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三年級體育上冊教學計劃(精選7篇)

來源:才華庫 2.31W

國小三年級體育上冊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的簡介

教學計劃(課程計劃)是課程設定的整體規劃,它規定不同課程型別相互結構的方式,也規定了不同課程在管理學習方式的要求及其所佔比例,同時,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作出全面安排,具體規定了學校應設定的學科、課程開設的順序及課時分配,並對學期、學年、假期進行劃分。

國小三年級體育上冊教學計劃(精選7篇)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抒寫新的篇章,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後的教育教學方法。那麼教學計劃要怎麼寫才能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三年級體育上冊教學計劃(精選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小三年級體育上冊教學計劃1

一、基本情況

1、學生情況三年級共四個班,每班約五十人左右,以男生居多,大多數學生身體健康,無運動技能障礙。

2、技能情況三年級學生喜歡跑、跳、投擲、攀登、追逐、跳繩、踢毽子等大肌肉活動。但動作則顯得僵硬呆板。

二、教材分析

根據義務教育國小階段的培養目標、《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國小體育教學大綱》以及本校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傳授基本的體育衛生保健知識和體育技能,並在傳授中滲入思想道德教育,使每個學生都發展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和掌握鍛鍊身體的簡單知識及方法,學會一些體育衛生保健和安全常識,培養認真鍛鍊身體的態度。

2、初步學習田徑、體操、小球類、民族傳統體育、舞蹈等專案的基本技術,掌握簡單的運動技能,進一步發展身體素質,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

3、培養學習各項基本技術的興趣和積極性,以及勇敢、頑強、勝不驕、敗不餒、自覺遵守規則、團結協作等優品質。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內容

a、體育衛生保健基礎常識

b、遊戲

c、韻律活動和舞蹈

d、田徑

e、體操

f、小球類

g、廣播體操《希望風帆》

2、重難點

在以上七點內容當上,a、b、d、g為重點內容,其中d、g為難點。體育衛生保健知識是貫徹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建立體育鍛煉與衛生保健教育相結合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體育課的理論教學主要是通過通俗易懂的講述,使學生懂得粗淺的體育鍛煉衛生保健常識。而第九套廣播體操學生都還不會做,應作為重點內容,組織好課堂教學,爭取一個月內教會。

五、教學措施

1、教育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逐步提高鍛鍊身體的主動性和關心自身健康的社會責任感。

2、運用體育對學生特有的影響,培養學生的美感和文明行為,逐步提高,培養遵守紀律,尊重他人,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等集體意識和良好作風。

3、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勇敢、頑強、朝氣蓬勃和進取向上的精神,注意能力的培養,啟迪思維,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

4、特別加強對廣播體操的教學。

六、教學進度

1、室內課:體育與保健課堂守則

2、跑:叫號賽跑複習:廣播操

3、跑:看誰的反應快複習:廣播操

4、跑:衝過封鎖線複習:廣播操

5、球類:運球、迎面接力運球

6、跳:摘果果複習:廣播操

7、跳:階梯型跳複習:廣播操

8、綜合:滿園春色

9、技巧:兩頭翹

10、球類:玩球

11、遊戲:打龍尾

12、測試:50米

13、球賽

14、跑:快起快跑

15、跳:看誰先跳到

16、投擲:投準

17、遊戲:大魚網

18、跳:跳繩

19、球類:你傳我搶

20、綜合:勝利前進

21、坐位體前屈

22、測試:坐位體前屈

23、遊戲:誰的力氣大

24、跳:大家來跳繩

25、測試:一分鐘跳繩

26、跳皮筋

國小三年級體育上冊教學計劃2

一、學情分析

國小三年級的學生組織紀律性較強、情緒變化較大,運動能力有一定發展,上課喜歡玩,運動系統發育不成熟,肌肉力量和協調性較差,想象創造力豐富,學習興趣易激發。應該努力培養學生主動進取的態度,掌握好學習方法,把握學習規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探討,去理解,去發現,去創造。通過合理的運動實踐,在不斷克服困難體驗運動樂趣;提高運動技能,培養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態度,通過從事適宜的運動,瞭解自己的身體變化,增強體質,培養堅強的意志。

