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二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彙總八篇

來源:才華庫 3.26W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二年級數學說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二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彙總八篇

國小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說課內容:

說教材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萬以內數數和百以內讀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可為萬以內的寫數、比大小、四則計算和萬以上的讀數打下基礎。本節課是這一單元教學的重點,這是因為:(1)學會了萬以內數的讀寫,不僅能鞏固加深對計數單位千和萬的認識,而且能為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和讀寫算盤上萬以內數打下基礎。(2)掌握萬以內數的讀寫不僅能滿足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為學習萬以數四則計算創造條件,也能為以後學習多位數的讀寫打下基礎。

課本編排了2道準備題,2道例題和6道習題。準備題主要複習計數單位及相鄰單位間的十進關係。例4通過計數器講數的組成,由於讀數就是把數的組成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所以這也是讀數的基礎。例5是通過數中間不帶0,中間帶0,未尾帶0,中間未尾都帶0等7個數。講怎樣讀數,並概括出讀數的4條方法。試一試中的4個數,包括了讀萬以內數的各種情況,練一練中的第2、3、5題主要練習正確理解數位和位數,第1、4題是把數的組成和讀數結合起來練,第6題主要練習讀實際資料。

說本節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讀數,難點是帶0的數的讀法,因為0在讀寫中的處理方法有所不同。例如讀數時,0在數中間要讀,但不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而0在數的末尾都不讀。關鍵是讀數的方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讀法,能正確地讀萬以內的數,包括一萬。

2、使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理解數位意義,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和千,鞏固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

3、通過具體資料的讀數,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程式設計:

(一)準備練習:

1、十里面有()個一,一百里面有()個十,

()個一百是一千,()個一千是一萬。

2、我們學過哪些計數單位?

意圖:新課前充分複習舊知,能喚起回顧,引起舊知表象再現,為新授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4

(1)在計數器上拔364,問:它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

(2)在計數器上拔4356,問:它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

意圖:利用數的組成,引出數位表,利用數位順序,為讀數奠定堅實的基礎。例4的教學主要是藉助計數器,以突出數位的作用,為讀數做好準備。

2、教學例5。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數位順序表,分層教學,分三層次,中間帶0讀法,末尾帶0讀法,中間和末尾都帶0的讀法。

(1)請同學們自編幾個有0的三位數的四位數。

例如:30750801000020087303800等等。

(2)請學生分類(按0擺放的不同位置來分並說說分類的現由)

分3類:中間有0:301208

末尾有0:100007303800

中間末尾都是0:5080

意圖:這種分類練習既有趣味性,又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下面學習化難為易,便於學生理解0在不同位置所表示的數也就不同的含義。

(3)讀中間帶0的數。

請一生讀一讀中間帶0的數,強調:如3013008為什麼301中間有一個0,3008中間有兩個0,他們都讀一個零呢?

請學生概括出:數中間有一個0或兩個0,只讀一個零。

試著寫幾個中間有一個0或兩個0的三、四位數。

(4)讀末尾帶0的數,強調:如100007303800

為什麼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找出草稿紙上這種型別的

數。

(5)掌握中間或末尾帶0的讀數方法。

(6)通過讀數找出讀數的方法。數中間有一個0或兩個0只讀一個零,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

(7)試讀例5:56847259032006400305010000

(8)結合讀數的方法:看題、討論、回答。

A、萬以內數的讀法,從()位起,按照數位順序讀。

B、千位是幾就讀(),百位上是幾就讀(),十位上是幾就讀(),個位上是幾就讀()。

C、中間有一個0或兩個0,只讀(),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

意圖:這樣安排遷移自然,層層深入,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歸納出讀數法則,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明白不但怎麼讀,而且明白為什麼這樣讀,在引導學生總結,歸納過程中還要絲絲入扣,學生積極性就高,參與意識就強。

(三)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是怎樣學到的?再次鞏固讀法。

(四)鞏固練習:

1、說出計數器上的數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並讀出來。

例:372120439300強調若數位上沒有珠子,那麼這個數位上數的組成就不用說。

2、讀出下面各數,並抽幾個說說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例38670945082007200600090509800

3、先把三個數808300讀一讀,再比較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填空:803是()位數,它的最高位是()位,其中3在()位上。那8003呢?8300呢,有什麼不同?

