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說課稿模板集錦8篇

來源:才華庫 1.96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說課稿模板集錦8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在學習了單項式、多項式及其有關概念之後,以同類項的概念、合併同類項的法則及其運用為教學內容。合併同類項是整式運算的基礎,而整式的運算對學好國中數學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⒈知識目標:①理解同類項的概念,並能辨別同類項;②掌握合併同類項的法則,並能熟練運用。

⒉能力目標:①通過創設教學情景,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的產生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歸納、抽象概括能力;②通過鞏固練習,增強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和計算能力。

⒊情感目標:①讓學生學會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數學問題的討論,享受通過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②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這一認識規律,接受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教育。

三、重點、難點

重點是同類項的概念、合併同類項的法則及其運用法則進行計算。

難點是同類項定義的歸納、概括。

教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為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我將採用探究發現法、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法,教學中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帶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並適時運用多媒體演示,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慾望,以此來達到他們對知識的發現,並自我探索找出規律,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法

根據學法自由性原則,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景下,通過教師的啟發點撥,在學生的積極思考努力下,自由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發現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體現了素質教育中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問題,達到教學的目的。

四、教學程式

㈠新課引入

新課的開始,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在新課伊始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濃厚的興趣,激發強烈的求知慾望,就可以使學生愉快而主動地去接受新知識,從而取得課堂教學的理想效果。所以一開始上課,我用大螢幕顯示一道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生通過探究討論解決問題,由此匯出本節課的主題,同時為學習新課做好鋪墊。

㈡探索新知

本節課第一個重要環節是同類項的概念,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活動1:學生仔細觀察、獨立思考後,分組討論,互相交流,然後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概括這兩組單項式的特徵。教師傾聽學生交流,在學生概括出上述幾組單項式的特徵之後,提出同類項的概念,再由學生概括出同類項的定義。由教師補充:幾個常數項也是同類項。這樣,學生直接參與到同類項概念產生的過程,不僅能夠有效地促使學生理解同類項的含義,而且能使學生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培養和提高學生歸納、抽象概括的能力。

為鞏固同類項的概念,我設計了一道判斷題,由學生一個個單獨完成,並簡單闡述理由,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關注每一個學生。通過這個活動加深對同類項概念的理解,為後面合併同類項打好基礎。

另外還設計一道開放性題目,讓學生自己動手寫出兩組同類項,組內交流寫出的項是否符合要求,教師深入學生中間,參與指導,幫助加深理解同類項的含義,擴充套件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第二個重要環節是合併同類項的法則。通過設計問題串,引導學生獲取新知。問題1,實際上是引例中的兩個等式,通過學生觀察,容易得出結論,左邊兩項係數之和等於右邊的係數,明確同類項相加成為一項的方法,使學生對合並同類項有個初步認識。為克服學生對這個認識可能存在的疑點,我設計了問題2,學生展開討論,教師深入學生中間,參與學生討論,指導學生探究,驗證上述認識的正確性,體現了獲取知識不僅要有觀察、歸納、猜想過程,還必須有驗證過程。打消疑點之後,提出問題3,有上面兩個問題做基礎,學生極易回答這個問題,教師抓住時機,讓學生總結概括合併同類項的法則,再次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㈢鞏固新知

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三道題。

第一題:學生判斷、理解只有同類項才能合併,教師加以指導。本次活動中,教師應重點關注①學生對同類項的概念是否混淆不清,能否正確辨別問題。②是否在正確辨別後只重視係數而忽略了字母和字母的指數。③對一些同類項的變式能否正確的辨別。通過這道練習,培養學

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進一步鞏固同類項的含義和合並同類項的方法,為本節課的應用做好鋪墊。

第二題:是一道實際應用題。學生小組討論、交流,首先明確要解決什麼問題,並圍繞這個問題開展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幫助學生展示大小兩個長方體紙盒的模型,並深入小組,傾聽學生交流,指導學生探究。學生在掌握同類項的概念和合並同類項的法則後,通過解決一個實際問題,體現了“學數學、用數學”的基本理念,並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第三題:把學生分為兩組,一組直接代入計算,另一組先化簡再代入計算。通過比較讓學生充分認識新知識的優越性,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

㈣課堂小結

學生分組討論、歸納,學生代表發言。教師傾聽,並對學生髮言給予充分鼓勵和肯定,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讓學生感受到集體合作的重要性。

㈤佈置作業

為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從課本中調選了兩道數學題。第一題是合併同類項,既能鞏固同類項的概念,又可利用合併同類項的法則進行計算,起到鞏固新課的目的。第二題是實際應用題,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運用數學意識。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完成課後作業,老師批改,做好批改記錄,及時反饋學生學習的效果,便於進行課堂教學優化。