二、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1、教學佇列,隊形走為主,每節課都要有佇列對形的練習。

2、掌握基本體操、快速跑、技巧、投擲、身體素質訓練、籃球比賽等。

3、在上課過程中多做一些輔助性練習,如發展耐力速度的定時跑,定距離跑;發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遠成績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臺階、免子跳等;

4、以速度力量練習和耐力練習的.課(跳躍性、耐力性的反覆練習)來改善肌肉的協調性和力量的發揮。

5、並採用小重量和不負重量的方式,通過協性練習和提高動作速度的練習來提高速度力量。

三、教材內容

國小三年級主要選擇田徑(跑、跳、投),體操、遊戲、籃球等基礎專案,以便使學生跑、跳、投的基本技術得到提高。

授課時數根據我校校歷安排和學校要求,本學期共講20周,每週體育授課為3學時,共60學時。每個學期實際上課定為16周,共48學時。上課過程中,若因場地,天氣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將臨時調整。本學期以教學佇列,隊形走為主,每節課都要有佇列對形的練習。配以中國象棋比賽、體育健康理論知識、基本體操、快速跑;耐力跑、定時跑、立定跳遠、身體素質訓練、籃球比賽等。另外在上課過程中多做一些輔助性練習,如發展耐力速度的定時跑,定距離跑;發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遠成績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臺階、免子跳等;多上速度力量練習和耐力練習的課(跳躍性、耐力性的反覆練習)來改善肌肉的`協調性和力量的發揮。並採用小重量和不負重量的方式,通過協性練習和提高動作速度的練習來提高速度力量。每次授課一個到二個主教材(如:跑步或;立定跳遠)其餘(如籃球、佇列隊形、身體素質)訓練將作每次課的準備部分內容。每節課都爭取有一個或兩個小遊戲。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根據實際情況將制定國小生體育與健康課成長評價記錄袋。

四、教學措施及注意的問題

1、根據教學任務,提前準備和佈置好場地、器材、及教學用具。

2、在教學中,加強與重視“三基教學”同時要注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努力完成體育三個方面的任務。

3、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的運用,要從增強學生體質出發,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地安排好、密度和運動量。

4、認真做好學生的學期、學年體育成績的考核和評定,重視資料的積累和保管,並且定期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歸納,指導和改進教學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學中要充分發揮體育委員,小組長及積極分子的作用並且經常做好對他們的培養

五、培優、輔中、轉差集體措施

1、因材施教,分類指導。

2、培養優生,能自覺練習,善於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3、要加強學困生的指導,提高他們的技能水平。

4、教師要關心,熱愛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

5、教師要定時、定點,加強優生優培輔中轉差的輔導。

國小三年級體育上冊教學計劃3

一、教材內容

使學生初步瞭解體育鍛煉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知道一些保護自身健康的基礎的常見的知識,教育學生熱愛生命,關心健康,使學生學會一些基本運動技能,遊戲和韻律舞蹈的方法,培養學生正確的身體姿勢,發展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使學生感受和體驗到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具有活潑、樂觀、愉快的情緒。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主要有走和跑、跳躍、投擲、佇列、體操和武術操。徒手操和輕器械體操,跳繩、攀爬、平衡、技巧、遊戲、以及韻律活動和舞蹈。

三、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共42人,男生25人,女生17人。基本上沒有差生,身體素質優秀者佔90%,良好的佔6%,一般的佔4%。

四、教學要求

教會學生走和跑的動作方法,培養走和跑的正確姿勢,發展走和跑交替和快速跑的能力,能夠較好的,自然的進行走和跑的練習,教會學生拋接輕物和原地持輕物擲遠,投準的方法,發展上肢力量和身體的協調性,並使學生初步具有在投擲練習過程中自我保護的意識。

