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倫斯斯特恩及其代表作《項狄傳》探析論文

來源:才華庫 1.24W

勞倫斯斯特恩及其代表作《項狄傳》探析論文

勞倫斯斯特恩及其代表作《項狄傳》探析論文

【摘要】勞倫斯·斯特恩是一位著名的英國小說家,他的小說《項狄傳》被認為是“世界文學中最典型的小說”。斯特恩打破傳統小說正規化,使《項狄傳》擺脫了結構的束縛,擴充套件了小說的結構。對風俗民情、冒險經歷的敘述,對主人公的描繪和內容情節——這一切全都成了次要,占主導地位的是對敘述者思想和含混觀念的大量渲染,對其愛好的反覆把握,從而形成了作者自己獨特的小說創作風格。

【關鍵詞】勞倫斯·斯特恩;項狄傳;打破;敘述者思想;含混觀念

勞倫斯·斯特恩(LaurenceSterne,1713--1768)出生於南愛爾蘭,由於家境貧寒,他在親戚資助下進入劍橋大學耶魯學院。在此,他廣讀詩書,研究了大量經典文學作品,學習了笛卡爾等人的哲學思想。1737年,斯特恩畢業,此後的二十年他一直擔任約克郡的牧師。期間,他涉及了農業、狩獵和政治,並嘗試了寫作。1759年,斯特恩出版了一本名為《政治的羅曼司》的小冊子,並因此而初露頭角。1760年,他發表了《特·項狄的生平與見解》(即《項狄傳》)第一、第二卷,使他由一個鄉村牧師一躍成為名人。這部小說引起極大反響,其怪異的、與眾不同的趣味深受那些厭煩了陳舊庸俗小說讀者的歡迎。

1761年,斯特恩發表了《項狄傳》第三至第六卷,遭到一些批評家的抨擊;1762年,他在法國養病,遍遊了美麗的法國和義大利,也就在這遊歷的過程中,他與有夫之婦德雷珀夫人一見鍾情,並以此為鑑寫出了著名的《感傷旅程》。1765年,出版《項狄傳》第七、八卷,1767年出版第九卷,1768年斯特恩客死倫敦。

在斯特恩54年的人生旅程中,許多作家對其產生了較大影響。

早期作家塞萬提斯的作品《堂·吉訶德》深得斯特恩喜愛。從他塑造人物的一些喜劇手法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塞萬提斯的影子,甚至他筆下的“約瑞克牧師”與堂·吉訶德也有一定的可比之處。塞萬提斯式的幽默與諷刺,促使他對一些細小的枝節進行了詳盡的描繪與詮釋。

另一位以諷刺見長的作家拉伯雷也使斯特恩受益匪淺。斯特恩曾寫過一篇《拉伯雷風格之片斷》。《項狄傳》不僅繼承了《巨人傳》風格中的諸多因素,而且它誇張的、過度的、縱意的語言鋪敘大大超過《巨人傳》,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另外,羅伯特伯頓的著作《憂鬱的剖析》、法國散文家蒙田的《隨感錄》也使斯特恩的創作風格日趨成熟。像他們一樣,斯特恩的創作也屬於以廣博的知識和才智這一傳統使人發笑的型別。通過對一些醫學、法律和宗教上的論題的不斷諷刺,我們可以感到,斯特恩看待理論及其實際運用等問題的透徹性。

斯特恩對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及其理論表現出極大興趣。他對此有深刻的理解,這是他哲學思想的來源之一。

英國文學史上最離奇的小說

斯特恩最主要的作品是《項狄傳》,這可以說是英國文學史上最離奇的小說,全書既無主人公的生平,也沒有他的見解,有些人甚至懷疑它到底算不算小說,因為假如不細看的話,《項狄傳》好似大雜燴:第一、第二卷寫主人公出生、命名。到第六卷他還只是個幼童,以後便不再出現了。主要人物是父親沃爾特是個學究,為教育兒子,正慢慢、慢慢地創作一部《項狄百科全書》。項狄的鼻子在出生時被斯洛普醫生鉗扁了,五歲時,項狄下體又受到傷害。叔叔託比,是個退伍軍人,唯一喜愛的就是回顧、研究他所經歷過的數次戰役和戰鬥中所用槍械;他的隨從特立姆下士,一個和善單純、心地善良的人;瓦特曼寡婦愛上了託比,而託比卻一無所知,當他明白了寡婦的意圖後,竟從此對她感到平淡無奇。

