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優秀作文800字(精選10篇)

來源:才華庫 2.75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年味優秀作文(精選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年味優秀作文800字(精選10篇)

年味優秀作文1

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年。鞭炮噼裡啪啦響起來,大人們忙活起來,孩子們則在其中玩得不亦樂乎。平時閒置不用的電視機瞬間成為焦點,各種飯菜的香味撲鼻而來……年,就這樣在歡呼雀躍聲中來臨。

觀看著令人眼花瞭亂的晚會演出;品嚐著各種垂涎欲滴的美食;聊著一些逸聞趣事……小孩子們笑著、鬧著、玩著……

要壓歲錢也是除夕這天晚上必不可少的習俗。這天,我們都要好好表現,好向長輩要壓歲錢。要錢也不能直接要,必須說些吉利的話。比如說:“恭喜發財,紅包拿來”,或者“今年運氣好,紅包不能少。”聽了這些話,長輩就要給我們發壓歲錢。這是壓歲錢積攢的開始。

從正月八年級開始,就要走親訪友,去七大姑、八大姨家轉悠。回來時口袋鼓鼓的,都是是些瓜子、花生、糖果之類的東西—有的`是親朋給的,有的則是趁大家不注意,抓上兩把就往口袋裡塞。

壓歲錢呢?會被爸媽以“保管“的名義拿走。到了家,不低聲下氣的要是要不回來的。

去親朋家不拿點什麼怎麼好意思?於是,爸爸買了許多箱飲料,走親戚時隨手拿一箱就走。但對我們孩子來說,家裡又少了一箱自己想喝的飲料,肯定得傷心難過一場。看著自己愛喝的飲料一箱箱減少,是多麼難受的一件事啊!即使後來親朋們也給我們家送了各種各樣的飲料,可我有時還是像爸爸媽媽嘀咕:這些飲料沒有你們以前買的好……

在過年的這段日子裡,我們盡情地嬉戲打鬧,盡情地蹦蹦跳跳,沒有爸媽的約束,沒有長輩的督促,是多麼自在!

壓歲錢攢的很多時,就是“噩運“降臨的時候。爸媽千篇一律的說法是:“快開學了,學費少不了!”於是,壓歲錢就這麼稀裡糊塗地沒了。

在家鄉,正月十四有個“高臺“,可以觀看踩高蹺和扭秧歌,有時還能看到舞獅,精彩絕倫。正月十五要吃元宵,還要逛街。我會纏著爸媽買一些新年特有的小玩意兒。除此之外,就沒什麼了。或許有些捨不得,或許有些傷感,但年,真的過去了。

於是大家又回到了平常的生活,又過起了平凡的日子,又憧憬著明年的春節。我想,它應該更加美好。

年味優秀作文2

冬天的腳步不經意地在枝頭劃過痕跡。枯藤老樹佇立在河岸,在池塘的影下點出一片冬日寂寥。臘月不知不覺地來了,家中老大老小都忙活起來,專心致志地投入到一種忙碌而甜蜜的狀態,精心炮製年味。

祭灶過後,年關就不遠了。小孩子學著大人們幹活的樣子,認真地打掃起家中各處,把塵封已久的用具拿出來,仔細擦洗,年貨在這一天之前是要置辦好的。家中大小忙得不可開交,但臉上卻是喜笑顏開,無一點怨言。

年後,大街小巷的小店都關了門,只有幾個調皮的孩子在路邊放炮。渡過江,去長輩家拜年,路上,即便是不相識的人也得說聲“新年快樂”,道聲好!帶著滿心歡喜說幾句祝福的話給長輩們,他們會摸摸我的頭,驚訝於一年不見我又長高了,每逢聽到類似的話語,嘴上雖靦腆地說“沒有沒有”,可心裡卻在那兒瞎開心。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雖然年已過去,但我依舊在回味著那濃厚的幸福的年味!靈猴辭舊歲,金雞報新福。