五、重難點

走和跑、跳躍、投擲、佇列和體操隊型,徒手操和輕器械體操、跳繩。

六、健康教育

1、讓學生知道做操的好處,積極參加課外活動。

2、瞭解正確的身體姿勢是什麼樣子的,並且知道注意個人衛生,及個人的身體健康。學會與同學交往,友好相處。

3、在上課或活動時注意安全,並會自我保護。

4、知道一些疾病的發病原因,並能防護一些疾病。

七、保障措施

1、教師在課上及時講解一些學法和教法,並且知道學生怎樣運動,作到因材施教。

2、教師在課前作到三備:備教材、備學生、備場地。

3、及時與學校聯絡,保障學生有足夠的器材。

4、爭取各班主任的支援,上好體育課。

八、思想教育

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團結友愛,共同合作的精神,讓學生在體育課中獲得樂趣。

國小三年級體育上冊教學計劃4

一、學生情況分析:

今年本人承擔三年級的體育教學任務,從上任教師瞭解到,大多數學生們身體健康,無運動技能障礙,學生們組織紀律性較強、但情緒變化較大,上課喜歡玩,運動能力有一定發展,想象創造力豐富,學習興趣易激發。但運動系統發育不成熟,肌肉力量和協調性較差,應該努力培養學生主動進取的態度,掌握好學習方法,把握學習規律,讓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去探討,去理解,去發現,去創造。將學生身心作為一個整體,通過合理的運動實踐,在不斷克服困難體驗運動樂趣;提高運動技能,培養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態度,通過從事適宜的運動,瞭解自己的身體變化,增強體質,培養學生們堅強的意志。

二、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體育與健康教育”新課標,把“生活教育”的理念滲入到新課程中。堅持“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以促進學生們健康成長為目標,激發學生們運動興趣,培養他們終身體育的意識。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創造力,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位同學受益。

三、教學目標:

1、教學佇列,隊形基本走、跑、武術基本動作為主的練習。

2、掌握基本體操(徒手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時跑、立定跳遠、壘球投擲、身體素質訓練(結合達標專案)等。

3、在上課過程中多做一些輔助性練習,如發展耐力速度的定時跑,定距離跑;發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遠成績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臺階、免子跳等。

4、以速度力量練習和耐力練習的課(跳躍性、耐力性的`反覆練習)來改善肌肉的協調性和力量的發揮。

5、並採用小重量和不負重量的方式,通過協性(結合遊戲)練習和提高動作速度的練習來提高速度力量。

(一)、教學重點:

1、教學佇列,隊形,走、跑、投、課堂常規。

2、掌握基本體操、武術基本動作、快速跑、耐力跑、立定跳遠、身體素質訓練、直線運球比賽等。

(二)、教學難點:

1、力量練習、耐力練習、協調性練習。

2、正確姿勢、規範動作的自我體現。

四、法制滲透

通過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知識,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讓學生從初步瞭解到初步理解,並能結合例項進行多方面的法制教育,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到了法律知識,又在緊急情況下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得以應用。

五、教材分析:

國小三年級體育教材以實踐教材為主。根據學生的能力以及學校的實際條件,體育教材主要選擇田徑(跑、跳、投),體操、遊戲、籃球等基礎專案,以便使學生跑、跳、投的基本技術得到提高;並挖掘生活中的實用技能與武術基本功的練習。

1、從兒童需要出發,不受運動技術系統的制約。即以學生為主,進行遊戲和發展基本活動能力為主的鍛鍊活動。

2、教材內容兒童化,生活化,更好地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實際,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如模仿兔跳,蛙跳等,更多的採納遊戲教學。

3、整本教材以發展學生基本素質,即跑、跳、投、爬的能力為宗旨,通過不斷的練習來提高他們的靈敏、反應、協調能力。

4、藉助很多遊戲讓學生感受到集體和個人的區別,能與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及集體榮譽感。

