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八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八篇

來源:才華庫 1.56W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八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八篇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說學生

《你一定會聽見的》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一篇隨感式小品。本篇課文放在以“祟尚科學”為主題的第四單元,其目的是要引導學生注重觀察,體驗生活,在感受生活豐富多彩的同時,堅持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感官靈敏、感受豐富而又有主體意識的人。

結合八年級學生“獨立意識萌芽但又很不成熟、渴望夢想卻又容易忽略現實”的心理特徵及“語文課要有語文味”的特點,我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

2、初步學會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品味文章活潑優美的語言。

2、仿寫文中優美語句,學習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描寫抽象事物。

情感與態度目標:

學會運用自己的耳朵聆聽,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初步學會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

難點

學會運用自己的耳朵聆聽,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四、說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其中包括優美的音樂,精美的畫面,答題的要點,方法的總結等。

五、說教學程式

(一)匯入新課: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學習新課前,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了一組有聲畫面與一組無聲畫面,引導學生以“我看到……我聽到……”發言。通過兩組畫面效果的比較感受聲音的重要性,喚起學生對聽覺的感情體驗,切入課文主題,“不知不覺地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題上,引起新的學習興趣”。

(二)、美讀,感悟文字。

多媒體課件播放班德瑞的《森林狂想曲》,由一名學生配樂朗讀。全體學生思考:作者究竟要告訴我們什麼。(這節課中的很多背景音樂都選自班德瑞的《寂靜山林》專輯,因為這些音樂節奏舒緩親切,更重要的是,音樂中夾雜著不少的大自然中的聲音,如鳥鳴聲、流水聲、蟬鳴聲,風格與內容與課文的風格內容相一致,而且容易觸發學生的想象力。此處播放背景音樂是為了給學生的自由朗讀提供一個相應的情景和輕鬆的環境,讓他們能融入其中,而問題的設定能引導學生迅速抓住課文中心。)

(三)、品讀

提示學生找出自己認為精彩之處,與大家交流意見,說明理由。注意修辭地運用,句式地選取,譴詞造句等方面的考慮。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就很有必要讓他們找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歡或認為寫得很精彩的語句或段落,並談談讀後的感受。同時《語文課程標準》還強調“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這是一篇自讀課文的特點,因此在這一環節要讓學生盡情發揮個人的感受,無論從語言風格還是所運用的修辭方法、語段講述的內容及描繪的意境均可,教師只要適時運用點撥引導法在此文轉自淘.教。案網精彩段落的寫作和朗讀方法上稍作指導,對於學生的發言言之有理就應給予表揚,對於不當之處適當給予點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研讀

在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對文章謀篇佈局、譴詞造句等方面加以質疑,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在學生思考問題,解答疑問時,多媒體課件播放背景音樂,以創造一個輕鬆和諧的氛圍。

通過以上三個環節,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已較深入,但,由於學生髮言多為零散的意見,不成系統,所以在學生髮言後,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前三段語言精彩之處,並總結文章美點與文章寫作技法,以給學生一個整體而系統的印象。同時能對下一環節的練筆起到指導作用。

(五)課堂練筆

愛因斯坦說“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教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成果展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營造出一種輕鬆活潑的教學氛圍,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書面表達能力。

由於描寫聲音,尤其是感受生活中被忽略的聲音難度較大,我在學生練筆前,展示了兩段範文,以起到示範作用。同時,由教師配樂朗讀,把學生帶入如詩如畫的境界中,使其受到美的薰陶。

(六)課堂小結

在最後,展示一首小詩,由學生集體配樂朗讀,從而得出: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只要對大自然對生活充滿愛,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靈去聆聽和感悟,你就一定能聽見生活中各種美好的聲音的結論。這樣,一節課在音、畫中開始,在音樂中結束,以期創設溫馨、和諧、優美、輕鬆的課堂氛圍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大家好,這次我說課的內容是《五柳先生傳》,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學習在本冊書中所佔的比重較大,且《五柳先生傳》這篇文章的篇幅精短,內涵深刻,所以作為重點內容來學習。

本文的教學目標

1、識託名自傳的獨特寫法,感受其自然平淡而形象鮮明的寫法

2、理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高潔志趣

3、背誦全文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目標1,難點是學習目標2。

我採用的教學手段有實物投影,錄音。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是這樣安排教學思路的,教法啟法誘導式,分層教學,學法為討論式,分層次三步讀書法。常言說得好,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第一層次誦讀疏通文意,第二層次誦讀探究文理,第三層次,品味意境。在此過程中,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鑑賞水平。

主要教學過程是這樣的:

第一環節,才藝展示,簡介陶淵明背誦其詩《歸園田居》(目的,讓學生溫故而知新,從而匯入新課)匯入語我是這樣設計的,關於陶淵明我們並不陌生,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陶淵明的作品,《五柳先生傳》讓我們再次走近陶淵明,瞭解陶淵明,同時向學生介紹傳這種文體知識,明確本文是以史傳的形式寫得一篇自傳,從文章整體結構上看,分傳文,讚語兩部分,一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淵明。使學生對本文結構有大致瞭解,

第二環節,採用分層次三步讀書法,全面學習課文內容,:1第一層次誦讀,疏通文意,①聽課文錄音,(全面感知課文內容)②學生自讀課文,和(投影出示:要求語音正確,語句通順,不讀斷句,找疑難點)(意在讓學生初步領會文中詞語和句段含義)③開展活動“請讓我來幫助你”,將文中不懂詞句找出來,向大家置疑問難,由學生互幫互助的形式來完成,困難較大的由老師指點。(在這裡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的能力和關心他人的優秀品質,併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才華的空間。

