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立交橋

來源:才華庫 9.99K

北京立交橋1

教學目標

北京立交橋

1、通過與《中國石拱橋》的比較閱讀,掌握記敘與說明等表達方式在不同文體中所起的作用。

2、能複述通訊的特點,寫簡單的通訊。

3、體會改革開放的政策促進了經濟騰飛,給京華大地帶來的巨大變化,增強熱愛社會主義制度的激情。

教學重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區別記敘和說明這兩種表達方式的不同作用,這也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媒體:多功能講臺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一、匯入新課

通過《中國石拱橋》一文的學習,我們領略了趙州橋的雄偉、盧溝橋的丰姿。這些橋都是建造在河流上的,那麼,有沒有陸地橋呢?(可要求學生齊答)有誰見過陸地橋呢?能說說陸地橋的模樣嗎?(指名讓學生回答)

陸地橋大多指的是“立交橋”,這是多層立體交叉橋樑的簡稱。現在讓我們一起去一趟首都北京,共同欣賞北京立交橋的雄姿吧。(放北京立交橋的視訊)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讓學生朗讀課文,要求大家畫出難寫難懂的生字詞。

2.正音正字(出示小黑板):

顫(zhàn,又讀chàn)窺(kuī)匝(zā)悖(bèi)徜徉(cháng yáng)

苜蓿(mù xu) 橢(tuǒ)瞰(kàn) 涵(hán) 浚(jùn) 愜(qiè)

塞(sè 堵塞;又讀sài邊界險要之處,要塞、關塞)翌(yì) 迥(jiǒng)湍(tuān) 嫗(yù)

3.解釋下列詞語:

雨後春筍:大雨過後,春筍旺盛地生長出來。比喻新事物蓬勃湧現。

奼紫嫣紅:形容各種嬌豔好看的花。奼,美麗,嫣,美好、嬌豔。

丰姿:同“風姿”。指容貌、儀態。文中有豐滿、美好的意思。

愜意:稱心、舒服。

鳥瞰:從高處往下總體看。瞰,看。

4.理清文章結構層次。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小結,明確:

全文共18自然段,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敘寫作者孩提時所見到的水上橋。

第二部分(3—14段),具體描繪京城大地的立交橋。

第三部分(15—18段),讚美京華大地的立交橋。

三、聽錄音,範讀課文

四、研習新課

1.學習第一部分。

提問:本文的題目是“北京立交橋”,可作者卻從“護城河橋”說起,假如把第1段刪掉行不行?為什麼?

討論,明確:作者從護城河橋談起,是經過精心考慮的。從作者的親身經歷說起,使讀者有一種親切感;再者,從“顫巍巍”的木板橋寫到雄偉壯麗、氣勢巨集大的立交橋,可引起讀者聯想、比較,說明建國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京華大地的巨大變化;第三,從水上橋寫到陸地橋、路上橋,也顯得非常自然。因此,第1段是切不可刪的。

2.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提問: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可以分為幾個層次?

討論,明確:第1層,3—4段,敘寫京城第一座立交橋——復興門立體叉橋;第2層,5—8段,敘述京城立交橋建造的速度和巨集大的規模;第3層:9—14段,描繪四座立交橋的各自風格、特點。

(2)提問:當第一座立交橋出現在京華大地的時候,作者是一種什麼心情?從文中找出有關詞語。

明確:強烈的好奇心,先睹為快的急迫感,促使我“特意”跑去一睹丰姿。“從沒有見過的陸地橋”,激起了作者的“童趣”;“闖入了我們的生活”的立交橋,引起了作者的無限感嘆。

(3)提問:作者在文中說到大型立交橋共有61座,所提到的共多少座?詳細描繪的有哪幾座?

討論,指名讓學生回答。

教師明確:作者所提到橋名的共十座,詳細描繪的共五座,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的一座——復興門立交橋;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的四座——建國門立交橋、西直門立交橋、三元橋、玉蜓橋。

(4)請同學們欣賞課文前的彩色插圖和投影的圖片,對照課文,說說它們分別是文中描述的哪座立交橋。(岀示圖片)

(出示立交橋,引導學生欣賞立交橋的丰姿)

(5)集體朗讀第14段,要求有感情,有節奏。

五、佈置作業

1.整理生字、詞。

2.完成課文後練習七的造句。

3.思考:作者在第三部分裡,是怎樣讚美立交橋的?