4、填表。

最小最大

三位數

四位數

提問:比最大的三位數大的數是幾?999個後再加1個數是多少?你還能提出幾個什麼問題?

5、書P72頁第6題,讀出下面各數。

6、擺數遊戲,請你用2個8和2個0組成一個四位數。

擺出只讀一個0的四位數。

擺出不讀0的四位數。

國小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叫陳紅霞,來自於xxx仙女二小,很高興有這次機會和大家一起學習交流。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測量”的第一課時,“毫米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設計這三個方面對本節課加以說明。(過渡:首先我談談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從知識方面來講有釐米的認識做基礎,從經驗方面來講,學生經常用到學生尺,也有用尺子進行測量的經歷。這時,水到渠成的學習“毫米的認識”,能讓學生對長度單位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節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國小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毫米和釐米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使學生會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2、過程與方法方面的目標

(1)使學生經歷毫米的含義以及1毫米長度單位觀念的形成過程。

(2)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目標

(1)結合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逐步逼近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2)使學生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於實踐又應用於實踐的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

重點是:認識長度單位毫米,知道1釐米=10毫米。

難點是:讓學生建立毫米的長度觀念。

二、說教法

本著“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遵循國小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所採用的教法是:

1、談話引入法

2、現有知識與實際需要矛盾衝突法

3、直觀教具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

三、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此,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選擇如下學法:

1、操作實踐法

2、聯想類比法

四、教學準備(為了開展教學活動,我打算做如下教學準備。)

1、電教媒體

2、為每小組準備一張估測記錄單和一把沒有毫米刻度的硬紙版做的尺子。

3、教師準備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幣、一張電話卡等。學生自己準備常用直尺。

五、教學程式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學法的選擇,我把本節課的教學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在這一階段裡,我按照談話引入、複習舊知—→實踐活動、引起衝突—→現實需要、引入新課這一流程開展活動。

2、談話引入,複習舊知

我抓住這一節課是新學期開始的第一節課這個契機,圍繞“學生身高的變化”這一話題展開討論。我準備這樣設計談話: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老師有個驚喜的發現,發現大家都長高啦!你知道你現在有多高嗎?請大家估一估,這個同學的身高是多少?然後讓學生進行實際測量。並提問:剛才我們測量的資料中,有幾個學過的長度單位,你能給大家說說這些長度單位嗎?

通過估測學生身高這一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喚起學生對已知長度單位有關知識的回顧和對經驗的總結,架好了學習新知識的橋樑。

3、實踐活動,引起衝突

接著,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剛才通過測量,我們知道了這個同學的身高,那麼測量在生活中還有什麼作用呢?

學生可能會說:老師我覺得測量能知道自己到底長高了沒有,還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測量能知道我們到底要穿多少號的衣服,更有的同學會說:老師,我覺得測量能讓我們知道房子呀、樹木哇都有多高,能讓我們更清楚的認識周圍的事物,也能使我們更好的做事情。等等

我由學生身高測量這一個體事件擴充套件開來,引導學生放眼周圍,通過對生活現象的舉例,使學生對測量的重要性和生活中測量應用的廣泛性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體會到掌握測量方法的必要性。

然後,組織學生小組合作,估計數學課本的長、寬、厚,並填寫記錄單。

最後,我發給每小組一把特製的沒有毫米刻度的紙尺,要求學生對數學課本的長、寬、厚進行測量。學生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測量的結果。

紙尺上只有釐米的刻度,學生精確測量非常困難。我有意製造這個矛盾,是為了使學生的現有知識和現實需要發生矛盾衝突,讓學生體會到:只有米和釐米兩個長度單位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準確的量出物體的長度還必須尋找一個更小的長度單位,從而產生要探索新知識的強烈慾望。這就為下面新知識的探索設定了有利的懸念。

3、現實需要,引入新課

這時我很自然的提出問題:同學們,要想精確知道它的長度,有什麼好辦法嗎?在小組討論內一下。

學生經過一翻思考會提出這樣的設想:我們能不能把1釐米分得小一些,或找一個比釐米更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有的學生也可能會直接說出可以用毫米做單位。

