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關於讀書的演講稿模板大全

來源:才華庫 1.41W

關於讀書的演講稿範文大全

篇一

2019年關於讀書的演講稿模板大全

同學們,老師們:

早上好!春天是鮮花盛開、春意盎然的季節。在這美好的日子裡,在國際勞動節即將來臨之際,我們將迎來學校的又一個“科技、讀書節活動”。在這充滿活力的節日裡,讓讀書伴我們快樂成長,讓科技隨我們放飛夢想。

本屆“科技、讀書節”的主題是“博覽、求知、創先”。我們以讀書交流活動、科技創新活動、學科活動為載體,進行科學教育、人文教育,以培養科學品質、文化素養、創新思維為出發點,提倡以科學的眼光探索未知世界,以無限的激情博覽群書,以創新的思維審視現在和將來,旨在讀書中長知識、促成長、塑人格,在探索中增智慧、長才幹、樹理想,在對話中合作,在交流中共享,尋求自我的突破和共同的發展,努力打造屬於自己的,同時也是屬於集體的希望的明天。

本屆“科技、讀書節”活動歷時一個月,本週星期五我們將舉行簡短而隆重的“博覽、求知、創先”大隊主題集會,之後將圍繞三大主題“書山有路助你行”、“書苑精彩擷精華”、

“繽紛書市你我他”

開展活動,其中我們將開設讀書指導講座,蠟葉標本製作講座,我們將舉行別開生面的“小小讀書迷跳蚤市場”活動,我們將舉行版報設計、異想天開創作等9項大賽,我們還將邀請我們的家長共同參與我們讀書活動,最後我們將我們的活動成果、我們的優秀作品、優秀節目展示出來,讓大家一起來分享成功的喜悅與快樂,一起來放飛我們的希望與夢想。

“校園科技、讀書節”是學校校園文化的濃縮,是學校辦學特色的呈現,是學校輻射社群的一個文化視窗,是全體師生魅力展現的一個平臺。

我校已成功舉辦了四屆科技節、三屆讀書節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不但豐富了學校文化生活,而且也為我們的小朋友搭建了展示才能的舞臺,從中湧現出許多有才藝、有特長、有能力的人才,同時也為我們學校創下上海市“體育、科技、藝術”特色校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了以往舉辦活動的成功經驗,有了全體師生的踴躍參與和積極準備,我相信,我們江海一小第四屆校園科技、讀書節一定會像春天的鮮花一樣多姿多彩,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伴隨著開幕式的來臨,各項活動的啟動,我們希望廣大師生能踴躍地投入到活動中來,為全校師生獻上一頓豐盛的文化科技藝術大餐。我們的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要隨時關注活動進展情況,要鼓勵學生、帶領學生參加活動。負責專案的老師要落實好人員、內容,做好宣傳、組織、發動工作,要讓我們的學生在活動中增添樂趣、增長知識、發揮聰明才智。我們小朋友呢,則要拿出勇氣來,到“校園科技、讀書節”的舞臺上來歷煉一番,展現一番,或許你會從中發現連自己也不知道的“閃光點”,你會驚喜地發現自己原來是那麼能幹,或許今天的活動,就是你選擇今後事業的關鍵所在,成為你今後人生之路的轉折點。

同學們,“校園科技、讀書節”舞臺已經搭好,帷幕將要拉開,來吧,讓我們一起來報名,讓我們一起來參加,到藝術節這大舞臺上來盡情展現自己的特長,放大自己的亮點,顯示自己的才藝,讓老師、同學為你歡呼,為你驕傲,為你喝彩!

謝謝大家!

篇二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實小蘇州路三(14)班的曹鑫澤。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讀書伴我快樂成長》。

自古以來,書就是人類的好朋友。一本好書就如同一盞明燈,總是給人前進的方向。我們手捧書籍,就是手捧希望(動作);開啟書本,就是開啟世界的視窗。

記得小時候,晚上睡覺時,我總是纏著媽媽講故事,聽著聽著,我就進入了甜蜜的夢鄉。在瓦藍瓦藍的天空中,我和蝴蝶、蜜蜂成了好朋友,和小鳥、雲朵做遊戲……。上學了,讀書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課。讀書時,我就是書中的主人公,隨著他們一起笑,一起哭,一起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我為小女孩的悲慘而難過;讀了《魯賓遜漂流記》,我被魯賓遜的毅力所感動;《醜小鴨》中那堅強的小鴨子又讓我肅然起敬。當看到《海的女兒》中,小人魚為了愛,毅然放棄自己的生命,化為大海的泡沫時,我忍不住哭了。小人魚的善良與美麗,讓我心裡充滿了憂傷和感動(動作)。