㈥板書設計

體現了新知識的產生過程,便於學生理解掌握知識,並加深記憶。

五、教學反思

整個教學過程遵循“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這一認識規律,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激勵者、協調者、服務者,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活動時間與空間,設計的各個教學環節有利於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獲得技巧,使他們在主動探索發現之中建構自己的知識,形成素質。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課選自湘版九年義務教育美術課程實驗教材七年級上冊第8課,屬於“綜合探索”領域的教學內容。通過本課教學主要是想讓學生探索和發現與門密切相關的各種問題,在跨學科的廣泛聯絡中,幫助學生了解人類在造門的程序中,設計思想和審美趣味的變化,認識造門藝術與時代、場所性質和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以及門的人文內涵。然後再結合對門的審美感受與瞭解,大膽嘗試設計有特色的門,培養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

2.教材處理

新課程改革提倡教師應該靈活又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考慮到原教材在教學程式編排上的先欣賞後設計或先理論後實踐的教學思路,不利於開發學生的原創力和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因此將本課的總體教學程式更改為設計、欣賞、再設計。這樣的教學過程是在實踐的基礎上逐步接受理論指導而提高實踐能力,符合人的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

3.教學目標

依據美術課程標準中“綜合探索”領域的學習要求:“認識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係,進行探究性、綜合性的美術活動,開闊視野,拓展想象的空間和發展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本課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與創造水平,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確定為:

⑴.具體目標

①.能較詳細地描述門的結構、功能,懂得造門藝術與時代、民族文化、場所性質和社會環境等因素之間存在著聯絡。

②.區別不同門的藝術風格,簡要分析各類門在造型、色彩、材質和裝飾手法等方面的藝術特點,並獲得對造門藝術的審美感受。

③.探討有代表性的門的設計意圖,領會造門藝術的人文內涵。

④.嘗試設計一個獨特的門造型,並畫出設計草圖。

⑤.喜愛古今中外的不同造門藝術,激發美化生活的創造熱情。

⑵.教學重點

①.瞭解造門藝術與場所性質之間的關係,並探究有代表性的門的設計意圖。

②.感知和簡要分析各類門的設計要素的藝術特點,獲得對造門藝術的審美感受。

③.嘗試設計一個獨特的門造型。

⑶.教學難點

領會造門藝術的人文內涵和拓展設計思路。

4.課時安排

在本課教學活動的時間安排上,為了給以學生更充裕的嘗試設計和繪製門的效果圖的時間,可安排3課時。對課堂教學活動的設定,因考慮到實際教學條件的限制,將原教材中課內安排的調查活動列為學生課外自願完成的學習任務。

二.說學情與教法

1.學情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每天都需要穿越各種大大小小的門,其生活環境和生活經歷為他們瞭解門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雖說七年級學生沒有多少有關門的藝術設計知識與技能,但他們還是對門有一些粗淺的認識,因此要充分利用學生對門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來組織教學活動。觀察、感知、比較、分析、推斷、歸納、探究、練習和實踐等是學好本課題的重要學習方法。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各種門進行觀察、感知、比較和分析出門的結構、功能和藝術特點,並獲得審美感受。通過對案例的分析、推斷、歸納和探究出造門藝術與時代、民族文化、場所性質和社會環境之間的聯絡,以及有代表性的門的設計意圖,並領會造門藝術的人文內涵。想要學生能設計出獨特的門,就應該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去嘗試設計門,使他們在嘗試中的創造性思維能自由地發揮,並在嘗試中提高動手的實踐能力。此外,教學活動中的初期階段就讓缺乏專業設計經驗的學生來設計門,或許還有使學生少受條條框框束縛的優勢,這對突破本課教學難點有益。

2.教法

為了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與熱情,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既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又鍛鍊學生的表現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根據學情和教學內容特點以及教學目標的要求,本課教學主要採取以下教學方法:①.學業遊戲法。以組織全體學生進行組詞遊戲,激發他們參與本課學習的熱情。②.演示法。體現了美術學科的直觀形象性特點,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與形象思維能力。③.頭腦風暴法。此方法對於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很有效。④.案例學習指導法。通過對相關案例的觀察、感知、比較、分析和歸納,能使學生較為淺顯易懂地瞭解事物內部的各種關係,併為創造性地解決新問題提供參考的案例材料。⑤.練習與實踐指導法。美術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美術課中學生必然要運用工具材料進行練習或嘗試解決實際問題而培養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就必須對學生的練習與實踐進行指導。

三.說教學程式

本課教學過程大致可分九個環節,即遊戲匯入→初步感知→嘗試設計→展示評價→提高認識→深化設計→技法傳授→完善設計→評價總結。第一課時的教學程序預計先完成前五個環節。考慮到實際課堂教學進度可能會因多種原因而有所變化,因此第五環節的教學內容和進度將進行臨時的調整,把上不完的內容移到下一節課。