作品賞析

從某種意義上說,任何企圖使《項狄傳》的混亂變成簡單都會違背小說揭示的主題。這部小說的句子相當長,鬆散而雜亂無章。項狄這樣描繪她母親頭腦中兩件事相互作用的情形:……這些觀念本身毫無聯絡,然而它們結合在一起卻令人十分懊惱,以至於它們在我母親的頭腦中吵了起來,因此我母親不能聽見誰說給鬧鐘上發條,——因為由此所想到的其它事會不可避免地湧進她的頭腦——反之亦然——這些觀念的結合多麼令人奇怪,睿智的洛克,他比很多人都能理解這些事的本性,他證實了這比偏見的其它來源更能導致更帶諷刺意味的行為。

這些不相干的聯絡以及不合時宜的非邏輯的特性使斯特恩頗感愉悅。就好像斯特恩一邊想著一邊寫著,筆隨思想走,而不是將頭腦中已存的構思理順寫出來。他跟著他的想象,領著他進入荒誕的想象世界。斯特恩常常偏離正在談論的東西,而總是去論及各種枝節事件,有的枝外生枝,節中有節。有的他只閒插進幾句話,有時他則在許多章之後才能回到正題上。這樣做的結果是使事件處於懸置狀態。實際上,《項狄傳》的枝節問題就是它的精髓。“無庸置疑,枝節就是陽光;——它們是閱讀的生命和靈魂;——如果把它們從書中剔除出去,——那麼你就是將書和它們一起統統扔了出去。”

斯特恩使《項狄傳》擺脫了結構的束縛,擴充套件了小說的結構。對風俗民情、冒險經歷的敘述,對主人公的描繪和內容情節——這一切全都成了次要,占主導地位的是對敘述者思想和含混觀念的大量渲染,對其愛好的反覆把握。《項狄傳》的結構是一種模仿人類本身意識運作的模式,正如人類言辭行動受非意識的、非理性動機影響的方式。斯特恩關心的是盡力將人腦中紛繁、無規律的事情表達出來;他的寫作素材是零散的,不連貫的,因為現實生活中人的思想就是不連貫的、無規律的。

《項狄傳》的核心是一個怪人的想象及其意識的運作過程。它是真實的,不在於它描繪了一個真實的世界,而在於它以其湧現的所有可能性。以一種透視法來表現一個成長的過程,一個創造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來看,把《項狄傳》看作是對一種試圖寫一本新的:特別的小說的程序的解釋,要比將其視為一部未完成的小說更合乎情理。

斯特恩在《項狄傳》中獨特而主觀的時間處理方式嚴重動搖了讀者按年月排序的時間觀。可以看到,傳統的編年方式在斯特恩的時間觀中是對體驗的歪曲。他提出了自己的兩種時間觀。第一,認為把時間割裂為年、月、日是一種人工手段,傳統意義上的那種單純對時間的感性、膚淺認識應被捨棄。第二,他認為時間應是主觀的,取決於每個人的想法。

開始創作《項狄傳》第一卷時,斯特恩已四十六歲,不幸的婚姻和肺病的困擾對毫無名氣的他來說無異是一種挑戰。我們不能認為斯特恩把寫《項狄傳》作為他急功近利的一種嘗試,事實上對他來說,小說僅僅是為他所做的一個記錄。他獨特的個性促使他藉助回憶和想象來戰勝時間飛逝的感傷。作家的敏感使他意識到死亡的召喚,在《項狄傳》中處處體現了他對時間的憂慮和超常敏銳的洞察力。總的來說,他的任性是對時間的一種抗爭。斯特恩那種與人交流時坦率真誠、緊迫的風格,事實上正是一個不願浪費時間的人的表現。他清醒地認識到文字的力量能超越時間的流逝而永恆,在這方面,斯特恩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一卷又一卷,《項狄傳》的出版證明他最終以小說結構取勝了按年月排序的時間。

在敘述者與讀者的關係上,沒有一部小說比《項狄傳》更為複雜。斯特恩時而採用“敘述者談到他對潛在讀者的意識”,時而採用“敘述者直接與讀者對話”,時而採用“敘述者發明一個獨特的聽眾”的手段來建構二者關係。可以這樣認為,讀者這一角色已成了小說中必不可少的人物之一,讀者已成了小說的主題之一。

斯特恩的創造力,他在主觀思想和形式上的改革,在被忽視、甚至遭批評、否定了近一個世紀後才在現代小說,尤其是心理小說、意識流小說中重新顯露出來。韋勒克和沃倫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斯特恩是史詩般敘述的浪漫而滑稽方式的締造者,……斯特恩寫了一部關於小說的小說,開啟了一扇門,心理體驗小說已經通過這扇門走到了今天。”

【參考文獻】

[1]董翔曉.英國文學名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

[2]李賦寧,何其莘.英國中古時期文學史.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3]劉守蘭.英美名師解讀.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4]胡階娜.英國文學經典名作選讀.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