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我們應如何面對論文

來源:才華庫 1.23W

新課程我們應如何面對論文

新課程我們應如何面對論文

語文新課程標準頒佈以來,給語文教學帶來了無限生機,一些教學理念先進的教師,在新課程標準關照下,積極實行課堂教學改革,推出了富有生命力的課堂教學正規化,常常讓人感到語文教學充滿詩情畫意,讓人擊節讚歎。但是在現實中我們也看到,許多老師忙於教學,很少關顧新課程標準,更不用說具有教學新理念了。所謂理念,就是一個人具有的準備付諸行動的信念,它既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行為。如果沒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怎麼能有先進的教學行為。面對新課程,語文教師應該積極應對,只有用新課程標準指導自己的教學,才能走出傳統教學的誤區,實現語文教師與新課程一同成長。

如何才能實現語文教師與新課程一同成長?筆者以為:

一、語文教師要多讀書。

讀書能夠改變人的氣質,提升人的品位。特別是我們做語文教師的,如果你連新課程標準規定的學生必讀作品都沒有讀過,你怎麼指導學生讀書。讀書不僅是提高自我的需要,實在是教師的職業需要。新課程標準指出:“好的教師是學生可信任的人,是擁有專業力量的值得尊重的成人。這種教師的權威不是‘外部強加’,而是‘內在養成’的;不是靠制度的力量確立的,而是通過教師的教學風格樹立起來的。”這種“內在養成”的重要途徑就是讀書,當然要讀的書很多,我們可以有選擇地讀,筆者以為語文教師必須讀兩種型別的書。

(1)要讀跟自己專業相關的書,幫助自己提高學科教學能力。老一代教育家葉聖陶、張志公、呂淑相語文教學理論,我們要了解;魏書生、於漪,錢夢龍的教學思想我們也要熟悉;新生代教育家韓軍、李鎮西等人的教學風格我們更要學習。這樣博採眾長,能夠豐富我們的教學理論,增強我們做一個學者型教師的底氣。葉聖陶的 “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錢夢龍的“三為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教學主張,直到韓軍等人新語文教學思想,無疑是語文教學的寶貴財富,我們應該好好借鑑,從中汲取適合我們的教學藝術,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

(2)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陶冶我們的情操。老實說,現在的學生知識比我們老師豐富,英特網上的資訊,學生掌握的比我們快。如果我們不讀書,就很難在知識擁有量上超過學生。也很難與學生進行交流,教學的本質實際就是一種溝通。新課程標準所列學生必讀書目,教師要心中有數,哪些作品我們已經讀過,哪些作品我們還沒有涉獵,計劃在什麼時間讀完這些書,應該有全盤考慮。我們教師的閱讀大多是在中學和大學時代完成的,工作以後,很難有充分的時間閱讀大量的書,但要做一個有內涵的教師,必須大量閱讀,吸納別人的長處,哲人說,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有通過讀書,才能讓我們與眾不同,做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語文教師。

二、語文教師要多積累。

(1)積累自己的教學經驗。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大學裡的教學法

沒有把我們帶進語文教學的自由天地,倒是教學實踐使我們迅速成長。筆者無意否定大學的教育學,但從我自己的教學經歷看,剛剛走出大學校門時,不知所措,只有經過了實踐的鍛鍊,才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一般教師都要經歷這樣三種教學境界:第一種境界:努力鑽研教參、教材,恨不能把教參上的東西,一股腦兒教授給學生,實際卻掛一漏萬,抓不住重點,大部分時間都消耗在備課,改作業上,用來進行業務進修的時間就太少了。第二種境界: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走進課文,儘量把跟作品相關的東西介紹給學生,不囿於課本。譬如教學《世間最美的墳墓》,大量介紹茨威格和托爾斯泰的生平事蹟,讓學生了解兩個心靈相通的偉人的偉大品格,更好地讀懂茨威格對托爾斯泰的景仰之情,從而理解托爾斯泰墓巨集偉感人的真正涵義。第三境界厚積薄發境界。知識積累比較豐厚,教法上比較自如。不僅自己走進文字,而且帶領學生走進文字,與文字編者對話,與文字作者交流,師生溝通是那樣的自然融合。這是語文教師教學的最高境界,如果沒有多年的教學經驗的積累,是很難達到這種境界的。

(2)積累典型的課案。譬如一些特級教師的課,凝聚了他們多年的經驗積累,也閃耀著他們智慧的光芒,對我們啟發很大。積累典型的教案,可以幫助我們迅速入門。《中學語文教學》、《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學習》等雜誌上介紹的教學個案,很有實用性。語文教師不能不讀。說實話沒有哪一個語文教師不是在借鑑別人的教學經驗基礎上逐步學會教書的。著名特級教師餘映潮老師的課案設計,閃爍著教者的睿智,著名特級教師陳鍾樑的教學經驗,給人啟迪。從他們的教學體會和經驗中,我們可以得到很大的啟發,幫助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其實我們身邊的一些老師的課堂教學每每有閃光的地方,也是我們應該借鑑吸收的。積累得多了,就會變成我們教學的可利用資源。

三、語文教師要多思考。

語文教師不能沒有自己的觀點。人靠思想站立,如果我們僅僅是照搬別人的東西,而沒有自己的思想,那麼我們也很難成為有個性的語文教師。

(1)思考教材。挖掘教材的意蘊,引領學生走進文字,與作者對話,深入領會文字的豐富內容。一位評論家說,欣賞畫家的畫“重要的不是畫什麼,而在於怎麼畫。”語文教學也是如此,重要的是在於怎麼寫。教學《門檻》一文,我們要教學生思考,俄羅斯姑娘跨進門檻會怎麼樣?種種拷問來自何方?是敵人?是親友?還是自己心靈的顫動?最後一個問:“你將來總有一天連你自己的信仰也不再相信。”這句話很難說是背叛,或是超越。為什麼這一問要放在最後?姑娘跨進門檻,最後一句是誰說的。一位聖人是誰?是屠格涅夫的旁白,還是姑娘自己?這樣多元解讀《門檻》,可以使學生的智慧得到開發。

(2)思考學生。語文教學實質就是一種溝通,一種合作,作為教學的主體物件的學生需要了解什麼,有那些求知的慾望,教師必須瞭解,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組織教學。讓學生帶著問題進教室,帶著求知的慾望走進文字,充分尊重學生的思考。馬卡連科說,教育成功的祕訣只有兩條,最多的去要求學生,最多地去尊重學生。語文教學就是在要求與尊重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度”,是語文教學成功的標誌。

(3)思考教法。別人的東西再好,那是適合彼時彼地的情境,而此時此地的情況不同,學生基礎不一樣,適合別人的東西未必適合自己。所以語文教師必須得有自己的教學主張,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現代教育技術帶來了先進的教學技巧,但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多媒體課件製作。最重要的是教學語言的選擇。誦讀是一種非常實在的教學方法。一位專家說,每教一篇課文至少要讀三遍。通過誦讀體悟,閱讀鑑賞。不同的文體採取不同的方法,恰到好處地運用教學方法,把語文課上成充滿語文味的課,不能不分文體,不論什麼學生總在一個層面上傳唱統一首歌。

有了豐厚的積累,深入的思考,語文教師處理教材,組織課堂教學就能得心應手。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實現語文教學“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的價值追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