4.從本文中找出說明的語句,思考作用。

第二課時

一、檢查造句練習

二、學習第三部分

1.指句讓學生朗讀第三部分。

2.提問:作者寫路口堵塞現象時借用了什麼術語?運用了哪些比喻?這樣寫是不是離題了?

學生小聲閱讀,同桌討論。

指數名學生髮言,教師點拔、小結,明確:作者借用了醫學術語“動脈栓塞”,形象生動地道出了當年交通堵塞的現象;為此,作者運用了多種比喻,展現了早晚行車高峰時“那一鍋沸粥般的情景”:汽車流——“組成長蛇陣,像邁不開步的老嫗”。自行車流——“像衝破堤壩的洪水,漫溢到路口的每塊空間”;這樣寫並未離題,而是運用了比較的方法,來讚美立交橋的巨大作用,來歌頌立交橋給經濟建設、人民生活帶來的好處,從一個側面讚頌了黨的改革開放的政策。

集體朗讀第17、18段,教師板書:

都市大動脈,動脈栓塞通,順暢,愜意。

三、小結課文

1.教師簡述“通訊報道”的特點:

通訊,也叫通訊報道,是以記敘為主要表達方式,反映人物、事件的新聞體裁。通訊可分為人物通訊、事件通訊。通訊以記敘為主要表達方式,還可穿插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方式。本文是事件通訊。

2.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

師生共同討論,明確:本文報道了北京立交橋建設事業的飛速發展,描述了立交橋的.雄偉壯麗的風姿,熱情讚頌了黨的改革開放的方針政策。

四、集體朗讀第2、5、8、14、17、18段,從中體味作者蘊含於其中的思想感情。

五、體會語言

1.提問:上節課要求大家從本文中找出說明的語言,並思考作用。現在我們共同來探討這個問題。

指名學生朗讀本文中說明的語言,教師補正:第7段中“1984年建成的三元橋……全部工期只用9個半月”;第11段;第13段中“它是橋群組成……彷彿是刻意創作的超大型藝術雕塑。”

追問:如把這些說明的語言去掉,表達效果會不會受到影響?

學生討論、發言,教師明確:如果去掉這些說明性的語言,文章的表達效果會大大受到影響。例如,只用9個半月就建成的三元橋立交橋(出示教學掛圖,或欣賞課本彩色插頁),如果刪掉“9個半月”、“幹道”、“棧橋”、“地下道”等說明的語句,就不能顯示三元橋巨集大的規模,也就顯示不了在已開發國家也不多見的建設速度。再如,將三元橋進行比較的“玉蜓橋”、“8座跨河橋,6座匝道橋,4座通道橋,3座鐵路箱涵,組成一個龐大的橋的系統,建橋總面積是三元橋的兩倍多。”離開了這些說明的語句,稱之為“橋群”、“龐大的橋的系統”,讀者就很難理解,譽之為“壯美”,就令人難以置信。

2.小結:課文中還有幾處說明的語言,這裡不一一列舉討論。由此可見,在記敘文中插入一些必要的說明,可以把事情講得更加清楚,可以把作者的思想表達得更加明白。同樣的道理,在說明文中插入適當的記敘或描寫,可以使讀者清楚地瞭解事物的發展過程,準確地把握事物的內外特徵。

4.總結,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可以知道,記敘文是以寫人記事寫景為內容,以記敘為主要手段。為了使記敘的事情通俗易懂、清楚明白,離不開必要的說明和恰當的描寫;說明文是以說明事物特點、闡明事理、介紹知識為內容,以說明為主要手段。為了使說明的物件形象、生動、準確,需要簡明的記敘、生動的描寫。我們讀文章、寫文章,都要認真分析善於運用各種表達方式,以瞭解作者的創作意圖、達到自己的寫作目的和要求。

六、佈置作業

1.作文訓練:

把《北京立交橋》改寫為說明文。要求:a.抓住立交橋的特徵,注意詳略得當;b.區域性改寫或全部改寫;c.200~300字。

2.完成課文後練習一、二。

北京立交橋2

教學目標

1、 積累字詞,瞭解通訊的特點

2、 體會作者在記敘和說明中的感情,瞭解立交橋的發展對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功能。

教學重點 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體會說明性語言和描寫、敘述性語言的區別。

教學設計

一、匯入 板書: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匯出“橋”字,讓同學們說出橋的含義,然後再板書“立交橋”三個字,設定懸念,走進文字。

二、檢查預習

1、 給黑體字注音 窺見 匝道 並行不悖 雨後春筍 徜徉 迥異 鳥瞰 儼然 奼紫嫣紅 疏浚 栓塞 偃旗息鼓 苜蓿 老嫗 愜意

2、 解釋下列詞語 並行不悖 雨後春筍 昭蘇 奼紫嫣紅 徜徉 偃旗息鼓

三、熟讀課文,標出段落序號,劃分結構層次。 全文共 18 段,可分為三部分。

(一) (1—2) ,敘寫作者孩提時的所見水上橋。

(二) (3—14) ,具體描繪京城大地的立交橋。

(三) (15—18) ,讚美京華大地的立交橋。

四、研習新課。

1.學習第一部分。 提問:本文的題目是“北京立交橋” ,可作者卻從“護城河橋”說起,假如把它刪掉行不行? ——①從親身經歷說起,有親切感。 ②引起讀者聯想、比較。 ③從水上橋寫到陸地橋、陸上橋顯得自然。

2.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提問:第二部分是文章主體,可以分為幾個層次?

(一) (3—4)敘寫京城第一座立交橋。

(二) (5—8)敘述京城立交橋建造的速度和巨集大的規模;

(三) (9—14)描繪四座立交橋的各自風格、特點。

(2)提問:作者在文中說到大型立交橋共 61 座。所提到的共多少座? ——提到橋名 10 座,詳細描繪 5 座。 (2) 閱讀 10—13 段,完成表格。 橋名 使用比喻句 橋的作用 建國門立交橋 建國門橋如苜蓿葉 跨越時間 節油養車 保障安全 美化環境 西直門立交橋 西直門橋如滿月、盤龍 三元橋 三元橋開闊、舒展、豁亮 玉蜓橋 玉蜒橋組成一隻巨大的蜻蜓

(3)集體朗讀 14 段,要求有感情、有節奏。板書 橋之多 橋之美 橋之用

(4) 、提問:作者寫路口堵塞現象時借用了什麼術語? 作者借用醫學術語“動脈栓塞” ,形象生動道出了寫於交通堵塞的現象,運用比較法來讚美立交橋的巨大 作用。

五、小結課文:

1.教師簡述“通訊報道”的特點: ——通訊,也叫“通訊報道” ,是以記敘為主要表達方式,反映人物、事件的新聞體裁。通訊以敘為主, 還可插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方式。

2.中心思想: 本文報道了北京立交橋建設事業的飛速發展,描述了立交橋的雄偉壯麗的風姿,熱情讚頌了黨的改革開放 的方針政策。

3.在記敘文中插入一些必要的說明,可以把事情講得更加清楚,可以把作者的思想表達得更加明白。

4.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可以知道,記敘文是以寫人記事寫景為內容,以記敘為主要手段。為了使記敘的事 情通俗易懂、清楚明白,離不開必要的說明和恰當的.描寫。 說明文是以說明事物特點,闡明事理,介紹知識為內容,以說明為主要手段。為了使說明的物件形象、生 動、準確、需要簡明的記敘、生動的描寫。我們讀文章、寫文章,都要認真分析,善於運用各種表達方式, 以瞭解作者的創作意圖、達到自己的寫作目的和要求。 六、拓展練習 用說明性語言和記敘性語言,分別描寫一個熟悉的事物,比較表達效果的不同。

北京立交橋3

教學目的:

一、體會改革開放的政策促進了經濟騰飛,給京華大地帶來的巨大變化,增強熱愛社會主義制度的激情。

二、通過與《中國石拱橋》比較閱讀,理解記敘與說明等表達方式在不同文體中所起的作用。

三、瞭解通訊的特點。

教學難點:

區別記敘和說明這兩種表達方式的不同作用。

教學重點:同難點。

教學方法

①與《中國石拱橋》進行比較閱讀、分析、理解、把握記敘文和說明文的特點。

②利用課文插圖或教學掛圖進行欣賞分析,把握立交橋的特點。

教學時數:二節。

第一節

要點:匯入新課,檢查預習,理清文章結構。學習一、二兩部分。

內容和步驟:

一、導言:陸地上有沒有橋?有誰見過陸地橋,能說說陸地橋的模樣嗎?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讓學生朗讀課文,要求大家畫出難寫難懂的生字詞。

2、生字:

顫 窺 匝 悖 徜徉 苜蓿

橢 瞰 涵 浚 愜 塞

翌 迥 湍 嫗

3、理清文章結構層次。

全文共18段,可分為三部分。

一(1—2),敘寫作者孩提時的所見水上橋。

二(3—14),具體描繪京城大地的'立交橋。

三(15—18),讚美京華大地的立交橋。

三、範讀課文。

四、研習新課。

1、學習第一部分。

提問:本文的題目是“”,可作者卻從“護城河橋”說起,假如把它刪掉行不行?

——①從親身經歷說起,有親切感。

②引起讀者聯想、比較。

③從水上橋寫到陸地橋、陸上橋顯得自然。

2、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提問:第二部分是文章主體,可以分為幾個層次?

——(一)(3—4)敘寫京城第一座立交橋。

(二)(5—8)敘述京城立交橋建造的速度和巨集大的規模;

(三)(9—14)描繪四座立交橋的各自風格、特點。

(2)提問:作者在文中說到大型立交橋共61座。所提到的共多少座?

——提到橋名10座,詳細描繪5座。

(3)閱讀10—13段,完成表格。

橋名 使用比喻句 特點

建國門立交橋

西直門立交橋

三元橋

玉蜓橋

(4)請同學欣賞課文前的彩色插圖和文中插圖,對照課文,說說它們分別是文中描述的哪座立交橋?

——引導學生欣賞立交橋的丰姿。

(5)集體朗讀14段,要求有感情、有節奏。

五、小結本課內容。

六、佈置作業。

1、整理生字、詞。

2、完成課後練習七。

課後回顧:

第二節

要點:

學習第三部分,比較閱讀,總結課文,佈置作業。

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造句練習。

二、學習第三部分。

1、指名朗讀。

2、提問:作者寫路口堵塞現象時借用了什麼術語?

——作者借用醫學術語“動脈栓塞”,形象生動道出了寫於交通堵塞的現象,運用比較法來讚美立交橋的巨大作用。

集體朗讀17、18段。

三、小結課文:

1、教師簡述“通訊報道”的特點:

——通訊,也叫“通訊報道”,是以記敘為主要表達方式,反映人物、事件的新聞體裁。通訊以敘為主,還可插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方式。

2、中心思想:

本文報道了建設事業的飛速發展,描述了立交橋的雄偉壯麗的風姿,熱情讚頌了黨的改革開放的方針政策。

3、在記敘文中插入一些必要的說明,可以把事情講得更加清楚,可以把作者的思想表達得更加明白。

4、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可以知道,記敘文是以寫人記事寫景為內容,以記敘為主要手段。為了使記敘的事情通俗易懂、清楚明白,離不開必要的說明和恰當的描寫。

說明文是以說明事物特點,闡明事理,介紹知識為內容,以說明為主要手段。為了使說明的物件形象、生動、準確、需要簡明的記敘、生動的描寫。我們讀文章、寫文章,都要認真分析,善於運用各種表達方式,以瞭解作者的創作意圖、達到自己的寫作目的和要求。

六、佈置作業:

1、把《》改寫成說明文。

要求:

a、抓住立交橋的特徵,注意詳略;

b、區域性改寫或全部改寫;

c、200—300字。

2、課後練習八。

北京立交橋4

北京的符號不屬於符號學範疇,而是精神領域,所以它並不具有唯一性。

故宮紫禁城和西直門是北京最有名的兩樣東西。故宮為歷史沉澱,體現了北京的滄桑以及建築學的巨集大。而後者則通過網路傳名全國,體現了建築學的高度,所謂高度並不是說它的尺寸,而是它的地位。