第二層次誦讀,探究文理,①指名朗讀課文,(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五柳先生的呢,由學生邊讀邊彙報,即“名號的由來、性格、愛好、生活、志趣”,(板書)

②默讀課文,參照提示(思考:五柳先生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小組討論後彙報,,最後師生總結,(他是一個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人)(完成板書)

③這是我們對五柳先生的評價,作者是如何評價他的呢,同學們齊讀課文讚語部分,(在這裡問題環環相扣,結合指名讀默讀,齊讀,加深學生對五柳先生的認識。)

④為了能讓學生更加深入的全面地瞭解五柳先生,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讚語部分的哪句話與前文的不慕榮利相照應,快速跳讀課文,找出來,找出後再次提問,本來在當時乃至當今社會追求慕華富貴者大有人在,而我們的五柳先生卻不慕即作者陶淵明,卻不慕不汲汲,你對此舉有何認識和看法,如果你是陶淵明你會怎麼做中,小組討論後彙報,得出兩種結論,一是他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二是他消極避世,不能勇於面對現實,教師總結: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第三層次的誦讀:品味意境。陶淵明的作品以其語言的平淡自然、形象鮮明而著稱,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朗讀比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第三個環節:鞏固練習。為了檢測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分層次設計了三道練習題。

第一題(基礎題)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填空。《五柳先生傳》作者是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朝詩人,本文作者託________________之名為自己作傳。

1、第二題(能力題)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①因以為號

②親舊知其如此

③短褐穿結

④造飲輒盡

第三題(潛能發揮題)小練筆:根據本文所學的知識為自己作傳。

第四個環節:小結:學生自我彙報後由教師總結

第五個環節:佈置作業:背誦全文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同仁們: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感悟生命,品味生存》,把我對史鐵生《我與地壇》這篇散文的教學設計理念及其教學設計給大家談談,稚嫩與不足之處懇請各位批評指正。

教學設計理念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於漪老師也說:“沒有人文,就沒有語言這個工具;捨棄人文,就無法掌握語言這個工具。”大學聯考話題作文的內容已經開始涉及到心理學、哲學的內容,這就必然要求我們教師培養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語文素養,尤其要具有一定的思想內涵和文化修養。基於這樣的教學理念,我設計讓學生“感悟生命,品味生存”這一思想主題的同時,也落實把握文字“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的寫作手法與語言的涵詠。

解讀《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中國現當代散文、外國散文中的一篇,是一篇自讀課文。高中語文分別在第一冊和第三冊共安排了了三個單元的散文教學,其中第一冊的散文教學要求要使學生在國中散文學習的基礎上對散文的欣賞能力有所提高。這個單元的散文教學重點是在整體把握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品味散文的語言,賞析散文的表現手法。在二單元的前兩篇散文中我已經教給了學生學習鑑賞散文的基本方法,針對《我與地壇》這篇自讀課文,我將著重培養訓練學生快速閱讀文體的能力。抓住核心內容,瞭解文字特點。

《我與地壇》(節選)這篇散文第一部分寫地壇,寫自己在地壇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第二部分寫母親,寫自己感受母愛後對生存有了更深層的領悟。這篇課文最突出的藝術形式是借景抒情。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決定了這篇課文解讀的核心內容是感悟生命,品味生存;學習並借鑑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解讀學生:

國中階段學生已經接觸到有關生命話題材的文章,如張曉風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熱愛生命》。現實生活中也瞭解一些像張海迪、海倫·凱特等勇敢挑戰生命的人物,所以對於史鐵生的人生經歷敘述有一定的認知基礎。結合高中學生對生命的意義與生存的價值開始進行深入思考這一現實,及其學生平時學習生活中的態度與表現,我想通過史鐵生的人生經歷讓學生明白:苦難增加了生命的厚度,賦予生命凝重悲壯的色彩,人,就應當在這冰冷而又燃燒著的有限世界中帶有傷痛地生活。痛苦,有時是證明我們活著的惟一方式。痛,並快樂地活著。……總之,給學生一點關於痛苦的哲學觀點,給他們自以為痛苦的高中生活鋪墊一點理論基礎。

國中階段,學生已經通過為數眾多的散文學習,熟練地把握了“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的寫作手法,在這篇課文的學習中,“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的寫作手法本身也不會構成學習的難度。而關鍵在於“景為什麼能成為情的依憑所在?”這個問題。學生在解讀《我與地壇》時,可能會對地壇為什麼能給予作者生命的啟示這裡形成閱讀障礙,一方面是因為地壇包蘊的歷史內涵與人文精神本身的豐富性;一方面是因為學生的人生體驗與經歷具有一定的侷限性。由此造就了學習中的難點,教學過程要視情況給予一定的關注。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課堂得到不同程度的感悟與啟發。

教學課時與教學目標的設計

基於對教材與學生的分析,我安排了兩課時完成這篇自讀課文。並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說出作者對生命和生存的理解。

2、找出融情於景、借景抒情的句子若干,品味其中包蘊的情感。

3、學習此文後,能產生勇敢面對生活的信心,有親近關心母親的衝動。

教法與學法的設計:

教法:啟,拔,導學法:自讀感悟、交流討論,練筆強化。

下面,我重點給大家談一談我在第一課時的教學策略及實施過程。

教學過程的設計:

第一課時:感受生命,品味生存

教學設想:完成教學目標1、3。分四個環節展開。重點放在第三個教學環節。

第一個教學環節:導語引懸念,激發出興趣。學生在大目標的指引下展開與文字的第一次對話。(約11分鐘)

