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大學校徽

來源:才華庫 9.62K

真理大學,是一所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在臺灣北部創辦的私立大學,前身為淡水工商管理學院。分為人文、數理、財經、管理、觀光、語文、知識經濟七個學院,內含數理科學、管理科學及財經三個研究所暨宗教學系碩士班、三十個學系與六個二年制技術系在職班。校園文化優雅,校風淳樸,學術日盛,有明確的辦學宗旨,所培育的學生為社會所肯定。

真理大學校徽

歷史沿革

1872年3月9日,加拿大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師馬偕‧叡理博士(Rev. Dr. George Leslie Mackay)登陸淡水,作佈教、教育及醫療工作。擇定淡水炮臺埔小山丘上(真理大學現址),興建校舍,並親自規劃監工。[1]

1882年校舍建成後,為感念其家鄉安大略省牛津郡(Oxford County)居民的捐助,遂命名為Oxford College,中文名為:理學堂大書院,後人稱之為牛津學堂。當時所授的課程,除了神學聖經道理,尚有社會學的歷史、倫理、中國字部、中國歷史,自然科學的'天文、地理、地質、植物、動物、礦物以及醫學理念、解剖學及臨床實習等。[1]

1959年,真理學院創辦人“北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為繼承馬偕博士對臺灣文化、教育、醫療的功勞與貢獻,決議在淡水“牛津學堂”原址,籌設大學。

1965年8月奉臺灣當局教育部核准設立“私立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2] ,英文校名為“amsui Institut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招收三年制及五年制專科學生。創辦人派蔡培火先生為董事長,聘彭淑媛博士為校長。

1971年4月,董事會聘葉能哲博士為第二任校長,改英文校名為Tamsui Oxford College。

1991年6月,為發展成為綜合大學的初衷,增購臺南市麻豆區的校地一八‧七七三八公頃為分部,與淡水校區校地九‧三三九公頃並計有二十八公頃。

1994年8月1日,奉準改製為四年制獨立學院,定名為:私立淡水工商管理學院,英文校名為Tamsui Oxford University College。

1996年11月,麻豆分部落成,設有二年制技術學群。

1997年2月,第一次招收春季班學生。

1999年8月1日,奉“教育部”核定改名為“真理大學”[2] ,英文校名為Aletheia University(此為希臘語真理的意思)。分為人文、數理、財經、管理、觀光、語文、知識經濟七個學院,內含數理科學、管理科學及財經三個研究所暨宗教學系碩士班、三十個學系與六個二年制技術系在職班。陳慶中牧師為第一任董事長,現任董事長為鄭獻仁牧師,原學院校長葉能哲博士為真理大學第一任校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