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變電流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2.02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交變電流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交變電流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交變電流》,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過程分析和效果分析四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該節主要研究最簡單和最基本的正弦式交變電流,其產生的原理是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所以本節是前一章的延續和發展,是電磁感應的具體應用;另一方面本節知識是全章的基礎,由於交變電流與直流不同,因此,它對各種元件的作用也不同。正因為交變電流的特殊性,才有了變壓器及廣泛的應用。所以本節內容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分析交變電流的產生過程,認識交變電流的特點及規律。

難點是:能夠分析線圈轉動一週中電動勢和電流方向的變化。

二、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教學的要求,我確定本課三維目標是:

知識和技能:理解交變電流、直流的概念,知道交變電流的變化規律及表示方法,知道交變電流的峰值、瞬時值的物理含義;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過程,提高學生的分析論證能力。

2)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科學思想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本節知識的學習,體會探索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

2)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根據本節內容特點我確定的教法與學法是:

教法:為了讓學生加深對本節內容的理解,在教學中我採用講述、對比、探究,討論等方法進行教學.

學法:為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討論中突破難點。

三、過程分析

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如下設計:

1、引入交變電流的`概念:利用示波器展示從手電筒的電池得到的直流電和從牆面插座孔中獲得交流電的波形,通過對比,瞭解交變電流基本特徵。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取材於生活中常用的兩種形式的電流的波形,體現了從日常生活現象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讓本節的知識環境不顯得過於陌生,有助於學生迅速構建交變電流的概念,而影象有利於提高學生對交變電流的感性認識,同時也為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2、分析交變電流的產生:

首先做個演示實驗:先讓學生了解教學用發電機的基本構造,然後將電流表連線到其的兩端,讓學生觀察指標的左右週期性的擺動。

其次,我利用單匝的鐵絲框邊模擬,引導學生分析線圈轉動一週中電動勢和電流的變化,利用教科書32頁交流發電機示意圖可設定如下問題:

a、矩形線圈轉動過程中,哪些邊切割磁感線,即哪些邊會產生電動勢?

b、要求學生分別畫出甲、乙、丙、丁四中情況的前檢視,即將立體圖畫成平面圖;

c、在平面圖基礎上,分析線圈由甲轉到乙的過程中,AB邊中電流向哪個方向流動?線上圈由丙轉到乙的過程中,AB邊中的電流向哪個方向流動?電流在何處變向的?

d、當線圈轉到什麼位置是線圈中沒有電流,轉到什麼位置時線圈中的電流最大?這些位置磁通量及磁通量的變化率等有什麼特點?

該分析過程只是運用楞次定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這些基本原理解決新情境下的問題,難度不大,但是我覺得仍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判斷、分析;仔細體會線圈各個特殊位置的特點,為後面影象理解做鋪墊。

3、交變電流的瞬時值推導:

仍然利用單匝的鐵絲框邊模擬,可設定以下問題鏈:

a、線圈與中性面的夾角是多少?

b、ab邊的速度多大?

c、ab邊速度方向與磁場方向夾角多大?

d、ab邊產生的感應電動勢多大?

e、線圈中感應電動勢多大?

f、推匯出電動勢的瞬時值表示式,並畫出影象;

我這樣處理的有利於培養學生對複雜問題的研究,也有利於學生對導線切割磁感線時感應電動勢求解問題的能力的提高。

4、當堂訓練,鞏固提高

設計適量的練習題,並且將練習題分為A、B兩組供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

設計意圖:充分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5、課堂小結和作業

讓學生概括總結本節的內容,構建知識框架,作業佈置要有針對性,梯度。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的體驗,自己的總結,真正達到了檢驗學生課堂效果的目的。

作業課後2、3、4題;

板書設計我分兩部分,主機板書寫在左側,體現本節課的主幹知識,副板書在右側,主要畫用來輔助說明的草圖。

四、效果分析

通過以上的過程設計我預計可達到以下效果。

1、能夠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從而實現本節課的知識目標。

2、能夠充分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發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變規律的傳授過程為規律的探究過程能夠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當然本節課的設計還存在著許多的缺點和不足,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和指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