1.遊戲匯入

組織全班同學以“門”字進行組詞接力活動而匯入課題,是試圖通過較為輕鬆的遊戲調動所有學生參與本課學習的熱情,並激活學生對門已有的認識。在遊戲規則中規定所組的詞的詞意要指向建築物上的門或門上附屬的物件,目的是不想讓學生“節外生枝”地偏離課題而浪費時間。還有本環節所組的詞可為下一環節的進一步瞭解門提供切入點。

2.初步感知

以講演法簡介一些有關門的常識性知識,讓學生對門的基本形、結構和材質有了初步的瞭解,這可為接下來拓展門的造型活動做好知識鋪墊。在此環節為了培養學生的視覺美感和避免學生被動地聽與看,還要求學生進行比較和感受不同造門材料的材質美,以及不同形狀的門的視覺美感差異,並且這一要求也強化了對教學重點的掌握。

3.嘗試設計

本課教學之所以在初期階段就要學生大膽嘗試以幾何形設計門的造型,意圖讓學生在對門的設計還沒有太多的“雜念”時,更能不受條條框框約束,自由地組合幾何形而創新門的造型。這樣的放任與自由是有益於學生獨創性的發展,而美術作品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獨創性體現出來的。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美術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針對這一目標在此採用頭腦風暴法,這一教法就是讓每個學生自由地、無顧慮地在頭腦中刮過一陣思維的風暴,產生更多的設想與創意,這樣就有利於突出本課教學重點和突破教學難點。

4.展示評價

在嘗試設計後立即展示和評價學生的活動成果,能使教學資訊得到及時反饋,並且能讓全班學生之間進行相互交流,從而拓展視野與設計思路,這對突破教學難點或許有益。在評價時將遵循不批評的原則,更多地肯定學生創新精神和獨創的價值,這有助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保持積極創造的熱情。

5.提高認識

有了對門的初步感知和嘗試設計之後,再組織學生賞析一系列有代表性的門,學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的知識,這是因為更高一層的認識,只有在初步感性認識和實踐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被接受。本環節分別從造門藝術與場所性質、民族文化、時代和地理環境之間的聯絡中,結合典型例項,以案例學習指導法引導學生在創設的問題情境裡觀察圖例,感知、比較、分析和歸納出不同門的藝術風格和審美感受的差異,門的外觀形象與內在場所性質的密切聯絡,門的造型、色彩和裝飾的人文內涵與象徵意義,門的時代、地理環境特徵。本環節涉及到的問題較為繁雜,因此要圍繞本課安排學生所做作業的側重點,選擇瞭解造門藝術與場所性質之間的關係,探究有代表性的門的設計意圖和領會造門藝術的人文內涵為教學重難點,並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習。其中對待重點應該多引導學生對例項進行感知、比較、分析和歸納,這樣才可能透過表面看實質,真正瞭解造門藝術與場所性質之間的關係。對待難點可引發學生探究和討論,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通過本環節提高學生對門的認識,學生才可能以更高的審美眼光和豐富的門文化知識,在前面用幾何形自由設計的門造型的基礎上深化設計,然後設計出一個符合場所性質的有特色的大門。

說課稿 篇3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陳太丘與友期》處於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五單元的第25課,語文第一冊聯絡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讓語文世界與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語文素養這一巨集觀的全新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文學素養作為語文素養的一個組成部分,對學生形成審美情操、健全人格、創新精神都起著極大的作用。本課作為古文閱讀在第一冊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我確定的教學目標(三維目標)是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過程與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情感與態度:學習古人懂禮知義的優秀品格。教學重難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物件分析】

國中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本文是學生接觸的第四篇古文,由於我班學生基礎差,如何教學,促進學生學好本文,培養學生懂禮守信的好品質,是老師思考的重點。

【說課型定位】

新課程標準在關於古文學習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注意語言品味,語感的形成,情感薰陶的基礎上突出文體色彩,應以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突出探究性。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說教法】

閱讀法:讀時品味人物語言,體會人物表達情感。

探究法:交流讀時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

評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人物進行評價。

【說學法】

朗讀法:反覆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熟讀背誦。

合作法:交流自己對這篇課文所探究的點,進而形成開放式話題。

【說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使用活動目的匯入 導語引人。 展示課題。 渲染氣氛,促使學生思考。

整體感知

範讀,引導學生勾畫重點詞語。 1、聽朗讀。

2、自主學習課文。

3、朗讀。

4、掌握重點字詞。

5、初步疏通文意。

6、複述課文。

7、表演課文。 1、出示教學目標。

2、多媒體顯示需要重點掌握的字詞。

3、多媒體顯示補充省略部分的意見,並作強調。 生自主讀文,獨立解決問題,師引導討論解決,並總結解決字詞的方法。生複述課文,其他學生評價,老師指導點撥,統一意見,加強對課文的理解。

