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什麼樹的作文

來源:才華庫 9.22K

導語:樹是具有木質樹幹及樹枝的植物,多年生。一般將喬木稱為樹,主幹植株一,分枝距離地面較高,可以形成樹冠。樹有很多種。 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寫什麼樹的作文 ,歡迎閱讀。

寫什麼樹的作文

篇一:杏樹

我的家鄉在大西北的黃土高原上。這裡土地貧瘠,十年九旱,樹木稀少,能看到的大多是杏樹。杏樹耐旱性強,莊前村後,山坡田埂上,甚至家家戶戶的院內都能看到杏樹的身影,一棵棵蒼勁挺拔,枝幹遒勁。

春天裡,春姑娘輕輕一撫,灰褐色的杏樹便抽出美麗的綠條,從上向下俯視,猶如一片綠毯鋪在土地上。三、四月份,杏花開了,漫山遍野一片粉紅色,朵朵小花帶著濃郁的清香讓人如痴如醉。春風吹過,小花瓣悠閒地撒落在地上,像給大地又鋪上了一層粉紅色的地毯,軟綿綿的。杏花脫落後,長出了杏葉,枝條上便結滿了綠杏子,那些嘴饞的小孩子忍不住摘幾顆放進嘴裡,迫不及待地吃起來,競相扮出各種鬼臉來。

夏天時,羞澀的杏子終於擠到了葉子的外面。有的泛著紅,有的泛著青,在炎炎烈日下,互不相讓,將頑皮的孩子們一個個吸引到身旁。孩子們爬上樹,像猴子一樣抱著樹枝左搖右晃,成熟的杏子便像《西遊記》中的人蔘果一樣,紛紛從樹上掉落下來,落滿了地面。樹下的孩子可忙壞了,一個個張開大口,狼吞虎嚥,貪婪地品嚐著熟透的甜杏子。吃好玩累後,勤快的'孩子們便將剩下的杏子整理到一起,盛在竹籃或衣服兜裡帶回家,給大人們分享。杏子收穫得多的人家,吃不完便把杏子剝開,取出杏核後,將杏皮放在太陽底下暴晒,直到杏皮完全脫水,用清水沖洗乾淨,再次晾乾,便成了杏幹。人們可以用杏幹到集市上換回日用品。

秋天,收穫之後的杏樹,葉子變黃了,一陣秋風過後,片片杏葉打著旋兒緩緩飄落下來,彷彿翩翩起舞的蝴蝶。人們把杏葉收集起來,有的做成樹葉工藝品,有的用來燒炕取暖,或者做牛羊的草料,真正是物盡其用。

嚴冬裡,整個杏樹全身都變得光禿禿的,杏芽萎縮在枝條上,枝條外裹著一層厚厚的“老繭”,以堅忍的毅力,在寒風中巋然不動,默默期待來年的春天。

杏樹種類很多,如美國大接杏、山杏、苦糊杏、甜糊杏、面杏等等。成熟的杏子味道也不一樣,有的甜中帶酸,有的還有面粉的味道呢!人們將杏核和杏幹一起賣給加工廠,加工出來的杏產品可多了,有杏脯、幹杏核、脫水杏皮、杏仁露等等。家鄉的“會師牌杏仁露”就是用杏仁做的,味道純正甜美,冷熱均可飲用,適合各類人群。各種各樣的杏產品,給家鄉人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

這就是家鄉的標誌——杏樹。

篇二:黃桷樹

不知為什麼,這種樹就沒有人砍伐它。它便自由地長成了街頭的風景,標誌了鎮街的日子和歲月。所以它高壽幾何,始終無人知曉。

遠遠望去,鎮街頭立著的那棵黃桷樹,高高大大威威武武,橫的枝,斜的椏,在天空中縱橫交錯,新鮮的葉,綠茵茵的,青青的汁液似乎就要浸出來了。真是絕妙絕倫的,這些青春的葉子,卻是長在極蒼老的樹幹上。樹幹枝椏無規則的虯曲,是如狂草的書法家筆走龍蛇的墨跡,線條流暢優美。

不知為什麼,這種樹就沒有人砍伐它。它便自由地長成了街頭的風景,標誌了鎮街的日子和歲月。所以它高壽幾何,始終無人知曉。“黃桷樹下”便成了鎮街的特定的地理名詞,爺爺說,這個故事和那個故事就發生在黃桷樹下。

鎮街的風雨滄桑,都濃縮在黃桷樹的折皺裡了嗎?