年前,回到老家,外婆為置辦年貨,帶著我去集市上逛了逛。街上人山人海,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甚是喜慶。屠夫當眾殺豬,大媽賣菜的吆喝聲,各家小攤前大人挑選著年貨……看到用紅紙包著的糯米糰,我不禁好奇地用手去碰碰它,對於五色糖果,我更是砸吧砸吧嘴去嚐鮮。大白兔奶糖一直是我的最愛,怎麼吃也吃不膩!葵瓜子、花生、桂圓、杏仁這些打賞嘴巴的乾貨,外婆抓了一把後,我又淘氣地偷偷再抓一把往裡頭去,望見後,外婆直指著我鼻頭,滿是寵溺地說:“你呀!”我頑皮地笑了。

除夕夜,大家圍坐在桌前吃年夜飯,熱氣騰騰的飯菜香味撲面而來。千家萬戶燃起的煙花在夜空裡,交相輝映。小孩們在大院前點燃那各具奇樣的炮竹,噼裡啪啦聲此起彼伏,從小玩到大的沖天炮是不缺的。大門上斗大的“福”字,隨處可見的“財神爺”,燃著亮光的火紅燈籠在冷風中飄舞。年夜裡,雖然屋外寒風刺骨,可屋裡頭聊聊家常,扯扯閒話,溫馨便溢滿心頭,心就暖和了。

被風沙沙吹打的燈籠,人人打心底裡綻放出的開懷笑容,外婆精心釀好的葡萄酒……這些也許都是年味吧!

年味優秀作文3

聲聲爆竹辭舊歲,點點梅花迎新春。離春節越近,年味也就越濃……家中一律忙碌,都忙著準備春節。這是中國的年終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求來年的幸福安康。

放爆竹

放爆竹是一個漢族傳統民俗,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相傳是為了驅趕一種叫年的怪獸,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院裡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鞭炮,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寄託了漢族人民一種驅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貼春聯

春聯俗稱“門對”、“春貼”、“對聯”、“對子”,雅稱“楹聯”。古代的漢族民俗文化。喜慶的大紅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在春節時張貼俗稱春聯。春聯的來源是一種桃符。最初人們用於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木刻人形應掛在門旁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祭灶

祭灶是一項在漢族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傳統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廚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男女兩人,女神是漢族民間最富代表性,最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流行神,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願望。

我是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的。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光,接著又聽到畢畢剝剝的鞭炮,是春節到了。我在朦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綿聯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國。

年味優秀作文4

過年是中國的重要習俗,每一次到了新年時,那熱熱鬧鬧的景象無處不在。春節期間,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個團圓飯,喝杯團圓酒,談談工作的事情,聊聊生活的煩惱,體會著家的溫馨,親情的溫暖,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春節畢竟是春節,如果僅此而已的話,和一般的節假日也就沒啥區別了。過年,要過出年味兒來才好。

過年怎麼來的?爸爸告訴我說:“傳說在很早以前的太古時代,有一種凶猛的怪獸,名字叫"年",它生性非常的凶殘,平時都在深山密林中活動,因為它還喜歡吃人,所以人們對它非常的害怕;不過幸好"年"一般只是每次的歲末三十的那天晚上才會出來,傷人性命,破壞田園,所以人們一般都會在那天天還沒黑的時候就關上了自己家的門,一直不睡覺到天亮,到第二天開門鄰里就相互慶賀相安無事。在後來有一次偶然的事件中,人們發現了原來"年"對爆竹和紅色的東西非常的畏懼,於是從此每到除夕那時人們就會穿紅掛紅以示喜慶,併除舊迎新之時大放爆竹,後來"年"就再也不敢來了。這就是除夕的傳說。在三十過後的那天就是農曆正月七年級的春節,也稱為"過年"。

大年三十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凳子上,吃著團圓飯。吃完飯,我們站在樓上的陽臺上看著樓下的煙花。第一個放的是花籃,花籃是由六個圓孔組成的,花籃先“茲”的噴起了火花,突然“砰”的一聲飛上了天空,炸成了許多五顏六色的火花,就這樣噴了六次,好像正在為人們祝福呢!

春節聯歡晚會節目開始了,全家人圍坐在沙發上,品嚐著央視給我們帶來的豐盛的“年夜飯”。那優美的舞姿、動聽的歌聲、幽默的小品相聲,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逗得我們哈哈大笑。能和家裡人一起過年,是多麼幸福的事呀!

