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乘法分配律說課稿範文3篇

來源:才華庫 2.36W

引導語: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數學乘法分配律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數學乘法分配律說課稿範文3篇

四年級數學乘法分配律說課稿範文篇1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 第54—55頁

教學三維目標:

1、知識和技能:引領學生在經歷問題情境的過程中發現、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

2、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在發現乘法分配律的過程中,培養觀察、比較、猜測、分析、概括、

推理等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體會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嚴謹與簡潔。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規律,會用語言或其他方式與同伴交流。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流程:

一、由主題圖情境匯入新課。

師:商場要進行大拍賣,王老師來到了商場,同學們看這副圖,你收集到了哪些數學資訊?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情境匯入:師:這麼便宜,王老師決定買2件夾克衫和2條褲子,你知道我一共要付多少元?我們一起來口頭列式。

(65+45)×2 65×2+45×2 —板書

2.猜測驗證:猜想一下,兩道算式的計算結果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有猜想就要有驗證,同學們來認真計算,看計算結果是否如你的猜想!

3.交流彙報:計算結果是相等的,兩個算式可以用“=”相連。來看這兩個算式,有什麼相似和不同的地方?(等式兩邊都有65、45和2,一個式子是先求和,再求積,另一個式子是先求積,再求和等)

師:不知道同學們發現了沒有,(65+45)個2,不就是65個2加45個2嗎?(師比劃)

4.師:假如老師要買的是2件短袖衫和2條褲子,老師需要付出多少元呢?

(要求生嘗試用兩種方法完成,完成後簡單交流)

(32+45)×2 32×2+45×2 —板書

師:(32+45)個2,就是32個2加45個2。(師比劃)

5.比較類推:

師:這兩組算式左右兩邊相等是一種巧合還是有規律呢?同學們能不能舉一些類似這樣的算式呢?(強調計算結果)

6.表達交流:

師: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所有具有這種規律的等式都包括在內嗎?可以交流討論。

小結:如果用字母a 、b 、c來表示這三個數,這樣的規律該怎麼表示?

(a+b)×c=a×c+b×c(師比劃,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比劃)

7.揭題:乘法分配律(板書課題)

8.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乘法分配律,看看“乘法分配律”它自己還有什麼話要說,請認真看:

認識我——“乘法分配律” 我秉承著家傳助人的美德,默默的為我的祖國——數學王國貢獻著我的智慧。 有的同學還不是很認識我,告訴你們吧,我的職責範圍是: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這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所得的積加起來,結果不變。

舉個例子來說吧,(9+8)×7=9×7+8×7=63+56=119

要是你就這麼認識我,你就錯了,你把我的本事看扁了。告訴你,我的本事大著呢。我其實有很多的變身:

不信,我變——9×7+8×7=(9+8)×7=56+63=119,這是我的逆應用,如果你覺得這樣說著拗口,也可以說是反過來應用,呵呵。

我再變——

(9—8)×7=9×7—8×7=63—56=7 你看,我的本事多吧,為我喝彩吧! (摘自黃崇波老師的部落格,內容有修改。)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師:乘法分配律會變身,看看我們能不能找出真正的他。

1.“我是小法官”:判斷正誤,說一說你是怎麼理解的。

27×12+43×12=(27+43)×12

(42+35)×2=42×2+35×2

(a+b)×c=a×c+b×c

15×(4×6)=15×4+15×6

40×50+50×90=40×(50+90)

74×(20+1)=74×20+74

2.“我算的最快”:分組比快。

(1)64×8+36×8 (64+36)×8

(2)25×17+25×3 25×(17+3)

3.“我最聰明”:括號中該填什麼數字才能讓計算更簡便,填上後快速計算。

( )×( )+78×21

4.平湖國小三、五、六年級學生人數情況如下表。

年級三年級五年級六年級
班級數333
平均每班人數464650

(1)三年級和五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2)六年級比五年級多多少人?

