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

來源:才華庫 1.41W

看客1

秋去冬來,殘葉凋零幾何?歲月匆匆,煙花往事幾許?我站在紅塵的渡口,掬一杯清茶,醉一杯美酒,在茫茫人海中,於芸芸眾生中,來追尋你前世的蹤跡,紫簫橫吹處,是一片阡陌紅塵;羽扇揮盡出,是一片江湖錦繡。

看客

秋風吹落了幾許喧鬧,在靜寂裡,枯葉墜地漣漪了心底的一地湖水。滾滾紅塵裡,多少名利人和事,繞過指尖的溫柔,消逝成昨日的黃昏。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終抵不過歲月煙火的侵蝕。人生,生命,隨風而來,亦隨風而去,繁華三千,香魂一縷,在人世間幾度沉浮。瞑目間,羽扇過處,人間景色亦曾是;風吹起,煙花散盡,柳絲萬千,我白衣浮水,踏波而來。

當駿馬騰起塞北的風雪,瀰漫了一場又一場的春潮;當杏花春雨在江南菲菲飄灑,淹沒了一樹又一樹的楊花。年少的我們打馬在塵世的渡口,倚歌吹簫,準備著踏入滾滾紅塵。皆是豆蔻青眉,書生倦客,在這片月色如水的墨香裡,我們將繾綣的詩意延續到墨香閣裡,在陽春白雪中,在高山流水裡,聽風,聽雨,聽梅,泉眼無聲,空山鳥語。在傾聽中,隨著流觴的曲水,我們將天地笑的一塵不染;在酒殤的辭令中,在鋪天蓋地的詩雨中,我們墨筆添香,畫卻月光如水,再書一世情長。

就這樣,我們從不同的渡口踏入塵世的河流,相逢在這如畫的煙火人間,其實,我和你,你和她之間,都只是煙雨中的過客,塵世中的路人,相逢在紛繁雜繞的人間歲月裡,並肩而行於如花美譽的似水流年裡;亦或錯過在陌上江頭的回眸一笑中。再次回首時,幾多悲喜,業已,無關、、、、、、但走過的,有過的,終究不能忘懷。曾經在一個安然的夜晚,我們一起沏一壺香茶,點一支燭光,低吟“風起拈落花,夜來閒聽雨”。

在風和日麗的歲月裡,採擷暖香的陽光,靜坐於花海之間;在記憶翻飛裡,握一支半秋梔子蕭疏淡雅,靜守在煙花塵煙裡,風乾了經年,在時光的彼岸裡守候一樹的花開。遙守那些被時光疏遠了的思念,在風塵裡已隨落葉沉寂,卻將最絢爛的色彩開在了心間。飄零的花語在塵世間演繹著悽美的繁華,漫天的花絮在無塵的邂逅中瀟瀟了我無盡的思念。

在某個花開的季節,當絲絲細雨瀰漫了漫天的瓊花,濺落了一地的芳華,我駐馬在塞北的某個小鎮。輕輕的柔風將溫軟溼潤的香雨推送入懷,羽扇盡出,竟是一座寂寞的心城;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竟開在這個似曾相識的江南,蛩音不響,三月的柳絮不飛。我打馬在悠悠的青石古道,眼眸中飄落著應有的寂寞。煙雨將過客的思念在此刻喚醒,剎那間我的記憶隨著時光倒流,再次傾滿了蒼白的眼眸。

那日也是一個幽幽的雨季,飄落著悠悠的雨,我邁著悠悠的腳步走過。在水花散盡處,彷彿灑落了一地的清愁。在空氣中漂浮的是不知名的清香,將這個雨季再次縈繞,我伸手想要抓住淡淡的,這個雨季獨有的憂傷。在歲月煙火的經年,我無數次在夢裡,在呼喚,在江南的古道,在戴望舒的雨巷,我一次次將思念放逐。青石,向晚,人家,還有那個結著愁怨的你。就這樣,期在夢裡的畫面就像是這些漫天的雨絲,迷離而無盡。可是,這次卻不在夢裡,而在我眼前的漫天花雨中。