教學步驟如下:

1、教師導語:“有一位青年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於是,退家靜思,努力讀書,苦練寫作,終於從一個只有國中文化底子的工人成就了一名頗具哲學家氣質的作家。你們想知道他是如何從痛苦中解脫,完成由工人到作家的蛻變過程嗎?”(教師板書課題:我與地壇)(1分鐘)

[設計意圖]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興趣對學生學習有促進作用。因此,我設計導語時儘可能引起學生的閱讀文字的興趣。

2、教師要求學生在5到8分鐘內快速閱讀全文,並且用幾個詞歸納出這篇散文的核心內容。(約10分鐘)

[設計意圖]《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等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字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字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因此,我限定閱讀時間,並要求閱讀後歸納概括。通過課堂上反覆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第二個教學環節:在學生初步感知文字的基礎上,出示具體學習目標後,引導學生展開與文字的第二次對話。(約7分鐘)

教學步驟如下:

3、教師出示具體學習目標:(約1分鐘)

(1)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對生命的理解是什麼?

(2)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在母親的人生經歷中得到的生存啟發是什麼?

4、學生第二次深入文字閱讀。(約6分鐘)

[設計意圖]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倡導問題教學法,認為這種方法可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有利於學生遷移能力的形成,有利於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因此,我向學生出示了具體學習目標,引導學生獨立地深入地探究文字。

第三個教學環節:在學生深入理解探索文字的基礎上,展開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約20分鐘)

教學步驟如下:

4、逐一落實具體學習目標。

(1)落實具體目標1,並給定學習方法:找,讀、議。(約10分鐘)

教師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上,深入引導學生談一談“你對生命的理解

與史鐵生有無相同之處?你對生命的理解是什麼?”

[設計意圖]由於學生個人經歷與人生體驗不同,決定了各自對文字的解讀,對生命的理解也不會相同。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人體驗,重在讓每一個學生有所領悟與體會。貫徹素質教育課堂要面向全體的要求。

(2)落實具體目標2,並給定學習方法:說,議。(約10分鐘)

教師設計了兩個小問題,啟發引導學生。其問題依次是:讀了文章的

第二部分,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你從母親的人生經歷中得到的生存啟發是什麼?重點放在第二個問題,根據學生髮言情況,我適時補充三個素材引導學生感受、品味生存。第一個是“夸父追日”的故事,第二個是“西西弗的神話”,第三個是老子的名言“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設計意圖]讓學生品味到生存的凝重悲壯,明白生命只有在負重的時候,才能展示出其不凡與可貴,以此消融平時學習與生活中感受到的挫折與痛苦。通過師生對話,展開心靈的交流,提升學生的精神與情感。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悲哀,產生愛戴母親的情愫。實現情感薰陶和思想教育的目的。

第四個教學環節:師生共同小結後,教師佈置作業,擴充套件練習。(約2分鐘)

教學步驟如下:

1、根據板書,用簡潔明瞭的話概括本課學習內容及收穫。

2、教師佈置作業:中國人有句俗語“好死不如賴活著”,當代女作家池莉

有篇小說題名《冷也好熱也好活著就好》,如今的社會有人喊生存日艱,有人說要提升生活的質量等等。請聯絡實際,寫一篇不少於六百字的作文展現你對目前高中生生存狀態的一點思考。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地建構其知

識與技能。為了深化學生在課堂上獲取的精神體驗,我特設計如上作文題,提升學生的思想層次。

解讀板書設計:

我與地壇

感悟生命品味生存

學習目標及學習方法:

(1)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對生命的理解是什麼?(找,讀、議。)

(2)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在母親的人生經歷中得到的生存啟發是什麼?(說,議。)

[設計意圖]追求簡潔,突出學習目標及學習方法。

第二課時品評融情於景挖掘地壇內涵

教學設想:完成學習目標2。分四個教學環節。重點放在第三個教學環節。

第一個教學環節:教師複習匯入,明確本課學習目標。(約3分鐘)

教學步驟如下:

1、教師導語:“上節課,我們共同感受了生命,品味了生存。明白了真正的勇者,敢於面對社會的挑選,敢於正視競爭的激烈。怎麼樣?能夠接受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挑戰嗎?”

[設計意圖]作為學習活動推動力的學習動機是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和發展

智力的重要組成因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從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著手。基於這樣的考慮,我設計瞭如上的導語,激起學生挑戰學習的興趣。

2、教師佈置學習任務:仔細閱讀文字第一部分,用幾個詞語概括這一部

分的寫作手法。

[設計意圖]《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在閱讀鑑賞中,要了解散文這種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及主要表現手法。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努力落實這個要求。

第二個教學環節:學生深入文字,把握表現手法。(約8分鐘)

教學步驟如下:

1、學生用5至6分鐘再次閱讀文字第一部分。

2、學生用幾個詞概括第一部分的表現手法。

[設計意圖]孔子曰溫故知新。既為建構新知作準備,又訓練學生閱讀文字與歸納概括文字特點能力。

第三個教學環節:以問題為鏈條,突破難點,落實語言訓練。約25分鐘)

教學步驟如下:

1、教師提出第一個問題:“作者在第一部分中抓住地壇的特點進行了大量的景物描寫,請找出描寫地壇特點的句子。”(這個問題難度係數不大,學生大多都能找出來。)