六、教學措施

1、正確把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進行教學。

2、備好每一堂課,營造一個寬鬆生動的課堂氣氛來;在課前“場地備課”和課後進認真反思

3、採取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如分組教學(異質分組、隨機分組男女分組等),分段教學等。

4、在課間多展開授課內容、動作評比、競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在競爭的氣氛中更好的掌握動作技巧,培養集體榮譽感。

5、積極培養體育骨幹,更多的注重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

國小三年級體育上冊教學計劃5

一、教材分析

根據國家體質健康監測報告,目前我國中國小生的體質狀況一年不如一年,每況愈下的情況令人擔憂,國家教育部以及地方行政、教育機構都在努力提高學生身體體質。我校三年級學生根據2006—2007上期的體育科成績考評結果來看,與以前同年齡段的學生體質有所下降,考評中表現出來的主要問題集中在速度素質、心肺功能、上下肢力量較差,根據這一現象,在下期的體育教學中將加強速度、上下肢力量、耐力的素質的教學,同時結合我校籃球特色選修大量校籃球內容,以此為載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喜歡鍛鍊,養成鍛鍊的習慣,自覺鍛鍊,從而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在二年級基礎上,繼續學習田徑運動專案的最基本的技術動作,掌握簡單的運動技能,發展身體素質,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對學生進行教育,鍛鍊身體,促進身體發展,重點學習加速跑。

一、快速跑

1、高抬腿跑教學中請注意:“預備”——提踵,下頜微收……

2、後蹬跑教學中請注意:

擺動腿以膝領先……最後以腳趾蹬離地面;兩臂屈肘配合……擺動,“…兩腿轉換要快。”指的是前擺與後蹬的轉換,更應強調步幅大。

3、30—50米加速跑:請強調節奏—如勻加速、逐漸加速、突然加速、快加速等等。

二、耐久跑:

1、途中跑—“重心比較高”,更應強調平穩。

2、呼吸—可向學生講清撥出的多才能吸入的多。

三、跳躍:立定跳遠、蹲距式跳遠:助跑有力、有速度和節奏。

四、投擲:雙手從頭後向前拋實心球。

五、技巧:前滾翻起立接球,並進行保護與幫助的教學。

六、武術組合動作

七、遊戲:三年級的遊戲教學中除了加強競爭性、對抗性和集體性外,要注意適當提高動作技術的合理性和活動之中的智力因素,通過改變遊戲的結構和組織形式等,加大遊戲的難度,促進學生身心進一步發展。——遊戲的生命力就在於變化、發展。

八、小籃球:根據我校學生的籃球基礎選修內容如下:行進間運球、單手胸前投籃、行進間傳球、教學比賽。

二、考試專案

1、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專案(儀器測試):身高、標準體重,50米跑,立定跳遠

2、體育課測試專案:1分鐘仰臥起坐、技巧、50米、立定跳遠

國小三年級體育上冊教學計劃6

三年級全冊教材分析:

知識從跑,跳過度到投擲,中間結合體操知識,全面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質。

在這冊教材中,提高學習跳上,跳下能力,以及俯臥挺身的能力,加大學習難度,知識向多方面發展,延伸,使學生多接觸挑戰,在挑戰去克服困難,達到真正鍛鍊身體的目的。

對下肢要求更加高了,要學習單腳跳,跳上跳下,跑不等,而且在後來的學習中又轉到對上身的練習,比如俯臥挺身等,加大了學習的難度和寬度。

體操方面增加了仰臥挺起成橋,以及前滾翻到縱叉,對技能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從這可以看出:體育漸漸地深入到我們的心上和身上,發覺體育真的可以使身心健康,提高體育綜合素質。

三年級教學的具體措施和輔助手段:

一般是把教學內容融入到遊戲中,以遊戲的方式貫穿全課程,在遊戲中結合比賽,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有些比較抽象的動作或者很難做到的動作,先在教室進行講解,配以掛圖或者電腦或者幻燈機的生動的演示,使學生看到正確的連續的動作。在課堂中結合舞蹈和模仿操、棍棒操等的教學,陶冶學生的情操。在課上儘量讓學生自主動手,自己想象,製造體育課上需要的工具,讓學生去收集、製作。下雨天在室內做室內遊戲和教些一般體育常識,如:預防傷病的措施。組織學生觀摩高年級學生上體育課,從中要求學生對自己教師的上課水平提出新的要求,改變形式,使學生更好的去吸收利用,更加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以及促進教師自身的水準。

