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下冊《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8.49K

三年級語文下冊《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教學設計

三年級語文下冊《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什麼峰嗎?

(板書:世界第一高峰) (出示喜馬拉雅山脈的地圖,簡介珠穆朗瑪峰)。 同學們,這就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它是喜馬拉雅山的主峰,海拔8848米,相當於21座金茂大廈那麼高。高山上終年積雪,、空氣稀薄,地形陡峭險峻,平均氣溫在-40°C至 -50°C之間,即使是盛夏季節也只有-20°C,要想攀登上這樣一座雪山談何容易!但它卻是世界各國登山運動員最嚮往的地方,他們把能登上珠穆朗瑪峰作為自己運動生涯的最高榮譽。

2、補齊課題“攀登”,(指導書寫)齊讀課題,鼓勵質疑: 板書: 攀登 (預設:誰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為什麼要攀登世界第一高峰?他們是怎樣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結果怎樣?)

3、師:1960年,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困難的時期。經濟上,遭遇了三年自然災害, 老百姓沒有吃的、穿的;政治上,中國友好鄰邦前蘇聯與我們國家發生了分歧,蘇共撤走了所有支援中國建設的專家,我們的國家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難。 中國登山隊的勇士們肩負著黨和人民的重託,從北路首次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瑪峰。這一壯舉..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同時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人可以戰勝任何困難..................。(出示上述文字)

4、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重溫這令人振奮的歷史瞬間。

5、適當介紹南路與北路,讓學生了解中國是第一支從北路到達山頂的國家。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交流預習 自學要求

1、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

2、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說說在這些時間裡,登山隊員在幹什麼? 用“(什麼時間)中國登山隊隊員(幹什麼)”句式來說一說。

三、小結,存疑

1、師:登山隊員最後那一天一夜24小時的登山過程裡四人組成的突擊隊由突擊營地海拔8500米出發,經過5小時來到“不可逾越的第二臺階”是在海拔8680米的地方,5個小時攀登了168米,而在剩下的19小時裡他們繼續向峰頂進發,爬了164.43米,從所花的時間及路程上你有什麼問題提出嗎? (預設:164.43米為什麼要花19小時?他們究竟遇到了怎樣的困難險阻?) 164.43米為什麼要花19小時?他們究竟遇到了怎樣的困難險阻?

4、讓我們來讀讀課文的3—5小節,從中找找答案吧!

四、研讀課文

1、默讀課文3-5小節,邊讀邊思,用直線劃出登山隊員遇到的困難險阻。

2、交流反饋,隨機出示詞句。(投影)

(1)這兒的巖壁又陡又滑,連一點可攀援的地方也沒有;

(2)夜幕降臨了,寒風猛烈地呼嘯著,氣溫驟然下降了許多。隨身攜帶的氧氣越來越少,困難更大了;

(3)夜更深了,遠處山下一片漆黑,他們離峰頂越來越近,還剩下最後一段雪坡。儘管此時他們已經疲憊不堪

3、再次默讀3、4、5小節思考:面對這些困難,登山運動員又是如何克服,如何攀登的呢?用“ ”劃出有關詞句。

4、同桌交流

5、集體交流反饋,重點指導。

出示句子;

A、這兒的巖壁 又陡又滑,連一點兒可攀援的地方也沒有。他們雙手摳住巖縫,腳尖蹬著巖面,使出全身力氣向上爬。但是,沒上幾步又滑落下來。 我們先一起來了解讓隊員們如此費力攀爬的第二臺階。(出示第二臺階的圖片)你們看,山上紅圈所在的位置就是第二臺階,走近一點兒看,這兒就是一段岩石峭壁,但它是北路通往山頂的唯一道路。從1921年到1938年,這17年期間英國曾經先後6次想從北路登頂,每一次幾乎都是爬到“第二臺階”附近就被迫下山,最終以失敗告終。 理解:不可逾越。

正因如此,外國探險家說它——課文中有一個詞,

(出示:不可逾越,齊讀)。“逾”的意思是——超。那麼“不可逾越”的意思是——不可能越過。 (補充材料,理解“第二臺階,不可逾越”:“第二臺階”是珠峰北面8680米到8700米之間的一段岩石峭壁,其中一段4米左右的峭壁幾乎是直立的,可卻是是通往山頂的唯一途徑。)

(1)你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他們遇到的困難很大?(又陡又滑、連一點兒也沒有、。),面對那麼大的困難,隊員們是如何克服苦難的呢?請圈出動作描寫,並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摳住、蹬著、使出全身力氣等)

(2)指導朗讀, 教師板書:摳、蹬

B、劉連滿看到這個情景,立即蹲下身子,斬釘截鐵地說:“快,踩著我的雙肩上!”隊員們猶豫了。眼下空氣十分稀薄,站著不動都感到喘不過氣來,怎麼能頂得起一個人呢?可是又沒有別的辦法,隊員們只好眼裡噙著淚花,一個跟著一個,踩著他的雙肩,攀上了絕壁。

(1)理解“斬釘截鐵” 板書: 蹲 踩 攀 師: “斬釘截鐵”:讀出劉連滿的“斬釘截鐵的.語氣。毫不猶豫、不容置疑。 過渡:看到這樣的情景,劉連滿果斷地作出了決定,你來讀: 劉連滿看到這個情景,立即蹲下身子,斬釘截鐵地說:“快,踩著我的雙肩上!” 但劉連滿此時是在海拔八千多米的地方,況且他又耗盡了大部分體力,他說話時會那麼大聲嗎?不會,誰來讀。 男生來試試。 對,聲音是低沉的,態度是堅決的。

(2)劉連滿這個人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圈出,說說為什麼?