我抬眼望去,一把青竹雨傘遮去了漫天的雨絲,明亮的眸子似乎望穿了時空,在天地間就這樣在等待,我駐足而立,全世界就這樣安靜,安靜……我太愛這樣的畫面,就像是愛這漫天的雨絲,我願永遠就這樣的望下去,你不語,我不言,這個世界只剩下你純淨的眼眸和我悽迷的心殤。在這個優柔多情的雨季中無聲的對白。就像青竹傘下的你,屋簷下的我,在這無聲的雨季裡靜默。從你的世界裡向前邁出一步,便是“為什麼?”

從我的世界裡向前邁出一步,便是“對不起”。可是,你沒有動,我也沒有動,就像這些落滿一地的水花,誰也不知道誰什麼時候從天而降,什麼時候又離開地面,所以無關悲喜,唯有留給自己最好的聲音和唯美的畫面。因為我們誰也不想聽,誰也不想說,唯有曾經的那些的美好的回憶在天地間飄蕩。人生之若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若無緣再見,何必情深在一時。只是別忘了“你的世界我曾來過,我的世界你曾涉足”。

終於,我動身而起,向後退卻,於是我們的距離又拉長了一段,只是你也沒有動,透過這層微柔雨幕,我隱約的望見一滴晶瑩的淚珠在天地間飛旋,一直落向了我的心湖,濺起了一地憂傷。可是我的眼眸早已和漫天的雨絲凝結,那究竟是淚還是雨。就像你曾經問過我,這究竟是緣還是夢?我對你說:“這是偶遇”,最終,在我的世界中終於看不到了你的身影,頓時,開了一季的花語,在無聲無息中悄然散去。別問我為什麼?因為我停不下,所有的風景我只是路過。

曾幾何時,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意味著遠離純淨,漫步在歲月的紅塵煙火裡。看幾場春日芳菲,望幾度新月變圓。本只想做一夕風煙看客,卻不小心就登臺入戲,念著別人的戲文,演著自己的浮生。也許,前世我們都是伶人,今生來回的翻唱一生的戲。就這樣,我們在大千世界中,在滾滾紅塵中,追一朝風月,走一路煙花散盡,你我不在相逢的時候便揮手別去,因為我們是行者,在紅塵中我們都只是路過。

人生如戲,若能守的一世的花開,我願駐馬停下,做一夕煙花看客,陪你靜守在那個溫柔的雨季,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捲雲舒。但是我不能,因為我不想一旦登了臺入了戲,就會念著別人的戲文,演著自己的浮生,註定唱成一場悲情的戲。因此我只能是一名行者,且趕路。

看客2

每每有人吵架或是發生交通事故,人們總會一窩蜂般的湧去。這些總把別人的事情當戲看的“看客”,魯迅用了不少筆墨。

這些人,總是積極的。《示眾》中寫道:“像用力擲在牆上而反彈過來的皮球一般。”像蜂見了花叢,像反彈的皮球,魯迅這一句將看客的熱情寫到了頂點。對別人的事總是熱心甚至甚於自己的事,據此,說其不務正業可是恰到好處。

然而,這熱心是完全不長久的,是完全不專一的。《示眾》中的看客們本在看巡警與白背心,一個車伕跌了跤,人們便又轉向了那車伕,冷落了那巡警與白背心。每一個大動靜都能使其迅速轉變關注物件,這便是魯迅筆下看客的第二個特徵。

《藥》中,面對劊子手對革命人士的殘害,看客們無知無覺,無關痛癢一般“頸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相似的情景還出現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不論是中國人殺中國人還是外國人殺中國人,看客們如同品味佳餚。精神的麻木,同情心的淡薄是鑄就一個個看客的根本原因,只不過“清留學生”喪失得更多,包括民族意識與國家觀念。

