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四年級語文《蟋蟀的住宅》說課稿範文

來源:才華庫 8.93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四年級語文《蟋蟀的住宅》說課稿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四年級語文《蟋蟀的住宅》說課稿範文

國小四年級語文《蟋蟀的住宅》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7課《蟋蟀的住宅》。拿到這篇文章,我讀了十遍。

前兩遍我站在普通讀者的立場,讀這篇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的觀察隨筆,感受到文章結構的緊湊鮮明、語言的生動形象、描寫的細緻入微;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的確是“偉大的工程”,感受到作者通過擬人的手法傳達出的對蟋蟀的無限喜愛之情,是一首人類對小昆蟲、小生命的讚美詩。

第三四遍,我站在學生的立場讀,讀後產生了一些疑問:學生對蟋蟀熟悉嗎?他們理解什麼叫“隨遇而安”嗎?學生能從擬人寫法中感受到什麼呢?

第五六遍,我站在教師的立場讀,找了我和學生在閱讀之後共通的一些感受和疑惑:作者為什麼說蟋蟀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作者是怎樣用擬人的手法來表現這一偉大工程的?這之後的四遍,我在閱讀中積極地思考:怎樣構建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怎樣組織一個和諧的綠色的對話的課堂。思索再三,我將目光鎖定在建構主義理論,鎖定在其下的“拋錨式教學法”並作了教學設計

根據上述對教材、學生及教學理論的思考,我預設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詞,會認“宅、蔽、棄、慎”等7個生字,會寫“棄、毫 、遇 、擇”等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住宅、選擇”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重點語句的品讀,理解“蟋蟀住宅是偉大的工程”的深刻內涵,感受蟋蟀“熱愛生活”、“不辭辛勞”的品質。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3、體會文章中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學習科學家探索大自然、熱愛小生命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愛觀察的好習慣。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目標設計涵蓋“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為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本課教學安排兩個課時,第一課時通過對話交流達成1、2兩個教學目標,第二課時則在第一課時學習基礎上繼續對話交流以達成教學目標三。下面,我就第一課時的流程安排作一說明。

第一課時我根據“拋錨式教學法”,安排了“創設情境、確定問題、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效果評價”五大環節,分別以四句詩進行概括。

第一句詩:“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這也是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活動是通過自己的背景知識自己建構的過程。學生的背景知識和新知識之間有一定的相關度,因此在這第一環節中,我讓學生從“說自己的家或小房間”入手,創設一種“用心創造生活”的情境,進而引入昆蟲世界,理解一般昆蟲的“隨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隨遇而安”,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幫助學生理解了對他們來說存在一定難度的詞,為下文學習打下基礎。

第二句詩:“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這也是第二個環節:確定問題。

在此環節主要完成兩件事情,一是初讀課文後學習生字詞,將字詞按一定規律進行分組教學,與課文語句、課文內涵結合起來進行,“工具性”和“人文性”共同關注。二是確定一個大家共同學習的問題,我認為,語文教學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學生的閱讀體驗,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訴大家的是什麼”和“你獲得的.最深感受是什麼”兩個問題來啟發,讓學生帶著確定的問題與文字進行獨立對話,採用在相應語句旁作標記和批註的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並最終確定本節課的研究問題:“為什麼說蟋蟀的住宅是‘偉大的工程’” ,從“概括”性閱讀到本環節的“具體化”研讀,符合閱讀規律,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同時,我提醒學生在默讀中,關注課文中的“魚泡泡”、插圖、生字、思考題、資料袋等材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閱讀的概念。

第三句詩:“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這也是第三四個環節: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

這一環節是課堂之所以為課堂,區別於完全獨立閱讀的特點。建構主義認為,自主的閱讀促使了學生情感的變化,而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學生通過與其他學生和教師的不斷交流與溝通,就能更好地實現意義建構和情感變化。所以此環節,我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或圖片)等各種材料佐證說明自己的觀點。

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更多地體現為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學生未能提升的時候給予提升、學生朗讀不到位的時候給予指導。因此,本環節中,學生和教師通過對“它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良,並且有溫和的陽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等具體語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學、精緻、舒服和浩大壯觀,感受蟋蟀在建築住宅時表現出的智慧和不辭辛苦。對於學生疑惑的“這麼一個‘最多不過九寸深、一指寬’的洞穴怎麼談得上偉大”這一問題,則採用對照方式,以相當於一個人在沒有任何工具的幫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幫助學生感受,並抓住“工具的柔弱與簡單”和“工程的浩大與壯觀”的極大反差,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真切的感受。同時,在品析之後及時進行朗讀指導,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第四句詩:喜看稻菽千重浪,傾聽幼竹拔節聲。

語文學習成效的最好評價內涵是學生在三維目標上是否得到了提升,該環節通過“我手寫我心” 的形式:“你看,它的住宅是多麼科學、多麼精緻、多麼舒服;你看,蟋蟀用它柔弱的、簡單的工具建造瞭如此浩大壯觀的工程。