正有一臺戲在黃桷樹下演出著。咚咚鏘鏘的鼓樂聲把鎮街上的男女老少都聚攏到黃桷樹下了,一圈一圈紮起了人牆。那鑼鼓聲就是川戲的板眼,唱的當然就是川戲了。唱戲的是縣城川戲團的。川戲團在縣城裡已經生存得十分艱難,曾經的輝煌早已成了曾經,所以他們就到鄉下來了。

沒有戲臺,沒有化妝。司鼓的、拉胡琴的、吹嗩吶子的和唱戲的,都很投入。看戲的、聽戲的,無論男女,無論老少,也一樣投入。戲到精彩處.只見得那些花白頭髮花白鬍子,腦袋在晃,嘴兒在哼,腳兒在搖,沉醉在戲文的情結裡。小孩子們未必聽懂了戲文,他們是看懂了熱鬧的。如果他們天天能有戲文聽,或在他們讀書的課程裡,老師有所教授,誰敢斷言他們會不懂川戲呢。

場子唱得熱乎,就有戲迷或叫做票友的.,或邀了唱戲的,或被唱戲的邀了,同唱一出摺子戲,場子裡就愈發熱鬧起來了。這種時候,也就不分唱戲的和聽戲的,都樂在其中了。

和所有藝術種類一樣,川戲一回到它的源地,便找回了自己的知音。

戲散了,看戲的人意猶未盡的散走了,丟下一路泥土一般質樸的觀後感。演戲的人收拾起簡單的行頭,也走了。如今在城市裡被眾多新興娛樂擠壓得極為尷尬的川戲和川戲人,在返程的途中,不知又獲得了什麼啟示。

演戲的和看戲的都走了,不走的是那棵久經風雨的黃桷樹。

篇三:樟樹

我的屋前有一排樟樹。

瞧,斑駁的樹皮緊緊包裹著樹幹,樹幹由樹根往上延伸,開枝散葉,樹幹由長變短,由粗變細,綴著樹葉,縱橫交錯,如一條條立交橋負載著川流不息的車輛,樹枝散開的曲線多麼優美,從主幹上漸漸向四周擴散,枝繁葉茂,又如千手觀音一般,儀態萬方,錯落有致。

我原想欣賞一片樹葉,它卻給了我一片濃陰。不論哪一根枝丫,總能見到它蒼翠欲滴的身影,墨綠的葉紋鑲嵌在嫩綠的樹葉上,如畫家的精雕細刻,不由得讓人暗歎造物主的神奇。一大簇樹葉如瀑布飛瀉四濺,又如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彳亍在河邊,用那雙飽經滄桑的手緩緩撥動著涓涓細流。輕輕湊近,一陣清得沁入心脾,頓覺神清氣爽,彷彿四周有暗香浮動。

樟樹的花兒是精美絕倫的。一小朵一小朵地點綴在兩片葉子中間,純純的,白白的,悄悄然絕不喧賓奪主。樟樹花沒有牡丹般大家閨秀的氣質,也缺乏梅花小家碧玉的秀氣,但它卻擁有七里香的馥郁。從那一小點一小點簇擁起的花兒中,卻能幽幽地散發出一股清甜淡雅的香味。這萬綠叢中的白花超凡脫谷,猶如仙子在一片綠綠的草原嫋嫋拂袖,舞動著白裙。

樟樹的果實是淡定的,它傳承了花兒精巧的特點,它的果皮是黝黑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將一條條黑細絲紡織得天衣無縫,又完美地披在小果實上,果肉可比花兒的顏色濃厚多了,它可是碧玉的色彩,晶瑩剔透,光滑而細膩。它的手感絕不遜色於松脂與蜂蜜。

此時,我真想成為一棵樟樹,歷經風雨洗刷,愈發的.清亮青翠。在烈日的暴晒下,也不改變其蒼綠的本色。在歲月的年輪中流淌,真不知是我如樟樹,還是樟樹如我。

無論歲月輪迴,季節更迭,那排樟樹依然挺立在屋前,伴我成長。

教師點評:小作者有著一顆細膩婉約的心,觀察樟樹絲絲入扣,精妙地刻畫讓樟樹印上了歲月的痕跡與作者的情思。比喻、擬人與對比手法的運用熟練而自如,是一篇難得的融情與景的寫景佳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