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小兔跳》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1.96W

一、活動產生的背景

幼兒園小班《小兔跳》說課稿

小兔子是幼兒較為喜歡的一種小動物,而且小兔子也有著較明顯特徵:走起路來一蹦一跳的,便於幼兒的模仿,只是在表現動作特別是跳的動作上總是很凌亂且有一定的不協調性其輕重把握也不太注意。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看到孩子有意無意的在模仿小兔子的動作、神情,同時我還發現小班孩子對音樂較感興趣,相對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比較長,因此我就想通過音樂的形式來幫助幼兒對跳的動作進行有節奏的練習,同時在設計以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在遊戲中得到鍛鍊的機會。所以,我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及自身能力特點出發,設計了本次的活動來進一步促進孩子發展,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能在音樂的伴奏下表現跳躍動作。

在這一目標中,我通過以音樂的形式來幫助幼兒來獲得對跳躍的興趣。在這裡我是這樣想的,一般的跳躍幼兒往往只能維持一會兒興趣,但藉助於幼兒感興趣的音樂,在配上富有特色的動物--小兔子的角色,那麼幼兒的興趣一下子就提了起來,從而達到在音樂中表現跳躍的動作。而此目標也作為了本活動的重點。

2、幫助幼兒通過音樂有節奏的跳躍動作來表現小兔。

至於在這個目標中,我是這樣考慮的,幼兒光是學會了在音樂中跳躍還是不夠的,特別是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幼兒在音樂中的跳躍動作一般都顯得很凌亂,因此要幼兒有節奏的來表現跳躍動作顯然就有了一定的難度,因此我也就以此作為本活動的難點。

3、培養幼兒愛小動物的情感,體驗遊戲活動的樂趣。

在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中,分別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定位,因此,我就以情感為主線,得出本活動的第三個目標。

因而,圍繞本次活動我作了如下準備:

(1)場地佈置成有花、草、樹木為主的森林背景,佈置在幼兒的後面,在遊戲用到時再拿出來,並且在地上鋪一綠色的毛地毯,目的是為了讓幼兒可以就地而坐。

(2)兔子頭飾(與幼兒人數相等),錄音機(錄音帶:跳躍性較強的樂曲)。

三、活動過程。

做好了這些準備後,圍繞著目標,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

(一)以律動形式進入教室匯入活動。

(二)幼兒欣賞曲子,幫助幼兒熟悉樂曲的旋律。

(三)引導幼兒跟著音樂進行跳躍練習。

(四)請幼兒注意在音樂中能有節奏的表現跳躍動作。

(五)利用遊戲的形式幫助幼兒對跳躍進行鞏固。

(六)以兒歌形式結束本次活動。

現在我就具體談談每個活動環節的設計。

1、以律動形式進入教室匯入活動。

活動一開始,我就以兔媽媽的角色向小朋友說:"兔寶寶,今天兔子媽媽要帶你們到樹林裡玩?高興嗎?(高興)好,那麼我們現在就出發吧!"我首先利用小朋友喜歡的兔子身份幫助幼兒匯入到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同時我還考慮到以兔子媽媽身份可以提醒幼兒在活動中要跟好我,以為接下來我為小朋友所提出的要求做好鋪墊工作。接著,我又說:"你們要一個一個跟好哦,不要離開兔子媽媽,兔子媽媽還要帶你們跳舞呢!"

在這一環節中,我利用幼兒日常生活中的經驗:跟著媽媽,再配以幼兒感興趣的形象"兔子",使幼兒在活動既有參與的興趣又可以幫助提醒幼兒在活動中能有序的跟著老師,同時還為幼兒以後聽音樂想到兔子會跳的動作埋下伏筆。

2、幼兒欣賞曲子,幫助幼兒熟悉樂曲的旋律。(二個步驟)

(1)請幼兒第一次聽樂曲做擺頭的動作。

在帶幼兒跳著舞進入教室後,我便讓幼兒隨意地坐在地上,這時所鋪的毛地毯就起到了在冬天為幼兒提供安全又舒適暖和的作用了。同時請幼兒隨地就坐還可以縮短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給幼兒營造一個寬鬆自由的活動氛圍。

這時我再說:"兔寶寶們,讓我們在草地上休息的`時候來聽一首好聽的曲子,你們可以跟著曲子左右搖著小腦袋。"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對欣賞音樂的方法運用還較匱乏,為了提高幼兒聽的注意力和興趣,因此我在這裡就提醒幼兒在聽的時候可以左右搖搖腦袋,幫助幼兒在聽的過程中培養了對樂曲節奏的瞭解,為以後的難點:幼兒有節奏的跳躍動作做好鋪墊工作。

(2)請幼兒第二次聽樂曲做擺頭拍手的動作。

在有了第一次欣賞的基礎上,如果我還是提原來的要求請幼兒欣賞,幼兒就會覺得無趣從而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就更進一步加大難度提出要求:"讓我們把手也拍起來吧和小腦袋一起有節奏的來表演!"在這裡我第一次提到了"有節奏",這樣做是為了幫助幼兒有初步的節奏意識,使幼兒潛意識中有一種概念:就是要跟好音樂不能雜亂的表演。

3、引導幼兒跟著音樂進行跳躍練習。(2個步驟)

