生通過想象揭了多少張郵票的,既進一步體會到羅斯福為了集郵不怕麻煩,又引導學生讀懂句子之間的聯絡。另一部分是買來的,從中理解感受羅斯福雖然愛好集郵但是並不浪費,使學生受到節儉而且做事有度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對重點詞句的進行賞析,體會其中所蘊含思想感情之後再朗讀,學生就突出這些詞語,有感情地朗讀。

3、研究深。集郵不僅是對郵票的收藏,還要對郵票進行研究。羅斯福正是因為研究了郵票,所以他知道索羅門群島的位置。但是課文中只寫了他與一位參謀簡短的對話,學生對於他為什麼會知道以及他對郵票的研究過程不甚瞭解。課文留有大量的空白,那麼就需要老師去補充。課前,我搜集了多張郵票並進行分類整理,在這兒向學生展示,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到郵票的豐富多彩。然後選擇其中一張——大龍郵票讓學生提出想研究的問題。學生的探究慾望開啟,通過快速瀏覽 “語文天地”中有關大龍郵票的資料,既可以讓學生切身體會到這樣一個研究郵票的過程,同時又滲透了第二個有關查閱資料的學習策略——查詢資料時,篩選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課文。這部分朗讀的訓練點放在羅斯福說的那句話上,指導學生讀出羅斯福作為一個集郵愛好者的自豪感,但又不失謙遜的語氣。

4、普及郵票的知識和關心郵票的印製。羅斯福不僅把集郵作為一種個人行為,而且希望更多的人去了解集郵。身為總統的他還積極為集郵做著貢獻,因此更能體現出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集郵愛好者。

為什麼羅斯福就能成為一位集郵愛好者呢?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感知,不難找出原因——他從集郵中得到了益處。由此,引出本文另一個重點問題:羅斯福從集郵中得到了哪些益處?要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們依然要通過閱讀文字來找到答案。這又是一個熟悉文字和根據問題從中篩選相關內容的過程。有了剛才教師引導的過程,這裡就可以放手讓學生們自主學習,小組討論解決,體現了“學習方法——運用方法”的過程。在具體分析得到的益處之後,學生再理解羅斯福談集郵體會時說的那段話就會更加深刻。

學完課文之後,學生無論從課文的內容、學習方法以及情感態度方面都會有不同的收穫,給學生提供一個交流收穫的機會,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和梳理。

說課稿 篇4

本課藉助“任務型”教學通過聽、說、玩、演、唱等一系列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等綜合語言運用技能,即所謂的Learning by doing /playing /acting /singing 。同時,我在教學中始終注意關注學生的情感,創造和諧、民主、寬鬆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願望,並且,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從而樹立自信心,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說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PEP),三年級上冊,Unit 4 We love animals. A部分 第三課時。

A. Let’s make 通過做動物手影,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

A. Let’s play 本部分學習一首短小活潑的歌曲,使學生鞏固所學詞彙。

2、教材簡要分析:本教材的思路是以話題為綱,以交際功能為主線,兼顧語言結構,逐步引導學生運用英語完成有實際目的語言任務,在輕鬆愉快的行動中輸入語言,讓他們在做中學,在唱中學,在表演中學。

3、下面,我分析一下本課的教學目標。《英語課程目標》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結合這一目標要求,現將本課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語言目標

(1) 通過真實的語境,引導學生在觀察、探索的過程中,逐步鞏固所學詞彙,並能在生活中靈活運用。

(2) 學唱歌曲:Old Macdonald

通過以上知識技能目標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記憶、思維、想象、觀察和創新能力,以及初步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策略目標

(1) 通過各種視聽、說、唱活動,充分挖掘學生運用語言交際的創造力。

(2) 精心設計合作小組的學習活動,通過組員之間的互動、互評,創造自由、平等的生生關係,引導學生學會彼此認可和信任,彼此接納和支援,逐步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精神;通過小組間的交流展示和互評,培養學生欣賞他人、公正評價他人的能力。