在放鞭炮時,鞭炮聲響成了一片簡直就是一段有聲有色的“交響樂”,把大自然所有的聲音都交織在一起,連天上的星星都忘記了睡眠,停下來觀看!我看著窗外,把劃過的煙火當做流星,許下了新年裡的新願望。我相信,在新的一年裡,我一定會有更大的進步,會有更大的收穫。

年味優秀作文5

年歲一年年見長,明明也不過是十來歲的年紀,有時卻會忍不住地慨嘆:這日子真是如同長了翅膀一般毫無留戀地飛離了去。這每年的春節正是這事最有力卻無形的見證。

每年都彷彿是一樣的,走訪的親戚未曾少上一個,所放的鞭炮也未曾少上一掛,可心底卻總是不得勁兒似的,暗搓搓地自心底的原野上燃起一星火光,“今年的春節不如往年了。”然後不可抑制地,這星星之火,蔓延壯大,使五臟六腑都陷入一片難言的焦灼之中,無可奈何又無處宣洩。

可誰又知道其實在往年的春節裡,自己也像在今年所過的春節裡一樣,抱怨著今年的春節不如去年的熱鬧呢?其實說到底,不過四字——物是人非。可時間擁有一種魔法,能讓一切過去了的東西成為人們心底的白月光、硃砂痣。過完的春節正如記憶裡母親的飯菜,說不上哪特別,可就是在心底穩穩地佔著一個位置,及至想起之時沒來由的心頭一熱,鼻尖一酸。以往是美好的,可它的美好是在我們給它加上濾鏡後呈現出來的,及至後來,以往的事物已經不能算是事物了,它們在四季的輪換裡,被風乾成一片片薄薄的情感,給在當下感覺到孤寂的自己一絲絲溫暖,而人們所貪戀的也不過是這微末的溫暖罷了。

可一個人註定會成長,世上沒有永無島。無論你願意或是不願意,時間的洪流都會將你無聲淹沒,不存在永遠停留於過去的道理。朱自清先生說,楊柳枯了,有再綠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聰明的,你又怎會不知這再青的楊柳,重開的桃花已不是以往的楊柳和桃花了呢?它們不願活在昔日的影子裡,就在層層冰雪的覆壓下努力綻出新芽,在新一輪四季的起點煥出比以往更美麗的新顏。同樣的,一個人在長大的途中難免會承受痛苦,在承受痛苦之時,亦難免會生出懦弱的想法——要是不會長大就好了。可聰明的,萬萬記住,在任何一個階段都有自己必須承擔的東西,“以往”二字不過是逃避的被窩,在此休憩一會後,不要忘了繼續前行。

舊憶再難捨,不過已逝之泡沫,擁抱的前方,才為明日之朝霞,新與舊,交替輪換,失去與得到,或許就是整個人生的中心思想。正如二八年華的你我,失了垂髫之年代表年味的歡樂與興奮,但代表年味的新的事物卻悄然滋生,那便是離家的愁緒與團圓的企盼。

年味優秀作文6

站在草原裡,我深深地吸了口氣,鼻中充滿了嫩綠的青草味兒,再嗅嗅花朵,從鼻中透出來的是淡淡的清香。但在城市中聞到最多最熟悉的還是濃濃的——年味兒。

所謂的年味兒就是提前準備好年貨,比如:瓜子、花生、松子、水果、零食等,穿紅紅火火的新衣服,把家佈置得紅紅火火。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到了時間點就一起去看春晚,喝喝酒、聊聊天。

在大年三十,年味最濃的就是放煙花了。新年的鐘聲一響,整個夜晚都成了煙花爆竹的世界。大人們帶著小孩子跑出家門,點燃煙火,用力一拉,美麗的煙花像羽毛一樣飄在空中,然後分散成許多小螢火蟲,在空中自由舞蹈。還有那種大的煙花,只要大人們一點火,小孩子就躲得遠遠的,捂著耳朵,笑眯眯地看著空中。天空上到處都是五顏六色的煙花,耳朵裡傳來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聲。“砰,砰,砰”的聲音,感覺全世界都被震動了,都在為我們歡呼、吶喊,每個角落,每個人的心裡,都洋溢著激動的心情。等到夜靜了的時候,我們才揉揉眼睛,做著美夢,呼呼大睡了。