分析質疑

提出問題。

1、小組討論。

2、集體朗讀課文,培養文言語感。

3、指導背誦課文。 1、出示問題。2、多媒體出示無標點的原文。 在學生再三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背誦課文。指導學生掌握背誦古文的技巧。

合作探究

1、老師參與小組討論引導學生質疑。

2、就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點撥。 1、學生討論,提出可探討性的問題。2、就學生提出的問題討論,老師點撥。

3、請學生談談從這則故事裡學到了什麼? 歸納出示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參與討論,以便掌握情況;老師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歸類。老師應引導學生積極爭辯,不一定要求統一對問題的'認識。

拓展訓練

1、完成表格。

2、閱讀《世說新語》裡另一個故事,你從中學習到了什麼? 多媒體出示拓展訓練。 鞏固學生對重點字詞的掌握,同時適當的擴大知識量,檢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

【設計說明】

這堂課的設計,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充分利用學生學過的知識,將禮、信和《論語》聯絡起來,體現了文章中人物思想之本,使學生對儒家思想有了初步的認識。做到深入淺出。從而使課堂教學內容,就不會因為只解決一篇短小的文章顯得單薄。

2、去掉文章的標點符號,還古文之原貌,請學生朗讀。這一設計使學生更多的認識了古文,而且對培養學生的語感有很好的效果。學生的反應較好,較新鮮。

3、對於課文的研討,設計由學生自己討論出問題,再討論解決問題,突出體現了兩個交流: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文字的交流,強調了學生對文字的體驗,符合課改的要求;而老師參與討論,並適時點撥、引導、小結,體現了師生交流,由於學生是在沒有框架的情況下發問、研討,這就對起引導作用的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學生課本劇的表演,使學生對本文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充分發揮學生的小組合作和學生的主體性。

5、花較短的時間,請學生談談學習的感受,進入文字,再從文字中走出,高於文字。這一設計,看似簡單,卻在整個課堂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沒有了老師最後力盡聲色、略顯乏味的小結,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爭先恐後的發言。使整個課堂凸現學生為主體這一特點。

6、作業的設計,講究了課內、課外的銜接,講究由淺到深,講究運用、積累知識。

【板書設計】

對話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捨去

陳太丘與友期 對話的過程:友人發怒,元方對答

對話的結果:友人慚引,元方不顧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三冊第六單元時、分、秒第二節:一分能幹什麼。

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在學生對時、分、秒已經建立了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而進行教學的,學生對分的認識也有了初步的經驗積累,可是對一分的時間觀念缺乏整體性的認識,所以建立一分的時間觀念是本節課的重要任務。同時學好本節課也是為今後繼續學習“年、月、日”和“12時、24時計時法”做好前期的鋪墊準備。

教學目標:《新課標》告訴我們:現代數學教育的價值觀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不再以“單一傳授知識”為目的了,而是更加關注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思維的多樣化;讓學生在活動中去尋求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良好的情感和態度的形成。這是《新課標》對我們提出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 建立一分的時間概念;自主探究出一分=60秒;初步嘗試估計經歷時間的長短

2、 通過觀察、互動、交流、記錄等方法培養學生探究學習意識和合作學習的意識,同時培養他們收集學會學習的方法。

3、 培養學生自主生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同時體會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美妙。

為了能很好的達成教學目標,我還緊緊地抓住了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分與秒的關係

難點:體驗一分的長短

教法與學法:

由於這節課的服務物件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較小,好動、好奇心強。但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很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方法上我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色彩豐富的課件吸引學生注意力,抓住他們的興趣點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們以一種興奮的狀態,通過合作交流發現分與秒的關係,這樣既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又激發了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們的主動積極性。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程式設計了六個環節:

一、 情感鋪墊 激情匯入

由於考慮到現場的教學物件與我們平時的教學物件不同,所以在設計時考慮了好久,在情境的創設上用自己寫的一首深情的小詩匯入。這首小詩不是為了煽情,而是想真心的獻給在座的各位和本次大會,上課時由李芯蕊老師帶給大家。這樣設計的目的除了可以給大家美好的情感調動之外,更重要的是這個美好的過程正好是一分鐘。從而匯入本節的課題,教師板書:一分能幹什麼,為學習新知創設了很好的情境。

二、 自主參與 探索新知

這個環節我們的任務是要學生自主生成教學重點,所以我們利用大量的多媒體手段來輔助教學。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到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通過看一看、動一動方式觀察大螢幕上鐘面的分針、秒針的走動情況。說一說當秒針走動一圈分針的位置發生了哪些變化?再說一說當分針走動一小格秒針的位置又是如何變化的?教師板書 “1分 秒” 接下來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1分和秒之間的關係,同時多媒體提供分針和秒針的動畫圖,學生們可通過數一數的方式找到分和秒之間的關係,找到:其實秒針走動一圈和分針走動一小格所經歷的時間是一樣長,從而生成本課的重點。得出結論的同學都上黑板寫出 “1分=60秒”。