(3) 通過做動物手影,以及動手動腦的遊戲活動,逐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

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學生積極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並通過創設大量的情景,使學生積極運用所學英語進行表達與交流,對所學內容能主動練習與實踐,從而逐步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鼓勵學生以他們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創設能激發他們興趣和創造意識的情境,自由創編歌曲,真正體會英語學習的樂趣。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有興趣聽、說英語、背歌謠、做遊戲,樂於模仿、敢於開口、積極參與、合作,能夠認識到學習英語的目的在於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分頁標題#e#

文化意識目標:通過文化滲透,各國的代表性動物。China: panda; USA:Eagle; UK: fox; Australia: kangaroo.培養學生拓展所學的知識。

4、教學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激發學生對用所學的語言獨立做事的興趣,並通過做動物手影,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5、教學難點:難點是熟練演唱歌曲Old Macdonald。

我對本課的教材內容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努力創設生動而真實、貼近孩子們生活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任務型學習以及學習評價中體會學習英語的快樂,逐步形成在動態的真實環境中,使用英語進行交際活動的積極性,並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歷,自由創編歌詞,讓生活走進課堂,讓英語課堂教學回歸於學生的生活世界。我主要是通過圍繞教材,設定語境,回到教材,領悟感知,拋開教材,靈活運用這三個教學環節來突破教材重難點,也就是說在設計教授重難點教學活動的開始,要緊緊圍繞教材內容,經過對其進行深入分析,通過英語錄影、卡片、錄音等種種教學手段為學生設定幾種學生喜愛的特定情景和類同情景,使學生積極地去體驗與實踐、討論與合作。在初步掌握教材內容之後,我又立即將學生帶回教材進行系統地感知,並做適當的認讀練習,最後,指導學生拋開教材對話方塊框,結合學生自身實際的生活體驗,自由創編歌詞。加以真實運用,進行逼真的資訊交流,實現靈活地、創造性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目的。

6、教具:教師可準備農場的課件,也可以用圖畫代替,各種動物頭飾和圖片。學生自己也可以準備一些動物頭飾。

教學物件分析:

本課所授物件是剛學英語的三年級學生,學生的年齡大多8—9歲,此年齡段的學生天真活潑,好奇心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慾望。教師應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些特點,因勢利導、循循善誘,使其在教師營造的濃厚的英語環境中大膽地學習和使用英語。

以上是我對教材的分析,下面我對本課的教法進行具體闡述:

說教法

1、教學觀。積極創設朋友之間師生間的真實和模擬語景,並以此貫穿教學始終,激發學生興趣。

2、教學模式。課堂以一首chant表演動物來開始,以調節課堂氣氛; 以chant來複習舊知識,為課堂的逐步展開教授新的知識作為鋪墊。

3、在應用“任務型”教學法的大前提下,運用了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

首先,我在語言教學中,非常注重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並充分進行了師生、生生之間的多邊互動,強調教師作為小組中普通的一員與其它成員共同活動,不再充當唯一的資訊源,把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使他們有機會進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因此,我將全班分成了三個小組,並分別以本課所學的單詞cat, dog, duck.作為3個小組的組名,課堂的各項教學活動均以小組活動為主線,結對或全班活動為輔,在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學習的同時,培養學生與夥伴合作的意識和策略,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在教學中,我充分突出了情感功能,追求教學在認知、情感和技能目標上的均衡達成。因為,學習者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只有願意學,才能學得好,只有滿足學生對歸屬感的影響力的需要,他們才會感到學習是有意義的,才會願意學,才會學得好。所以,我將教學建立在滿足學生心理需要的基礎之上,使教學活動帶有濃厚的`情感色彩。因此,在句型練習過程中,創設情景的主要人物,我都選擇學生非常喜愛的小動物,在學生自編歌詞過程中,我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動物為主要道具,從而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語言運用能力。最後一點,我要談的就是在此種教學中,我為學生設定的合作性情境,我在每項小組活動與對子活動之後都會根據他們的 不同表現給予表現評價,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和夥伴在具體學習活動中的實際表現,在這種情境中學生們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相互依賴的關係,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獲得成功,小組成員之間是“榮辱與共”的關係,從而形成共同進步的學習環境。分頁標題#e#

