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備考複習研討會心得(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3.15W

會考備考複習研討會心得

會考備考複習研討會心得(精選5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會考備考複習研討會心得(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會考備考複習研討會心得1

xx年3月9日--10日,我有幸參加了山西省xx年會考備考複習研討會。研討的內容包括:聆聽了省教科院曹主任對xx年會考所做的簡要預測與分析;評析了我省xx年會考物理試題及考生答卷情況;研討畢業班總複習的範圍、重點、難點;又聽取了閻老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介紹的複習教學經驗等,雖是短短的不足兩天的時間,對我來說卻受益匪淺。

一、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給我的啟示是:

1.求變:教師的教學理念要變,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及學生的學習方式。將教學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授和積累向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式、學習願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方向轉化,使學生成為主動獲得知識的主體,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度。

2.求源:重視概念的形成和規律的建立過程。教師對會考片面的理解,使得國中物理教學只注重習題教學而忽視了對物理概念、規律形成過程的教學。造成進入學生大腦的知識是僵硬的,學得越多死知識越多,長期如此,不僅師生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造成學習潛力得不到挖掘,越學越吃力,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是原始的知識,遷移能力就越強,因此,對知識本身的理解和知識意義的建構,在知識獲得的初期十分重要。

3.求真:突出學科特點,重視能力培養。xx年物理試題中知識的應用,除要求知識本身的理解和知識意義的建構外,還在能力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觀察能力、審題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實驗能力、歸納和表達能力以及應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等,只有真正做到既能理解又能應用的程度,才能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教學目標。

4.求高:教師站位要高。教師站位高不僅是知識層次,教學能力,也包含對《課程標準》的理解程度、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等,在教學中做到遊刃有餘,舉重若輕。引導學生加強知識的橫向聯絡,從不同角度解讀所謂的舊知識,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

5.求低: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關注基礎教育的基礎性、普及性,面向全體學生,使大多數學生的都有所收穫。教師要區分講授新課還是九年級總複習,不能時時刻刻瞄準會考。其實即使是會考試題也有約70%左右的容易題和中等難度題,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不應弱化。因此,教學中避免那些大題量,高難度,怪方法等做法,要求低不求高。

二、複習的總體要求:細、精、新、活、實

細:通讀課本,牢固掌握基本原理、概念、方法、技能、不留死角、消滅盲區。

精:緊扣《課標》和《考試說明》,突出學科主幹知識、精講精練、詳略得當,在答題規範、準確、速度、書寫四個方面強化訓練,力爭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效益。

新:觀念要新,在教學中自覺滲透課程改革新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選材要新,學生複習不是重複講課,構建學科知識網路;練習選題精準,要求學生練習的試題,必須是經過老師精選的試題;激發學生學習,調動學生積極性,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活:

一是重視知識的縱向與橫向聯絡,使學生在解題方面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二是緊密聯絡實際,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是強化訓練,提高學生快速解題的能力。

實:

一是狠抓落實,執行計劃要不折不扣,有始有終;

二是落到紙面,確保學生會的試題能做對,避免出現“學而不會、懂而不對”。

三、複習的大致安排:

第一階段全面系統複習:應該是以會考知識點的整理和查漏補缺為主要目的,將學生以前學到的所有零碎知識系統地、有條理地重組,優化知識結構。第一階段複習是會考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在第一階段複習中,應注意避免以下幾個問題:

(一)複習不紮實,漏洞多:

1、所選的題目難度太大,扔掉了大塊的基礎知識

2、複習速度過快,學生心中無底

3、對學生要求過鬆,或者有要求無落實,大量的複習資料,只佈置不批改,不講評。

(二)解題不少,能力不高:

1、題目重複過多,造成時間精力浪費。

2、過多地讓學生做綜合練習及會考模擬題,拔苗助長。

第二階段複習:突出重點、專題複習。如果說第一階段複習是以縱向為主,順序複習的話,那麼,在第二階段就是以橫向為主,突出重點,抓住熱點,深化提高。(知識的第二次覆蓋)

專題選擇的原則是:

1、第一階段中的弱點。(兼顧共性與個性)

2、教材及課程標準要求中的重點。

3、會考試題中的熱點。

4、會考題型的創新點。(情景題、應用題、開放題、操作題、探究題等,體現出“經歷、體驗、探究”的過程性目標)

在第二階段複習中,應避免以下問題:

1、防止與第一階段複習機械重複

2、以題論題,不是以題論法,滿足於解題後對一下答案,忽視解題規律的總結。

3、防止過多地搞難題。

第三階段模擬套題訓練和迴歸課本。

通過此次研討會,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對備考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我要和學校同科教師加大研究力度,精心設計習題,做好第一階段全面系統複習、第二階段專題複習、第三階段模擬套題訓練和迴歸課本。改變教學模式和方法,為xx年會考取得更優異的成績奠定基矗

會考備考複習研討會心得2

4月5日,日照市20xx年會考複習策略研討會在市日照港中學召開,我很榮幸地參加了這次研討會並且聽了報告。此次研討會,我收穫頗豐:

通過這次研討會,使我瞭解了20xx年會考試題特徵,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和弱點。我意識到:作為教師,在緊張而忙碌的會考複習教學中,需要不斷創新,通過策略的適當選擇和調整,真正地將所學過的進行整合,系統複習。還為我們講了各題型的解題技巧和方法。

來自日照港中學秦萍老師的示範課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一堂精彩的複習課給我們會考複習指出了很多實用的方式方法。示範課後,五聯教育局劉主任對這節示範課和會考方向做了深刻的剖析,東港區教育局王主任也對會考複習做了精闢的理論指導。通過這些優秀教師和專家們的深入淺出的解析,我更深地認識到了會考前複習策略的意義和重要性,我會在複習中緊緊握著會考這一指揮棒不放,研究歷年來的會考試題,充分把握12年的會考動向,讓學生在複習中不走彎路,在有效的時間內充分複習所學知識。

此外,我還體會到:在自己的英語複習教學實踐中,應該及時反思,總結經驗,揚長避短,促進個人的不斷髮展和成長,並努力創出自己獨特的教學路子,形成個性化的複習教學模式,為此,我需要努力的還有很多,很多。

其次,明確了英語複習的方向。

市英語教研員徐老師詳細解讀了20xx年英語會考說明,並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針對英語試卷中的聽力測試、情景交際、書面表達等方面談了自己的體會,分析了英語教學的現狀和今年會考的形勢,從注意研究會考命題的方向、注重夯實基礎知識、注重語篇訓練、(這也是今後英語命題的方向,其中語篇佔很大比重,閱讀四篇,完形填空一篇,任務型閱讀一篇,短文填空一篇,聽力中的短文理解一篇)關注會考熱點等方面,為全體九年級英語教師指明瞭複習備考的新思路,提出了一些指導性的建議。

在領會此次研討會精神的基礎上重新調整了我們的複習計劃,使之更為行之有效,從而減少複習的盲目性。我們又結合個人體會,共同探討出一些提高英語複習有效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式方法,教學中注重雙基,循序漸進,選擇優質複習資源,並以話題帶出詞彙複習,以任務帶出綜合運用,還要結合學生實際,為他們提供量身定做的訓練和指導,進一步把分層教學、複式訓練等策略落到實處,使其發揮最大的效力。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我對20xx年會考考試說明有了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對會考形勢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由此,我對未來的英語教學更有信心。我相信:只要我們洞悉會考命題原則和考點,樹立正確的課程理念,深入研究複習策略,就一定能獲得會考的最後勝利。

會考備考複習研討會心得3

一、感受

參加了這次會考研討會議,我感覺受益匪淺。因為它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有指導作用,怎樣上好複習課,如何選題才有針對性,對於三角形部分內容如何複習更有成效都給我們進行了講解。課改背景下的教學好課應該讓學生有一個先思考再聽講的過程。

二、對課堂教學的再認識

1、重視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會思考。

⑴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

⑵重視對學生基本方法的指導

⑶重視對數學思想的理解和運用

2、重視強化題組訓練,感悟數學思想方法

3、重視建立病例檔案,積累解題經驗,總結解題思路。

4、講課時一定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

5、選準要講的題,要少要精,要有極強的針對性,立足一個“透”字,切忌面面俱到式、就題論題式講解。

6、留給學生一定糾錯和消化的時間。

7、通過有效訓練,訓練學生的解題速度和準確率,以及做題的規範性。

會考備考複習研討會心得4

在學校的關心與培養下,本人有幸於20xx年3月27日參加了合肥會考複習研討會。學習內容如下:27日上午認真聽取了xx中學錢xx老師會考複習綱要,下午聽取了魏xx老師《從實際出發,追尋會考複習實效》,我感觸很大。這次研討會指明瞭會考複習的方向,理清了複習的思路,有利於指導我們在複習中更好的進行查漏補缺,以彌補教學的疏漏之處,也讓我覺得教師不應該再是一味地進行無限量的題海戰術,而是應該有針對性的複習。

學生學業水平、性格、意志品質等存在差異,想通過短時間的複習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是每位師生所關心的問題。因此,重視從學生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複習實效,發掘學生潛能是九年級複習的指導思想。

複習策略:

建議一:關注課標

建議二:關注考綱

建議三:關注考題

建議四:關注學生

建議五:研究課堂

第一輪複習課教學要求:

①知識結構系統化:圖表呈現,形成體系,分散→整合。

遺漏的知識要補充;模糊的概念要明晰;零散的內容要整合;初淺的理解要深化。

②基本概念習題化:淡化概念,擴大容量。

③例題、習題典型化:構造模型,編制題組,夯實基礎,傳達思想。

④方法、技巧規律化:通性通法,揭示規律,總結方法。

⑤訓練、評價科學化:

——訓練內容:分層次、定中檔、重覆蓋、明“調整”。

——訓練時間:課內飽和、課外適量。

——訓練方法:精講多練、一題多解、公佈答案、師生反思、錯題檔案。

——“基礎題目堂堂練,中檔題目多變變,特別難題少見面,創新開放適當練,應用問題找化歸,融會貫通最關鍵。”

⑥課本、學生主體化:迴歸教材,突出需要,輕負高效。

第二輪:4月中旬~5月底

以會考對號題型、數學思想方法、

專項訓練為主

第三輪:5月底~6月中旬

以模擬訓練反思糾錯為主,回扣課本查漏補缺,達到迴歸雙基,排查考點,分析錯誤和不會的原因,徹底消除遺漏點。加強學生心理輔導,講授考試答題技巧與注意事項,增強和提高學生的會考實戰應變能力。

課標(20xx)是會考複習的依據。

1、考綱是會考複習的綱領,

2、考題是會考複習的'訊號,

3、課堂是會考複習的主陣地。

會考複習要與時俱進,把握導向,為每位學生提供良好的數學教育。讓複習課“活”起來,讓學生在更多地數學思維活動中經歷、體驗、探索數學,獲得廣泛的數學的價值和意義,是我們的數學教學永恆的追求。

會考備考複習研討會心得5

20xx年4月10日,鎮江市國中英語複習研討會在鎮江市外國語學校舉行,我們九年級英語備課組全體教師參加了此次研討會。現將會議收穫與各位老師分享,期待20xx的六月我們會有更好的收成!

本次活動由三個部分構成:上午,我們觀摩了鎮外兩位教師執教的語法和作文複習研討課,並參與評課;下午,來自丹徒、句容、丹陽、市屬的教師代表先後在大會上交流了各地區或學校的複習方案與策略;最後,市教研室萬xx老師對“20xx年省會考聽力口語自動化模擬考試”的成績做了通報,詳細地分析了模考中暴露的問題,作了細緻的指導和明確的要求。隨後,萬老師的講座《提高英語複習課效率的方法》將整場研討會推向高潮,也為本次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她結合了一些典型的複習課案例,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理性探究提高英語複習課效率的方法,激起與會教師的強烈共鳴與深深的思考!

1、複習課要幫助學生完成對知識的梳理,形成知識的網狀化、系統化與結構化。

關鍵詞:幫助

教師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任務,調動、組織學生圍繞任務進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展示質疑,最後在教師的點撥指引下,師生共同完成對某項或某類知識的聯想、整理、歸納和掌握。這種學習方式更強調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的自我學習體驗。而實際上,我們的一些複習課中,還時常能看到教師在不斷地“給予”或“灌輸”,這種教學策略從本質上忽視了學生個體的體驗和感悟,沒有做到“以生為本”,是沒有根基的,如“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關鍵詞:重點

眾所周知,英語學科有其特殊性,知識點比較碎、比較散,同時也比較多。所以我們教師在設計複習課教學任務和學生活動時,要抓住主要矛盾,即緊扣重點、難點、易錯點,提高複習課的效率。非重點、易錯點,也不意味著不管不顧,可以在鞏固練習中適當體現,引導學生自主歸納、理解掌握。

2、優化教學設計,挖掘教學資源,提高英語複習課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

關鍵詞:教學設計

我所理解的“優化”教學設計,並不特別針對教學內容,更多是強調教學方式的改進,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設計學生活動。如,對於詞彙複習,可能就會有2種不同的方式:1)開火車,翻譯單詞或短語;2)詞彙競賽,這兩種方式哪種更受學生歡迎、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具有更好的教學效果,我想答案不言自明。其實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我們的複習課其實更需要“包裝”!

關鍵詞:教學資源

我們平時理解的教學資源更多的是課本、輔導書、練習……,範圍不夠寬泛。事實上,我們身邊的一切都可以作為教學資源,如我們的老師、同學、學校、校園生活、新聞訊息等都是非常好的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採用這些教學資源,不僅可以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學生更樂於參與,同時也為同學們使用英語創設了一個個真實的語言環境,相比那些構思出來的、冷冰冰的語境,學生更容易也更樂意表達,效果也就相對好一些了。

3、學生立場,教師“沉”下去指導,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指導

近幾年,我們從各級各類的公開課以及各種英語核心期刊中都不難發現,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的案例越來越多。這充分說明,語言技能的重要性在逐漸被大家所認可和接受,教師們在逐漸加大對於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和訓練。

關鍵詞:“沉”下去

正如上面所說,大家越來越重視語言技能的培養和訓練,但在實踐中,我們又不難發現一個突出的問題:是真重視還是假重視?有些教師能站在學生的立場,分析學生的問題,認真鑽研學法,“沉”下去進行細緻的、針對性強的、可操作的指導,從而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提高學生的能力水平;還有些老師是表面上的重視,更多的大而化之的要求或粗線條的指導,欠缺具體的、明確的、細緻的建議和引導。我想這兩種指導的結果大家都能夠想象得到,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老師喊了多年培養學生的習慣或能力,但卻收效甚微的原因!我們的學生呼喚“沉”下去的指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