(1)請幼兒初步嘗試跟著音樂跳躍。

在有了前兩次的音樂欣賞的經驗,再要幼兒繼續聽根據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肯定幼兒會坐不住了,有種想要動一動的慾望於,是我就馬上提出問題:"聽了這段音樂後,你想做什麼動作?"幼兒根據活動的角色意識影響可能就會一下子想到跳跳,如果幼兒講到了我便順接幼兒的話題,在第三次音樂播放時請幼兒跟著音樂來做跳的動作。但如果幼兒一下子沒有想到,我可以提示:"聽這段音樂像是哪個小動物在表演呀?"由於音樂本身的跳躍性較強在配以活動中貫穿的主角--小兔子,幼兒就會想到了,於是我再順勢引導:"小兔子是怎麼走路的?"。以幼兒的生活經驗幫助幼兒嘗試跟著音樂練習跳躍。在幼兒跳躍練習中我還要有目的的觀察幼兒的跳躍情況,進行個別幫助指導。

在這一步驟中我藉助於始終貫穿活動的主線--小兔子和樂曲本身的跳躍性特點,幫助幼兒開始初步嘗試跟著音樂進行跳躍,使得本次活動的重點: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跳躍得以體現。

(2)請幼兒跟著音樂輕快的練習跳躍。

在幼兒第一次練習跳躍中我很快就會發現,有不少孩子在跳躍時可能就會產生單腳跳或者用力過大造成聲音太響的情況。這時,我就可以通過提問:"小兔子跳是用雙腳還是用單腳啊!"來幫助幼兒學會在音樂中兩隻腳一起練習跳。而對於聲音過響的幼兒,我則利用在跳躍練習中表現聲音很輕的幼兒前來表演做示範,以幼兒教幼兒的形式,得以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並配以提問:"你為什麼要輕輕地呀?"這時我在第三步驟中的個別幫助指導就起到作用了,幫助幼兒通過形象的"小兔子聲音太響會引來大灰狼"的形式使得幼兒注意在跳躍時要輕輕的練習。在幼兒有了這一經驗後,我在繼續提出第二次跳躍的要求:"這回小兔子們可要注意了,要兩隻腳輕輕地跟好音樂跳!知道嗎!"讓幼兒再次練習跟著音樂跳躍,這時活動的重點又再次進行了豐富和體驗。

4、請幼兒注意在音樂中能有節奏的表現跳躍動作。(三個步驟)

(1)幼兒自由跟著音樂練習有節奏的跳躍。

在這一步驟中,我藉助於活動初在樂曲欣賞時幼兒的動作表現為基礎,提醒到:"啊呀,你們這群小兔子怎麼跳得亂糟糟的,這次我們跟好音樂,有節奏的來跳舞,好嗎,就像我們練習拍手、點頭一樣!"幼兒有了第一次"有節奏"的概念,在這次要求"有節奏"的跳躍中,幼兒就會受影響知道要跟好音樂來表現不能亂七八糟的跳!通過幼兒練習對本活動的難點進行初步嘗試。

(2)請個別幼兒上來進行示範表演。

在幼兒表演完後,我說:"剛才小朋友表演的真棒,誰上來表演一下!"

在活動跟著音樂有節奏的表演中,根據幼兒的能力不同總有掌握較好和不好的孩子,這時我便請個別掌握較好的幼兒上來表演,根據幼兒愛表現的特點以激勵幼兒向之學習,從而更好地幫助幼兒掌握要"有節奏"地跳。

在這一步驟中,通過幼兒之間相互學習的方式幫助幼兒對本活動的難點進行強調。

(3)教師與幼兒一起有節奏地來表演。

在幼兒的自由練習跳躍後,我為了更好的幫助幼兒,在這環節中我也參與了聽音樂有節奏的表演:"兔寶寶你們都學會有節奏的跳舞了嗎,兔媽媽也陪你們一起來表演吧!"

在這一步驟中,為了幫助個別能力較差的幼兒也能有節奏的跟著音樂來表現跳躍,我也主動參與到本環節中,也提醒幫助全體幼兒進行有節奏的練習。達到了鞏固活動難點的作用。

4、利用遊戲的形式幫助幼兒對跳躍進行鞏固。

接著我說:"兔寶寶,現在讓我們來玩一個有趣的遊戲好嗎?那麼等一會兒,你們聽到音樂時,就在樹林裡跳舞,音樂一停,兔寶寶要趕快把自己藏起來,躲到樹林裡,這時就會有一隻大灰狼來抓小兔子了。當音樂再響起來時,小兔子就安全了,可以繼續跳舞了。不過被抓到的兔寶寶就只能待在狼屋裡了。好,遊戲開始。"此遊戲可根據時間和幼兒的興趣反覆玩幾次。

經過了連翻的跟著音樂跳,幼兒對音樂就會產生疲倦,從而出現活動的低潮期。因此早這一環節中我為了再次提高幼兒的興趣,我便採用了一個遊戲,藉助於幼兒喜歡的遊戲形式,不僅再次抓住了幼兒的注意力,也對本次活動的主題進行了複習鞏固。

5、以兒歌形式結束本次活動。

最後,我說:"今天,到樹林裡我們聽了好聽的音樂,學會了漂亮的舞蹈,還做了有趣的遊戲,那麼現在我們要回家吃飯了。"然後帶領幼兒出活動室,結束本次活動。

[兒歌: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愛吃蘿蔔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

活動延伸:

做為本次活動來所說並不是一次活動就結束了,它還可以滲透於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把遊戲、學習、生活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因此我還可以組織了其他一系列活動,使孩子對兔子這一主題內容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1、可以在科學、美術、音樂等活動中陸續開始相關兔子的活動。

2、請幼兒回去收集一些兔子的圖片。

3、藉助與小兔子愛吃青菜蘿蔔等蔬菜幫助幼兒改掉挑食的毛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