(一個當機立斷,機智果斷、互相幫助的一個人:立即、斬釘截鐵)

(3)補充資料:同學們,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地方,呼吸會非常困難。每做一個動作都會給身體帶來嚴重的反應,更何況是要托起三個人來。劉連滿這樣做意味著隨時有可能犧牲。可是,這全部不在他的考慮之中,他現在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讓其他人上去,於是劉連滿斬釘截鐵地說(引讀)

(4)劉連滿毫不猶豫地做了這個決定,而隊員們卻猶豫了,他們在猶豫什麼? 隊友們個個噙著淚花,因為他們知道——(3人交流) 劉連滿可能會有危險,會犧牲。

劉連滿頂起他們後自己就沒有力氣攀登上去了。

劉連滿的夢想實現不了了。

是,想到這,隊員們怎能不難過,不感動呢? 但是他們是一個團隊,肩負著國家的重任,必須登上峰頂,所以心中雖然萬般不忍,可是他們又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隊員們只好——(引讀)(“噙”變色) (引讀句子)

(5)你覺得隊員們又是怎樣的人?從哪些詞語或短語中可以看出?圈出,說說為什麼? (一群關愛隊友、齊心協力、服從大局的人:猶豫、只好、一個跟著一個、踩著、攀上等詞語。) (朗讀:猶豫、反問)

(6)這種團結的精神是多麼令人感動啊,可是困難並沒有被他們的精神所感動,依然在等待著他們。

C、夜幕降臨了,寒風猛烈地呼嘯著,氣溫驟然下降了許多。隨身攜帶的氧氣越來越少,困難更大了。隊員們藉著雪光繼續攀登。

(1)驟然,找一找近義詞。(突然)

(2)困難也越來越大,但是 板書:繼續攀登

D、夜更深了,遠處山下一片漆黑,他們離峰頂越來越近了,還剩下最後一段雪坡。儘管此時他們已經疲憊不堪,但看到峰頂就在眼前,征服世界第一峰的願望就要實現,心裡不由得一陣激動。他們一個個咬緊牙關,屏住呼吸,一步一步,頑強地向上爬 理解:疲憊不堪 “堪”就是“能承受”,“疲憊不堪”就是—— 是啊,登山健兒體能已經到達極限了,一點力氣也沒有了。

(1)交流,讀到這裡,你有什麼體會和感覺?哪些詞語,請圈出。 (預設;他們是堅強勇敢的,是令人敬佩的)

(2)找出一組關聯詞,體會前後的關係;換一組關聯詞來說說這句話,保持意思不變。

(3)朗讀指導 板書:咬緊、屏住 6.他們攀上了主峰,仰望頭頂,除了夜空和閃亮的星星,再也沒有可供攀登的路程了。珠穆朗瑪就在三個中國人的腳下。1960年5月25日4時20分,我們的夢想終於實現了!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他們的喜悅。 啊,成功了!1960年5月25日凌晨4時20分,他們終於登上了珠穆朗瑪峰峰頂,在世界第一高峰上展開了鮮豔的五星紅旗。 朗讀、質疑、朗讀 讓我們記住這個偉大的時刻:1960年5月25日凌晨4時20分

6、說話訓練

你此時此刻的心情如何?你知道中國登山隊員究竟為什麼能戰勝那麼多不可思議的困難的嗎?如果登山隊員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會對他們說些什麼呢?(注意動作神態心情)

7、時間預設

(預設)根據黑板上的這些詞語說說他們攀上絕壁,成功登頂的經過:摳住巖縫、蹬著巖面、蹲下身子、踩著雙肩、攀上絕壁、繼續攀登、咬緊牙關、屏住呼吸 先同桌交流,後集體交流

五、總結語

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朗讀了這篇課文,理解了這篇課文,中國登山隊的隊員,為了讓鮮豔的五星紅旗高高地飄揚在世界第一高峰,憑著頑強的毅力,歷經千險萬阻,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征服了世界第一高峰。他們的堅強勇敢和毅力將永遠將永遠鼓舞著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地拼搏。

六、佈置作業

1、寫出下面句子中帶點詞語的近義詞

寒風猛烈地呼嘯著,氣溫驟然..下降了許多。( ) 此時他們已經疲憊..不堪。 ( ) 隊員們只好眼裡噙.著淚花。 ( )

2、擴充套件題

照樣子,寫句子: 例:這兒的巖壁又陡又滑,連一點兒可攀援的地方也沒有。 這兒空氣十分稀薄, 。 羅丹雕塑女像時十分投入, 。 爸爸從不輕易浪費時間, 。

3、拓展題

以“向您致敬,我心中的勇士!”或“這一幕,永遠銘刻我心中”為開頭,寫一段話: 向您致敬,我心中的勇士!(這一幕,永遠銘刻我心中!)

板書設計: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疲憊不堪 咬緊 屏住 勇敢 頑強 協作 第二臺階 摳 蹬 蹲 踩 攀 (不可逾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