5.自提問題,自由完成:

一塊長方形菜地種了青菜和蘿蔔,請聰明的你根據自己收集的數學資訊自編數學問題,自由解決,如果有困難的話,可以同桌交流下再完成。

四、全課小結

1、今天你有什麼收穫?將自己的收穫寫成一篇數學筆記。

2、課後回憶我們學過的運算律,想想他們之間的聯絡和區別。

四年級數學乘法分配律說課稿範文篇2

一、說教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和發現乘法分配律,並能更多用掌握乘法分配率。

2、引領學生在主動參與探索的過程中培養觀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

3、使學生在感受教學規律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乘法分配律在計算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它的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和概括能力,是學生以後進行簡便運算的前提和依據,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探索和掌握乘法分配率的意義。教學難點是理解乘法分配率的意義。

二、說教法

興趣是一個人學習的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將遵循國小生的認識規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採用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並綜合應用情境教學法,操作實驗法,討論法,評價法等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合作探究的空間,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通過創設愉悅的生活情境,寓教於樂,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沿著觀察、交流、類比、歸納的思路,由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力求實現新課標所倡導的生命化、生活化、動態化、過程化的新型課堂教學理念。

三、說學法

“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本節課,我主要採用“激、感、探、固、評“五字教學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相互評價等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讓學生體會新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的全過程,體現數學學習使學生經歷數學活動、發展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新課程理念。

四、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五字教學法,制定瞭如下教學環節:

(一)借比賽來激趣

新課伊始,我先和同學們來一個小小的數學熱身賽讓學生在兩道題中任選一題,教師全做,看誰做得又對又快。當有了結果後,我設定疑問:想知道老師算得又對又快的祕密嗎?當學生產生探究的慾望時,我順勢進入第二個環節。

(二)依情境感新知

看到大家學習積極性這麼高,老師送給大家一些笑臉,你們知道這上面一共有多少張笑臉嗎?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不難發現,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來的結果相同,所以可以用等號將兩個算式連線起來。這樣的設計,既符合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又遵循國小生的認知規律,既可以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又能使學生樂學、易學。

我感到,一個規律的得出應該通過一組算式的觀察得到,只是一個例子就顯得十分草率,因此,我又創設了這樣的情境:(課件出示)學校準備購買校服,上衣每件35元,褲子每條25元,要購買三套這樣的校服一共需要付多少錢?同學們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可能會根據大螢幕上的資訊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這時學生不難發現,用不同的方法求出的總價相同,所以也可以用等號將兩個算式連線起來。

這樣,由生活情境產生數學問題,由淺入深,不斷地創境設問,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解決問題,激發學生探究規律的強烈慾望,這樣就自然地進入了第三個教學環節:

(三)據探究知規律

當學生產生探究規律的強烈慾望時,我將引導學生對教學重點進行合作探究。首先,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以上兩個算式的左邊和右邊,你發現了什麼?我並不急於讓學生回答,而讓他們把自己的發現在小組裡進行交流,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將進一步的.達成共識,學生可能會發現:左邊是兩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右邊是把左邊的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當所有學生都有所發現時,我將繼續引導他們:你能仿照上面的例子再舉一些含有這樣規律的例子嗎?這一過程學生將會舉出大量的例子,以揭示乘法分配律的普遍性。

在此基礎上,我問:同學們,在以上的學習中,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學生通過以上的合作探究、觀察交流,充分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意義並進行歸納,這時可讓學生在小組裡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一定律的?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嗎?最後師生共同概括出字母公式,結合公式教師說明乘法分配律也可以反過來使用,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這樣一層深入一層的探究過程,能培養學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我會採用各種評價手段,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對有特殊見解的我將予以充分肯定。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這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因此,我把第四個環節設計為:

(四)憑練習固新知

當學生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後,我將設計以下的闖關練習:

第一關是一般性練習,數字找家。目的是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人人蔘與,靈活運用乘法運算定律幫數字找準自己的家。

第二關是小判官。這一關中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我將讓學生通過打手勢的方式來進行判斷並說明理由,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三關是提高性練習,我能行。這一關練習我將引導學生運用定律進行簡便運算,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定律的能力。

第四關是開放性練習,我最棒。根據提供的資訊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這一過程我將採用各種激勵手段,引導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學生有可能提出20個足球20個籃球一個多少元?如果學生提出20個足球比20個籃球貴多少元時,可以進一步推廣到乘法和減法的性質,這也是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在以上的闖關練習中,循序漸進,學生在用中鞏固了新知。

(五)借評估促發展

評價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評價的目的是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改進教學以及反思的一種手段,在教學中,我將採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如將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有機結合起來,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學習興趣,活躍課堂的探究氣氛。在課的最後,我將讓學生做最後的自我評估:同學們,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需要老師和同學幫幫你?讓學生自我梳理,最後佈置作業。

