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參考教案範本

來源:才華庫 1.6W

《跳水》參考教案範本

《跳水》參考教案範本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船長在危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二)學習用注意事物之間聯絡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三)學習課文內容,練習用“模仿”、“顯然”造句。

(四)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理解事情的發展,是由於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聯絡而產生、發展、變化的。

三、教學難點

讓學生認識事物是在聯絡和發展變化中,要根據情況的變化採取相應的果斷行動。

四、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者,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跳水》一文是誰寫的嗎?

(他是俄國著名的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他的一生寫了許多作品如:《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跳水》這篇文章是托爾斯泰為我們小朋友寫的,故事內容驚心動魄。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二)學習第一段。

請一名同學讀一讀第1自然段,其他同學想一想,作者在這一段向我們介紹了什麼?

(作者首先交待了故事發生的地點、人物、起因。地點:在帆船的甲板上;人物:水手們和猴子;起因:大家取樂猴子,猴子放肆起來。)

什麼是放肆?從哪兒知道它放肆起來?

(放肆的意思是任性,一點也不受約束。

一隻大猴子在人群裡鑽來鑽去,模仿人的動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顯然知道大家拿它取樂。)

“顯然”在這裡是什麼意思?起什麼作用?

(顯然是非常明顯的意思。它在這裡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人們拿猴子取樂這件事發生在什麼樣的環境中?請同學到黑板上用簡筆畫畫出來。

同學齊讀第一段,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教師歸納板書,在風平浪靜的環境中,人們在甲板上拿猴子取樂。

(三)學習第二段。

自由讀一讀第二段。

邊讀邊想:從哪些地方看出猴子越來越放肆?

讀完以後用“△”標出描寫猴子動作的詞,用直線畫出描寫孩子主要神態的詞。讓學生動手、動腦,加深對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作者寫作的方法。認識事物是在不斷聯絡和變化中發展的。

(猴子的動作:跳到、摘下、戴在、爬上、坐在、咬、撕、抓著、爬。

孩子的神態:哭笑不得、臉都紅了。)

請一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其他同學想一想:這一部分主要寫的`是什麼?

(猴子戲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學生邊概括教師邊板書:

什麼是“哭笑不得”?孩子為什麼哭笑不得?

(“哭笑不得”在這裡是指被惹人發笑的猴子戲弄,生氣也不是,笑也笑不出來。形容處境尷尬,不知如何是好。

孩子哭笑不得,是因為猴子摘了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頭上,而且動作很滑稽,惹人發笑,孩子受到猴子的戲弄,自尊心受到傷害,因此他哭笑不得。)

現在同學們體會一下猴子的動作,孩子的神態,同位子的同學互相配合一下表演出來。

(板書:哭笑不得臉都紅了)

在此基礎上,老師再叫兩三組同學在臺前表演。這樣的情境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還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創造才能。

(四)學習第三段。

孩子受到猴子的戲弄,並不甘心,他不停地追趕,結果如何呢?請同學默讀第三段。

要求學生在課本上繼續標出猴子的動作、畫出孩子的神態的詞語。然後請同學回答問題。

(孩子的動作:逗、爬到、鉤住、掛在,坐在、扭著、齜、咧。

孩子的神態:氣極了。)

請兩名同學上來表演。

此時猴子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孩子看到此時的猴子又會說什麼呢?

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使文章內容充實,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為下文的發展高潮做準備。

(猴子心想:帽子在這裡,上來呀!你敢來拿嗎?不行吧!不如我吧!

孩子會說:“你跑不掉的,我非抓住你不可。”;“等著瞧吧,我一定要拿回帽子!”)

猴子這樣放肆,孩子已經氣極了,什麼是“氣極了”?

(板書:生氣到達了極點,不考慮危險的存在。)

請一名同學把孩子氣極了這部分內容讀一下。

聽老師來讀這部分,同學們閉上眼晴感受一下當時的情景。

教師讀完後,請同學談一談感受,重點理解這兩句話:“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命了。”“即使他到橫木頭上拿到了帽子,也難以迴轉身來。”使學生感受到孩子處境的危險。結合書中的插圖想一想:孩子會不會失足?為什麼他拿到帽子也難以迴轉身來?