2、教師提出第二個問題:“如何理解地壇‘荒蕪但並不衰敗’?這個句子”要求學生結合地壇景物描寫討論品評“荒蕪”“衰敗”這兩個詞的內涵。

(1)學生通過課文43頁“九壇”的簡介,瞭解地壇的歷史淵源。對地壇有一個大的感性認識。(最好的辦法是藉助多媒體展示地壇的歷史變遷,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瞭解地壇。)

(2)學生通過查字典明確:“荒蕪,是指因無人管理而滿野草。”“衰敗,即衰落,由興盛轉向沒落。”

(3)學生分別找出體現“地壇荒蕪”與“地壇並不衰敗”的句子,品味作者在其中包蘊的情感。此處不求讓學生能深能透地理解史鐵生的生命哲學,而重在啟發學生有所悟、有所感。

(4)教師提供帶個人色彩的感悟:時間可以消融人的痛苦與不幸,歷史可以包蘊個人的榮辱得失,人在自然的永恆的和諧裡找到生命的真諦。

(5)討論寫景句子裡的語言創新。

[設計意圖]突破難點,幫助學生領會地壇的歷史內涵和人文精神。體現重點,落實了語言訓練。

第四個教學環節:歸納小結,佈置作業,擴充套件練習。

1、教師歸納小結本課學習要點:寫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徵來寫,並且適當

運用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的寫作手法,注意語言的創新。

2、教師佈置作業:談一談你母親的人生追求和生存方式給予你的影響,

運用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寫一篇有關“我與母親”的六百字左右的抒情小文。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地建構其知識

與技能。我設計如上作文題,既深化學生在課堂上獲取的精神體驗,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又訓練學生運用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進行寫作。

解讀板書設計:

我與地壇

借景抒情融情於景

地壇:荒蕪但並不衰敗。

[設計意圖]追求簡潔,突出學習內容。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奇妙的克隆》。《奇妙的克隆》選自人教版國中語文八年級上冊。下面我就按照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與手段、說教學過程設計四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介:《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紹克隆知識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過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文章分四個版塊先介紹克隆的含義,接著寫克隆的實驗,再寫克隆的發展,最後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思考。

(二)、教學目標簡介:根據教材定位特點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本課設計兩課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A、學習閱讀科普文章,瞭解克隆知識。B.初步瞭解一些說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說明事物和舉例說明的方法。

2、能力目標:A.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資訊並概括文章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B.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C.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並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和辨證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由以上目標我指定本課教學重點如下: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資訊,初步概括內容要點。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四) 教學難點

1.結構安排巧妙新穎。2.文章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科學道理深入淺出。

二、說學生

1、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本文介紹克隆知識很有條理,語言形象、生動、典雅,貼近生活。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蘊含的克隆知識以及個別專業術語較深奧,八年級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生物常識重點突破。

2、能力分析:學生對說明常識的把握沒有問題,並且能夠通過反覆閱讀、品析語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3、一般特點與學習風格差異:學生習慣在小組內交流後再發表看法,因此應該適當的給學生多創造一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

三、說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1.朗讀法。生動的說明易於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基於這一點,我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事理。

2.討論法、點撥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在學習過程中我做以適當的點撥。

3.競賽激勵法。國中生有好勝心理,在訓練學生快速篩選資訊時,宜用此法,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

4.涵泳品味法。對語言的理解運用尤須如此。

5.延伸拓展法。對克隆人的看法的討論,便於把課堂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思路安排 本單元說明文的教學是在前一單元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對說明文的體裁、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應引導學生了解本文說明的物件及其特徵,理清說明的順序、條理,理解說明事物時所運用的語言的特點。

2、教學環節安排.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十分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整堂課以“我知道、我發現、我整理、我歸納、我想象、我思辯”作為線索,體現新課標中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試圖實現學生與文字之間的充分交融進而達到共鳴的目標。下面就具體環節作簡要說明。

第一環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個羅納爾多;假如你是音樂愛好者,你當然願意再擁有一個帕瓦羅蒂;再有一個愛迪生、愛因斯坦也是許多人所夢想的。古希臘有位哲學家曾經說過“世上不可能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換句話,以上的夢想都只能是空想,沒有實現的可能。但是,現在情況卻有了變化,有一種新興生物技術“克隆”,或許可以做到這一點。那麼,克隆是什麼呢?它奇妙在哪裡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奇妙的克隆” (匯入語的設計從學生平日的的興趣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為後面的交流創設情境,做好鋪墊。)

第二環節:交流查詢的資料,初步瞭解。

師:課前大家一定收集到很多有關克隆的資料,誰願意來說說我們身邊哪些動、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領?(交流的過程,目的為引導學生養成收集資訊、篩選資訊、利用資訊的學習習慣,實現了師生學習資源的共享,豐富學生對克隆技術的感性知識。)

第三環節、感知課文內容,深入瞭解。

課文裡有關克隆的知識還有很多,請同學們仔細閱讀全文,把你在書上獲得的有關克隆的知識劃出來,等一會兒,試著用簡潔的話告訴大家你從中瞭解了哪些有關克隆的知識。

(學生默讀,邊讀邊在書上圈點勾畫)

師:(自讀完畢)相信大家通過自讀,已有了自己的心得,能不能介紹給大家你所知道的有關克隆的知識呢?(由課外的生活常識再回復到課內的知識,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4、剛才大家已經講了很多,看看我們整理一下,能否把下面的內容填寫完整。螢幕顯示:我整理,能快速地完成下表。有關於本文的說明物件、說明順序、實驗物件、研究成果、時間、說明方法。(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考慮到話題的陌生性時間的有限性,設計了一個表格,以降低要求。)