我想西直門立交橋的設計者一定是博爾赫斯的擁躉——博大爺流行於80年代,時間上吻合假設——對於中國情結很深的《小徑分岔的花園》迷戀非常。所以此人建設了一座似乎擁有無限結構,充滿未知性的橋樑,來展現文學之力。的確,以創作的角度講,這是一座可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橋,但以北京的哥的角度講,就應該把設計師吊在立交橋高處的一角,讓他好好看看自己設計的這叫什麼東西。

當然,西直門立交橋並不醜惡,實際上也沒有多少人討厭他。在這個網路時代,它成了大眾將北京娛樂化的工具,作為這方面的符號,這傢伙乾的不錯。

故宮是給外人看的,北京土著基本沒有會花上進百元的鈔票去裡面觀光,那根本不值(北京小資不在此列,她們會在故宮裡的星巴克溜溜泡一天),故宮在北京人的印象裡並不以物質形式存在,它是許多故事、許多傳說以及至今混跡在故宮牆壁上的`妖魔鬼怪,它是一種念想兒,所以故宮本身是9999間房屋組成的建築群還是半間茅廁,都一樣,它就是真正的北京符號。

我要說,故宮和立交橋以及長城等等建築物,只是北京符號的一部分,屬於可以看的"標誌性"。北京的另一層面則是可以體驗的,這裡風沙大、黑人多。

北京氣候問題不需要說明,黑人並不是單純的指美、非黑色人種同胞,而是說黑戶多,外國人、各地遊覽者、來京工作者都算。據說現在黑戶人數已經大大超過土著,"哎呦我靠快來看這有一北京人!"的感嘆越來越多。

在風沙漫天,空氣乾燥的下午,你來到王府井步行街,希奇古怪的人們從你身邊走過,有道士、有和尚、有老外、有hip青年也有板兒爺,他們走在街上,走在寂靜裡,而陰……一會排成個一字,一會排成個人字,內酷到家。

北京的符號?這跟細節無關,它只是生活在這裡的居民的個人信仰,如果你在衚衕裡找位北京爺們問問他,北京的符號是什麼?那麼它可能是驢打滾、公共廁所、東來順、三里屯、簋街、******、老舍茶館、京門相聲。

最後他會用雙手劃出一個龐大的圈子,告訴你,全都是--簡直就充滿神性。

北京立交橋5

教學目的:

1.瞭解通訊的特點

2.說明文和記敘文作比較

教學方法:

注意說明文和記敘文的區別和交叉。

從目的,記敘的完整性與比重,描寫的程度等方面同第一課作比較;將某些代表性段落改寫成說明文,達到更鮮明直接的比較目的,對於交叉,可重點分析幾個代表性段落,摘取說明部分。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步驟:第一課時

預習作業:思考題

(1)裡有哪些記敘成分?

(2)與《石拱橋》的不同表現在哪?

生詞注意

匝道(zā) 翌日(yì) 迥導(jiǒng) 鳥瞰(kàn) 湍急(tuān)

老嫗(yù) 並行不悖(bèi) 疏浚(jùn) 矗立(chù)

徜徉(dnáng)(yáng) 茴蓿(mù)(xu) 豁亮(hu)

儼然(yǎn) 奼紫嫣紅(chà)(yān) 愜意(qiè)

栓塞(shuān)(sè) 偃旗息鼓(yǎn)

文學常識:通訊是新聞體裁,一般是記敘文,用敘述描寫等多種方法報道現實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通訊必須真實、詳細、生動、文學色彩較淺。

課文分析

是一記事的通訊,它報道了北京立交橋的修建和建成後的情景,在給劃分段落時,我們要思考以下問題:

(1)“立交橋”這個名詞最先出現於哪一節?(3節)

(2)課文介紹立交橋時,先用什麼順序?從第幾段起改換了記述順序?(先以時間為順序,從10節後改成空間順序)

(4)從哪段開始是回顧立交橋出現之前的情景?(15節)

(3)哪些段落是帶性的段落?