在魯迅筆下,每一個人多的場面一定要有看客在的。魯迅以筆為手術刀,解剖著看客的大腦,分揀著看客的五臟六腑而公示於世人。一切情景的產生彷彿錯在事情不是看客們的,魯迅卻用白紙黑字告訴我們,這是世態的炎涼和獵奇的人性所造成的惡果。不論是《藥》還是《示眾》,不論是《藤野先生》還是《孔乙己》,看的人愈有興致,演的人愈加賣力,每一個事故變成了一個個故事,當然,是故事更是悲劇。立身於看客間,魯迅放棄了技術的學習,而是提筆寫下人間冷暖,撥開表象的雲霧,盪滌麻木的靈魂,以此告訴國人,什麼該熱衷,什麼該摒棄。

時移至今,看客仍是不缺乏的。再沒有什麼人血饅頭,更沒有拉洋車的車伕,但不少人有了新奇但不值一觀的事情要看,有人和別人衝突了也要看。擋不住的,是那好奇心?或是從眾心理?都不是,恰是因為自己與當事人“沒有關係”。假使看客與當事人“有關係”,那看客不再是看客了,定會參與進去,維護與自己“有關係”的那人的利益。可是我們與路上來來往往的人真的`沒有關係嗎?我們都有相同的膚色,我們說著相同的語言,我們有共同的名字—我們都叫中國人。我們與外國人就沒關係了嗎?我們都是人類啊!整個人類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如聶魯達在《統一》中所寫:“所有樹木無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現在看,作為一個看客竟是一件應該以之為恥的事情了。我們有時不應看,有時應看,也需有些貢獻,一個個“援鄂醫療隊”正是極好的例子。所以說,與其“隔岸觀火”,不如為救火努力一把。

看客,是冷漠的產品,也是冷漠的原因。所以,點燃心中的良知,讓社會溫暖起來吧。

看客3

清晨的小露珠迎著朝陽,自戀地晃動著肥嘟嘟的身子。雨後的晴朗蒸發出無比絢爛的夢幻,正如風景總會隨著心事的變遷而扭曲。劃過天際的飛機,匆匆的留下了痕跡,這痕跡好勝,勝過偶或狼藉的浮雲。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嚮往天空,那種博藍的情懷,終於開始影響我。歲月的痕跡正如方才天際那好勝的痕跡,不泯不滅,充滿了不羈的好勝心。

而年輪的記憶裡始終盤旋著有夢可追的破碎,浮光掠影,曲終人散,往往悽美的人生都不會有大好的結局。

有時會莫名的產生一種離別的惆悵,也許是因為一首歌,也許是因為一幕情景,又也許是因為一個表情。沒有什麼比生離死別的掛牽更讓人悱惻纏綿,能留下的又是多少灰色的陰影呢?

柳堤岸,白手絹,桃花香襲,這一幕合成了西涼亭前悽美的離別。

有些離別是必然的,因為這個故事的不連貫而遭到了讀者的憤慨,而這些結局也是倉促的,他們少了許多值得深情款款的情節,少了許多揮淚相擁欲還休矜持,少了那些顛顛撞撞的蹣跚步履,這些隱隱略痛的過程,被我們反覆咀嚼,反覆冥想,最終掙扎死在了思想的戈壁。

我們時常會懷念看一場電影的舒坦,卻忘記匆匆過客在電影的剪輯裡發生著扭曲的現實主義唯美化轉變。熱血沸騰的尖叫,氣脈噴張的吶喊,息事寧人的沉默。

那些離別為什麼會如此渲染出各色的結局呢?而看客的眼界裡是否就多了對往事的懷念呢?

關於那些錯與對交織到分不清真假的離別裡,是否會想起當初那個值得你珍惜的人呢?看客的嘴裡露出一笑而過的輕揚,他不屑這些玩弄虛擬情節的再現,他的眼裡蔓延著對她的恨意,那種因愛而恨的糾葛。道不清,也說不明。

若干年後,我們彼此都忘記了曾經,忘記了當初如若的如果會不會是如今如果的如若。那些倒影在單反相機裡的歲月,再也不能回去了。

車內的香水,換了又換,卻始終找不回當初那抹淡淡的香。時過境遷之後,我們各自迷茫在各自的生活裡,然後輾轉反側難以入夢。當年情誓海盟,如今看客心境,淒涼為那般?