5、本文作為一篇科普說明文在寫法上很有特點,請同學們仔細思考,你覺得可從哪些方面來探討?相互討論。(這樣就能比較全面而快速地整理有關說明文的閱讀要求,對學生的課外閱讀也是一個導向。)

6、“我從課文哪些語句中感受了科學家們怎樣的態度與精神” (嚴謹、求實、鍥而不捨)(學生不僅從中獲得科學知識,而且受到教育,得到啟迪。)

7、假如你也掌握了克隆技術,你想克隆什麼?為什麼要克隆它?要求:1想法要奇妙;2想法要有益於人類;3表達要有條理。(“我想象”這一環節,意在引導學生展開大膽、合理的想象,通過協作學習互相啟發,互相提高,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群體互動等多元互動,重視以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的交流,儘可能挖掘學生口語交際中的閃光點,並給予充分的肯定,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

8、文中寫道:“有關‘克隆人’的討論提醒人們,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科技越發展,對社會的滲透越廣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許多有關的倫理、道德和法律等問題。”談談你對克隆技術能否造福人類這個問題的理解。(投影顯示):(最後一個思辯性的活動,目的在於鼓勵學生利用收集的有關克隆資料展開辯論,讓他們學會在口語交際中熱烈參與討論,耐心細緻地聽,大膽發表見解。同時培養學生鍥而不捨的精神。)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義務教育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中的第三單元是事理說明文的區域,共選編了五篇文章,《核舟記》是其中的一篇。本文生動地再現了宋代文壇上的一個著名掌故----“大蘇泛赤壁”。雕刻家王叔遠熔蘇軾其人其事其文為一爐,具有濃烈的文學色彩,但有不侷限於這些,而是運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和精湛的技藝,力圖通過一些細節,高度概括地再現當時的藝術氛圍和人物的精神面貌,取得了絕妙的藝術效果。

根據新課標的三維設計思路及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能力:理解本文簡潔,生動的語言及本文的說明順序。

2、過程及方法:熟讀並背誦課文;領會和掌握一些實詞的意思及古今詞義的異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巨大成就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工藝美術方面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成就,加強對具有高度文明的祖國的熱愛。

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為:1、理解本文從總到分,從分到總,按照事情各部分的位置,人物的主次,突出重點,做具體細緻的描述的方法。2、領會和掌握一些實詞的意思及古今詞義的異同。

二、說學法

新課標提出“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能利用圖書館、網路蒐集自己需要的資訊和資料。這都強調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要求學生用“讀、查、譯、誦”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再輔以查工具書,同桌互譯等方式“讀懂”課文。

三、說教法

新課標強調“師生交往,平等對話,構建互動的師生關係和教學關係,充分發揮師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依據課標要求,結合教材實際,我採用“啟發、討論式”教學,變教師為主為學生為主,變講解為主為自學為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四、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學生運用“讀、查、譯、誦”的方法預習,教師印發關於作者及作品簡介資料一份。

(二)、教學設想:本文文字比較淺顯,結合課文下注釋,學生大體可讀懂,因此,在掃清文字障礙的基礎上,可以幫助學生對文中的一詞多義及古今詞義的異同現象加以歸納。

(三)、導語:1.請學生在一長2.9釐米,寬2釐米的長方形內寫十個漢字,要求筆畫清晰。(這一設計的目的有二:一是設定懸念,激發興趣;二是:讓學生實際感受一下微雕藝術的難度,從而對王叔遠的精湛技藝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四)、檢查預習情況1、請幾位學生朗讀全文2、請幾位學生翻譯課文內容,教師給予適當的指點與糾正。

3、對文中的古今詞義的異同現象及一詞多義加以歸納並投影出示。

(五)、作品賞析,感知雕刻家的精湛技藝。

1、集體朗讀課文。(使他們的認知經歷了從語言文字到形象生動的表象,再到語言文字的完整過程。)

2、思考並討論。①、本文是一篇說明文,全文層次應怎樣劃分?②本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重點在那裡?作者為什麼要以這個作為重點?③、在介紹核舟時,作者使用了怎樣的順序和那些說明方法?④、縱觀全文,王叔遠雕刻核舟的技藝“靈怪”在那裡?(這幾個問題的設計,能讓學生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雕刻家的精湛技藝,同時也突破了難點)

(六)、總結全文:對照板書,讓學生回顧全文,接著再齊讀一遍課文,最後說:“生活中,我們熟悉的事物比較多,把你最熟悉的.某一事物,按照空間順序介紹一下它的有關情況”

(七)、作業佈置:

介紹一事物

五、說板書設計:

舟(正面) 船艙(中間)上箬篷,下小窗(16個字)[來源:]

舟 (主體部分) 遊覽者(船頭)佛印右,蘇軾中,魯直左

記 舟子(船尾) 一人仰面嘯呼狀,一人俯聽茶聲然

舟(背面) 提名(14字)篆章(4字)

(這樣設計板書,使得學生對課文的說明順序一目瞭然,同時,也能體現出雕刻家的“奇巧”)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與教學目標

(一)說本課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屬於小說,都蘊含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析人物性格,評價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題,激發學生情感,品味精彩語言,讓學生用心去感受作品的豐富內涵,使之受到真善美的薰陶。

《選舉風波》是語文版八年級第四單元的第三篇自讀課文,節選自當代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的長篇小說《男生賈裡》。文章用細膩的心理描寫和生動活潑幽默詼諧的語言,圍繞著選舉事件發生的一系列風波,刻畫了賈裡、魯豔青、魯智勝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真實地反映了當代中學生的校園生活,歌頌了中學生身上那種真誠率直的精神。