(8節,從時間上總括上面幾段,介紹建橋速度和數量,9節、14節,從空間上總括,介紹立交橋的造型姿態)

(5)從第幾段開始又說起立交橋了?(17節)

弄清了上面幾個問題,我們就給課文找出了幾個分界處,那就是:2、3節之間;8、9節之間;14、15節之間;16、17節之間。

是不是就應當以這四個分界處將課文分為五部分?若不是該如何合併劃分呢?(見書)

(一)十年中北京立交橋飛速發展的情況。

(二)北京立交橋的多姿多彩。

(三)北京立交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

現在我們對這三點逐一進行分析。

第一部分

請在課本上標出表示時間和橋名的詞語。

(板書)

從圖表上我們看到文章記敘了1974復興門橋,1978以後十年間建成的共61座橋,其中點出名稱的共八座,為什麼1980以後的就一般不再點名了呢?

(因為橋太多了,速度太快,不能也沒必要一一列舉)

從課文中哪體現出來了?(見書5節)這些正烘托了立交橋紛紛出現的氣氛。

7節、為什麼記敘完“去年一年”建橋13座後,又打亂了時間順序,說起“1984年建成的三元橋”了呢?

(前面以時間為序,體現出建橋速度快,而三元橋是這61座橋中較大的一座,若放到前面就無法突出這個“大”,若突出了“大”,就干擾了“快”,所以放後面合理)

6節、連用時間詞,說明建橋之快之多,而且是通訊,寫的是真人真事,要力求真實,準確,時間詞的三運用,正體現了這一點。

:同學們回想一下七年級讀過的《新聞兩》你以為通訊和訊息有什麼不同?

1.通訊的敘述比較詳盡具體;訊息的敘述比較簡明概括。

2.通訊較多地報導人物(當然也有事件);訊息以報導事件為主。

3.通訊可以靈活地運用各種表現手法,主要表現手法敘述,但也常常有較多描寫,有時也用抒情、議論等手法,描寫手法上,描寫佔了相當大比例。

作業:課後一二三六。

第二課時

課文寫北京的.立交橋,為什麼從護城河說起?為什麼要這樣寫護城河?

(通過護城河橋的破敗不堪,映襯立交橋的雄偉壯麗)具體分析一下對比:

(“顫魏”:帶縫的“橋板”“——”壯麗雄偉的鋼筋混凝土橋

橋下是“濁流”——車水馬龍

橋邊是“亂墳崗子”“農家柴草堆”——“奼紫嫣紅”立體花園)

課文為何要連寫護城河橋,五帶橋、盧溝橋?

(突出橋與水“形影不離”)

於是作者對橋的舊有觀念做了“與水形影不離的過河的建築物”這裡是為了與陸地橋區別,而引出立交橋。

那麼立交橋特點是什麼?(陸地橋)

4節、“在橋上憑欄下望”,為什麼要“憑欄下望”?

(按習慣,憑欄下望會見到水)

文中為什麼要特別用這個詞呢?

(1節寫護城河橋時曾描寫過“透過橋板縫就問窺見濁流”,用這個詞比較就更明確了;還有一層對比意義)

當年“窺見濁流”,如今“憑攔下望”見到的是什麼呢?當然沒有河,沒有水,文章用“舊日的橋的概念似該修正了”進一步突出了立交橋的特點,但這只是說“沒有”了什麼,那見到的是什麼呢?

(車水馬龍)3節做了描述性說明(見書)

通過說明,作者又點明瞭立交橋路上橋的特點。

第二部分

我們已經知道這一部分是按空間順序介紹的。

那麼9節是從(一)到(二)的過渡,是從什麼過渡到什麼?

(由立交橋的發展轉入到立交橋的造型和姿態)

在這部分中分四段分別介紹了四座立交橋,列圖表這四座橋的特點:

(板書)

14節總括了橋的藝術性

第三部分

立交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起著巨大的作用

交通問題確定不可忽視,課文用“動脈栓塞”形象的喻出路口堵塞給建設事業帶來的巨大障礙,從而突出了立交橋在經濟建設中的巨大作用。

做書後練習二(區別記敘文、說明文)

做書後練習三五(兩種文體的交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