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血栓的四宗罪

來源:才華庫 1.28W

什麼是血栓呢?血栓對人有什麼危害呢?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警惕血栓的四宗罪,僅供參考。

全球一半人死於血栓

道路如果堵塞,交通運輸會癱瘓;人的血管如果堵了,其結果則是致命的。近年來,腦血栓、心肌梗死、周圍動脈血栓、深靜脈血栓、肺栓塞等一系列血栓栓塞疾病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據統計,其導致的死亡已達全球總死亡人數的51%。因此,血栓,這個血管中的幽靈,多專科醫生共同的對手,已成為人類健康最大的敵人。

人體血液中有凝血與抗凝兩大系統。正常情況下,二者處於動態平衡狀態,當這種平衡局面被打破,且凝血系統佔優勢時,血栓便應運而生。具體來說,血栓是血液成分在血管或心臟內膜表面形成的血液凝塊或沉積物,它可以發生在血管中的任何地方,導致血液流動停止。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表現從頭到足都有。腦血管血栓可使患者出現一側肢體功能障礙,即偏癱、失語、視覺和感覺障礙、昏迷,可致殘、致死。心臟血管的血栓形成,即冠狀動脈血栓形成,可導致嚴重的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周圍動脈血栓形成,患者會出現下肢間歇性跛行、疼痛,甚至因為壞疽而致截肢。

血栓不僅發生於動脈,也可發生於靜脈。靜脈血栓主要累及下肢靜脈,其中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在臨床上最常見,此病可後遺下肢水腫、繼發性靜脈曲張、皮炎、色素沉著、淤滯性潰瘍等。最可怕的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肺栓塞的罪魁禍首,臨床中60%以上的肺栓塞栓子來源於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可出現急性心肺功能障礙、呼吸困難、胸痛、咯血、暈厥,甚至猝死。

早在1847年,科學家就提出了血栓形成的三要素:血管內皮損傷、血流異常(血流淤滯)、血液成分異常(血液高凝狀態),至今該理論仍為各國學者所公認。因此,血栓的預防主要針對上述三要素,具體有:

積極控制高血壓,降低血脂,降低血黏度,積極治療血栓相關性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風溼性心臟瓣膜病、房顫等。有經濟艙綜合徵的患者可穿彈力襪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生活中應戒菸限酒,防止血管內皮損傷。平時多飲水,防止血液淤滯。另外,應養成低鹽低脂的飲食習慣,多食蔬菜水果及豆製品,適當多吃能輔助預防血栓形成的食物,如大蒜、洋蔥、番茄、芹菜、海帶、黑木耳等。避免精神緊張及身體過於勞累,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保持身心健康。

血栓四宗罪

心肌梗死: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心臟監護病房許毓申教授:談到心肌梗死,大家都不陌生。有些人認為心肌梗死是心肌本身的病變,其實不然。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是灌溉心肌的血管出了問題,這好比給稻田供水的管子堵了,禾苗就會枯萎。

心臟的血管之所以會出問題,在於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基於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吸菸、年齡、遺傳等因素,動脈內壁會形成斑塊,表現為脂質和壞死物質的聚集,脂質沉積與一些物質會形成脂核,並在脂核表面有結締組織沉著形成斑塊的纖維帽。纖維帽較薄、脂核大的斑塊容易發生破裂,就是我們常說的“不穩定斑塊”。不穩定斑塊破裂後會迅速引發血栓的形成,導致血管腔發生閉塞。沒有冠狀動脈血液供應的心肌細胞於是發生壞死,即為心肌梗死。

因此,治療心肌梗死應爭分奪秒,通過溶栓或急診冠脈介入將閉塞的冠狀動脈儘早開通。存活的心肌細胞越多,患者的預後就越好。當然,控制疾病最重要的還在於預防,如長期口服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抗栓的藥物及他汀類藥物等。

間歇性跛行: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血管外科主任張紀蔚教授:隨著社會老齡化和飲食結構改變,血栓及其相關性疾病已越發成為威脅肢體健康的重要因素。

血栓引起肢體疾患主要有三個方面:1.急性動脈栓塞。血栓主要來源於心臟,一般多為有慢性房顫病史的'老年病人。臨床表現為突發性肢體劇痛、蒼白、厥冷、無脈、麻木和麻痺。早期手術取栓治療是挽救肢體的關鍵。2.動脈血栓形成。一般也多為老年人或糖尿病病人,在肢體動脈硬化基礎上,管腔狹窄而繼發血栓形成。這類病人臨床上首先表現為“間歇性跛行”,即病人行走一段距離後,會因下肢缺血產生疼痛,需休息片刻才能緩解。病情嚴重時,腿部疼痛劇烈,常夜不能寐,需要行外科血管旁路手術或血管腔內治療。3.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病人多為男性青壯年,發病與吸菸、嚴寒、感染、外傷、激素和免疫功能紊亂等因素有關,腿部遠端血管因內膜炎症、腔內血栓形成導致腿部嚴重缺血,發黑壞疽。目前隨著介入技術的發展,很多這類病人的肢體得以保全。因此,一旦出現腿麻、腿冷和間歇性跛行,應及時到血管病專科就診,控制血糖、血脂,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以避免更嚴重後果。

肺栓塞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醫師倪如暘:肺栓塞包括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氣栓塞等,其中肺血栓栓塞症佔肺栓塞的絕大部分,通常所指的肺栓塞即為肺血栓栓塞症。血栓主要來源於深靜脈血栓,最多見的就是下肢靜脈血栓和盆腔靜脈血栓。

在美國,每年約有60萬—70萬新發肺栓塞患者,是第三位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其發病率僅次於冠心病和高血壓;未經治療的肺血栓栓塞症死亡率高達25%—30%,在臨床死因中僅次於腫瘤和心肌梗死而位居第三位。在我國,肺栓塞已經越來越受到臨床醫生的重視。

哪些人容易發生肺栓塞?下肢靜脈曲張、手術後、惡性腫瘤、長途航空或乘車旅行(經濟艙綜合徵)或長期臥床的患者,其靜脈血液淤滯,靜脈系統內皮損傷,血液處於高凝狀態,最容易發生。這樣的患者一旦出現胸悶、氣短、胸痛、咯血、暈厥等症狀,應高度警惕肺栓塞的可能。

腦血栓:

北京東方醫院急診科主任劉金民: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加劇,中風的發病率逐漸增加,中風已經成為中老年人的三大死因之一。在臨床上,缺血性中風最為常見,約佔中風的60%—80%。缺血性中風是由於腦血管內發生血栓、栓塞或其他原因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腦血栓形成,它是由於腦血管本身的病變,常因腦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內膜粗糙、管腔狹窄,在某些條件下,如血壓降低、血流緩慢、血黏稠度增高、血小板等凝血因子在血管內凝聚成塊,則形成腦血栓;另一種是腦栓塞,源於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栓脫落,隨血流到腦血管引起腦栓塞。導致腦栓塞的栓子主要來自大動脈或心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