這樣的設計的目的是結合了學生已經擁有的知識儲備,運用多媒體的直觀展示,讓學生們達到“跳一跳夠得到”的教學境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一直是觀察員,最後的結論是學生們自己探究出來的。對於這樣的結論他們自然是願意接受的,既感受到知識的形成過程又抽象出公式。這樣精心的設計可以說是思維的一種深化訓練又是教給孩子如何學習的過程。

三、 感受一分能幹什麼

剛剛生成的知識點,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應用和體會。這是本節課的難點,必須讓學生自己感受一分的長短。這是個開放性問題要拋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室內選擇你自己最喜歡的活動並用心活動的次數,教師把握時間一分後喊停。在反饋時讓學生們自己說一分的時間你都做了什麼,做了多少次?這樣即可以直接感受一分的長短又可以讓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達;除了學生彙報的內容之外,教師利用多媒體補充一些一分還可以做很多的事情。讓學生感知這麼不起眼的一分居然能做這麼多的事情,從而培養學生遵守時間、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情感。

四、 估計一分的長短

這是第三環節的的昇華部分,如果說第三環節站在了正面的角度思維,那麼可以說這部分的是相反的角度來體驗一分的長短。同樣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事情活動,這次是自己估計到一分種後停下來,教師巡視記錄。在反饋時教師找估計比較準的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估計的,用什麼方法?這樣設計的目的基於兩點考慮:第一個是讓學生會從生活中找到一些規律;第二是還有學生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彙報的同學可以為他們提供思路,以點帶面。通過這樣的設計來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發展”的理念。

五、鞏固新知 解決問題

練習為了重難點服務的。這一部分設計了大量有梯度的習題來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

六、 學生談收穫和體會

可以說到了這個環節已經接近了尾聲,但我認為如果處理得好可以形成本課的高潮,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引導學生在一分的時間裡談談感受、體會、感悟。學生就會想我說多少可以大約是一分。這樣的設計有兩點目的:一是讓學生綜合運用本節課所學到知識和技能,在實際生活中提高數學應用的能力;第二也是為了讓教師能夠及時的瞭解的學生們掌握新知的水平和思維動向,能更好的駕御今後的學習活動。

評價昇華

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表現給予及時的總結、鼓勵和表揚。讓師生以一種朋友似的的關係、交談的方式共同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們的狀態是最積極的,教學效果也將是最佳的。同時提出思考性的問題:通過同學們的談話我知道你們懂得了珍惜時間,那麼在生活中應該怎樣的遵守時間、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呢?每名同學根據自己的實際制定一份惜時方案。這樣的目的也是為了下節課“作息時間表”打下伏筆。

在最後的一分裡,老師提議和同學們一起靜下來聽一分的音樂。即可以慢慢梳理本節課的知識又可以在動聽的音樂中感受“滴答滴答”的時間流逝的腳步聲。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最後我想用北師大的周玉仁教授的一段話來結束我今天的說課:

凡是學生能夠自己探索出來的決不替代

凡是學生能夠自己思索出來的決不暗示

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多給一些活動的空間,多給一些表現的機會,多給一些體驗成功的快樂!

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送給好友的電子禮物——PowerPoint的應用》,下面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國中《資訊科技》第四冊第三章《用PowerPoint製作多媒體作品》的前三節學完後的綜合運用,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瞭解製作多媒體作品的一般步驟,掌握了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的插入以及幻燈片的播放,能夠傳送電子郵件。但不能完整地製作一個多媒體作品,因此我設計了這節課。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並獨立地製作一個多媒體作品,系統地掌握製作多媒體作品的一般方法,我確定了本節課的主題是《送給好友的電子禮物》。既可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對他們進行藝術薰陶,還可以促進同學之間的友誼。

《中國小資訊科技課程標準》國中階段教學目標指出:“能夠與他人協作或獨立解決與課程相關的問題,完成各種任務”。根據國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他們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我確定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用PowerPoint製作一個電子禮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對資訊蒐集、分析、整理、處理的綜合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直觀演示、任務驅動、分層教學和評價的影響,使學生熟練掌握製作幻燈片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創新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對他人作品正確地評價,促進同學之間的友誼。

根據以上的教學目標,我把教學重點定位在:

熟練掌握製作多媒體作品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讓學生製作出主題鮮明、圖文並茂、豐富多彩的幻燈片。

二、說教法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了任務驅動法主導教學,同時還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⑴ 直觀演示法