四年級數學乘法分配律說課稿範文篇3

一、設計思路

老師教學的本質就在於幫助、激勵和引導。本節課我是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注重實際,根據新課程解決問題和計算相結合的特點設計的,力爭做到“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數學知識、數學技能有機統一。

二、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第八冊第36、38頁的《乘法分配律》,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並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內容的難點,教材是按照分析題意、列式解答、講述思路、觀察比較、總結規律等層次進行的。學習這部分教學內容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時,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後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教學本課前,我對學生進行了一項調研。發現學生能夠初步應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正確率為91、35%。但能對規律進行獨立、完整歸納的只有20、1%。由此可見,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還是一個薄弱的環節。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理念》、教學內容和學情,本節課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並理解乘法分配律。

(二)智慧目標:

使學生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三)情感目標

使學生能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和概括規律的學習塵埃,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現數學規律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教學重點:運用科學的方法——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建立模型探索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能用已學的知識解釋乘法分配律。

四、說教法學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新課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是現代教育的根本目標,也是我們每一堂課教學的根本目標。根據這一目標,我採用了以下的方法:

(一)說教法

興趣是一個人學習的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啟發式教學,根據國小生的心理特徵和誰知規律,設計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在練習的過程中注意練習的層次和坡度,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說學法

動參與,樂於探究。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始終參與教學活動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先出示了學生的生活情景圖,讓學生去解決實際問題,並通過解決問題發現了乘法分配律。合作交流,體會規律。在教學過程中,以小組合作的開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有充分時間和機會通過觀察、交流、反思等活動,積極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提升思維品質,發展創新意識。

五、教學準備: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是在學習乘法和加法的交換律與結合律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讓學生對大量運算中的一類特殊的積和運算進行概括,使學生的計算在積累一定經驗之後上升到一種理性認識,在國小階段滲透恆等變換的思想,從而更好地發展數與代數的運算能力。課前對學生進行調研。我把本節課的教學指導思想設定為“重視學生個性發展全過程讓學生自主嘗試”。把本課的重點確定為指導學生探索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六、說教學過程:

乘法分配律是運算中的一個特例,怎樣將它與實際背景相聯絡,這實在有一點難度。課前我做了這樣的安排,先讓學生討論和積問題的意思,明確後,我就佈置學生收集自己身邊的“和積問題”,把課前研究題設計為:主標題是研究一個和積問題,要求學生具體地完成三個小問題:①你的問題是:(要求學生寫出一個和積問題);②你的解法是:(要求學生用幾種方法列式計算,寫出算式);③你的發現是:(學生寫出自己的發現)讓學生帶著問題多渠道的尋找答案、蒐集材料)。

(一)激趣引入

設計意圖:目的在於創設一個充滿趣味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涵著大量的數學資訊,並主動積極地帶著自己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進課堂。

(二)展開探索過程

1、初步感知

(1)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2)學生獨立列式,教師巡視。

(3)交流反饋:你是怎麼想的,怎樣列式。

(4)列成等式。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出發,在學生獨立思考、探索的基礎上引導有效的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啟發,通過觀察、使學生對乘法分配律有所初步感知,形成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而且也掌握了一學習數學的方法。

3、體驗感悟。

(1)觀察這些算式,或小聲地讀一讀這些算式,這中間隱藏著什麼規律呢?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發現的規律。

(2)驗證算式,感悟規律

二、組織堂上交流小結:雖然這兩個算式運算順序不同,但是計算結果是相等的。我們就可以把兩個算式寫成一個等式。

2、類比展開

設計意圖: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通過解決問題,類比列舉、觀察感悟、反思糾錯等多種學習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生動活潑地建構起對數學富有個性理解的過程。

4、揭示規律

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些等式中存在的規律表示出來嗎?請同學們先在小組裡說一說。

反饋時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

用字母表示:〔a+b〕×c=a×c+b×c

用語言敘述:兩個數的和乘第三個數,可以把這兩個數分別和第三個數相乘,再求和。

設計意圖:從數學的角度來看,數學要比生活更重要。數學畢竟不是生活經驗的“照片”,而是對生活經驗進行重組、加工,逐步抽象打手成數學模型,它反映的是事物之間的關係和規律,它來源於生活而又遠遠高於生活。所以,前面的教學環節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在學生有所感悟,但不能用規範的數學語言進行概括時,及時數學化,有效地引導學生小結規律,使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完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