歲月靜養,河山息寧,我想不起當初分別的理由,想不起這理由引發的糾葛,隱隱略痛的是那些美好歡快。我的夢,過來客誰能交換?

看客4

有這樣一則笑話:一個人在街上吐了一口痰,然後一直站在原地看那口痰,漸漸地,路過的人也對這口痰產生了興趣,最後人越聚越多,有的人甚至一看到人群就上前湊熱鬧。他們不知道,最初那個吐痰的人剛從精神病院出來……

這則笑話將看客的麻木可笑展現得淋漓盡致。它使我想起了魯迅小說《鑄劍》中湊熱鬧的看客。

“路旁的一切人們也都爬起來。乾癟臉的少年卻還扭住了眉間尺的衣領,不肯放手,說被他壓壞了貴重的丹田,必須保險,倘若不到八十歲便死掉了,就得抵命。閒人們又即刻圍上來,呆看著,但誰也不開口;後來有人從旁笑罵了幾句,卻全是附和乾癟臉少年的。眉間尺遇到了這樣的敵人,真是怒不得,笑不得,只覺得無聊,卻又脫身不得。這樣地經過了煮熟一鍋小米的時光,眉間尺早已焦躁得渾身發火,看的人卻仍不見減,還是津津有味似的。”

真是把看客的形象刻化得入木三分!這些無聊的看客、閒人,他們沒有自己的判斷力,十分願意欣賞別人的難處與尷尬,以此排遣自己內心的空虛與無聊。這群麻木而無知的看客,就恰是對當時國民最好的寫照,便如睡著了一般,愚昧、落後、盲目。

“煙消火滅,水波不興。特別的寂靜倒使殿上殿下的人們警醒。他們中的一個首先叫了一聲,大家也立刻迭連驚叫起來;一個邁開腿向金鼎走去,大家便爭先恐後地擁上去了……”

這便是一幫無能而又遲鈍的大臣,也是對當時掌權者的批判。一味地低聲下氣、求饒,一味地逃避,從來不肯主動地鬥爭,陷國家於危難之中。這種人,便與活死人無異。這一幅幅芸芸眾生相,使我看到了一個個病態的靈魂。

《鑄劍》中對看客的描寫,讓我想起了魯迅先生小說《藥》中的一個場景——

“老栓也向那邊看,卻只見一堆人的後背;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靜了一會,似乎有點聲音,便又動搖起來,轟的一聲,都向後退;一直散到老栓立著的地方,幾乎將他擠倒了。”

這又是一段極其精彩的諷刺。“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這句話深刻揭示出看客們的無知與麻木造成的惡果:他們的命運是悲慘的,就像之前提到笑話中的人物一般,愚不可及。這些愚昧麻木的國民,深受重壓而至死不悟,不僅殘害自己還束縛別人。他們其實是殺人不見血的武器,他們使真正的猛士無所用其力。

如此直擊人心的諷刺,就是魯迅先生對當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發出的吶喊,警醒那睜大著眼睛而靈魂卻在沉睡的看客:真是怒不得,笑不得,只覺得無聊!

看客5

年底,公司為了擴大經營範圍,打算提拔一名素質好的業務員做部門主管,我和同事劉楠均在提名之列。可在月初的領導班子表決會上,我卻被無辜“差”掉。難過之餘,我通過微信的方式聯絡到家住外省的小姨,坦誠地向她道出了心裡的不快。小姨是當地一所重點中學的名優校長,資歷很深,看問題的角度也很準。她知我性情溫和,是個能將分內之事做得盡善盡美之人,便在微信裡給我講了她職場生涯中的兩則故事。

