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烏鎮作文500字

來源:才華庫 2.8W

【第1篇】

美麗的烏鎮作文500字

300年建鎮史的江南古鎮。十字形的內河水系將全鎮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區塊,當地人分別稱之為“東柵、南柵、西柵、北柵”。烏鎮是江南四大名鎮之一,是個具有六千年悠久歷史的古鎮。走進烏鎮,彷彿走進古代,今天就跟我來看看古代的風光吧!

烏鎮分為東柵和西柵兩個景區,我們去了西柵景區遊覽。一進西柵,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奇特的房子,那裡的房子是用特殊的優質木材建成,而且建在水裡,所以烏鎮又稱為“枕水之鄉”,許多拱形的橋,清澈見底的流水,古色古香的人家和白牆黑瓦、精巧雅緻的居民建築。

潺潺的河水下有許許多多數不清的魚。我們買了魚飼料在橋的兩邊餵它們,一灑下好幾條魚就躍出水面搶著吃,比它們小一些的魚兒也不甘示弱,爭先恐後地搶著,它們的速度是那麼快,幾秒鐘的時間就已經被吃光了。

來到烏鎮這水鄉怎能不坐船在小河上游覽一番呢?我們乘上小船,坐在船上,我愜意地把大部分的景色收入眼底。靜謐的小河泛著清澈而又有點發綠的河水,白牆黑瓦的古老房子,很多房子的一邊都用石柱架空在水面上,幾乎每戶人家都有石階通向河水。石拱橋都用大小不一、斑駁的石頭堆砌而成,橋底下長滿了厚厚的青苔。隨著船的前進,許多楊柳時不時地出現在我的眼前,有的像是長在水中,柳枝低垂入河。

有水的地方就有橋,橋水相連。儲存下來的只有三十幾座了,有石橋,有木橋,有拱橋。石橋是由一塊塊石頭壘起來的,無論怎樣去看,都很精緻,要是沒有了這麼多的橋,烏鎮也許就沒有了江南小橋流水了。到了一個小碼頭,我們下了小船,在曲折蜿蜒的小巷中行中,這是一個文化積澱特別厚重的地方:修真觀、立志書院、百床館、錢幣館及多處大官大商大家的故居,保持著原來的風貌,展示著曾經的輝煌。

烏鎮養育的名人眾多,有一處木結構的二層樓房,是矛盾先生的故居、故居中展覽他流芳百世的詩篇.

烏鎮之美,幽靜淡雅得彷彿一幅畫,我怎能不流連忘返呢?

【第2篇】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孤陋寡聞,最初對於烏鎮的認識也就侷限於是一處有名的旅遊景點而已。後來由於電視劇《似水年華》的上映,秀美的烏鎮終於伴隨著悽婉的故事深深的走進了我的記憶,可當我暑假真實的走進烏鎮時,面對那些古式的建築,才知道烏鎮遠比我知道的要古老和悠久。

一彎小橋,一角黑瓦白牆,一抹柳綠,幾點桃紅,烏篷船從煙水深處盈盈而來……烏鎮就這樣以它特有的溫柔而細膩的方式走進了我的視野,為我揭開了江南水鄉美麗的面紗。

站在烏鎮的街頭,就彷彿一下走進了歷史。一條條青石板鋪成的巷道透露出一種滄桑。打著租來的古色古香的黃油布傘,順著微溼的石板曲徑,來到了一處紫檀木長廊。透過長廊壁上的窗瓦,幾竿翠竹,半樹將殘的月季,將本是灰白的牆壁佈置得生動而有情趣了。

踱步前行,來到了烏鎮的一座橋邊,在橋中央憑欄眺望,視野頓時開闊起來,順著彎曲柔美的河水,河畔楊柳依依,淺草與怪石交相輝映。河流如同一塊質地柔軟的絲綢,蜿蜒開來,倒映著天光,雨落下時形成了一道道褶皺,轉瞬又如熨燙過變得平靜光滑。