二、利用“TPR”教學法和情境教學法,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首先,在單詞認知過程中,通過兒歌演唱和Let us play等各種“TPR”活動複習學過的單詞:cat, dog, duck, monkey, panda, rabbit. 然後,通過情景創設和圖片學習新單詞:here,there,everywhere。最後通過“Let’s sing.”對所學生詞進行理解與鞏固,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與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該教法有利於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發展語言技能,從而提高實際語言運用能力。

下面我說一下對教學模式的安排:這個模式為激情設境——語言交流——人格發展模式。具體環節就是教師匯入新課,激勵學生主動參與,運用特定情景,幫助學生建立概念框架;類同情景,促進小組協作學習,交流思想;交換情景,完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最後讓學生自己創設應用情景,引導個性發展。這個模式的特點就是運用電教媒體和自制教具設定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情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體現首創精神,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中靈活運用所學語言。

下面我說一說對教具,學具的安排使用:依據英語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實踐性教學原則,結合合作學習和任務型教學的新理念,我充分利用單詞卡片、圖片、錄音、錄影、幻燈片等各種媒體設計教學。學生們則利用自己繪製的圖畫等貼近生活的媒體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接下來,我說一說教學程式的設計。

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陶冶情操,拓寬視野,發展個性,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的過程。所以整個教學程式我採用了聽、說、讀、寫、唱、玩、演、練等一系列教學活動,具體設計為複習、新知展示和操練、理解、運用、評價這五個步驟。

Step 1 Warm up培養興趣,自然匯入。在教學活動開始,我設計了 “Sing an English song”和“Let’s do” “Let’s make” “Let’s play”複習學過知識,匯入新課,讓學生在“玩玩唱唱”的熱身活動中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其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

Step 2 Knowledge and drills 注重能力,層層突破。

首先我利用本課duck的圖片貼到離自己稍遠的地方,指向遠處的圖,問What’s that in English? It is a ..,同時注意對比,here的there的區別。卡片等來設定特定情景,教學生學習新語言點讓學生根據所提供的教具完成整體感知——個性探索——小組討論——兩人交流的學習過程,使學生能夠更深層地理解和把握教材。然後設定類同情景學習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並讓學生利用新知自己創編新歌詞;再設定特定情景引出dog幫助學生創編新歌詞,最後設定類同情景學習woof,同樣讓學生利用新知自己創編新歌詞。分頁標題#e#

Step 3 Comprehension整體感知,聽說認讀。將學生帶回到教材,首先讓學生靜聽錄音,進行整體感知;然後標出歌詞順序,進行認讀練習;下一步是跟讀錄音(just speak),進行強化練習。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歌詞有了整體的認識,又可以加深對所學語言點的理解與記憶。(即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Step 4 Application 設定語境,靈活運用。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運用所學過的語言知識,結對自編,表演新歌曲,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成果展示,這樣在共享成果的基礎上完成了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實現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

Step 5 Evaluation 鞏固訓練,評價反饋。

在課程即將結束前,對全班三個小組的成績,給予適當的總結,公平,公正並以激勵為主予以不同的表現評價,最後,以 Let′s play. 做為全課的結束,讓學生在強烈的節奏感中鞏固所學知識,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英語的願望。

本課的板書我將重點句型和單詞設置於黑板正中的農場上,將重點單詞配以圖片,放於重點句型下,黑板兩邊設定了三個小組的組名cat, dog, duck.,同時它們還是本課應掌握的三個單詞,這樣形象生動的板書設計可以使學生一目瞭然,便.於記憶。

最後,我說一說本課的作業,完成《課堂教學評價表》,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強烈願望。

說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回憶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把鱸魚放回湖裡,使“我”從中獲得終身啟示的事,說明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從釣魚到放魚,最後寫34年後的啟示。最後一部分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而理解課文的重、難點,就要從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著手。

