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說課稿的模板

來源:才華庫 8.55K

一、說教材

《海燕》說課稿的模板

這一單元所選散文詩都是擷取我們常見的自然之景,經過作者激情敏銳的心和生花妙筆,便賦予這些景物以靈魂,傳達出作者的心靈之音。本單元的學習要求學生加強朗讀,注意課文中的聯想與想象,瞭解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的表達方式,學習抒情性語言。 《海燕》是俄國無產階級作家高爾基的代表作品,寫於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作者是藉助海燕這一形象來表達對革命的渴望和對革命者的熱情謳歌、讚揚。《海燕》是一首色彩鮮明的抒情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的節律和流動感的油畫,具備詩的音樂美和繪畫美,給人以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全詩激情洋溢,背景巨集大壯麗,具有典型的革命浪漫主義特徵。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根據新課標和單元目標要求,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抒情誦讀。?新課標? 提出:7-9年級的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只有 在反覆誦讀中才能理解詩情、詩理和詩味,體會不同情境下的語氣、語調、節奏的變化。

2、象徵手法的運用。感受到這種手法可以含蓄地表達不便直接說出的思想感情,化抽象為具體,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

3、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多角度刻畫才能塑造一個豐滿、立體的形象。

4、多種修辭手法的應用。 感受到文章大量地利用恰當的修辭會使文章生動形象。

5、體會革命年代作者不畏艱險的鬥爭精神和樂觀主義情懷。

由於全詩感情濃烈,所以誦讀是本文的一個教學重點;象徵手法的運用是本文寫作的突出特點,因而成為本文的另一重點;而由於作品的寫作年代距離現代學生較遙遠,所以象徵手法及作品蘊涵的思想感情是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思路和理念:

1、古今中外幾乎所有的教育理論都提到了興趣對於學習的重要性,尤其是引匯入境,如果能簡潔而又能抓住學生的心,那就為整堂課奠定了基礎,

2、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國中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3、手段及依據:教學手段方面,設想運用簡單課件輔助教學,做到實用、有效,不搞花樣。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點作資料參考,圖片畫面的運用也僅為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而設,堅定語文課堂“文字學習為主,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學立場。

四、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等。經過自學,應基本讀準字音、理解課文內容。

2、誦讀品味法 要求學生在,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後,能通過反覆朗讀,讀出文中的韻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讀可以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優秀文化的精神。

3、創造性學習法 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

五、教學過程

1、 析題匯入 同學們知道海燕這個詞在俄文中是什麼意思嗎?

海燕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常在海面上飛翔。因此,在俄文裡,“海燕”一詞含有“暴風雨的預言者”之意,在高爾基充滿激情的描繪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給人一種鼓舞人心的力量。(板書課題)

這樣的匯入讓同學們感覺既有趣又親切,並且懸念的設定還激發他們繼續閱讀的興趣。

2、創設情境

列寧曾十分強調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

3、誦讀品味

在閱讀之前,聯絡先前導語埋下的伏筆,提出問題“文中除了海燕的形象還有什麼形象?”學生答還有“海鴨、海鷗、企鵝”的形象。師再問“假設我先前的推測成立,那麼這幾個形象與海燕相比,除了不動聽之外,在內涵上有差別嗎?”帶者疑問有目的地閱讀,可以進一步熟悉課文,理解課文的內涵。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我先請幾名學生朗讀,在此過程中組織學生聽讀、評議,然後在這基礎上,讓學生配樂朗讀。因為本文格調激昂,所以我選擇?命運交響曲?做音樂背景。

讀後學生針對老師剛才提出的問題合作探討,總結出海燕具有勇敢無私、堅定樂觀的品質。而海鴨、海鷗、企鵝則怯懦、虛偽。教師乘機追問:“文章的主角是海燕,為什麼還要塑造那幾個形象?學生分析出是“對比”。教師又問“文中除了這幾個形象外,還有什麼內容” 學生答“環境描寫”。至於為什麼進行環境描寫,學生很容易的出結論:襯托。

4、補充背景,深化內涵

在學生初步感悟課文之後,補充介紹此文的寫作背景。那時俄國正處於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工人運動不斷高漲,高爾基則憑著敏銳的革命嗅覺,感受到了新時代的脈搏。因此,海燕這一形象被賦予了深刻的時代內涵。我在引導學生時用了當下比較時髦的“形象代言人”這一學生感興趣的名詞,問他們文中的飛禽和環境等意象在那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其實是指哪一類人。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可領悟出它們的深刻含義。

5、著眼全篇,分析結構

對於結構的分析,我不想單純地去組織學生劃分段落層次。這首散文詩氣勢磅礴、濃墨重彩,彷彿一幅富有流動感的油畫。所以,我就丟擲了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我們現在要給全文配上幾幅插圖,應該配幾幅,各展現哪一部分文字所描述的畫面?”這裡教師一定要先讓學生找劃分的依據,否則,對學生來說可能難度較大。

6、琢磨語句,深味其義

文章運用了大量的修辭句,極大地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性。因此下一個環節就是讓學生找出修辭句並說明它的作用。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7、佈置作業:賦予你所熟悉的一種景物以靈魂,抒寫你的心靈之聲。(借鑑本文運用多種修辭手法)

新課標要求學生“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這項作業的設定讓學習不再停留在課堂內,而是學以致用,使學到的知識得到延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