三年級教材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學習仰臥推起成“橋”,投擲類的專案,球類,一定高度的跳上跳下,前滾翻到縱叉,“獨木橋”上二人換位,直跑屈腿跳高等運動專案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

教學的難點:學生學習的能力是造成學習技術的難點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球類遊戲中,對球類的控制能力,以及身體的先天因素也是造成學習技能的難度的原因之一,比如:柔韌性,彈跳能力等對學習技術的影響,身體的平衡能力,上下肢對運動專案的影響都是使得學生能否學習好技巧的制約因素。

三年級教材總體目標: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2、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鍊的習慣:

3、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5、學會獲取現代社會中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方法。

6、通過練習,可以發展身體的柔韌性,平衡感覺和協調靈敏等素質。

7、培養學生在遊戲中鍛鍊保持平衡的能力。

8、學生能夠在音樂聲中創編簡單的舞蹈動作,並能夠模仿教師做練習;

9、學生對體育課表現出學習興趣,將樂於參加各種遊戲活動;

10、學生在身體健康方面能夠努力改正不正確的身體姿勢;

11、在心理健康方面學生能夠體驗並簡單描述進步或成功的心情;

12、在社會適應方面,學生應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在活動中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和關心。

三年級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上課整隊時能夠找到位置,排隊從縱隊排成橫隊後,學生的意識還是比較好的,大部分學生知道自己應該排在哪個位置,方向感也好了,各班體育委員自己都能夠整隊,報告人數,喊口令等。

學生們都比較喜歡做遊戲,也喜歡編操,自己動手,自己創造新知識,新遊戲。喜歡獨特的遊戲,特別是大家都沒有做過的遊戲。

個別學生上課愛開小差,有時往往打攪教師上課,經過批評教導後稍微有進步。

上課學習的勁頭比較好,善於學習新知識,掌握能力也逐漸提高,對一些韻律操掌握得也很好,而且也很感興趣。

在跑,跳方面的能力也逐漸見好,就是投擲方面還有待提高和挖掘。

同學間彼此關照,共同克服困難。

國小三年級體育上冊教學計劃7

一、體現課改標準的改革精神

以“健康第一”作為指導思想,強調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發展學生的個性、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豐富課的組織形式

體育課內容的多樣化必然要有多樣的組織形式。處於水平二階段的孩子對新事物最容易接受,他們不喜歡那些一成不變的東西。因此,上課的形式應該力求生動活潑、變化多樣。例如,過去我們較多的使用一種聽口令做動作的形式,如做操、排隊、行進、集合等。對孩子來說,這種形式的過多使用,就會使體育課顯得非常呆板,孩子的活動興趣也會隨著口令逐漸消退。其實,除了聽口令外,我們還可以選擇聽音樂做動作,聽語言做動作,跟隨老師一起做等形式。在活動方式上,我們也可以有許多選擇,例如:可以讓孩子以個人形式進行獨立活動,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尋找同伴一起活動,開動腦筋,獨立進行有創意的練習。

三、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

建立平等教學觀念,讓絕大多數學生都能達到所制定的教學目標。面向少數學生的做法,其結果只能使絕大多數學生體驗不到體育學習成功的快樂,失去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喪失體育學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體育課程無論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在教學方法的使用上,在學習評價的標準上,都應該充分考慮絕大多數學生的情況,使他們在充分體驗體育學習樂趣的同時,能夠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作好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工作。

教師應作好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工作。通過預先評價、過程評價和終結評價,瞭解學生學習情況,判斷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水平和個性的機會,鼓勵與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在評價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學生學習態度、創新意識和學習的進步程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