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滑輪》教案

來源:才華庫 9.95K

人教版《滑輪》教案

人教版《滑輪》教案

(一)教學要求

1.知道使用滑輪的好處。理解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作用。

2.會根據滑輪組的掛線判斷滑輪組的省力情況,會根據要求,正確組裝滑輪組。

(二)教具:學生分組實驗。單個定滑輪和動滑輪、兩個定滑輪和兩個動滑輪的滑輪組、鉤碼、彈簧秤、細線繩、剪鐵用剪刀、鑷子、鐵片。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1.槓桿有哪三種?各有什麼特點?舉例說明。

2.剪鐵用的剪刀和鑷子是省力槓桿還是費力槓桿?

教師出示實物並進行演示。出示畫有這兩個槓桿的示意圖的黑板。要求學生正確畫出它們的力臂,講清道理,說明結論。

剪鐵用剪刀和鑷子兩槓杆示意圖如圖4所示。

 二、進行新課

引言:看課本圖13—12。提問,我們用力向下拉繩子,國旗上升,你知道旗杆的頂部有什麼裝置嗎?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旗杆頂部有一個滑輪,滑輪是一個周邊有槽的輪子。觀看實物,引出本節內容並板書:“三、滑輪”

滑輪有兩種:定滑輪和動滑輪。

1.定滑輪

(1)觀察定滑輪,指出旗杆頂端裝有一個定滑輪。定滑輪工作時,它的軸固定不動。看課本圖13—9,分辨哪個是定滑輪。教師邊講邊演示。

(2)提問:使用定滑輪有什麼好處?

(3)組織學生實驗:按課本本節實驗1要求進行。參照課本圖13—10裝置進行。

說明:重物用2個鉤碼錶示,用彈簧秤測得的數值有兩個,一是鉤碼重,另一個是通過定滑輪拉鉤碼時彈簧秤的示數。

學生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4)總結: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數值,得出並板書:“1.定滑輪: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的方向”解釋動力方向的改變。

2.動滑輪:

(1)看課本圖13—9,分析乙圖提起重物使用的滑輪與甲圖中的定滑輪有何不同點?

教師在學生討論後小結:乙圖中提起重物的滑輪是動滑輪。動滑輪工作時,軸和重物一起移動。另外用力方向也不同,甲圖中人的拉力方向是向下的,使用乙圖中的動滑輪提升重物人拉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教師邊講邊演示動滑輪提升重物。

(2)提問:使用動滑輪有什麼好處?

(3)組織學生實驗,按課本課文實驗2參照圖13—11進行實驗。

說明:重物用3個鉤碼錶示。用彈簧秤測出鉤碼重。用彈簧秤通過動滑輪來拉鉤碼,讀取彈簧秤的示數時,跨過動滑輪的兩條繩要豎直、平行。

學生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4)總結:由學生根據實驗測得的數值分析得出,使用動滑輪提升鉤碼,彈簧秤的示數約是鉤碼重的二分之一。教師指出:在提升鉤碼的過程中也把動滑輪提升起來,當鉤碼重遠大於動滑輪重時,動滑輪才可忽略不計,從而得出使用動滑輪可以省一半力的結論。

板書:“2.動滑輪:使用動滑輪可以省一半力”

說明此時鉤碼由兩段繩子吊著,每段繩子只承擔鉤碼重的一半。

3.滑輪組

(1)提問:看課本圖13—15,小女孩為什麼能吊起一頭牛犢?

教師指出:小女孩要拉住比她體重大得多的牛犢,使用了由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成的滑輪組。這樣既節省了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板書:“3.滑輪組:

①由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

(2)提問:使用滑輪組的優點是什麼?

(3)學生實驗:按圖5所示(出示小黑板或掛圖)組裝由2個定滑輪和2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重物用4個鉤碼錶示。先用彈簧秤直接掛鉤碼,稱出物重。再用彈簧秤通過滑輪組拉鉤碼勻速上升,並讀出彈簧秤的示數,即動力F的大小。研究用滑輪組提起重物所用拉力大小(即動力)與物重之間的關係,並說明拉力的方向和重物移動方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