新《語文課程標準》在對7——9年級的閱讀要求中提出:“欣賞文學作品,能讀出體驗,作出評價”。依據此標準,本課學習,應引導學生去感悟作品的主題,分析和評價人物形象,體會小說富有特色的語言;培養學生自主性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利用閱讀期待、閱讀批判等環節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指導學生讀出自我,讀出問題的梯度,落實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因此,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難點設定如下。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概述小說的故事情節,學習小說中分析和評價人物形象的方法。

2、引導品味精彩的語言風格。如極具中學生特徵的口語和哲理性的語言。

3、理解作品的主題,並能從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生活的酸甜苦辣。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表達能力。

2、從文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評價人物的方法並能對人物做出自己的評價。

3、引導學生欣賞小說的語言,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挫折,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分析人物性格,評價人物形象。

2、品味本文幽默活潑的語言。

3、理解作品的主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生活的酸甜苦辣。

教學難點 :體會主人公成長中遇到的困難挫折,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生活。

教學方法:自主 合作 探究

二、說學生

本文與學生的生活比較貼近,人物真實形象、情節一波三折、語言活潑俏皮,學生比較喜歡。加上八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年的國中學習經驗,大部分同學對新課堂的要求是較熟悉和適應的,在課堂中已有了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經驗,課堂的主動性相對較好,懂得如何與別人合作學習,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語文素養。所以本課中多注意調動和引導即可。但一部分不愛表現而且學習有比較被動的同學要多關注,多鼓勵。

三、說教與學

針對本課教材篇幅長的特點,教學全過程將運用預習、默讀、概括、勾畫、批註、討論、歸納等教學方法對全文進行解讀。

針對學生和教材的特點,本著課標中“能設身處地地體驗和理解作品”,“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口語交際的能力”這些理論指導,教讀本文,教師在調動學生思考、討論、自主表達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得到充分體現,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習慣於這種學習方法,習慣於把個體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相結合。同時,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啟發和引導,靈活處理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

四、說教學過程

本文分為兩課時來上。

第一課時

一、匯入

以村幹部選舉和班幹部選舉的例項匯入。然後簡介作者秦文君和《男生賈裡》這本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這本書有一定的瞭解,知道它的內容和特點,激發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

二、默讀課文,用互助的形式解決字詞障礙

(一)字詞積累:發酵粉 招徠 賄賂 忌諱 不言而喻 首當其衝 巾幗

(二)遣詞造句:茅塞頓開 泰然處之 耿耿於懷

(設計意圖:紮實基礎,積累字詞。)

三、理清課文的故事情節。

(設計意圖:由於文章較長,這樣便於學生把握全文的內容,理清文章的結構,又達到訓練其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目的。)

四、理清文章的脈絡後,你認為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麼?

明確:告訴讀者:“真正的人生滋味就是多味的”。

五、總結

六、佈置預習任務:

1、欣賞文中的人物。你喜歡誰或不喜歡誰?為什麼?用“我(不)喜歡***,文中第幾頁寫到……可見其是一個……的人”的格式說明,並對人物作出自己的評價。

2、你有和文章中人物相同的人生體驗嗎?其與大家交流交流。

3、本文的語言很富有我們中學生的個性特點,請你試舉一兩例加以說明。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節課的內容,進入本課的學習。本文一共出現多少人?你喜歡誰或不喜歡誰?為什麼?用“我(不)喜歡***,文中第幾頁寫到……可見其是一個……的人”的格式說明,並用片段文字對人物作出自己的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勾畫與批註,落實本課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去分析和評價人物形象;教學中運用對話、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讀出人物身上的個性特徵,並能用流暢的語言表達。)

二、賈裡在這次事件中經歷了怎樣的起伏波折,前後有了哪些變化?在生活中,你有和他類似的感受嗎?請和大家交流一下。延伸到藉此引導學生如何選出自己心儀的班幹,如何處理同學間的矛盾衝突等。

三、欣賞文中的語言。本文語言輕鬆活潑、幽默俏皮,極富生活氣息,多用兒童化的口語寫成,讀起來清新、明快。

其次,文中還有些語言很富生活哲理,也試舉一兩例說明。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如何去欣賞小說的語言。)

四、總結。

五、作業(二選一)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

1、班級 事(新、幸、臭、好……)

2、我欣賞的班幹部

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

選舉風波

一、選舉村幹部 班幹部選舉

二、字詞積累:1、注音:招徠 賄賂 忌諱 不言而喻 首當其衝 巾幗

2、造句: 茅塞頓開 泰然處之 耿耿於懷

三、情節 開端:選舉學生會幹部,魯智勝為了讓自己的堂姐魯豔青當選,竟請班委們吃巧克力,結果,魯豔青恰恰因此而落選。

發展:牆外的噪音使同學們無法安心上課,關鍵時刻魯豔青挺身而出,呼籲儘快搬走售貨鋪,最終將此事辦成。

高潮:林武翔被砸傷,賈裡等人一下子由英雄變成了受人指責的“罪魁禍首”。

結尾:賈裡得到爸爸的鼓勵,勇敢地面對生活的困難。在大家的資助下,林武翔康復了,班上還開了慶祝會。這場風波使賈裡重新認識了魯豔青,卻沒機會彌補自己當初的過失。

四、主題:生活是多滋味的。

第二課時:

一、人物:

1、魯豔青:責任感,很熱心,寬容,有魄力,當代中學生中的優秀代表.

