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的果園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1.84W

豐收的果園教學反思怎麼寫?

教學反思圍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策略進行。具體為:

第一、教學內容方面:

1.確定教學目標的適用性。

2.現目標所採取的教學策略做出判斷。

第二、教學過程方面:

1.回憶教學是怎樣進行的。

2.對教學目標的反思: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對教學理論的反思: 是否符合教與學的基本規律。

4.對學生的評價與反思:各類學生是否達到了預定目標。

5.對執行教學計劃情況的反思:改變計劃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採用別的活動和方法是否更有效。

6.對改進措施的反思:教學計劃怎樣修改會更有效……

第三、教學策略方面:

1.感知環節:教師要意識到教學中存在問題與自己密切相關;

2.理解環節: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活動與倡導的理論,行為結果與期望進行比較,明確問題根源;

3.重組環節:教師要重審教學思想,尋求新策略;

4.驗證環節:檢驗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案是否更有效,形成新感知,發現新問題,開始新迴圈。

豐收的果園教學反思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豐收的果園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豐收的果園教學反思1

我在上這節的時候,讓學生觀察圖說說整體看到什麼?學生就比較簡潔的回答,然後在後面的教師再一步步的引導學生跟著教師步驟走,並適時地在算一算這個部分分放手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比較有針對性,收放適度,而且教師容易掌握課堂。“豐收”這個詞和本節課的內容相關,讓小朋友們和小動物們一起豐收增加了趣味性,也指出本節課是一節綜合課,會用到很多前面學習過的知識:數一數,比一比,認一認,算一算。

《豐收的果園》,這節課主要是綜合應用已經學過的認位置知識、認數、比較數的大小,1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在豐收的果園這一場景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的辦法。

小朋友們在對複雜場景裡的內容眼花繚亂,所以注意加強引導,省得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能提一些類似的問題,表達方面也越來越完整,越到後面舉手的小朋友越來越多,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在上這節課之前試上了2次,每一次都反思並且改進。就比如在最後教學算一算那裡,到底是引導學生看圖說還是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到什麼就說什麼?怎麼引導又如何放手?怎樣把握每個環節的時間等等。

總之,這次聽課,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在以後的教學中,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豐收的果園教學反思2

今天這節課是綜合應用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活動。教材呈現的是果園豐收的情境圖,引導學生根據場景中資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收集資訊,選擇資訊的能力,讓學生體會數與計算的應用價值,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1、培養學生按順序觀察的方法,從整體到部分。

在出示果園豐收的.情境圖後,引導學生進行整體的觀察,說一說圖中有些什麼呀?(動物、果樹……)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區域性觀察,你發現樹下有誰呢?樹上呢?還有小白兔在哪兒呢?它在誰的前面,在誰的後面呢?你能照樣子說說其它的小動物嗎?我們從左數小白兔在第幾個?從右數呢?你能照樣子說說其它小動物嗎?在學生運用“上下”“前後”“第幾個”來描述小動物的位置。

2、培養學生收集資訊,根據資訊提出問題的能力。

學生在由整體——區域性觀察的基礎上,組織學生思考:你知道了什麼,可以提出什麼問題?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根據情境圖可以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並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感受到數與計算的應用價值。但在課堂中孩子提出問題時不能將題目表述的完整,如學生說:“一共有幾個小動物?”也有的說:“小猴排在誰的前面呢?”……學生只是提出數學問題而沒有選擇合適的條件,資訊不完整。因此在這裡我們有必要先進行示範。說出完整的條件與問題,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進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豐收的果園教學反思3

今天教學《豐收的果園》,這節課主要是綜合應用已經學過的認位置知識、認數、1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簡單的用圖畫表示的實際問題等在豐收的果園這一場景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的辦法。

學生對本課的內容很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學生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為此,創設遊果園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

教學設計時,我考慮到學生不太會自己提出問題,因此設計了由扶到放的過程,先讓學生在小場景中體會,再出示大場景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

開始提問果園裡有什麼,學生各抒已見。讓學生仔細看、充分說果園裡有什麼,能為接下來的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奠定良好的基礎。然後問蘋果樹和梨樹有幾棵,蘋果和梨分別有幾筐。

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學習。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 。s課堂上孩子對於複雜情景中的相關數學資訊和要根據此提出的數學問題沒有很大的區分度,我讓學生充分感知圖意、說說圖中意思的基礎上再提出數學問題。大部分學生的問題意識已很強,但仍有少數學生還不會提問題,這方面需多多加強,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個別後進生。

在教學中老師的板書對於一年級孩子來說,還是太抽象,並沒有起到預設的效果;因此我將數學符號、數字、數學算式寫在板書裡,這樣對孩子的啟發就更大些。小朋友們在對複雜場景裡的內容眼花繚亂,所以我注意加強引導,省得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能提一些類似的問題,表達方面也越來越完整,越到後面舉手的小朋友越來越多,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豐收的果園教學反思4

一、創設富有童趣的情境。

這是一節場景型的數學實踐活動課。整節課以“參觀果園”為線索,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對果園的情景是否感興趣、是否熟悉,是能否上好這節課的前提。剛開始上課,先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參觀果園的情景,使學生彷彿置身於童話故事之中。到了果園後,映入眼簾的是果實累累的果樹林,學生對果園的情景立刻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把主題圖的場景分四個層次呈現:果樹、小動物運水果、小動物摘果子和小鳥,這樣既讓學生有漸入佳境之感,又便於學生從大量的資訊申選擇相關資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探索為主線,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了這樣一個學習活動:觀察場景、收集資訊從多個角度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整個學習過程是開放的,教師以小動物的身份提出了一個有關方位的問題,進行引導:為了弄清方向,小鹿想到了一個問題……,這既讓學生感受到問題的現實意義,又對學生思維有很好的引導。其餘大量的問題都是由學生自己發現、提出來的,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以提高,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例如“請問這些小動物推的水果有什麼規律嗎?”這樣的問題。總之,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不僅能對已學知識綜合運用,還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情趣及數學的價值。

三、組織學生用恰當的方式開展學習活動。

教師把組織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結合起來,當學生有多種不同的看法時,通過小組交流,在求異探索、互說互議中獲得更多的展示自己和取長補短的機會,培養合作意識。

四、在問題情景申培養問題意識。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要”,本節課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背景材料,合地創設了問題情境,變“學答”為“學問”,讓學生在提出問題、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問題意識。

五、密切聯絡實際,培養應用意識。

數學知識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這節課除了讓學生在參觀果園的過程中從數學的角度提出、解決問題外,結束前,還把學生的思緒從虛擬的果園中帶回到現實世界,讓學生通過身邊的例項進一步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將數學知識運用於生活,並利用學生的興趣和意願,把這一認識活動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和興趣,感受數學的作用,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注重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獲得對數學的理解,同時使學生在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得到較為充分的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