⑵ 興趣激勵法

⑶ 分層教學法

⑷ 協作學習法

⑸ 賞識教學法

三、說學法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灌輸的地位。在本節課學習過程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和資訊科技課的特點,採用了以下幾種學習方法:

1.實踐操作法

2.尋求幫助法

3.合作交流法

4.問題解決法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和突破重難點,本節課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

1.展示例項,激發興趣

2.任務驅動,自主創造

3.欣賞作品,網上評價

4.自主改進,送給好友

5.歸納總結,知識整合

在上課之前,我先了解最近這段時間,班上哪位同學要過生日。

教學環節一:展示例項,激發興趣

“咱們班某某同學快要過生日了,老師想送給他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同學們觀看後,我問問大家:“同學之間的友誼是非常珍貴的,你想送給好友一份電子禮物嗎?”回答是肯定的,我順勢匯入課題:《送給好友的電子禮物》。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匯入新課,更具有親和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與求知。

“電子禮物可以是什麼形式呢?”同學們討論後,我提示大家,前面我們學過一個軟體,我們可以用它來製作電子禮物嗎?同學們不約而同地回答可以,於是我匯入課題的副標題——PowerPoint的應用。

接著,我就直接從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入手,進入第二個教學環節:任務驅動,自主創造。

教學環節二:任務驅動,自主創造

我設計的任務並不是讓學生盲目地製作電子禮物,而是提示學生送一份好友喜歡的禮物。

針對學生學習基礎的差異,不同基礎的學生賦予不同的任務。任務規定了至少有四張幻燈片,基礎相對較弱的學生,我給他們設計的任務是四張幻燈片;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多製作幾張幻燈片,更加豐富地展示送給好友禮物的內容。

任務驅動的實施需要教師的啟發與幫助,使學生對任務進行分析,產生一系列需要分別完成的子任務,並找出哪些地方需要應用資訊科技,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從而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製作禮物,我提供給學生五步操作法。

第一步:明確主題。主題就是送給好友一份電子禮物。

第二步:確定內容。

第三步:寫出指令碼。指令碼包含作品的流程、每一個介面包含的物件,每一個物件的呈現形式。

第四步:組織素材。為了讓學生更快地完成任務,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素材提供給同學們使用。同學們還可以在網際網路上搜集作品需要的素材,並對素材進行分析和整理,使之符合我們的設計。

第五步:製作禮物。

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遇到了問題,有以下幾種求助方式:

(1) 在教材中尋求幫助

(2) 在PowerPoint的幫助選單中尋求幫助

(3) 在同學中尋求幫助

(4) 向老師尋求幫助

在學生的製作過程中,我始終活動在同學們當中,及時地幫助學生、指導學生,並及時地對學生進行語言評價,激勵學生繼續地完成任務。學生蒐集、分析、整理、處理資訊的能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資訊素養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提高。這一教學環節,強化了知識點的落實和技能的應用。

結合本節課發展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目標和突破難點,接下來,進入到第三個教學環節:欣賞作品,網上評價。

教學環節三:欣賞作品,網上評價

學生基本完成作品後,我將優秀的作品上傳到我們學校的網站上,同學們可以自由地欣賞,同時藉此瞭解其他同學的製作方法與技巧,達到互學互進的效果。

我在學校的網站上公佈了一份評價標準,全班分成六個小組進行網上評價,並且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建立評價標準。小組交流討論,可以對網上評價標準進行創新,也可以制定各自的評價方案。這樣的評價,尊從了評價的客觀性原則。

第二步,互評。對照第一步的評價標準,小組同學對網站上的作品進行評價,我啟發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既培養了他們的審美情趣和對他人作品正確地評價,又培養他們團結協作的好習慣。

第三步,自評。這一步我採用了賞識教學法。並不是讓學生找到自己的不足,反而鼓勵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和網站上的優秀作品進行對比,找到自己的優勢。這樣的評價更加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新意識。

接下來,為了促進教學和落實評價的影響,進入到第四個教學環節:自主改進,送給好友。

教學環節四:自主改進,送給好友

首先我讓學生制定作品改進方案,然後自主地修改作品。特別注意讓學生保持自己的優勢,形成自己的風格。

接下來,同學們將電子禮物以不同的方式送給好友,有的同學的好友就在本班,邀請好友來欣賞;有的發E—mail,通過網際網路傳送給好友;有的用mp3儲存下來,準備親自送給好友。同學之間的友誼之花在課堂綻放開來。看到同學們高興的樣子,我也感受到了教書給我帶來的快樂,學生給我帶來的快樂。

教學環節五:歸納總結,知識整合

最後一個教學環節是:歸納總結,知識整合。學生通過製作禮物的過程,已經知道製作多媒體作品的方法,讓他們用語言總結出來,更加牢固地記住了製作方法。然後,我對製作多媒體的基本方法進行小結。

