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體體積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1.58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圓柱體體積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圓柱體體積說課稿

圓柱體體積說課稿 篇1

一、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教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本人認為教學中成功的關鍵在於:教師的“教”立足於學生的“學”基於這種理念來設計教學的。

二、說學情分析

根據新課程理念,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意在兩個方面:引導學生“玩”數學,幫助學生“悟”數學。

三、說設計思路

本節課主要採用操作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等活動方式,讓學生從中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倡導發現數學的樂趣。

1、說教材

圓柱體的體積是在學生學習長方體的體積以及圓柱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內容包括圓柱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運用公式計算它的體積。

2、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目標是:

(1)知道圓柱體體積的推導過程,會應用該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

(2)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和邏輯推理能力。

(3)知道知識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重點是圓柱體體積的推導公式和應用。

難點是推導圓柱體體積公式的過程。

四、說教法指導結合國小生的認知規律:我採用以下幾種教法:

(1)啟發引導,組織教學。

(2)直觀演示,操作發現。

(3)運用遷移,循序漸進。

五、學法指導

(1)學會通過觀察、比較、推理能力概括出圓柱體體積的推導過程。

(2)學會用舊知轉化成新知,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學會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把知識轉化成相應的技能,從而提高靈活運用的能力。

六、說教學流程

1、激趣設疑,匯入新課

同學們,小麗的媽媽拿來了三個圓柱體,想考考小麗,讓她算出這些圓柱的體積,小麗沒有辦法,想請同學們來幫忙,同學們你們有辦法嗎?

2、回憶圓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以及長方體體積公式

1)用課件出示圓面積公式推導過程

2)板書長方體體積公式

3、猜想:圓柱體積的大小跟哪些條件有關?

1)、觀察兩組課件一組是高相等,底面積不等,體積有什麼變化?另一組是底面積相等,高不等,體積怎樣?

2)學生用學具將圓柱體體積轉化成長方體體積

3)學生彙報,師課件演示

4)小組討論

拼成的圓柱體的底面積與長方體底面積有什麼關係?

拼成的圓柱體的'高與長方體的高有什麼關係?

拼成的圓柱體的體積與長方體的體積有什麼關係?

5)學生彙報,師板書圓柱體體積公式

6)總結出知道底面半徑,直徑,底面周長和高怎樣求體積。

4、歸納圓柱體體積公式

5、出示例4、例5

1)例4讓學生說解題思路,師板書

2)例5放手讓學生自學,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6、練習環節

1)基本練習

看圖列式,並寫出相應的公式。

(設計意圖是鞏固新知識,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並轉化為能力。)

2)變式練習

一根圓柱形木料,它的體積是6750立方厘米,底面積為75平方釐米,,它的高是多少?

(設計意圖是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防止受定勢影響。)

3)拓展練習

把一根長1.5分米的圓柱形鋼材截成三段後,如圖,表面積比原來增加9.6平方分米,這根鋼材原來的體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是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4)昇華練習

激趣設疑

同學們,小麗的媽媽拿來了三個圓柱體,想考考小麗,讓她算出這些圓柱的體積嗎?小麗沒有辦法,想請同學們來幫忙,同學們你們有辦法嗎?

(設計意圖是通過學生親自測量,仔細去算,使課堂真正活起來)

七、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板書簡單、明瞭,既體現新舊知識之間的轉化,又體現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具有指導性。藝術性。概括性。總結性。

圓柱體體積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蘇教國標教材六年國小數學(下冊)第二單元25頁的例4教學。內容包括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本節課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是國小階段學習幾何形體知識的最後部分,是幾何知識的綜合運用。學好這部分知識,為今後學習複雜的形體知識打下紮實的基礎,是後繼學習的前提。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由於圓柱體積計算是圓錐體積計算的基礎,因此圓柱體積和應用是本節課教學重點。其中,圓柱體積計算公社的推導過程比較複雜,需要用轉化的方法來考慮,推導過程要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因此,等積轉化數學思想的培養以及觀察比較新舊圖形的聯絡,做出合請推理,從而推導圓柱體積公式的過程是本節課的難點。