這時我就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

你從哪兒知道毫米的?大家都認為釐米作單位太大了,要創造一個比釐米更小的長度單位。剛才有同學說用毫米作單位,他說對了。毫米是怎麼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

從而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探究體驗,形成知識(在這個階段,我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瞭如下版塊)

版塊1、認識毫米及毫米和釐米的關係

這一階段,首先讓學生獨立觀察直尺,然後配合學生的彙報我準備採用多媒體進行演示。(這是一個放大的直尺)通過動畫,清晰的反映出毫米和釐米的關係,對學生的有意注意進行正確的導向,提高課堂效率,突出了“1釐米等於10毫米”這個教學重點。

版塊2、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我準備組織學生進行如下活動)

(1)讓學生回憶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1毫米。

(2)我藉助1分硬幣、電話卡等讓學生明白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1毫米。

(3)讓學生閉眼想象並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

(4)讓學生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寬度、厚度大約1毫米。

(5)用手勢表示2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長度。

(6)說一說,測量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長度一般用毫米做單位。

(7)完成p3做一做,讓學生體驗測量的過程。

設計這一系列的活動,目的是使學生藉助實物進行類比,幫助學生更好的建立毫米這一長度單位的表象,使學生對毫米的認識逐步深入,從而突破教學難點。這樣不僅提高了估測的能力,而且還能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又能為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服務的思想。

國小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尊敬的評委老師:

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二年級數學《對稱》。

首先我對教材進行簡單的分析:本節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上冊第68頁《對稱》。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徵形成一定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對稱的現象並不太熟悉,因此教材在編寫時注重直觀性和可操作性,呈現的教學內容是通過蝴蝶、蜻蜓、樹葉、臉譜的實物圖,讓學生觀察,引出對稱的概念,為了能幫助學生順利理解軸對稱現象,找準並會畫對稱軸。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把原教材進行靈活的調整,力求體現新知識的層次與深度,將主題圖蝴蝶、蜻蜓、樹葉、臉譜揉合貫穿於每個環節中。將主題圖中的蝴蝶設計成小書籤作為認識對稱軸的學具,而用神舟六號成功飛上太空這樣生動、振奮人心的場面來匯入新課,依據從具體到抽像的認知規律,以及兒童心理特徵,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實物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判斷出哪些東西是對稱的,並能找出它們的對稱軸,學會畫對稱軸。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觀察,比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3、情感目標:通過情境畫面的引入,滲透愛國教育和審美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讓學生感受到對稱的美,學會欣賞數學美。

4、評價目標:用評價來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學會評價他人、評價自己,建立自信。

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理解什麼是對稱。

接下來說說本節課的教法與學法:

新課標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比較積極但不穩定。知識和思維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多數學生操作,口述,思考未能很好的有機結合,缺乏有序性和準確性。針對這種情況,我注重豐富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和認知,聯絡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景,採用: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操作發現法來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獲得知識。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為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動手操作法、觀察發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讓他們在議一議,剪一剪,折一折,說一說,畫一畫,拼一拼等一系列活動中感知對稱的特徵。

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

第一個環節:設景激趣,導放新課

我先播放一段錄影,在播放錄影的過程中我打算邊解說:同學們我們的祖國真偉大,是第三個將人類帶上太空的國家。真為我們的祖國感到驕傲。接著用課件演示將神舟六號宇宙飛船、汽車和飛機展示出來,(點擊出現線條)讓學生觀察這三幅圖的左邊與右邊,形狀大小怎樣。通過觀察估計學生能夠發現圖形的左邊與右邊形狀大小一樣。從而自然的引出課題:對稱(板書),通過播放錄影,設定情景,自然的匯入新課,一方面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另一方面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探究知識的積極性,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自生活,達到課使趣生的效果。

第二個環節: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認識對稱。

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倡導探索性學習,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得過程是當前國小數學改革的理念。瞭解對稱的特徵是本節課的重點,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四個層次:剪一剪,說一說,折一折,變一變。在每個層次的教學過程中我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動手操作來發現對稱的特徵。把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

