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方法:積累材料

來源:才華庫 1.84W

導語:在寫作文時無從下筆,文章內容空洞。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缺乏寫作材料,不會處理寫作材料。下面我們來說說怎麼積累材料。

在文學創作中,我們把進入作者視殲的全部生活現象,即寫作原料叫做“素材”。這些“素材”就是我們寫作的基本材樸。這些材料經過作者的集中、提煉、補充、加工,成為丈章的題材,寫進我們文章中,就可以表達一定的主題,使它比現實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典型、更強烈,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文章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要做到這一點,應該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是用心感受生活,從生活中收集寫作素材;二是深入思考,善於提煉加工生活素材;這樣,我們就能夠盡多地佔有材料,較好地處理材料,把文章寫好,反映深刻的主題。

從生活中收集素材,就必須從觀察生活入手。生活是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普迅曾說:“留心各種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點就寫。”我們要留心觀察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切事和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所有人。分析這些事情發生的原因、經過和結果,瞭解這些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特點,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世界無限廣闊,生活五彩繽紛。在我們身邊有親朋好友、同學夥伴;有白髮老人、頑皮孩童,凡此種種,都是我們觀察的物件。經過我們的觀察,瞭解他們的音容笑貌、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把這些素材裝入自己的頭腦中。這些材料寫作文時不一定一下子都用得上,然而有備無患,不定在哪篇文章裡就會需要。豐富的材料是寫好文章的前提。

從生活中收集寫作素材,要善於積系。有了平時的觀察,還要積累。如果單單靠腦子去記憶,材料一多,時間一長,就記不住了。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積家時,可以寫“觀察筆記”,建立“材料手冊”,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隨時記下來,可以天天記,可以分門別類記。這樣,當你寫作時,就可以隨時拿出來應用,使這些生活素材變成你文章中的生動題材。

從生活中收集寫作素材,還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古往今來的大文學家,他們能寫出臉炙人口的作品,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他們重視社會實踐,在實戲中豐富生活,積家素材。現在,不少同學的生活比較單調,他們把自己侷限在家庭和學校這較窄的空間中。我們應該爭取各種機會,通過各種途徑,向社會學習。可以利用假期,遊歷名山大川;可以利用當地條件組織參觀訪問;可以結合各種活動,參加社會勞動。即使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也可以活躍課外生活,參加課外小組。此外,還可以廣泛涉獵,博覽群書。這同樣是在豐富自己的生活。如果能夠這樣不斷地充實自己的生活,就會積累不少的寫作素材,拓寬視野,開闊思路。

只要勤於觀察,善於積累,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我們便可以從中收集寫作素材。在儘可能多地佔有材料之後,我們還應該善於提煉加工生活素材,較好地處理材料,使寫作的題材在源於生活的基拙上高於生活。

提煉加工生活素材,首先要去粗取精,將從生活中收集的大童原始材抖中的雜質和水分去掉,提取最能表現主題的精華部分。比如《助人為樂的'好同學》,主題是表現這個同學助人為樂的好品質。與這個同學有關的生活素材是大童的,如他的家庭、他的學習、他的言談舉止、他的為人處世等。這裡,與“助人為樂”有關的材料才是選取的物件。比如,他在學習中幫助後進生,在生活中幫助孤寡老人等。

提煉加工生活素材,還要由表及裡,由此及彼,由個別到一般。這是對材料的一個不斷深化的認識過程。對於生活中發生的事,我們要根據主題的需要,透過事情的表面現象分析認識內在的本質。從普普通通的材料中發掘出它所包含的深刻意義。通過普通的材料表現重大的主題。

我們的寫作素材來源於生活,要從這些素材中挖握文章的主題。寫人的丈章,應著力於時人物“思想”的發掘,全力找出支配人物一切言行舉止的那種思想的最突出的表現。這樣,經過加工提煉,我們文章的題材就會高於生活。楊榕同學用精練生動的語言在《她是一個幸福的人》中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典型形象,從而表達了深刻的主題。作者筆下的老奶奶只是一個普通的老人,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蹟,只是雙雙為人們做著力所能及的小事,但我們從字裡行間深深地感受到了她的崇高精神:一心為別人,從不索取,只是“給予”。作品看似平凡,卻表現了深刻的主題,實為以小見大,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範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