4.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操作、驗證、交流和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並掌握圓柱的體積公式,初步學會應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並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培養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通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運用的過程,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說教法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規律出發,經過觀察、比較、猜想、思考、、驗證等方法,自主探究,合情推理。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為六個教學環節,主要包括:

1、複習引導,揭示課題。

明確已有的圓柱的特徵、體積概念的認識、平面圖形公式的研究方法等知識水平,建立新的學習和探究慾望。

2、觀察比較,建立猜想。

在觀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等底等高時,猜想他們的體積是否都想等?猜想後強調“可能“相等,因為是猜想的。圓柱的體積是不是等於底面積乘高,我們還沒有研究出公式來,所以這裡只能是一種沒有經過驗證的猜想,只能用“可能”相等,沒有經過驗證的觀點,不可以用“一定“兩個字,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嚴謹性。

3、激勵思考,提出驗證的方法。

有沒有一個可以借鑑的好的研究方法,來證實等底等高的圓柱體與長方體、正方的體積有可能相等呢?或者說圓柱的體積也有可能等於底面積乘高呢?學生可以通過回憶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時的推導方法,獲取一些思考。

4、自主探究,合情推理。

在學生回憶的基礎上,可以提出使用“切割—轉化—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等方法,四人一組,來討論下面的問題:

小組討論綱要:

(1)用xx方法,把圓柱體轉化成了xx體。

(2)在這個轉化的過程中,xx變了,xx沒有變。

(3)通過觀察比較,你發現了什麼?

(4)xx怎麼進行合情推理?

(5)怎樣用簡捷的形式表示你推匯出來的公式呢?

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的角色是組織和引導。

5、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

應用所推匯出來的圓柱體積計算公式,解決一些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理解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和廣泛領域。

6、全課小結,提升認識水平。

在研究圓柱體積公式的時候,我們運用了哪些方法?這裡的切割是指切割舊圖形,還是切割要研究的新圖形?轉化是指轉化成已學過的舊圖形,還是轉化成沒有學過的新圖形?觀察比較什麼?怎樣分析推理?這裡蘊藏著什麼樣的數學思想?最後問大家這樣一個問題,發明電燈重要,還是使用電燈重要,哪個更能造福人類,造福子孫萬代?科學家、發明家就是這樣誕生的,他們善於猜想、善於發現,敢於探究。如果我們將來想成為科學家,我們必須具備這樣的品質。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敢不敢大膽去嘗試、去探究圓錐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或是更廣泛的研究上下底面都是相等的三角形、上下底面都是相等的正多邊形等一些直稜柱的體積計算方法呢?在研究中,你會發現,數學很美,它是思維的體操,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把你研究的成果告訴老師一起分享。

四、說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實踐中體驗,在實踐中提升,從而獲得知識。講課時,我再利用教具學具和課件雙重演示,讓學生通過眼看、腦想、討論等一系列活動後,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圓柱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我的第一層次是複習。通過複習來匯入新課。第二層次,推導圓柱體的計算公式。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親自動手切拼,把圓柱體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找出近似長方體與原圓柱體各部分相對應部分,從而推出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用知識遷移法,把舊知識發展重新構建轉化為新知識,使學生認識到形變質沒變的辯證關係,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動手能力,觀察分析的和歸納能力。第三層次,針對本節所學知識內容,安排適度練習,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使學生當堂掌握所學的新知識,並通過練習達到一定技能。

這節課,在設計上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動手、動腦、參與教學全過程,較好地處理教與學,練與學的關係。寓教於樂中學會新知識,使學生愛學、會學,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

當然,由於經驗不足,在教學過程中還有很多環節沒有處理好。懇請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