一開始我神祕的說:同學們,老師剪了一個對稱圖形,你們猜猜看是什麼呢?邊說邊出示對摺的圖形(拿出大蝴蝶),當學生猜出是蝴蝶時,我將它開啟並貼在黑板上(板書)。並告訴學生老師還將他製作成小書籤要送給大家。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是鼓勵學生認真學習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而是將小書籤作為後面認識對稱軸的學具。

(①點出剪一剪)接著讓他們在小組中互相交流怎樣剪才是一個對稱圖形,再讓他們合作嘗試剪出對稱圖形,我先讓學生交流的目的是讓他們感受到別人的思維方法和過程以改變自己在認知方式上的單一性,在相互爭論、補充、交流中找到恰當的方法。

(②點出說一說)學生們在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我進行巡視當發現學生懂得先對摺再剪時我請他把剪好的圖形進行展示(拿出對稱圖群),並說一說是怎樣剪的。如果學生能夠說出我先對摺再剪就是一個對稱圖形時,我將對學生的回答及時對其進行表揚,讓他嚐到成功的喜悅。

(③點出折一折)接著我再引導學生把剪好的圖形再對摺一下看看,發現了什麼(再次手拿一個),估計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都能夠發現對摺後圖形兩邊疊在一起大小和形狀一樣,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歸納出對稱的概念並進行板書(板書:對摺——完全重合——)。對摺後圖形兩邊疊在一起,圖形大小一樣,我們說他們兩邊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

(④點出辯一辯)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已經知道什麼是對稱的。我再利用課件出示一些圖片,讓學生來辨別哪些圖形對稱的,安排的順序是形象的生活圖案到抽象的圖形。(點選返回)

2、認識對稱軸

現代課程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只是被動的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教學。在這環節中我結合學生好玩、好動的心理特徵,選擇貼近生活中的蝴蝶做成小書籤,作為認識對稱軸的學具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學的樂此不疲。同時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的三維目標,在教學對稱軸之前我現對剛才表現出來的積極性給(JI)予肯定,並獎勵每一個人一個蝴蝶小書籤(手拿),問他們它是不是對稱圖形?你怎麼知道的?估計學生會回答通過對摺出來的,接著請全班同學把圖形進行對摺來驗證。再讓學生把它開啟,發現中間有什麼、估計學生通過觀察能發現中間有一條摺痕,我會對學生的回答及時給予讚許,並告訴學生中間這條摺痕就是這個圖形的對稱軸(板書:摺痕:對稱軸)。接著我示範畫對稱軸。引導學生在小書籤上畫出它們對稱軸,在小組內互相評一評誰畫的準確,並相互糾正錯誤。(返回)

第三個環節:看書質疑,解答疑問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在學習中提出來的每一個問題,由此來了解學生在認知中的疑點,及時給予解答,這樣不僅使學生在課堂中消化理解教學難點,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第四個環節: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環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本著趣味性,思考性,綜合性相結合的原則,由易到難,由淺到深,力求體現知識的縱橫聯絡,做到形式新穎、層次分明。我設計以下幾組練習題,請看:第一道題是課本第68頁的做一做,這一道題是先讓學生判斷出哪些圖形是對稱的,然後畫出他們的對稱軸。第二題是課本第70頁的第二題,通過折一折找出一條到多條對稱軸,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再利用課件進行演示。第三題是課本第70頁的第3題(展示書),這一道題稍微有一些難度.是要求學生根據對稱的特徵畫出圖形的另一半。4是遊戲找朋友:我將教材中的臉譜應用到遊戲中,製作成幾對圖案顏色不同的臉譜並分成兩半發給學生,通過遊戲來找到對稱的臉譜。(貼臉譜)。讓學生在遊戲中鞏固了對稱的知識。

再讓學生聯絡實際生活舉例說出生活中所見到的對稱的現象,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最後是欣賞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請大家一起來欣賞。(播放課件)在欣賞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對稱的美,也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

第五個環節:全課小結,交流評價

課堂總結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因此我設計了一張評價表《課堂閃亮星》。這張評價表是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評價,最後再數一數自己得了幾顆星星,這張評價表既是對學生對本節課所掌握知識進行了解,又是對學生的情感態度進行評價。