2、賈裡性格發展過程

(一) (二) (三) (四)

單純有正義感 責任感 關心同學明辨是非

意氣用事-----→年輕氣盛苦惱留戀-------→幼稚脆弱---------→勇敢堅強

3、魯智勝:大大咧咧、好心腸。

4、陳應達:勤奮好學又有點自私。

5、女班委:愛逛街、喜歡瀟灑的男籃隊長。

二、小說的語言:

1、富有哲理。

2、輕鬆活潑、幽默俏皮,極富生活氣息。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岳陽樓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第六單元27課。它是一篇散文,以“記”為名,先敘事後寫景,進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髮議論,環環相扣,層層蓄勢,表達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襟。文章句式長短錯落有致,大量使用駢句,語言凝練,形象而富有音樂美。

《岳陽樓記》是我國古代散文的名篇。雖然冠名為“記”,實際上並非一般意義上的登臨遊記,而是借題發揮,表現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曠達的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並以此規箴友人;表達了自屈原以來文人士大夫兼濟天下一脈相傳的報國情懷,對學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其語言駢散結合,表達方式靈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語言美、思想美為一體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們品味和探究的。

教學重難點:

鑑於本課在國中階段的重要性及課下注釋全面的特點,我把教學的重點設為:引導誦讀,理解文字。難點則預設為:理解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抒寫複雜的情感。這是因為學生受到年齡,閱歷和人生經驗的侷限理解起古代遷客騷人的感情會比較困難的緣故。

二、目標分析:

(一)三維目標確定:知識目標:1、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積累掌握穩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及文言虛詞的用法。2、理解本文寫景抒情、對比的特點。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反覆朗讀,品味意境,讀出情感,領會本文寫景、敘事、抒情、議論相結合以及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情感目標:理解文中的主旨句,激發愛國熱情,胸懷天下,做一個大寫的人。

(二)學情分析:我們面對的是八年級學生,通過將近兩年的學習,他們已經掌握一定地閱讀文言文的方

法和必要的知識積累。八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文言基礎,並懂得一定的朗讀技巧。這篇文章較淺易,對於文章的主旨句理解起來還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還要著重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分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本文的語言極盡音韻節奏之美,不反覆吟誦則不能盡其興,因此,不同形式的誦讀將貫穿整個授課過程,以讀促學,以讀生情,以讀明理。可以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和探究基本知識,將授課的側重點放在鑑賞閱讀上。

(三)、教法學法分析

1、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重點,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①朗讀法:為了營造氛圍,實現教學最優化。而且這篇美文意境博大精深,極富感染力,所以我藉助多媒體播放名家配樂朗誦,並以岳陽樓風景圖片為背景,營造出詩意的學習氛圍。

②點撥法:利用本文的語言優勢,進行朗讀技法點撥,引導學生誦讀,提高其朗讀能力。

③討論法:結合課文條理清晰,文意淺顯的特點引導學生充分交流,探究文字的結構及表達方式上的特點。

2、學法

①反覆“讀”。以朗讀訓練為主線,學生在反覆朗讀中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積累文言詞彙,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博大胸懷,並從中發展自己的朗讀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理解能力並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②在學習中要著重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分析理解的能力,所以,我在賞析環節充分利用勾畫和批註的方式讓學生加深對文字的感悟。

三、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設計了六個環節。

(一)、教學準備階段。作好課前鋪墊,培養收集和整理資訊能力。

(為了讓學生主動探究文字,同時,為深入學習文字奠定基礎)我要學生:1、利用註釋及工具書疏通課文;2、分為兩組查詢資料。:一組蒐集有關岳陽樓的資料並將它寫成《“岳陽樓”導遊詞》;另一組蒐集范仲淹的有關資料,並整理成《走近范仲淹》。學生要充分利用教材、圖書館、網路等。

(二)、教學活動階段。關注學生個體體驗,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

第一,主體參與,設定情境,激趣匯入

匯入新課。為了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拉近學生與學習物件的距離,提問:我國有四大名樓,其中我們湖南就有一座,同學們知道是什麼嗎?(岳陽樓)同學們想到岳陽樓一遊嗎?那就請我做大家的導遊吧!利用多媒體有關資源介紹岳陽樓。同學的解說,優美的背景音樂,把學生帶入了具有濃濃文化氛圍的岳陽樓。

然後再利用名言“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引出課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閱讀文字,理解作者感情,我再次設問:范仲淹是怎樣一個人,你知道有關他的故事嗎?

第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本課重點理解作者憂國憂民的感情,為了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作者感情,播放名家範讀,學生邊聽邊看邊思考:作者記了岳陽樓的什麼內容,表達了什麼感情呢?並找出文章主旨句。聲情並茂的朗讀,螢幕上古色古香的岳陽樓,使學生完全置身於具有濃濃文化氛圍的岳陽樓中,學生能初步感受作者曠達的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

第三,選讀、美讀,把握作者感情

為了讓學生與文字對話,走進作者的心靈世界,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讓學生先說說對主旨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再讓學生思考作者是如何理解的。最後讓學生美讀文字,融入文字的情境之中。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選第三、四、五段探究朗讀。選擇相同段落的可組合成學習小組。為了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分角色對比美讀(探究第三段的同學讀第三段,寫景句男生讀,抒情句女生讀;探究第四段的同學讀第四段,寫景句女生讀,抒情句男生讀;第五段全體學生讀,男生讀問句,女生讀答句)。

第一、二段的理解是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提出問題,讓學生探究,問題是:1、剩下一、二段寫了什麼?它們與主旨有什麼關係呢?學生分組討論,彙報討論結果。2、你認為該怎麼朗讀?學生分組探究朗讀。學生彙報朗讀,師生點評。