十年前,剛滿20歲的小姨從省城的一所高等師範院校畢業,當時因外婆體弱多病、需人照顧的緣故,他只得放棄留城深造的機會,回鄉下當了一名國小老師。小姨執教的單位雖是一所農村國小,卻因管理到位的緣故,在附近縣區的知名度很高。當年,為了做好校園環境的美化和綠化工作,學校專門利用教師會的時間強調了栽花種草的重要性,並安排由專人進行管理。但淘氣畢竟是孩子們的天性,一眼照顧不到,便會做出“沾花踏草”的糗事來,給學校的花木管理工作帶來麻煩。小姨向學校提出一條妙計,要用“花木認養”的辦法來約束孩子們的行為。為了給學校節省資金,小姨還主動承包了這項任務,並利用週末的休息時間,組織部分學生來校製作了近百塊認養標牌,就連標牌上方的“認養學生姓名和班級”也是小姨一筆一劃手寫上去的。此事雖小,卻在全校師生心中播下一股暖流,小姨的無償付出也得到了領導的讚譽。

事情相隔不到一年,為了方便教師辦公,學校領導採取人性化的方式,特意為每個辦公室裡裝了一臺電腦,並囑咐眾人利用閒暇時光加強學習,為將來的電子辦公做好準備。安裝電腦本是一件好事,可單位裡的老教師太多,對電腦這類新生事物一直不知從哪下手,小姨便率先做起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她利用課餘時間,自學了漢字的五筆打字法,掌握了文字的編輯排版和簡單的課件製作等技能,並習慣性地將單位裡大大小小的列印活兒一概承包下來。有時手裡的活兒堆得過多,小姨也不氣惱,只是偷偷地將小姨父叫來,陪她一同在單位里加班到深夜,然後再浪漫地去宵夜。

小姨的故事講完後,淡淡地笑了一下,然後輕聲告訴我,當年,正是由於自己在學校的各項工作中向來不做看客,才漸漸贏得了眾人的好口碑,並在幾年後的新任幹部任免名單中,被破格提拔為教導主任的位置。再後來,隨著自身知名度的逐步提高,她又被教育局調到了市內任職,並最終登上了這所局直學校的一把校長的寶座。小姨見我在微信裡不言語,便語重心長地提醒我:“菊子,一個人職位升遷的路徑固然有許多種,但最實在的辦法就是時時做到眼手勤快,不把自己當成職場裡的看客。唯有這樣,你的才氣才會被大眾發現和認可!”

放下電話,我心釋然,不免聯想到自己。從參加工作之日起,我便受著“在其位方能謀其政”思想的左右,養成一種“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的“看客”心裡,身上缺少明顯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此刻,我從小姨職位升遷的故事中曉得,“不做看客”也是當今時代裡的一種職場智慧,因為它是引領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助推劑。

看客6

如果這個世界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阻隔,輕輕推開那厚重的時空之門,步入另一個世界,與他們進行一場古今對話,該是件多麼奇妙的事啊!

穿過長長的時空迴廊,靜靜地站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望著那位嶙峋盲者,流浪藝人以一顆滿含悲辛的心,用一雙如柴的雙手,緩緩拉起二胡,坎坷辛酸的往事,如泉水般汩汩流出,悽婉哀絕。看著默默流淚的你,我竟提不起腳向你走去,問出早已想好的問題,以關心之名,行傷人之事。或許時間,或許那陣陣琴音,能慢慢撫平你的傷口。然後再收拾好行囊,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捧著千瘡百孔的心,在生命的征途繼續流浪,用那把陪你一起蒼老的二胡,向世人訴說你那即將枯竭的渴望……