(手指)板書設計力求體現知識性和簡潔性,使學生一目瞭然。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國小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猜一猜》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材第三冊《數學廣角》的內容,是繼排列、組合之後的又一堂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新增課程,是學生接觸邏輯推理的第一堂課。邏輯推理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兒童在生活裡,已經積累了一些合情的知識經驗,自己不過沒有意識到這是推理的內容而已。整個國小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只能是初步的,需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活動,初步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逐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同時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與慾望。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經歷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體會數學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探索數學的興趣。

對於課的目標和重難點的理解,在這節課中我設計各個環節,接下去我就來說說自己每一環節的設計意圖

第一層次:激趣引入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用動畫人物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動畫人物柯南是推理的高手,也是學生喜歡的動畫人物,以他引入課題,使學生對這節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情緒高漲,為接下去的學習打好了感情基礎。

第二層次:在遊戲中猜測,在猜測中習得

愛動是孩子的天性,遊戲是孩子的最愛。遊戲教學以其內在的趣味性誘發兒童潛在的學習動機,啟動和調節兒童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到學習的輕鬆與愉悅。因此在這一層次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猜地方法,我設計了三次猜的遊戲,使學生在循序漸進的猜之中掌握猜的技巧:

第一次猜我設計猜書的情境,讓學生從瞎猜——給出一個條件的猜——給出兩個條件的猜,從而讓學生明白猜也不是亂猜的,要有依據的猜,才能一次性猜對。

第二次猜是在第一次猜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猜左右手的遊戲明瞭猜測時一定要有明確和完整的提示語,並且通過學生出題讓老師猜,同學出題讓同學猜這兩個環節來鞏固猜兩樣東西的技巧。

第三次猜是在第二次猜的基礎上增加一樣東西讓學生猜,先是不出示第三個提示讓學生猜,學生猜不出來後再出示第三個提示,又一次讓學生明白提示語的重要性。同時在學生講情思路之後,我又出示一張表格進行總結,使學生明白原來自己的想法可以用一張表格清楚的表示出來,給學有餘力的學生一個思考的好方法。在這一層次中最後還對猜兩樣和三樣進行了比較,學生從比較中知道這兩種猜的聯絡,從而在做題時能夠將三樣轉化為兩樣來做。

這三次猜,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置身於一定的情境中,呼叫各種感官去體驗、感受;只有注重實踐,多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具體形象的問題情境,才能填補學生經驗的不足,從而促進學生的體驗學習獲得成功。

第三層次:鞏固拓展

通過幫助柯南破案,猜節目這些學生比較喜歡的題目幫助學生進行鞏固,同時在鞏固中加以拓展和提升。

總而言之,在設計的過程中我試圖通過遊戲使學生能夠學得一種思考方法,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對學生得語言訓練卻做的不是很好,如何指導訓練學生能夠完整說出推理過程還是我今後要注意得地方。

國小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設計意圖】

綜觀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資源,讓學生感知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絡。突出了實物感知,動腦數數,動手操作等活動,通過適時的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好奇、質疑、討論、整理的學習情境中,認識了“千”“萬”,建立了良好的數感。鼓勵學生嘗試用數字刻畫出事物。始終注重培養學生的感知新知能力,板書簡潔有效,學生印象深刻。增加了運用,儘量讓學生去說數的過程,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積極有效的評價手段激勵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第四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這一課以活動的形式呈現教材,從標題來看,具有情境性與活動性。從內容看,學生學習了有價值的數學,教材在創設數學活動的主題與情境中,很自然的滲透人與自然,人與他人及人與自我等關係的價值。

【教學目標】

1. 通過事例體會生活中的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 通過熟正方體等活動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萬,並瞭解單位之間的關係通過估一估、擺一擺等活動對大數有具體的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

3. 培養學生克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感受克服困難與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重點】

感受大數,認識“千”,“萬”。

【難點】

充分感知一千,一萬有多大,理解單位之間的進位關係。

【教具準備】

課件 大正方體

【教法】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過:成功的真正祕訣在於興趣。本課數正方體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變被動聽為主動探究,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本節課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力求借助這些手段節約時間,突破難點,提高效率。

【學法】

學生是主體,本節課讓學生在觀察中體會大數,在動手操作,實踐感知大數,培養動手能力,體驗數感。

【教學程式】

課標指出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的自身缺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裡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將數學活動置身於實施的生活背景之中,為他們提供觀察操作,實現的機會。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設定瞭如下四大環節。

