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瑪序列及其特徵報告

來源:才華庫 9.35K

鮑瑪序列及其特徵報告

鮑瑪序列及其特徵報告

鮑瑪序列及其特徵報告

小組成員:王歡(PPT製作講解),劉夢穎(報告編寫)鮑瑪序列是由鮑瑪在1962年提出的,用來描述經典濁流沉積的一個序列。鮑瑪序列是鑑定濁流沉積的重要標誌之一。由礫岩,砂岩,粉砂岩和深海泥岩頻繁互層組成的一套巨厚的韻律沉積。韻律組成比較單調,單個韻律的厚度一般幾釐米到十幾釐米不等,一個完整的鮑瑪序列由五部分組成(如下圖)。A段為底部遞變層段,主要由砂岩組成,近底部可含礫石。粒度下粗上細,遞變層理清楚,一般為正遞變。砂岩底面上有沖刷—填充構造和多種印模構造,如槽模,溝模,錐模等,與下伏地層為沖刷侵蝕接觸。A段的沉積厚度較大,多為幾到十幾釐米,單表高流態的遞變懸浮沉積的產物。

B段為下平行紋層段,主要為細砂和中砂,含泥質;具平行層理,粒度遞變層理不太明顯,沿層理面可見剝離線理構造。若B段疊加在A段之上,則兩者是連續過渡的。若由B段作為濁流沉積的底時,則與下伏沉積單元呈突變關係,其間有一沖刷面,此時B段底部層面可見多種印模構造,反映了高流態的沉積水動力條件。

C段為流水波紋層段,以粉砂岩為主,可見細砂和泥質,呈小型流水型波紋層理和上攀波狀層理,常見包卷層理、泥岩撕裂屑和滑塌變形層理。這表明流水改造和重力活動的複合作用。C段與B段、D段兩者是連續過渡沉積的,C段若與下伏沉積單元呈突變接觸,則其間可有沖刷面,並有多種小型底面印模構造。 C段沉積反映了水流從高流態向低流態轉化。

D段為上平行紋層段,由泥質粉砂和粉砂質泥組成,沉積厚度不大(多為幾釐米),具有斷續水平紋層。D段若疊於C段之上,兩者為連續過渡沉積,若單獨出現,則與下伏泥質沉積單元之間為清楚的巖性介面。

E段為深水泥岩段,為遠洋深水沉積的頁岩或泥灰岩,生物灰岩層,含深水浮游化石或其他有機質,具微細水平層理或塊狀層理,於上覆層為漸變接觸,其沉積厚度有賴於濁流發生的頻率和強度。

有時,在E段之上還會發育F段,代表著深海泥岩分層,其中含有典型的遠洋浮游生物化石,代表濁流事件平息後的正常遠洋深海沉積。

鮑瑪序列的整體特徵為向上粒度變細,向上單層厚度減薄,向上構造規模變小,向上水動力減弱,厚度一般小於1米。很難見到完整的鮑瑪序列,事實上,有完整鮑瑪層序的濁積岩僅佔10%~20%。原因是受到濁流的頻率和強度的影響以及再一次濁流的侵蝕沖刷,濁積岩鮑瑪層序的完善程度就會受到破壞。

鮑瑪推斷濁積岩的各個層段在平面上呈舌狀展布,較細粒的沉積層段比其下較粗的層段有更大的展布面積(如上圖)。這是因為在沿濁流流動方向上流速和粒徑都逐漸減小造成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