在七年級到初六之間,每個家庭都要上親朋好友那拜年,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可以看見許多弟弟妹妹,哥哥姐姐。他們大人都會準備一頓豐盛希餚的晚餐。有時,還會看看電視、玩玩遊戲。但最重要的是在臨走之前,他們會像魔術師一樣,把鼓鼓嚷嚷的紅包塞進了我們的口袋裡。這時,我就會暗喜:哈哈,這回過年要下紅包雨啦,原本薄薄的錢包,現在也鼓鼓的。

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已經開始流行一些網路搶紅包,網路祝福。有了這些,人們都不願意踏出家門去拜年,整天盯著手機這裡看那裡笑。但是,我想勸告你們:多出去看看吧,看看新年的熱鬧;多出去聽聽吧,聽聽新年的歡呼聲。

到了元宵節正月十五日,又是春節的一個好高潮。在這一天裡,人們依然要吃團圓飯,而且還要包餃子、吃湯圓、迎廁神。

年味,雖然不會讓你暴富,但是,它給你帶來了快樂;年味,是過年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劑,它讓我們過年熱熱鬧鬧,快快樂樂。

瞧,這就是——年味!

年味優秀作文7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隨著耳邊一陣又一陣熟悉的爆竹聲,年味兒也越來越濃了。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聞到的滿滿的都是喜慶。

一過臘八,家家戶戶都淘糯米,包豆包,做年糕。鄉里人還會殺豬,做豆腐,讓人們聞到了年味。

過了小年,人們便爭著購買年貨,男人們會到集市上購買鞭炮煙花,挑選春聯、窗花;女人們會到市場上購買一些水果糖果,留著過年時招待客人;最後便是一家人都會到商店中挑選新衣裳,準備漂漂亮亮的過個新年。這讓年味愈加濃厚。

春節一大早,男人們便起來貼春聯、掛燈籠;女人們也在廚房裡忙碌的準備著豐盛的年夜飯;孩子們就穿著火紅的新棉襖在門前興高采烈地放鞭炮。各大單位的門前也掛上了大燈籠,有的單位還在樓體邊緣掛上了色彩斑斕的霓虹燈。街道中央隔離帶中四季常青的松樹也被纏繞上五顏六色的小彩燈,遠看像一件色彩繽紛的紗衣。街道兩旁的路燈也用繩子連了起來,掛滿了一個個紅燈籠,美麗極了。春節讓人們充分品嚐了年的味道。

除夕夜裡,家家戶戶都圍坐在電視機前,吃著年夜飯,收看中央電視臺主辦的春節聯歡晚會。晚會從內容到形式,每年都有很大的變化,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讓全世界的華人華僑盡情享受這頓豐盛的文化大餐。隨著那熟悉的“5、4、3、2、1!”舊的一年在鐘聲敲響的那一刻向我們揮手告別,新的一年便大踏步向我們走來。這時,外面早已炮聲漫天,震耳欲聾。空氣中都瀰漫著火藥味,而我和妹妹卻沒覺得危險,我們跑出家門,卻被那直衝雲霄的煙花和鞭炮聲擋住了路。我們慌忙捂住了耳朵,臉上卻還露著燦爛的笑容。感覺到空氣中的每一個分子都是快樂的。心想:“讓火藥衝破所有的不悅吧!讓我們共同迎接這新的一年吧!”

到了七年級,許多親朋好友們會提著拜年的禮物來到我們家中,當然也少不了給孩子們最喜歡的大紅包。不僅是親戚來我們家中,我們也會提著禮物拜訪個個親朋好友,並祝賀他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玩耍的歡笑,年夜飯的快樂,發紅包的喜悅,都深深地藏在濃濃的年味兒裡呢!