一) 聯絡生活,體驗新知

1.出示數幅圖片,感知生活中的大數,激發學生了解探究大數的慾望。第⑴幅圖片是全校集會的圖片,可以讓學生試著估一估大約有多少人。第(2)幅是東方電視塔,讓學生讀數,先比劃一下一米有多長,四百多米也就是大約四百多小朋友小手伸直的長度。緊接著出示珠穆朗瑪峰的高度,讓學生讀一讀,相機滲透愛國情感。接下來出示萬里長城和南京長江大橋的長度。讓學生在讀數的過程中體會生活中處處有大數。

2.象這樣生活中的大數還有那些?與同桌說一說。

3.請同學彙報。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些大數,板書課題:生活中的大數。

二) 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出示:由1000個正方體組成的大正方體,請同學們估一估,數一數這個大正方體是由多少個小正方體組成的,生經歷數的過程,出現了100,600,1000的結果,先聽學生彙報自己數的結果。不馬上否定學生的結論。

2、螢幕演示數的過程,先出示一列有10個,板書:一列是10個 。課件演示一層又由10列組成。板書:一層是10個10列 100個 演示:一個大正方體又由10層組成,帶領學生一起數,100、200、300……1000 讓學生理解10個10是一千。

3、認識萬 一個這樣的大正方體由幾個小正方體組成?生:1000個。二個呢?三個呢?(課件出示)……九個呢?那麼十個呢?生:一萬。

4、進一步理解“千”“萬”的實際含義。

1)我們的數學書大約有多少頁?生:100頁。10本這樣的書約有多少頁?生:1000頁。實際操作一下,讓學生比劃一下一千頁、一萬頁大約有多高。

2)出示千人合唱團的圖片,10個這樣的千人合唱團共有多少人。生:一萬。請學生閉眼想一想那個場面。說感受。生:壯觀 熱鬧

5、填寫數位順序表

1)卡紙出示沒填完的數位順序表,我們以前學過哪些計數單位?生:個位,十位,百位。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認為第4位是什麼位?第5位呢?生:萬位。請學生填寫完整。告訴學生萬後面還有很多數位,以後再學習。

3)體會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如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十個一千是一萬。他們的進率都是10。

三) 應用新知,學以致用

我們運用今天的新知來解決問題。

1、數一數,說一說,有多少個小正方體木塊組成。(教材31頁的說一說)

1)請學生先獨立數,試做,2)請學生說一說是怎麼數的?其他同學認真傾聽。

2、紅色塗出238個小方格。

1)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小方格的排列規律。生:用紅線圍出來的一個大正方形裡面有100個小正方形。

2)塗出238個小方格。要求一眼就能看出來。

3)作品展示。

四) 回顧評價

1.回顧一下本節課學習的內容

2.關於大數的知識,你還想知道哪些?

【佈置作業】

完成一課三練的17頁。

國小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是來自大慶市慶風國小教師鄭穎,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二年數學上冊第四單元的第四節《買香蕉》。

一、教材分析:

《分香蕉》是北師大第三冊第四單元的第4節新課,通過前面3節“分桃子”、“分蘋果”、“分糖果”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這三節平均分的活動,是在學生還不知道除法的情況下,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在操作水平上解決除法問題的過程。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經驗基礎上開始認識除法的,從學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體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從而理解除法與平均分的聯絡,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同時,介紹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進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並解釋平均分的具體過程。為以後學習二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除法的豎式計算奠定了基礎。

二、學生分析:

低年級學生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而這些學生活潑好動,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讓學生初步體驗平均分的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結合實際問題感知平均分的兩種可能:全部分完;有剩餘。

四、教材處理:

在教學中以直觀教學為主,運用觀察、動手操作、分組討論等多種方法,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結合教材,讓學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的自主探索過程中發揮學生相互之間的作用,讓學生自己在動腦、動手、動口中促進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首先以學生喜歡的人物孫悟空匯入本課,接著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用小棒代替香蕉擺一擺。最後讓學生各抒己見,歸納出各種分的分法,及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的認識。