烏鎮雖歷經兩千多年滄桑,沿河的建築仍完整地儲存著原有的風貌和格局,樑、柱、門、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藝相當精湛。當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這些老房子裡,步入狹窄幽長的弄堂裡,生活恬靜,悠遠。在這裡時間彷彿忘了趕路,在這裡悄悄打了個盹,迴旋幾圈再悄然流走。漫步於古道,感受小橋流水人家,急功近利,浮躁不安的心態也都漸漸沉澱,化作河底的水藻。

我也明白了為什麼曾有無數文人墨客傾慕於烏鎮之風華絕代,遊學或寓居於此。烏鎮,絕不僅僅以其景動人,更是因為這裡的人,這裡的生活,醞釀出一種優雅,與世無爭的神韻。無論你官居宰輔或是一介布衣,都只濃縮為其中一分子,正是由於有了這種親和力,烏鎮才擁有了吐納百代,生生不息的秉承。

駐足高大的女貞樹下,思緒開始在烏鎮的人文歷史的交錯裡馳騁,思緒,就這樣徜徉在烏鎮水鄉的`似水年華里,久久,久久……

【第3篇】

整日生活在大都市中,看慣了車水馬龍,林立的高樓大廈,混凝土的味道如鉛塊般塞滿了大腦。而我,有幸在暑假期間和爸爸一起來到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地方,那就是我夢中的水鄉----烏鎮!

清晨,當一縷輕紗般的薄霧還籠罩在這個美麗的江南小鎮的上空,我和爸爸早早地就來到了烏鎮景區的大門口,一幅怎樣的畫卷即將展現在我的面前?我有點兒激動,有點兒期待,我就要揭開它的面紗了。她就是我夢中的水鄉麼?

一腳踏進景區的大門,一幅如詩的畫卷瞬間就展現在你的面前,由近及遠,似曾相識。烏鎮,就讓我來慢慢品嚐你的秀色吧。

近在眼前的是一片青翠欲滴的竹林,高高的,挺拔著。走在竹林的小石板路上,倍感空氣的清新。我不由得深深地吸了一口,閉上眼睛,如醉如痴。好久沒有品嚐這空氣的味道了!

走出竹林,就是一條小河,河水清澈,右手邊就是一個碼頭,當年的石橋依然屹立在河水之上,旁邊停泊著幾隻大木船。站在橋上,遠遠地望去,小河蜿蜒著伸向遠方,消失在一片亭臺樓閣之中……

由於時間還早,遊人還不多。當我走在這窄窄的小巷子裡,看著兩邊古老民居,我彷彿穿越到了兩百多年的這個小鎮。房子基本上都是木質的,一塊塊門板的後面,彷彿都有著一個個傳奇的故事;一個個深庭院落,彷彿都在訴說著古鎮的滄桑。

雨開始淅淅瀝瀝地下起來,我堅持不打傘,彷彿打傘就會把這濃濃的水鄉氣息與我隔絕。水鄉的雨,也是那麼輕柔,與你私語,我傾聽著它的聲音,漫遊在這雨濛濛的水鄉……

不知不覺,我來到了一所宅院前,門前的四個大字讓我彷彿發現了新大陸:茅盾故居!原來文學巨匠茅盾先生竟然也是烏鎮人!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如此的秀美水鄉,怎能不孕育出相茅盾這樣的大家?

遊人漸漸多了起來,熙熙攘攘著,一條條小木船輕悠悠地劃過,留下一道道波紋,那房子,那垂柳,那小橋,那遊人的倒影被四散開來,不久又歸於平靜。船伕的歌聲也隨著小船遠走,飄蕩在烏鎮的上空。這是畫麼?不是,明明都在動著的;這不是畫?可明明是在畫中游!

暮色降臨了,烏鎮的傍晚來了,小河的兩岸都掌上了燈,紅的居多。還是那些小橋,還是那些雕樑畫棟,被紅色的燈光映襯在河水裡的倒影,閃動著。波光粼粼,遊人如織。伴隨著悠揚的江南絲竹,人們三五成群的坐在河邊的酒吧裡,有的就乾脆坐在河邊的石臺上,談笑著,暢飲著。在這裡,你會忘掉所有的煩惱與憂愁,而帶給你的,總是那一抹的清秀,一身的輕鬆!