年味優秀作文8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自古以來,春節就是中國最為盛大的節日,一到春節,大街小巷就變得熱鬧非凡,處處張燈結綵,可不知怎麼的,最近這些在北京過的年是那麼索然無味。

雖說吃了年夜飯,也看了春晚,但我還是提不起一點過年的興趣,昏昏欲睡。忽然,電話響起,那端是我最親愛的姥姥姥爺!我急切地拿起電話,便是一陣寒暄。

姥姥、姥爺那熟悉的聲音,一句句真切的、關心的話語讓這個本是索然無味的春節瞬間溫暖起來。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那些在老家過的年。

最清晰的,是姥爺往大紅色的紙上揮灑筆墨,一個個龍飛鳳舞的大字浸在紅紙上,也深深浸在了我心裡。姥爺告訴我:“過年寫對聯是為了乞求新的一年的好運氣,寄託對未來一年的希望。”從此,我知道,年是要伴隨著墨香的。接著就是把寫好的字貼在家中各處。院子遍滿了紅色,看著喜慶極了。我又知道,過年是紅紅火火的。

還有我最感興趣的,是和姥姥學包餃子,做花樣饅頭,剪窗花……小時候笨手笨腳,經常把餃子陷弄得到處都是;小手也不聽使喚,把饅頭做成四不像;也不懂剪窗花的規律,把窗花剪成一張看不出形狀的紅紙……但姥姥還是笑著看著我“自娛自樂”。就算我這般搗亂,大人們絲毫沒有生氣的意思,我盡情的體驗著這些只能在新年才能體驗到的活動。

而我最期待的,是等姥姥做完香氣四溢的飯菜,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享受著美味的年夜飯。一家人在一起,推杯換盞,再聽著噼裡啪啦的鞭炮聲,看著春晚。全家團聚在一起,就是最大的滿足了。接著長輩們再給幾個紅包,手裡抓上一把糖,嘴裡塞的滿是吃的,心裡美滋滋地就跑走玩兒去了。

在老家過的年,是老人們安排得井然有序的年,熱熱鬧鬧的。寫對聯、剪窗花、包餃子、放鞭炮……過年的一切都是那麼有趣,那麼讓人感到溫暖。

是什麼讓在老家過的年有年味兒?大概是因為愛,因為團圓吧。與最親的人待在一起,這就是團圓了。

電話那頭,姥姥、姥爺的聲音再次喚回了我,喚出了我心中的滿足感、幸福感:這個年,我們一家四口團聚在一起,我遠在家鄉的親人打來電話,我又追憶了那些快樂的年……年味兒濃濃。

年味優秀作文9

窗外,響起陣陣炮竹聲,伴隨著炮竹聲的,是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沒錯,春節踏著這番熱鬧,漸漸走近了。

屋內的桌上,擺滿了各色的菜餚。紅燒魚散發出令人垂涎的香味,而其寓意又更是美好——年年有餘。而就在其旁邊,是諧音於“吉祥”之“吉”字的清湯燉雞。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許多,比如象徵團圓美好的湯圓以及比喻十全十美的什錦飯。

到了飯點,全家人一同坐在大圓桌旁,說說笑笑,時而夾些菜置於碗中,再又時而吃上幾口。一家子人就這麼和和氣氣地,吃著美味的年夜飯,說著各種祝福的話語。餐桌上,一派溫馨祥和的場面。吃完年夜飯,一家人又一起來到沙發旁,吃些許蜜餞。而此時啊,我的心也像蜜餞一樣,甜甜蜜蜜的。