五、教學方法:

贊可夫認為,教學方法不應以直接傳授知識為主,而應以促進學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個性優秀品質發展為主。因此我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實踐探索自主探究,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態度,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六、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興趣是學習入門的嚮導,是激發學生求知慾,吸引學生樂學的內在動力。本節課的匯入部分,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以學生喜歡的人物孫悟空匯入新課,讓學生幫助孫悟空分香蕉。

2、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第一稿設計時,我採取的是教師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學生觀察,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在兒童的學習活動中,興趣起著定向和動力功能的雙重作用。有了學習興趣,就能產生積極的情感和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效率才能提高。以這一理論為指導,我改變了設計讓每一個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分一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很活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分香蕉的練習,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在開展這個活動時,由原來分小棒改為利用香蕉的圖片分,這樣能使學生學對活動產生興趣。我先讓同桌兩個自由分一分。

然後引導學生在幾種分法中找出是“分得樣多或者同樣多的”那樣分法,使學生在多種分法的對比之下,形象地感知“平均分”。最後請學生在黑板上演示分的方法,這樣的教學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便於學生對新知的理解。

3、聯絡實際,解決問題。

學生利用對除法意義的理解,教師設計了多樣化具有針對性的練習,通過《填一填》、《寫一寫》、《練一練》。對新知進行了鞏固,激發了學生不斷探索的熱情,最後讓課堂得到延伸。

4、全課小結,歸納新知。

師生共同小結,回顧學習的過程,評價自己的表現,培養學生愛數學的情感。

國小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叫***,來自*******國小。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四冊《比一比》。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流程三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數的大小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歷和大數的學習基礎。本節課力求把學生以往對萬以內大數比較方法的分散的、不規範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科學的、規範的理性認識,結合情境先教學“四位數與三位數的比較”,再教學“兩個四位數的比較”,最後進行“兩個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數的比較”。由淺入深地探究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接著,教材又通過“比一比”、“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動進一步鞏固比較大數的方法。最後,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操作性、開放性的活動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間。學生在探究與活動中學習和提升知識。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認識,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能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2、通過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比較數的大小的過程。

3、通過遊戲、活動,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精神,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發展數感。

教具準備有:教學課件、數字卡片等。

二、教法與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學生動腦、動手,交流比較方法,同時採用多種多樣的數學活動,豐富學生對生活中大數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數感,從而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而數學學習已不再是教師簡單地展示知識的過程。教學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索者,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同伴合作交流,不斷主動探索比較數大小的方法,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三、教學流程: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對該部分知識的教學建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的教學我設計瞭如下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二)實踐活動,探索新知。

(三)猜數遊戲,應用新知。

(四)課堂評價,總結延伸。

下面我就這四個環節做一下具體的闡述: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富有兒童情趣的活動情境:“同學們,‘五一’期間各大商場搞促銷打折活動,讓我們一起去逛一逛電器商場吧。”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營造一種寬鬆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主動投入學習活動中。

(二)實踐活動,探索新知。

本環節主要通過“購買電器”、“中大獎”等活動來完成學生對新知的自主探索。

活動1“購買電器”:

課件出示一些商品及價格。

1、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麼?老師想挑選每種商品中最便宜的電器買回家,你們能幫助我嗎?此問題旨在將生活中的大數應用到數學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發展學生的數感。

2、學生根據商品的價格進行比較,並將結果寫在紙上。

3、呈現學生反饋材料,交流比較大小的方法。

4、引導學生尋找規律,總結出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比較方法。以上活動旨在讓學生探究出比較萬以內數大小的方法。讓學生在探究中得到發展,並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親身經歷、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在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對於出現的不同觀點,正確地加以肯定,請他們儘可能地說明理由,對於錯誤的說法,要及時教育學生不能取笑他人。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最後得出比較較大數的方法,體驗探究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提高繼續探索的興趣。

活動2“中大獎”:

在商場裡有許多競猜活動,誰能把以下六種商品價格在最短的時間內按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列,誰將獲得一個獎品。同學們趕快參與吧。(課件出示:MP3 387元、燃氣灶 809元、熱水器 1725元、數碼相機 4300元、浴霸 345元、檯燈 99元)