最後,我展示學生中一個比較優秀的作品供大家欣賞,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這節課。

以上就是我為達到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設計的五個教學環節。

五、說教學反思——給學生的創新意識架建平臺

上完這節課後,經過教學反思,我認識到資訊科技課應該給學生的創新意識架建平臺。

在學生製作電子禮物這一教學過程中,我曾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講授法。也就是“手把手”地教學。結果,學生製作出來的電子禮物和我講解時的範例有許多相似之處,我明白了我把學生的思維帶到了一個模仿的領域。學生的思維受到了侷限,創新意識沒有得到發揮,違背了現代教學的理念。

因此,後來我再上這一課時,採用任務驅動、自主創造的教學方法,讓他們自主地創造,雖然製作所花的時間長一些,但是內容卻豐富了許多,形式也多樣化。

這告訴我,資訊科技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應該從學習中得到鍛鍊。因此,我們資訊科技教師需要不斷地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及時地轉變教育觀念,讓資訊科技課堂充滿活力。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有不足之處歡迎各位專家評委、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石壕吏》,是《杜甫詩三首》中的第三首。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由於前面已學過了前兩首,對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風格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學習這篇《石壕吏》應該問題不大。

《石壕吏》語言凝練、質樸,內容比較集中,主要記述了在一天傍晚,作者投宿石壕村,遇官吏抓丁服役,老翁逾牆逃走,老婦出門應對。用大量篇幅記敘了老婦的致詞,從中體現戰亂給老婦一家帶來的不幸,以及在官吏的威逼下請求從軍服役的經過。第二天天明,作者獨與老翁別暗示了老婦已被抓走。全篇以老婦的致詞為主,兼有動作描寫,再加上對偶句的運用,使文章愈加生動。

二.說目標:

結合這個單元文言文教學的要求以及本課內容、思想、寫作上的特點,我將這節課的目標確定為:

1.故事情節

2.文言詞彙。

3.人物形象。

4.思想內容。

其中學習重點在對作者思想和語言特點兩方面。

三.說教法:

1.以讀促學。學習千法,讀是根本。對於文言文來說讀尤為重要。因此,我在教法上採用了熟讀為先,講中有讀,讀中促講的辦法。範讀,自由讀,齊讀等方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為進一步的分析鑑賞作準備。

2.啟用興趣。文言文教學的一大弱點往往枯燥乏味,為了啟用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選擇了多種學生感興趣的因素:講歷史背景、講故事情節、我與詩人比做詩、創作劇本等等。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效率。同時加深學生對作者的認識和對作品的理解。

3.自主合作。在探究過程中,我採用了自主、合作的方法,體現在兩方面:

(1)自主。學生根據學案預習,記錄下自己的收穫和疑問這樣就給了學生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同時教師也可以有的放矢的,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學生自己根據註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概括歷史背景,把握故事情節。分別設計一道習題:故事內容概括、重點字注音、詞語解釋搶答題,給學生表現自我機會、參與知識構建的機會,以學生的學來發現問題和推進教學環節。

(2)合作。分析人物形象,體會作品思想傾向,編排劇本,教師只作適當點撥充分發揮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對於一些疑難問題讓學生來合作討論解決,集思廣益,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合作能力,體會集體的力量,合作的快樂。例如:“我與詩人比做詩”,是將詩歌語言欣賞內化為詩文比拚上,通過兩名學生同時對比朗讀改文與原文,體會出表達效果的高下。原文語言美點品評,得以落實。補充創作獨幕劇,用補充縣吏的話,來體會人物形象,我老婦致辭的被逼無奈與辛酸,領會詩歌語言的精煉。評論關鍵語句的表達作用,感悟詩人語言的含蓄和寓深沉的情感於平靜的敘述中。最後用一句總括性的話,以填空題的形式總結主題思想,小結全文。以學促教,以教導學,多邊交流,促進知識向技能的快速轉化。

四.說反思:

1.練習題偏多,朗讀時間不足。

2.板書設計。我的看法是,根據課型與課文內容,靈活對待,按教學內容本身的特點設計板書。能少就少,能免就免。將教者的手腳儘可能的解放,將精力更多地放在與學生交流,組織師生互動上,更加有意義的多。板書起理清知識思路,便於學生回顧課文內容的作用。但以往的板書設計,更多地體現在教者才藝展示的功能,對學生學習目標的實現沒有多少幫助。所以,課文標題我是讓一名學生板書,意在檢查課題中“壕、吏”兩個容易寫錯的字。是否有矯枉過正之嫌,與大家一起談討。

3.對於文章結構,課文字身四個段落,分別對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非常清晰,所以沒有作為教學目標處理,直接刪掉。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讓我們蕩起雙槳》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國小語文第十冊第五課的一篇精讀課.課文講述了一群天真無邪的小朋友去北海公園划船的情景.通過所見的美景表達他們輕鬆愉快的心情.通過學習教導學生愛父母.愛黨.