第四,齊讀、美讀,讀出感情

為了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他們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進一步受到情感薰陶。我用抒情的語調激發學生朗讀激情:同學們,想象我們登上岳陽樓,眼望浩浩湯湯的洞庭湖,一起來表達偉大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的心聲吧!開啟多媒體“背景資料”中的“背景音樂”,學生一起配樂美讀全文。

第五,聯絡生活,暢談憂樂觀。

為了讓學生實現與自我的對話,完成自我價值觀的提升。於是,我說:同學們,父母不理解時你痛苦過嗎?與同學發生不愉快時悲傷過嗎?學了本文後,你受到了什麼啟發呢?請以“ 時,我想對自己說……”說一段話。

第六,拓展思維,豐富知識

為了拓展學生思維,豐富知識,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及開發校本課程資源,我將學生分為四組,要求每一組都充分利用多媒體、網路,分別探究:(1)、我國四大文化名樓特徵;(2)、與四大名樓相關的詩文;(3)、二至三位名人的人生觀;(4)、與岳陽樓洞庭湖名勝比較,談談如何開發與利用東江湖的旅遊資源。然後安排學生在第二課時交流,給學生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學生在探究和交流過程中,能感受中國文化的豐厚底蘊,從而產生民族自豪感。對東江湖旅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問題的探討,開發了校本課程,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樹立從建設好家鄉到建設好祖國的崇高理想。

板書設計:

我考慮以“事、景、情、理”四字為主線,並擷取文中相關的關鍵詞語進行板書,對應整齊,一目瞭然。

嶽 陽樓記

范仲淹

事滕子京謫守

陰 ———— 悲

景 情

晴 ———— 喜

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五、效果分析

本次教學使我認識到:多媒體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師的合理運用,能一改沉悶的課堂,使之圖文並茂,聲情並茂,活力四射。它能創設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創生靈動的課程資源,使學生的知識與能力、認知與情感協調發展,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養素同時受到薰陶,使新課程理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得以實現。因此,面對教育的挑戰,我們必須更新觀念,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裝自己,大膽嘗試利用、挖掘、拓展並整合教學資源,儘可能地運用多媒體資訊科技手段,包括使用簡捷方便的多媒體,優化教育過程,啟用和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一)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醉翁亭記》是編排在語文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課文,是講讀課中的一篇。本教材從這一冊開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編排方式(七年級是分佈在各單元中的),這個單元課文還有借虛構的故事表現作者的社會理想的《桃花源記》,有表現作者偉大抱負的《岳陽樓記》,等等。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初步培養文言文的語感;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裡地理解文言文。

(二)本課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國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背誦並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技能目標: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並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那種情趣,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課文的篇幅短小,語句讀起來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一方面又可達到在多次誦讀之後能基本瞭解課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誦讀及當堂背誦定為教學重點;短文使用託物言志的寫法,表述了作者的情趣,這對正在形成自己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的八年級學生而言很有現實意義,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為教學難點。

二、教學物件分析

(一)學情分析:我班學生經過七年級一年的學習,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於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而且經過以往的朗讀訓練,他們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背誦、解說、創作等學習活動中來。但由於本單元文言文首次採用集中編排方式,且所有的課文都有背誦要求,因此不斷激發學習興趣及成就感成為必要。

(二)相應對策:教師示範背誦,形成師生競賽;通過互動板書設計,指導學生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養成良好的誦讀文言文的習慣;用遊戲法來進行背誦競賽。

(三)學法指導: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當堂背誦短文,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

2、一對一互譯課文;

3、設計板書表現課文,理解文章寓意。

三、教學方法的採用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提問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此外還利用多媒體展示輔助教學,利用遊戲鞏固背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教師示範朗讀,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到交替運用輪讀、個讀、齊讀和散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欣賞、領悟短文的優美語言和意味,籍此落實教學目的。

提問法: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對短文整體的把握能力,我設計了若干個問題在學生反覆朗讀中適時丟擲,有利於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最後又通過互動設計板書表現出來。

練習法: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且反饋越及時越好。因此我設計一些課堂練習,運用練習教學法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

多媒體及遊戲的運用主要是起到一個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

四、教學程式

(一)匯入新課

在“課前三分鐘”(每節課的前三分鐘向學生推薦好文好詩好句)環節中送給同學們一句話——把你想到的事情寫下來,按你寫下的事情去做,把你做的事情再記下來——這實際是一句關於要確立目標、如何按目標堅持、做好後如何做反思的座右銘。並用投影板出,由此引出今天所要學的課文。

(二)示範背誦

教師背誦全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來,教師用語言激勵學生,請學生給老師挑刺(教師故意讀錯某個詞),歡迎學生與教師競爭,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聽讀中,同時又能激起學生要當堂背下短文的興趣與信心。

(三)學生朗讀

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應反覆進行,要引導學生採用輪讀、個讀、聽讀、小組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做到五分鐘內至少讀三次。

(四)學生背誦

學生在經過反覆的聽讀與朗讀之後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課文大意,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即時背誦,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引導以短文的內容。隨後採用遊戲接龍背誦,此環節可保持學生高漲的熱情,便於短時記憶的發生與鞏固。

(五)學生翻譯

為了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我根據系統論"整體要素之和大於部分整體之和"的原理,採用兩人小組討論翻譯的形式,要求學生一對一,一人讀一人譯,互相幫助指正,教師可做適時的指導與歸納總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