我想我現在能做的,只是在你不知道的地方悄悄地為你鼓掌,祝福著你。

耳邊的琴聲漸弱,阿炳的身影也逐漸模糊。閉上雙眸,再次睜開,卻身處一間古樸小院,站在粗壯挺拔的梧桐樹下,看著那對著滿地黃花,倚窗哀嘆的少婦,我想我知道自己現在身處何處了。那位吟出“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女子;那位在“冷冷清清”的紅塵中“尋尋覓覓”的詞人;那位滿腹心事無人訴,“欲語淚先流”的李清照。才華橫溢不亞於男子的你,從小衣食無憂的你,在經歷了家道中落,與心愛的人從此天人永隔後,又是以怎樣的心情獨存於世的呢?看著你憂鬱的神情,我終是問不出口,如來時一般,悄悄離開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或許是上天認為你擁有所有的幸福和光環,為了公平,便讓你失去一些。又或者是因為上天想要用你的雙手來創造那一頁頁不朽的篇章吧!讓你經受這種磨難,才寫出流傳後世的佳篇。也許你現在所擁有的並非你想要的,你失去的卻是你最難以割捨的。但是,命運無法改寫,歷史的車輪重重的碾過,留下的,只是那聲微不可聞的嘆息!

我以一名看客的身份,用看客的眼光,望著“月下獨酌”的李白;“依杖嘆息”的杜甫;陷入“我為蝴蝶還是蝴蝶化我”的迷惑的莊周;在潦倒之際,顧影自憐的李商隱……

不再象當七年級樣天真的想與心中崇敬的人面對面的交流了,因為我突然發現,在他們為歷史留下濃墨重彩的輝煌一筆後面,隱藏的是他們或悲涼,或無奈的人生經歷。

我只是一名看客,只能在他們失意的時候為他們暗暗加油;只能在高興的時候無聲的微笑;只能無力的看著歷史的洪流逐漸將他們掩在泥沙中。即使他們的身影仍象夜空的星辰般閃現,即使我如幻夢般感覺他們透過手中那記錄著他們的傳世佳作的書本打量著我,安慰似的朝我微笑。我還是沮喪,因為他們不知道,一直有一個女孩,在默默地關注著他們。

罷了,罷了,何必執著於此呢?

可能在這個世界上有無數個看客如我一般注意他們,難道還能要求他們一個個的記住嗎?逝者如斯,只願他們能在我仰望星空之際,也能用那看客般的目光,在我不知道的時候,從我身上略過!

看客7

大家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班上、學校舉行聚會、演出等活動時,喜歡作一個似有似無的“隱形人”似乎所有的活動都與自己無關。並且,還總是隻帶耳朵不帶嘴巴,使勁往後坐,從不發言,對別人的提問也是能躲就躲。然而,正是這種“當看客”的行為,正在逐漸把你自己封閉起來,無形之中,便與外界隔絕。

但事實上,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自己的人生舞臺上表演,所以,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舞臺上的演員。

所以,對於處於人生舞臺上的我們來說,每一個人,都是別人眼中的舞者,每個人都在展示自己的風采。因此,如果只單純的做為一個“看客”而不願意鼓起勇氣大膽地去做“演員”,就會永遠失去成為成為主角的權利,最終便會失去大家的認可。

我知道,其實每個人都希望被他人讚揚,盼望頭上擁有至高無上的光環,可是,又害怕自己做的不對,換來的,只是他人的惡語與嘲笑。不過,表演得好或不好,那只是一種關乎能力的問題;而是否表演,卻是關乎態度的問題。每個人的資質不同,從而能力也不同。但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個美好的心態,去對待舞臺,去為自己負責。

所以,不論表演得是好是壞,只要你已經登上了舞臺,就可以從中鍛鍊自己,培養自己,逐漸從失敗走向成功。

當我們用自己的全部生命中的所有激情去做個舞者時,我們舞出的便是很高,很美的喜悅,演繹的便是很廣,很深的境界!

同學們,請從“看客”的位置上走出來吧,去做一個為他人展示自己的舞者,去做一個在自己人生舞臺上盡情高歌的演員。

看客8

1、以前愛一個人,形影不離;現在愛一個人,放在心底。

2、你不必逞強,不必說謊,懂你的人自然會知道你原本的模樣。

3、你的嘴脣是軟的,頭髮是軟的,心也是軟的,可你總是裝出一副強硬的樣子來。

4、這個世界還有骯髒的地方,但不應成為讓自己骯髒的理由;這個世界還有醜惡的人,但不應成為讓自己丑惡的藉口。

5、記得那些大雨中為你撐傘的人、幫你擋住外來之物的人、黑暗中默默抱緊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徹夜聊天的人、坐車來看望你的人、陪你哭過的人、在醫院陪你的人、總是以你為重的人、帶著你四處遊蕩的人、說想念你的人,是這些人組成你生命中一點一滴的溫暖,是這些溫暖使你遠離陰霾,是這些溫暖使你成為善良的人。