此次活動旨在讓學生學會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讓學生獨立思考,觀察比較,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增進了學生對數學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三)猜數遊戲,應用新知。

兩人一組,一人想數,一人猜。想數的人只能說“是”或“不是”,猜數的人提問,直到把數猜中,猜的次數儘可能少。

通過遊戲,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數感,培養了學生小組合作精神,這樣的活動形式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然後彙報交流,體現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一方面體現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在遊戲活動中體驗數學的應用。

(四)課堂評價,總結延伸。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你覺得自己表現得怎麼樣?生活中還有哪些大數呢?舉例說明,並比較。

通過總結與交流,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和總結一節課的收穫和體會,並學會評價自己,培養良好的學習情感。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國小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8

現代心理學、教育學認為:語言的準確性體現著思維的周密性,語言的層次連貫性體現著思維的邏輯性,語言的多樣性體現著思維的豐富性。眾所周知能力和思維相輔相成,而思維的發展同語言的發展又緊密相關,這說明要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就必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即通過聽、看、想、說等活動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1、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語言的“核心”,兩者相互依存。國小生數學思維的形成

與發展是藉助語言來實現的,而思維的發展又能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課堂上要讓每個學生都有說話的機會。可採取:個人小聲獨立說、同桌互相說、小組內輪流說、讓學生小結等形式。說的內容有許多,今天這節上可以說的東西也是比較多的,比如:說角的特徵、說操作過程、說判斷的理由等。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演示學生操作的學具、老師的教具以及板書等,向學生提供鮮明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識。教師儘可能多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有利於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多種形式的訓練,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同時,學生把思維說出來,會有一種愉悅的感覺,也是自我表現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形式進行討論,討論後請一名代表交流。這樣做,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也有聽別人說的機會;既有面對幾個人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又有面對全班同學說的機會。學生為了表達本組的意見,更加主動地思考、傾聽、組織,靈活運用新舊知識,使全身心都處於主動學習的興奮中,同時也增加了課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師示範,讓學生知道怎麼說。

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因此在教學中,

教師要有目的地為學生提供準確的語言模式,讓學生知道應該怎樣有條理地說。數學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學生的表率,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所以教師的語言力求用詞準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後連貫、邏輯性強。這節課中鄒老師在學生認識了頂點和邊後,加以示範性的說明並配合手勢,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規範了頂點和邊。在之後學生找生活中的角並說一說的時候,也給與了師範性的演示。通過教師語言的示範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

3、動手操作,發展兒童的數學語言。

動手操作是發展思維,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低年級兒童的思維是直觀性占主導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維活動。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兒童這一思維活動特點,充分利用直觀教具的演示和學具的操作這—外部活動,來發展兒童的數學語言。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來做一些角,學生邊想、邊做、邊說,使腦、手、口共同參與活動,可以達到統一和諧。在製作角後的交流中學生也有很多親手指一指的機會,通過讓角變大、變小的操作學生有了角有大有小的初步感知

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抽象邏輯思維的能力較差,往往是肚子裡知道卻說不出怎麼想的,或是不能完整地把思維過程表述出來。教材在教學各個內容時安排了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的活動,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操作增強感性認識,逐步達到抽象化。說一說就是要藉助語言,把想的過程明確、清晰地表達出來。因此學生思維的發展與語言的發展是密切聯絡的,增強語言的培養就是增強了對學生思維的培養,也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4、學會傾聽,成為數學語言的中介

我們低年級的絕大部分學生在課堂裡說話最初都是需要高階“翻譯”的,這個翻譯從哪裡來?就是我們的老師。數學語言不是簡單的書面語言,更不同於生活語言,它的特點是準確、簡潔和嚴謹,具有教強的邏輯性,而國小生的語言表達往往不夠嚴密,缺乏邏輯性、完整性,語言的組織能力比較弱,這樣就阻礙了對數學知識的正確表達,數學思維得不到正常反映。

所以說老師在課堂裡的角色是不容低估的,是學生由生活語言向數學語言過度的中介,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國小階段,口頭表達能力非常有限,回答問題更是殘缺不全,在平時的上課中,認真傾聽學生髮言,及時收集資訊、發現問題及時指出,力求使學生語言表達語句完整,用詞準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