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簡單計算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2.25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民幣簡單計算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民幣簡單計算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說教材】

教學內容: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50-51頁例5例6

教材分析:簡單的計算這節課是認識人民幣這部分的第二課時,教材在認識了人民幣單位:元、角、分它們的十進位制關係的基礎上,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教學資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和掌握人民幣元和角之間的換算方法,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換算。

(2)認識用兩位小數表示商品價格的形式,知道用元作單位標價的方法。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歸納概括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經歷人民幣元和角之間換算方法的形成過程,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及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培養學生節約用錢、愛惜人民幣的良好習慣。

重點:掌握人民幣元和角之間的換算方法,並使用小數表示商品價格。

突破方法:組織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等活動來突破。

難點:在熟悉人民幣之間進率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換算,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突破方法:讓學生置身於實踐活動中來體會換算方法。

【說學情】

人民幣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國又有給孩子“壓歲錢”的習俗,許多家長喜歡帶孩子上超市並讓他們在一定範圍自由選購自己喜歡的商品,讓許多學生較早有了錢的概念,會看價格標籤,部分學生甚至有了實際購物經驗,因此,這節課設計中儘量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藉助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又好又快的進行學習。

【說設計思路】

1。從複習舊知入手,幫助學生牢牢地記住人民幣元、角、分之間的進率,以便輕鬆地突破元和角之間的換算難點。

2。創設情景,到超市裡購物,出示商品及價格標籤,在學生回憶平時看到的商品價格的表示方法中,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同時,通過已經知道價格表示方法的學生來帶動其他學生學習,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3。人民幣的計算離不開購物,讓學生在模擬購物的過程中完成簡單的加法計算。通過選購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付錢方法,深刻體會進率()的換算,讓知識在操作中得以內化,學生學了也不易忘記。

4。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及時的反饋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

5、最後一個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閱讀學習小結,幫助學生整理思路,讓所學的知識清晰化。

【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簡要的回顧上節課的知識,人民幣的分類,及1元=10角,1角=10分重要的關係後出示幾道單位換算的題目。意圖是讓學生能回憶起上節課的內容及為本節課的做好鋪墊。在這一環節學生做得不錯,好像表面上大部分都會做。因此就很容易進入下一個環節。

二、聯絡生活,經驗轉換知識

1、教學1元2角

先用課件出示一張1元錢和一張2角錢,讓學生認識這表示多少錢?再和學生一起玩換錢的遊戲,你用教師準備的零錢可以用幾種方法來表示出一元二角錢。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說出了多種換法。接著又讓學生換算1元2角=()角,12角=()元()角。最後再用課件出示類似的人民幣的轉算練習題讓學生練習,鞏固所學生新知。

2、創設生活情境,認識商品標價

用課件創設學習情境,走進超市認識商品標價。讓學生明白:小數點前面表示元,小數點後面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

三、鞏固練習

有一道練習題是拿出買每件東西要付的人民幣。我課前為學生準備了一盒子零錢,讓學生親自動手用真錢表示要付的錢。學生集思廣益,拿法多種多樣,較好的鞏固了人民幣的換算這一知識點。

四、知識整理

一年級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有限,不會總結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於是我用課件出示學習小結,幫助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這樣有利於學生理清知識點,讓思路更清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