6、你看,這麼大的世界,這麼多人。我遇到了你,你也恰好遇到了我,挺好。

7、聖經上說,造物主見男人太寂寞了,在他沉睡的時候,取他身上的一根肋骨,創造出女人。每個男人都在尋找自己的那根肋骨,只有找到她,他的胸口才不會隱隱作痛。

8、我害怕你因為不知道我的優點而錯過了我,但是我更害怕,你由於不知道我的缺點而選擇了我。

9、如果你想讓他從此忘記你,那你就以你一貫的樣子去見他;而如果你想讓他從此忘不了你,那就以一個顛覆性的面貌去見他。

10、我們對季節的懷念,取決於當時誰走了進來。

11、許多人認為要贏得他人的忠誠,最好的辦法是給其恩惠。其實這是對人性的誤解,在現實中真正對你忠誠的,都是曾經給你恩惠的人。

12、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是孤獨寂寞的,所以我們才會試圖在人群中尋找溫暖。

13、人的一生很像是在霧中行走,遠遠望去,只是迷濛一片,辨不出方向和吉凶。可是,當你鼓起勇氣,放下憂懼和懷疑,一步一步向前走去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每走一步,你都能把下一步路看得清楚一點。往前走,別站在遠遠的地方觀望,你就可以找到你的方向。

14、逼著自己埋進去,埋進各種各樣的偽裝,埋進密不透風的黑繭,為的只是有朝一日破繭成蝶。

15、一樣的眼睛有不一樣的看法,一樣的耳朵有不一樣的聽法,一樣的嘴巴有不一樣的說法,一樣的心有不一樣的想法,是不是因為這樣,一樣的人生才有不一樣的哀愁。

16、人生像一截木頭,或者選擇熊熊燃燒,或者選擇慢慢腐朽。

17、愛情不是讀書考試,你起早貪黑,你一心一意,你頭懸梁錐刺股地惦記著他的冷暖飢飽,你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你討好他和他周圍所有的人,就能換到他的回心轉意麼?不一定。當真愛來臨時,花三五成的力推動它,就能順風順水,乘風破浪。若花十成的力尚不能推動,那船就是擱淺的擺設,想渡海去彼岸,你幹嘛不換一艘船?

18、生命太短,沒留時間給我們每日帶著遺憾醒來。所以去愛那些對你好的人,忘掉那些不知珍惜你的人。

19、你之所願,我願赴湯蹈火而為之;你所不願,我將付出一切而阻之。

20、向來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劇中人。

看客9

學校,早自習,7:28。我壓著遲到線,衝進教室。因為必須在7:30前交完作業,我飛速地開啟書包,抽出作業,交給組長。旁邊的同學有的在互抄作業,有的在對答案,而紀檢委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甚至有時也加入抄作業行列中。而我則是視而不見,或者略帶同情地拍拍正奮筆疾書的同桌的肩,以表慰問,然後翹著二郎腿,搖頭晃腦地拿著語文書讀著。有時還瞟幾眼那抄作業大軍和催作業的組長,看戲似地欣賞著。——看客,我只是個看客,我一直只願意做個看客,一切都與我無關。

而如果同樣是7:28的教室,我開啟書包,卻發現歷史課課練沒有帶,我拿起手機,跑到教室外,給家長打電話讓他們送書。其間,沒有一個人幫我,只有幾個略帶憐憫的眼神,我甚至有些嘆息現在的人的冷漠。一貫當看客的我,現在卻成了別的看客眼中的一部戲了。而我不再當看客的理由只是因為這是我的事,是啊,這是我的事,別人冷漠是應該的,我有什麼權利嘆息並去要求他們給予幫助呢?這不關別人的事。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只是一個看客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明明都記著的;從幼兒園開始老師教導的“樂於助人”,我們也都還有著印象。因為這個世界的冷漠,因為從心底漾起的那一點點名叫“自私”的漣漪,使“與我無關”成了常理,使“樂於助人”成了煩人、多管閒事、自作多情,甚至還會被人懷疑另有所圖。