學生在讀書、看插圖的基礎上要充分展開討論。

(孩子會失足的。因為橫木離甲板太高,只要他往下一看,就會嚇得發抖,一緊張就會失去平衡,就非常可能失足跌落,直摔在甲板上。

因為他即使拿到帽子後,由於橫杆很窄,所以他很難轉身,如果退著往回走,更容易失足從橫杆上摔下來。)

正在這時,甲板上有個人嚇得大叫起來,孩子聽到叫聲,也意識到自己已經處在十分危險的境地,不由得向下一望,兩條腿發起抖來。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誰出現了?(板書:船長)

(五)學習第四段落。

船長是用什麼辦法解救孩子的呢?我們一起學習第四段。

老師引讀,學生接讀。教師重點指導“向海裡跳!不然我就開槍了!一!二!”讀出爸爸嚴厲強迫的命令口氣。然後再讓學生回答問題。

(爸爸用手中的槍逼迫孩子往海里跳。)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

大家討論船長讓孩子“跳水”的方法好在哪裡?

(孩子只有跳到海水中,才不會直接跌在甲板上摔死,才能將他從危險的境地中解救出來,從而保全他的性命。)

船長不怕海浪將他的兒子捲起嗎?再讀一讀第1自然段。

(這一天風平浪靜。)

什麼是風平浪靜?

(沒有風,沒有浪,水面上十分平靜。)

讓學生認識“風平浪靜”在文中的作用,它是事情發生、發展、結局的前提。在這個特定的環境中事物不斷地發展、變化。

孩子從危機時刻到轉危為安,我們看到船長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板書:(機智、勇敢、沉著、果斷)

這部分是文章的高潮,要引導學生及時歸納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認識《跳水》一文的主要人物是船長,而不是孩子與猴子。請一名同學讀最後一個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作者用了一個比喻,把什麼比作什麼?這樣比有什麼好處?

(把孩子的身體比作炮彈。這樣比喻更能說明橫木離水面很高,跳入水中時像炮彈出膛一樣猛。另一方面襯托出人們的緊張心情。)

“40秒鐘——大家已經覺得時間太長了。”句中的破折號起什麼作用?大家為什麼覺得40秒鐘已經太長了?

讓學生充分讀這句話,同位子的同學互相討論討論,然後再請同學回答。

(破折號在這裡表示轉折,顯示出當時緊張的氣氛和人們急切的救人心情。

40秒鐘非常短,為了救人大家已經覺得時間太長了。說明人們的心情太緊張了,緊張得讓人們難以忍受,巴不得馬上就能救出孩子,每一秒鐘都關係到孩子生命的安危。)

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感受現場人們的心情。

(六)看板書總結全文。

這篇文章故事情節緊扣事物之間聯絡的發展變化展開,開始由於“取樂”水手與猴子之間發生了聯絡。接著,事物的聯絡不斷向前發展,變成了猴子與孩子之間的聯絡。這些聯絡在變化中達到高潮,孩子遇到了危險,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出現了,從而又與孩子發生了聯絡,最終使孩子平安獲救,顯示出船長的機智、勇敢、沉著、果斷的優良素質。

(七)讀全文,談啟發。

學完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麼?

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暢所欲言。只要言之有據,言之有理,都給以肯定和表揚。

比如:學生會想到遇到危急情況要像船長那樣冷靜果斷地採取有效措施;

再如:做事要考慮後果,不能像那個孩子一樣因一時生氣而不顧後果。等等。

(八)解決課後練習4。

用“模仿”、“顯然”造句。

先理解“模仿”、“顯然”的詞義,然後再試著讓學生說一說,議一議。

舉例如下:

模仿:鄰居家的小弟弟才二歲,愛模仿大人的動作,樣子天真可受,常常惹得人們哈哈大笑。

顯然:天空中烏雲滾滾,雷聲大作,顯然要下雨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