學情分析

釣魚獲得的啟示,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圍繞啟示,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是學生學習的又一難點。由於學生的年齡、經歷的侷限,領會起來很難。教師可以適當點撥,引導學生討論、聯絡實際來理解。

設計理念

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理念。把學習過程之中的感悟、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讚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實現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  教學目標

1、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明白父親讓“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聯絡實際,受到“要遵守規章制度、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過對“我”和“父親”言行的朗讀感悟,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尤其要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朗讀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我”所獲得的啟示內容。

2、理解“與那條鱸玉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

教學過程 :

一、直接匯入

二、初讀啟示,質疑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將“我”獲得的啟示劃出來。

2、讀讀啟示,提出疑問。

三、讀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與“非”。

1、就“釣魚”這件事來說,什麼是“是”,什麼是“非”?

2、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為什麼“我”做起來卻覺得很困難呢?

(二)理解道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A:體會讓“我”覺得做起來難的原因。

1、請同學們默讀3-9自然段,找出理由。

2、學生先默讀、自學,討論。

3、彙報交流,引導學生從以下三方面說理由,讀句子。

(1)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到的。

(2)這條鱸魚很大、很美。

(3)當他釣到魚的時候,周圍沒有人。

4、魚的極大的誘惑,周圍的環境,都讓“我”難以下決心把魚放回湖中,但最終“我”還是作出了“放魚”的選擇。

是誰讓我作出了這樣一個正確的選擇?(爸爸)

B:體會“我”實踐的艱難過程。

1、“我”雖然在爸爸的嚴格教育之下,無可奈何地放了魚,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經歷了非常艱難的心理鬥爭。讓我們再來讀3-9自然段,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2、學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談體會。

3、彙報交流。

(1)“得意”(2)急切、不理解(3)委屈、難受

(4)乞求(換個詞)

(5)無可奈何、戀戀不捨、

4、你們看,“我”把魚放回湖中,經歷了一個多麼艱難的過程。所以說: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5、分角色讀對話,

6、提升對父親要求“我”把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

(體會到父親要求我遵守規定,做一個誠實的人。)

(三)理解如果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1、34年前,父親的嚴格教育讓我作出了道德的選擇,那麼,在以後的日子裡,我是怎麼做的呢?

2、出示相關句子:理解“誘惑人的魚“的含義時,我啟發學生:“在生活中,你們很可能遇到過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和作者34年前的選擇一樣嗎?”我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說開去。這樣,將教書與育人,讀書與做人,讀文與明理,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讀進去再走出來,啟迪學生的人生。

3、引出:“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紐約一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當年他把魚放掉是因為父親的威嚴,是無可奈何的,但是,他現在的選擇卻是——自覺的,為什麼能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因為——他已經在從小嚴格的教育中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四)小練筆

讓學生進行小練筆,一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再是加強寫作訓練,三是加強思想道德教育。讓學生學以致用。

說課稿 篇6

一、說課內容: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P42-----P43《平均數》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平均數》這個內容被安排在《統計》這個單元之內,教材強調的是平均數的計算方法,而在本冊教材中,並非編者任意而為,它是在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並能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之後進行教學的。在統計中,平均數常用於表示統計物件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資料集中程度的一個統計量,可以反映一組資料的一般情況,也可以用它進行不同組資料的比較,以看出整體之間的差別,可見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讓學生學習數的知識,並不僅僅是為了達成求平均數的技能,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及對生活的作用更顯重要。

三、教學目標: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我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制定的。

知識與技能目標:

使學生能結合例項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

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並根據需要收集有用的資訊,培養學生策略意識、觀察、動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體驗運用已學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通過小組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品質,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

四、教學的重、難點:

與老教材只強調平均數的計算方法相比,新教材更注重平均數產生的意義,它的功能與生活的聯絡,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學會計算簡單的平均數。難點是平均數在統計意義上的理解和認識。