選這篇課文是有兩個目的:1是教導學生愛父母`愛黨.2是掌握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

本課教學目標

1在輕鬆環境下準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背誦。

2掌握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

3拓展思維培養起表達能力

二、說教法

1採用多種方式教學,讓學生輕鬆、易懂的掌握知識

例如:採用放歌去、分組朗讀比賽、掛圖……

這樣不但讓學生逐步熟悉課文,也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

2講解重難點,採取特殊方式

例如:以藝術美字講解

3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學法

1以學生為主,老師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例如:學習過程中{朗讀、默讀課文時,學生自主發現錯誤,並由其他成員解決,達到互補互促,共同提高

2舉一反三,當場演練,當長掌握。

四說教學程式

(一)質疑匯入,激發興趣,拓展知識

匯入:同學們看過賽龍舟嗎?知道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每年又是何是舉行的而划船最重要的一件工具是什麼?(屈原、農曆五月初五、槳)匯出今天的課題(:板書:《讓我們蕩起雙槳》)

設計意圖:通過現實中的事物匯出課題,並由提問方式發展思維,拓展其知識面]

(二)簡介作者

[設計意圖:加深對課文的印象,拓展知識面]

(三)

(1)放歌曲,初步熟悉課文,解決生字詞,並從中體會感情基調。

[設計意圖:符合國小生心理,易於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力,達到初步熟記課文]

(2)分組朗讀課文,學生自行評價。

[設計意圖:進一步熟記課文,並通過學生之間互相評價,讓學生都參與,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互補互促中共同提高。]

(3)默讀課文,別出新裁地藉助課文例子,詳細講解重難點

例如:課文描寫了那些景物?(填圖)

由此引出借景抒情的方式,老師講解,並要求學生當場演練。

[設計意圖:根據心理學中的遺忘規律遺忘隨著時間成正比。所以讓學生及時掌握]

(4)學生提問題,並互相解決,老師指導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活躍思維,合作學習]

例如:學生:魚兒怎麼會望著我們?

有學生知道是用了擬人的手法並講解給他聽,達到互相學習。

(5)老師提問,補充學生遺漏的知識。

例:最後一段“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誰”————誰{父母、黨}

[設計意圖:通過這句話教導學生愛父母、愛我們的祖國,愛黨,達到教書育人的效果]

(6)總結(1)回顧課文所學內容。

(2)談談學習這篇課文後的感受

設計意圖:複習一遍所學內容;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拓展其思維]

(7)作業:

(1)準確、流利地背誦課文。(可採取任何形式:唱歌)

(2)用借景抒情的方式寫一段你的經歷

[設計意圖:及時複習,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8)重放歌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下結束課文]

說課稿 篇8

說教材

《愛問的霍金》是鄂教版國小語文二年 級上冊第九課。文中的霍金是一個全身 癱瘓,走路要靠電動輪椅代替,說話和 寫字要靠計算機和語言合成器幫忙,閱 讀要靠別人幫他把每頁紙攤平在桌上的 物理學家。

說教學目標

1.學會課後田字格中的“別”等8個生字, 會 認雙橫線中的“特”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霍金是個從小善於 動腦,愛問為什麼的孩子,引導學生平 時多留心觀察事物,遇事多問幾個為什 麼。

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學習生字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 課文,知道霍金是個從小善於動腦, 愛問為什麼的孩子。

難點:

理解“探求科學知識的種子,在他 幼 小的心靈深處紮下了根。”這句話。

1.說教學思路

複習課文

扣詞扣句

反覆誦讀

課外延伸

回憶生平

回顧內容

體會品質

瞭解霍金

全面認識

2.說教學思路

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 另一個愛因斯坦 不折不扣的生活強者 敢於向命運挑戰的人 宇宙之王

說教學思路

特別 更多 纏著 知識 擺弄 從此 瞭解 探求

說教學思路

你從哪裡體會到霍金是個愛問的孩子?

說教學思路

“他小時候喜歡問這問那。” 特別 “他小時候特別喜歡問這問那。” “一天,霍金又向媽媽問開了。” 纏著 “一天,霍金又纏著向媽媽問開了。” 說教學思路 “媽媽,收音機為什麼會說話、會唱歌呢?”霍 金擺弄著家裡的收音機,好奇地問。 好奇 他問爸爸:“什麼是能量?” 霍金聽了爸爸的話,點了點頭。

從此,探求科 學知識的種子,在他幼小的心靈深處紮下了根。 種子 紮下了根

說教學思路快樂二選一:

1、如果要為霍金頒獎,你能為他寫幾句頒獎 詞嗎?

2、讀霍金的故事,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一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