不一會,外婆端上一大碗的胡蘿蔔肉餡以及一大團和好的麵糰。好了,這代表我們家過年的主打戲來了——包餃子。踩著春節聯歡晚會的開幕,一家人圍著小茶几坐了一個圈,那圈內的小茶几上便是餃子皮與餃子餡。爸爸率先拿起一大塊麵糰,甩了甩,又使勁兒的揉,將其揉成一長條,再用手掐,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丁,擺在面板上。只見他撒了點麵粉,便一手拿小面塊,一手拿擀麵杖,邊飛快地旋轉著慢慢變薄的麵皮,邊快速地擀著。只見那小面快在爸爸手裡如變戲法般,變成了如羽毛般輕盈而薄的麵皮。爸爸真不愧是西安人啊!也不知道,我有沒有如此般的手藝呢?我暗想著。於是乎我打算在另一個方面超越爸爸——包餃子。我隨即拿起一塊出自爸爸之手的麵皮,又用筷子夾起一大塊餡,放在麵皮正中間,鋪平,然後便“啪”的一聲合上麵皮,用力地捏了幾下。當我自豪地抬起手看時,卻被嚇了一跳。這是什麼餃子啊?已經完全沒有餃子樣了:它好似脫了力,一邊陷下去一大塊,另一邊卻又露出了點肉餡。全家人看著我的這個“餃子”,都哈哈大笑起來,我也忍不住跟著笑個不停。我們一家人包著餃子,不時又笑笑,隔一會又看一下春晚,一家人其樂融融。我想,這就是過年的味道吧!

“年”的真正意味在於什麼?僅僅是一家人吃個團圓飯,放個大鞭炮,看看春晚嗎?我想並不是啊。如果在這就停了步子,那何謂之“年味”呢?年味啊,當然就是一家人和睦說笑,其樂融融啊!

年味優秀作文10

又是春節。

陌生食物的味道充斥於四周,燈火闌珊中人頭攢動,歡快的人群總能抽出我腦內對年味的記憶。那常常徘徊於我舌尖的年味便是甜粥了。

甜粥總是十分誘人的。紫色的米,甜甜糯糯;粉粉的芋頭,粗糙的顆粒與我舌尖交纏;熱氣忽地撲在我臉上,清香悄悄地溜進我的鼻子裡。甜的東西總是小孩們的嗜好,因此甜粥總被我們承包。我們大口大口的吸,一抬頭,便能看見藏在騰騰熱氣中奶奶的笑臉。

除夕深夜裡家中的景象一直沒有變。小侄子和表弟靠在各自母親的懷裡,聽大人們用他們尚不熟悉的家鄉話聊天,然後漸漸進入夢鄉。接著又被大人們的大笑聲給驚醒,不知所措的瞅瞅四周,氣惱於不能睡個好覺。不過快到十二點時,他們總是高度緊張,眼睛像老鼠一樣滴溜溜的轉。終於,奶奶一聲“甜粥煮好了”讓他們倏地一下站起。胡亂的腳步聲和叫喚“給我盛多點”的聲音打破了黑夜。

我看著小侄子和表弟,好像看到了我自己。雖然我對兒時過年的記憶只有一星半點,看著他們歡快的樣子,覺得特別熟悉。好像有個影子跟隨著他們,一個小女孩的影子,跟他們一起爭鬥大碗的甜粥,一起在吸第一口甜粥後咂咂嘴,一起心滿意足的與奶奶談笑。

亦或是,在我們身後笑著喊“這群小傢伙”的我的父親,也有是一個貪吃的小男孩的時候。他可能在一間較為簡陋的小屋內,不顧外面有小夥伴在叫喚他去放鞭炮,趴在灶臺邊看奶奶煮甜粥,盛好了便狼吞虎嚥了起來。

我想起以前問過奶奶,除夕夜喝甜粥有什麼特殊寓意。我滿心期待,結果等來了奶奶一句“沒有什麼寓意啊,只是從上幾輩傳承下來,吃著平安而已。大家都保持著這個傳統。”我遺憾地走開了,只好在腦內為自己編織了一個美好的關於甜粥的傳說。

原來啊,年味不一定要有寓意,這沒有什麼遺憾的。它帶著祖祖輩輩的祝福走到了我們的面前,要我們好好珍惜它,再傳承給下一代,下一代。因此除夕深夜裡家中的景象一直沒有變,只是人物變了,先是我的父親,再是我,再是我的表弟和小侄子。這景象被傳承下來了,甜粥帶來的祝福代代相傳。大家都被年味連線在一起了。

這才是關於甜粥的,關於年味的美好傳說。

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也能品嚐到這誘人的甜粥,都能領悟,這關於年味的美好傳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