校園之外也是如此,老人跌倒了,沒人去扶;“這與我又有什麼關係呢”、“我是來打醬油的”、“圍觀”、“組團圍觀”成了時下流行的詞。

我們變成了看戲的人,和被人所看的戲。

心裡慢慢溢位一絲悲涼,不管有多少看客,我們還只是自己的,我們依舊是孤獨的。世界有六十五億人,而每個人僅僅是個個體。我們來往匆匆,擦肩而過,只為了自己而活,只固守著自己的天空。世界在漸漸降溫,一個個早上的7:28分,我一步步地機械地走著,翻書包,交作業,條件反射似地一步步與世界隔離。

真可怕,我急著想找回原來的自己、熱心的自己,卻發現轉來轉去只在原地,我們都回不去了嗎?

——是誰說的,生活本來就是一場戲。我不甘當看客,我要當演員。我要讓自己,加熱整個世界。

看客10

今天有個班主任在學校微信群裡打聽實驗室老師的電話。因為他們班有兩個女生去實驗室做實驗,居然把色素吃了,現在身體不適。群裡頓時一陣大譁,老師們紛紛質疑,咱們實驗室老師把色素放在那麼顯眼的地方,在實驗室學生誤食了色素,實驗室老師居然不知道,是否是他們失職。於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安全,實驗室的管理,老師的責任心,一下子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可是最後的真相呢,學生是在撒謊。他們這一週根本沒有上過實驗課,他們的色素是在網上買的。食下色素是因為他們在課下探索實驗的時候,裝有純淨水的瓶子和裝有色素的瓶子混淆了,本來想喝水,事後才發現喝了摻有色素的液體。大家不過一場虛驚。

無獨有偶,一天晚自習放學之後,有班主任在學校的微信群裡說自己的兩個學生因為犯錯誤被學生會扣押在教學樓。他們回宿舍遲了,被宿管員關到門外。“學生會幹部什麼時候權力這麼大,居然敢扣學生,而且也不跟我這個班主任打一聲招呼,學生有了安全問題怎麼辦?真是太無法無天了。”他在群裡聲色俱厲地斥責質疑。

又一次在群裡產生了轟動。別的老師也附和,說自己上課,也曾經遇到類似的情況,學生會查學生,讓他們上課了也不能進教室。一時間,學生會幹部的作風的問題成了眾矢之的。對學生會工作方式的質疑,聲討聲不斷。可是事實的真相呢,是兩個學生因為貪玩,在操場轉悠得回宿舍晚了,就編了這樣一個藉口來搪塞宿管。

我們有些人總有一種看客的心理,看熱鬧不怕事兒大。有的人或許是覺得人微言輕,沒有話語權,引不起當事者的重視,於是就凡事兒也不經過調查,一下子就捅到群裡,公佈在人前,人們七嘴八舌地討論,事件就成為全體成員的關注焦點,這樣還愁領導不重視?上述第二件事,就達到了如期的目的。學校校長責成團委徹查此事。可是人們在起鬨之時,誰去考慮事情背後的真偽呢?人們義憤填膺,勇於做鍵盤俠,快意口舌,煽動情緒,唯恐天下不亂。到頭來讓人打臉的事,我們關注的焦點事件居然是子虛烏有,居然是學生編造的呢。

在這個網路時代,訊息傳播之快,範圍之廣,引起震動之大,是以往任何時代都不能企及的。我們這個時代也許什麼都缺,就是不缺虛假的資訊。生長在這個時代,我們也許沒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可是在沒有充分調查之前,我們可以謹慎發言啊。因為毛主席老早就教導過我們,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