五、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為學生的探究發現提供足夠的時空和適當的指導。我力求體現以內容定教法,教法為內容與學生服務的宗旨,力求體現師生平等、啟發式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情境,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通過師生互動式的討論,使學生充滿求知的慾望。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易於操作的學具,鼓勵學生髮表自已的意見,使他們在合作中,討論中獲取有價值的資訊,並能運用新學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步:創設一個吸引學生的活動情境,以學生喜歡的問題引發新的認知衝突,使學生產生對平均數的需求。營造學習新知識的氛圍,引入平均數。四名男生和五名女生進行投籃比賽,每人投中的個數表示在條形統計圖上,要比較男生投得準一些還是女生投得準一些。由於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不等,所以比男、女生套中的總個數顯然不合理。又由於女生中有2人套的成績很好,另3人套的比男生少,所以很難對應著進行比較。在學生處於認知衝突的時候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自己提出應該求出男生與女生每人平均套中的個數才能比較。

第二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新課程提倡學生的主導地位,老師的引導地位,使學生主動得探究知識,這樣學生獲得的新知會是有意義的,而不是機械的。在學生產生了對平均數的需求之後,就讓學生獨立地想一想,該如何求兩個隊的平均得分,可以在紙上寫一寫、算一算,也可以用學具移一移。這裡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指出了不同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層次低的學生可以選擇老師提供的可以移動方片的學具,層次高的學生可以用列算式的辦法,從得出兩個班的平均得分。在反饋移動方片方法時,老師適時引出把多的分給少的,這樣的方法叫移多補少。在反饋列算式的方法時,讓學生明確先算出投中的總個數,再平均分給每一個人,介紹這種方法稱為先合後分 。以上過程我覺得應該是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有機相結合,清晰地過程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真正理解求平均數的方法以及平均數的比較功能。在求平均數的活動中,探索演算法,瞭解平均數的意義。在這裡有兩種方法,移多補少和先求和再求平均數。讓學生體會求平均數一般用先求和在求平均數的方法。

第三步:談話交流明晰平均數的概念。老師啟發學生最後的平均個數是代表每個人的分數嗎?平均個數和其中一名學生的投中的個數同樣時,表示的意思一樣嗎?從而使學生一次感悟到平均數所代表的涵義。在此基礎上,教師順時引出這個平均數就是這幾個同學投籃的平均個數,即平均數的概念。在小結了求平均數的兩種方法之後,讓同學對兩個隊的平均數進行比較,從而得出其中一個班級的總體水平高一些,使學生意識到平均數可以比較好地反映一組資料的總體水平。

第四步:平均數與生活的聯絡。數學來源於生活,目的還是為了應用於生活。教師出示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感覺平均數和我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並會用已學的知識解決問題。

① 鳴鳳國小四年二班有個叫張家偉的同學。一天,他去學游泳。看到水池裡標明:平均水深120釐米.於是他說:我的身高是140釐米,我下水不會有危險.請問他的這種說法對嗎?說說你的理由。

② 張家偉是個懂事的孩子。一天,他準備將自己的零用錢拿出來付家裡這個月的水費。為此他作了一個調查。

月 份

1月

2月

3月

水費(元)

80

70

90

你認為張家偉同學應大約準備多少錢來付4月份的水費?

平均數並不只是一個數學問題,應用於生活之後,它還能反映很多社會問題,向我們傳遞很多資訊。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有關平均數的例子,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從而對數學知識產生親切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興趣。

第五步:全課總結。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針對課堂上的表現對每小組打分進行評價,讓學生自己給全班同學上課的整體表現打分再求平均分。既讓學生加深了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又可鞏固求平均數的方法,將知識延伸到課外。

第六步:佈置作業,課後拓展延伸。

(1)自已調查小組同學的身高及體重,算出平均身高和平均體重。

(2)現在老師要知道你們組的跳遠平均成績,你應該如可去調查、完成這項工作。

這兩個作業的設計,意在鞏固新學知識,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學會計算簡單的平均數,提高學生與同伴的合作能力及收集資訊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再次感悟平均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