此時,你想對蟋蟀說點什麼?請你把它寫下來”,通過寫一寫,表達自己對蟋蟀熱愛生活的敬佩之情,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就,對三維目標的達成情況是一個很好的檢驗。最後用“文章的作者法布林是怎樣寫出這篇文章的?他為什麼要用擬人方法來寫?”的“激發新疑點”的方式,使學生產生了從另一個角度去探詢的熱情,為第二課時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國小四年級語文《蟋蟀的住宅》說課稿2

一、說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的一篇觀察筆記。他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向我們真實地介紹了自己觀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蟋蟀建築住宅的才能,讚揚了蟋蟀不辭辛苦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作者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豐富,語言十分風趣,使學生產生極大的閱讀興趣。從課文的字裡行間,我們能感受到作者是通過長期深入的觀察才發現了這一昆蟲世界中不為人知的祕密。

觀察是思維的觸角,是把握事物特徵、瞭解事物與事物之間聯絡的主要手段。從小培養孩子們觀察的興趣,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好習慣,將使他們終生受益。第二單元圍繞“觀察與發現”這一專題,選編的課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都是為了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來表達的。本篇課文也不例外。同時,它也為第五單元觀察小動物的生活習性等方面埋下伏筆。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本課的特點,本節課應達到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住宅、隱蔽、隨遇而安”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讀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體會作者擬人的習作方法。

3、學習蟋蟀那種不辭辛苦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激發觀察自然界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通過重點句段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教學難點是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四、說教法學法

長期以來一直關注教師如何教,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學,在這節課中將關注學生的學法,用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受到薰陶感染,再把學生的感悟與老師、同學交流。

在此設計理念的指導下我準備採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學法、多媒體直觀法、以讀促悟法。學生主要採用以下學法:自主質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讀自悟法。

五、教學流程

如何轉換學生角色,改變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我想讓學生轉換角色,把自己當作蟋蟀,介紹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經過。因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聯絡生活、激趣匯入

新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上課前,學生在以前已經學過口語交際介紹自己的家,學生會非常自豪,能踴躍地說。再加上課前對蟋蟀的已知了解,學生已經知道蟋蟀的歌聲動聽,對蟋蟀的可愛、有趣早已銘記在心。這樣二者結合起來,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現舊知遷移,為學生轉換角色,改變學習方式作準備,也為學生髮展口語作準備。

這樣讓學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聯絡起來,自然而然地匯入課題。

(二)研讀課文、自主感悟

在匯入課文後,我設計讓學生研讀課文,自主感悟。請學生快速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生能很快體會出文章主要內容: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經過。這個環節落實本期教材訓練重點:提高學生閱讀速度,達到閱讀有一定的速度,能體會文章主要內容。

(三)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1、小組學習、組內交流

這個環節根據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分別學習、研究蟋蟀住宅有什麼特點和怎樣修建住宅的。每個學生要先認真讀書,體會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蟋蟀的住宅有什麼特點或怎樣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隻可愛蟋蟀,你會怎樣向大家介紹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經過;把你感興趣的句子勾畫下來反覆讀一讀,把你的理解寫在句子旁邊或本子上,如果還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邊標上問號;並且估計一下,其它小組的同學有可能向你們提出什麼問題,該怎麼解答。

學生在自讀自悟幾分鐘後再在小組討論交流,共同質疑,共同推測一下其他組同學會提的問題,一起解答別人提出的問題。這樣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再在小組討論交流,就真正達到人人動口讀書,用心體驗,實現人人自主學習,而不讓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個別優秀學生的一言堂,從而提高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效率。達到設計理念中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記者問

學生把自己轉換成蟋蟀這個角色,彙報介紹“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麼特點時,就有可能根據自己在讀中的感悟,用朗讀勾畫批註法,邊朗讀邊結合自己的體會介紹,也有可能會根據課文內容繪製示意圖介紹。在聽完介紹後,其它小組的同學可扮演小記者向這組同學質疑,進行答小記者問。這樣促使學生自讀自悟時更認真,在本小組交流討論時更合作、更投入。在學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難時教師適時點撥,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共同參與,自主質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實現設計理念中關注學生的學法,用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

由於通篇採用擬人手法敘述,學生在閱讀中會產生渾厚的興趣,在彙報蟋蟀住宅經過時,學生除了邊朗讀邊談體會,還很可能會自然而然轉換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動作介紹修建住宅的經過。在轉換角色的同時,學生一方面對課文自讀自悟,自主學習讀懂了課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對蟋蟀產生認同,自然就體驗到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樣就既突破了教學難點,又實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維一體這一設計理念。

(四)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通過以上環節的學習交流,已經激發了學生對蟋蟀的喜愛和讚揚之情,就進入拓展延伸、情感昇華這一環節。讓學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動物住宅和它們修建住宅的圖片、文字資料或關於作者的相關資料,在學習小組內交流,再把此時此刻想對蟋蟀或其它動物想說的話寫下來,鼓勵學生用我筆寫我心,暢所欲言。然後推薦代表在全班交流。這樣讓學生有準備地說一段話,實現讀、寫、說結合。

(五)小結作業,收束課堂

最後是本節課的小結作業環節,教師對本堂課的學習進行小結,一方面總結收穫,另一方面鼓勵學習積極性,為日後的學習做好鋪墊。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的精華。因此我的板書簡單明瞭,課文的內容也的到了精彩的展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