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山中訪友的說課稿範文

來源:才華庫 2.01W

一、說教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關於山中訪友的說課稿範文

《山中訪友》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為我們展現的是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展現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和美的語言。因此,我把本文的教學目標定位在整體感受的基礎上,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揣摩作者的情感。從而陶冶學生愛美的心靈,鍛鍊學生髮現美的眼力,同時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並更加關注人和自然的關係。由於本文構思新奇,全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創造了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童話世界,所以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展現想象,通過想象,去揣摩作者的情感,品味語言,並把它定為本文的教學重點。另外,我把參照課文風格或在自己的'風格進行仿寫作為本文的教學難點,它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並鞏固課文的新奇構思。

二、說教法與學法。

在教法上,根據文章特點,我主要採用啟發誘導法,即教師稍加點撥,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方式。按“整體感知—品味—語言—積累遷移”三步走的順序,分“匯入、悟讀、品讀、小結、遷移”五個教學板塊進行教學。

在學法指導上,重在感悟、品味語言。以讀為主線,並藉助想象,在讀中思,在讀中悟,在讀中品,並以寫促讀。學完課文後,可指導學生進行片斷寫作。

三、說教學程式。

首先是匯入,出示一組展示大自然優美風光的山水景物,以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並提出本文的學習要求,即要求學生做一回文中的“我”,從而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接著是整體感知,教師配樂範讀,以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並設計了兩個思考題:1.“我”拜訪了哪些朋 友?怎麼稱呼他們?2.“我”在拜訪時心情如何?這兩個問題都比較簡單,目的是幫助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並初步體會作者的心情。第三步工作也是本文教學的一個關鍵,就是學生用靜心默讀的方式去深入體會作者的心情,真正走進作者的心靈。要求學生對文中每一幅畫面,所描寫的每一位自然“朋友”都要展開想象,給它配上色彩、聲音,讓畫面在腦中動起來,並達到身臨其境的境界。如此以後,學生對本文應當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了。這一過程,其實也是學生品味語言的過程。第四步工作,就是讓學生把剛才所想的,用語言進行表述的一個階段,它既可檢查學生品味語言的能力,又可鍛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我設計了一個“想一想,說一說”的練習,要求學生說說默讀後,最喜歡的畫面或者最喜歡的“朋友”,並說明理由。為讓學生有個充分的準備,可先讓學生在四人小組裡說一說,讓組員進行評價,或對不理解的畫面進行探討。於是教師可追問關於文章寫法方面的一個關鍵問題,即:作者到山裡觀景,為何說成“訪友”?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我想學生應該是駕輕就熟了。學了就要用,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我設定了一個仿寫練習,所以第五步工作為“想一想,寫一寫”,請學生任選一位自己喜歡的大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風格也可按自己的風格,對它進行問候。有些學生可能一時思維受限,不夠開闊,教師可列舉一些問候的物件,並做示範,以激起學生的興趣。最後是佈置作業,為片斷訓練。題目是假若多年後,山中環境發生了變化,你是山中“朋友”中的一員,請你向作者傾訴一下你的心聲,或以作者身份寫《再訪山中朋友》。

四、說板書。

板書設計以展示作者所訪問的朋友為主,並與作者的情感組合成一個整體,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早晨(帶著滿懷的好心情)——

古橋(老朋友) 樹林(知己) 山泉(姐姐)

山 溪流(妹妹) 白雲(大嫂) 瀑布(大哥)

中 懸崖(爺爺) 雲雀(弟弟) 石頭

訪 落葉 山花 雷陣雨

友 老柏樹 螞蟻(小弟弟) 歸鳥

——傍晚(帶回好心情,好記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