夜深了,我仍不願離去,我夢寐的江南水鄉……

【第4篇】

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之美,如雷貫耳。心馳神往,恨不奮飛。近日得暇,攜妻女南下杭州,尋江南勝景,品江浙風情,啟尋夢之旅。

夢裡水鄉——烏鎮印象

對於一個土生土長的北方人來說“水鄉”這個詞是既陌生又熟悉的,說“陌生”,是因為家處黃河兩岸,大平原一馬平川,思維中水只是存在河湖中,並無“水鄉”之聯想;說“熟悉”,是因為從《故鄉》,《社戲》,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林家鋪子》,《春蠶》,到《子夜》,都把“水鄉”描寫的如夢似幻,“水鄉”之美,早已刻印在腦海裡,魂牽夢縈。“日出江花紅勝火”,“水光月色兩相兼”,“船上管絃江面淥”,“柳邊疏雨酒家深”,愛美之心,古今一同。

汽車飛馳在烏鎮的路上,車窗外風景如畫,道路兩邊綠樹成蔭,花紅草翠,不時有不知名的小鳥飛過,頗有“千里鶯啼綠映紅”的感覺。路邊的民房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平房,白牆灰瓦,古樸典雅;一種是多層樓房,明褚色或暗綠的琉璃瓦,到也有一番風味。

車子緩緩駛過一座拱橋,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木石結合的牌坊,上書“烏鎮”兩字。入園,目光即被眼前一片開闊的水域吸引,但見棧橋之上旅人翹首以盼等待著遊船的迴歸,碧水之上游船劈水前行,搖櫓船隨波盪漾,岸邊楊柳依依,隨風搖曳,古樸的民房靜靜地矗立在水邊,蜿蜒逶迤的木質棧橋把遊人的思緒引向更美的深處。

順路而行,一路上經過幾座石橋,來到了一處小街市,烏鎮的路全部是由條石鋪成,看上去厚重典雅,沿途的店鋪也都是古香古色,保留著原來小鎮的格局和韻味。窗邊小憩,倚窗遠眺,滿目盡是碧水藍天,灰瓦白牆,兩岸長街,遊人如織,水道之中,遊船如梭。與麗江古城星羅棋佈的廣闊和鳳凰古城依山而建的粗獷不同,烏鎮的整體建築整齊而不失靈性,房屋,街道,長廊,水道佈置科學,渾然天成,保持著嫻靜優雅的氣質,婉如一位優雅,柔美的女子。

靜水潛流,煙水悠悠,徜徉在這鉛華洗盡的小鎮中,我的思緒也彷彿回到了夢中的起點。你看你看,前面的酒肆裡那不是孔乙己穿著長袍,用顫悠悠的手指頭數著為數不多的茴香豆嗎?哪裡來的鑼鼓喧囂,是不是鐵頭老生要開戲了?

華燈初上,兀自站立在橋頭,迎著 夜 風,望著這片燈火闌珊:街邊的老屋和水中的倒影交相輝映,相應成趣,船上旅人的相機不時閃起短暫卻明亮的白光,遠處的白蓮塔身著盛裝,塔上的風鈴被風輕輕地搖晃,喧鬧的酒吧響起了那熟悉的旋律:

“春天的黃昏請你陪我到夢中的水鄉;

那揮動的手在薄霧中飄蕩;

不要驚醒楊柳岸那些纏綿的往事;

化作一縷輕煙已消失在遠方;

暖暖的午後閃過一片片粉紅的衣裳;

誰也載不走那扇古老的窗;

玲瓏少年在岸上守候一生的時光;

為何沒能做個你盼望的新娘;

淡淡相思都寫在臉上層層離別背在肩上;

淚水流過臉龐所有的話現在還是沒有講;

看那青山盪漾在水上看那晚霞吻著夕陽;

我用一生的愛去尋找那一個家;

今夜你在何方;

轉回頭迎著你的笑顏心事全都被你發現;

夢裡遙遠的幸福他就在我身旁;

夢裡水鄉,情醉烏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