讀書的感覺真好!(動作)每當我翻開一本好書,一股醉人的書香撲面而來,我的心中便會燃起閱讀的衝動。一行行文字像是一塊塊美味的巧克力,又彷彿是一串串跳動的音符,充滿了無窮的樂趣。在書中我忘記了一切,心頭充滿了溫暖和快樂。就這樣,過了一年又一年,我在書香中漸漸成長。

是書讓我懂得了真、善、美,讓我從一個懵měng然無知的孩子,變成一個愛學習、愛思考的國小生。讀書。讓我健康成長;讀書,讓我更加成熟。是書讓我的童年變得如此豐富多彩!

正所謂:書山有路,學海無涯。生活中又有誰能離得開書,又有誰能不讀書呢?同學們,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盡情享受讀書的快樂,一起在知識的天空中展翅飛翔吧!(動作)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篇三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讀書明理做人成才,這八個字總讓我想起李大釗奉行一生的箴言——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讀書原本是快樂的事,不能讓功利性的目的充盈讀書的歷程,否則就算你滿腹經綸、學富五車,也可能道德淪喪,品行低下。

一直以來,我總被一封信所深深震撼,總想推薦給自己的學生,這是二戰結束後一個德國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寫給—位中學校長的信,信的內容如黃鐘大呂發人深省。

親愛的老師:

我是納粹集中營的一個倖存者。我親眼看到過別人沒有看到過的事實:高階工程師建造了毒氣站;醫術高超的醫生毒死了孩子;受過嚴格教育和培訓的護士殘害了嬰兒;高中和大學的畢業生們用槍打死或活埋了婦女和兒童。因此,我對教育產生了懷疑。我請求:幫助你的學生成為人吧!再也不要培養出學問淵博的惡魔、技術高超的精神變態者以及受過高等教育的劊子手。讀、寫、算只有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更完善的人的時候才是重要的。

這封信的撼人心魄之處在於,它尖銳地提出了課堂教學的一個根本問題:“傳道、授業、解惑”,其終極目的是什麼?顯然不是僅僅教授某種專業或技能,“把教育中智力的、體力的、美感的、道德的和社會的組成部分加以分隔,這是人類互相疏遠、輕視和支離破碎的一種跡象。”試想,在二戰時期,從德國納粹奧斯維辛集中營日處理量竟達l000具屍體的高效焚屍爐,到日本法西斯731部隊在中國人身體上試驗的細菌武器,哪一樣不是出自德、日教育培養出的高階研究人員之手?他們莫非是未及開化的野蠻人?顯然不是,他們屬於有知識、有技能的精英階層,但卻沒有健康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為此,我國教育家潘光旦先生曾經指出,教育是養成人格的事業,教人做人總是第一位,教人有一種專業還是餘事。因此,培養有道德、有人格的公民,才是教育的第一宗旨。

法國哲學家蒙田曾經激烈地抨擊了傳統的那種滿是知識而無心靈的課堂教學的弊端;“草木因太潮溼瘋長而鬱悶,燈兒因油上得太滿而窒塞;心靈的活動也膠滯於過多的智識與鑽研,因為受這許多繁雜的事物所佔據和羈絆,它必定失掉自由行動的能力。而這些事物的重量也必定使它彎曲佝僂起來……我們只孜孜不倦地去充塞我們的記性,任我們的悟性與良心空虛。正如有些鳥兒間或外出尋覓穀物,未經嘗過便用嘴帶回去哺餵小鳥兒。同樣。我們的學究們到書裡去拾取知識。把它帶在脣端,只為要吐出來使之散步於空中”。他們然而“至少應該帶一顆豐盈的靈魂回來”……

如果說讀書的境界最初是為了求知、為己,那麼我覺得境界就是為人。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也為了身邊的人,成為一個有才之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