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善小而不為

來源:才華庫 1.57W

導語: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是千百年來古人留下的話語以勸人為善,下面是yuwenmi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以“勿以善小而不為”為題的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文

(一)勿以善小而不為

在我眼中,許多古人之言都是有很深的學問,就拿“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話來講,就寓意深刻。

“勿以善小而不為”我的理解是凡事應從小事做起,一件善事,一件善意的小事,也許對你而言只是一個不經意,一個微不足道,也許對他人而言就可能起到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許是你的一句善意的鼓勵,將使一個對學業失去勇氣的孩子成為發憤圖強,積極向上的好學生;也許是你的一個溫暖的微笑,使一個準備輕生之人停下了走向死亡的步劃,體會到人世間的溫情;也許是你的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撿起了地上的一張紙屑,讓我們的外國朋友瞭解到中國人民的好習慣,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又也許是你的一個友善的舉動,把陰井蓋蓋好,使路人避免了受傷的危險……

的確,很多的“善小”能使他人受益非淺,但相反許多的“惡小”卻使人失去了太多。或許有些人最後成為無惡不作的強盜,只是因為兒時的一絲貪念,小偷小摸圖的是那一時的快感,而正是這樣的“惡小”的累積導致了一個個的悲劇發生。所以,“勿以惡小而為之”。

而有的時候,一件小事的作用你卻不能忽視,它也許能阻止一件悲劇的發生。記得曾經吳王要攻打楚國,警告他的大臣們“如有勸阻者斬”,吳王有個年輕的門客憂心忡忡,強行諫言不是辦法,於是就懷揣著彈弓,徹夜站立在後花園,露水沾溼了他的衣衫,他依然堅定地站立著,三天三夜過去了,吳王來到他的跟前說:“你是我的得意門生,何苦這樣呢?”年輕人回答:“請您看看那棵樹,樹上有隻蟬,蟬高高在上,哀怨地叫著,卻不知有隻螳螂在它的身後,螳螂把身子貼在隱蔽的地方,一心只想捉蟬,卻不知有一隻黃雀躲在一旁,黃雀伸長脖子一心想啄螳螂,卻不知我正拿著彈弓瞄準它,您看,它們都只求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及身後隱伏的禍患啊!”吳王聽後大悟,立即下令停止攻打計劃。這位吳國的謀士通過一件很小的比喻就輕而易舉地阻止了一場血雨腥風,挽救了吳國可能的滅頂之災!一件小事的功力可別小瞧!

“善小”、“惡小”、“小善”、“小惡”其實往往就在你的一念之間,把握身邊的每一次的機會盡力為你身邊的每一個人做善事,你將擁有更多的朋友!

最後提醒大家??“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共勉之!

(二)讓善舉成為習慣

有個小故事講道,一個漆工為一艘船塗漆,順便把船上的漏洞補好,不久,船主感激地贈予漆工一大筆錢。原來,船主的孩子們駕駛那艘船出海,船主忘記補船洞,料想孩子們會殞命海底。不料,漆工信手拈來的善舉,拯救了孩子們。聽了船主的感激之言,漆工淡淡地講,那是我順便補的。一句“順便”,透出了漆工做善舉的習以為常。

由此可見,貌似微小的善舉,一旦成為一種習慣,不僅會帶給他人恩惠,還透出了感人肺腑的魅力。我們社會,正需要呼喚:讓善舉成為習慣。

“順便”而為的善舉,一旦集腋成裘,成為行動的習慣,就會成為社會的亮點。數年前,天津老人白芳禮在74歲高齡之際,決心把蹬三輪車的收入全部捐獻給貧困學生。他堅持到90歲,捐款金額高達35萬元。對老人而言,捐助一個或幾個貧困學生並非難事,但10多年如一日地積累善舉,就是一種至高無上的道德風尚。 善舉成為習慣,長期堅持下來,就是一種壯舉。全國道德模範林秀貞,30年來義務贍養6位無血緣關係的孤寡老人,資助了14名貧困孩子上學。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民,林秀貞一兩天、一兩月地奉獻愛心,並非難事,但她把善舉當作習慣,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就為我們社會樹立了一座不普通的道德豐碑。

曾幾何時,見義勇為、樂於助人,是我們這個民族愛心奉獻的'習慣。這些年來,隨著南京彭宇案的發生,見義勇為的美德,有時會轉化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在佛山,兩歲的女童小悅悅過馬路,兩度被車輛碾壓,18個路人冷眼漠視。在福州,83歲退休老幹部摔倒路邊,眾人圍觀卻無一施救。兩名女子試圖將其攙扶起來,旁人的“善意提醒”,讓她們縮回了手。老人就這樣失去了生命。一旦人心的冷漠替代了善舉成為習慣,我們的社會風氣便會陰霾密佈。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善舉的動力,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品質和善良。當它成為一種習慣,就凝結成對他人、對社會的真情。有一位先賢說:“人最可貴的品質可以用4個字概括,這就是智慧、善良。”當我們越來越多的人把善舉視為一種習慣時,社會才會有秩序,更加和諧溫暖。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故事中的漆工無意中得到了豐厚回報,但他更欣慰的,是對幾個孩子生命的拯救——這種欣慰,是漆工把善舉當做習慣的最豐碩收穫。“勿以善小而不為”,一個看似信手拈來的善舉,也許會改變他人的命運。在我們這個大家庭中,無論是官員還是打工仔,無論是白領還是小攤販,都應該學習那位普通的漆工,滿懷慈善之心幫助他人,從身邊事、眼前事、平凡事做起,力所能及地揚善舉,摒惡行。

讓善舉成為習慣。一個人的點滴善舉,在日積月累後可以彙集成愛的江河。一個民族的善舉,歷經歲月可以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善舉成為習慣,便是“人人獻出一份愛”,此時,醜陋齷齪難以容身,世界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三)勿以善小而不為

做好事不分大小,重要的是要有一顆行善之心。勿以善小而不為,是做一個行善之人的基本要求。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同樣的,小的善事都不做又怎能完成大善之舉。而且人們判斷一個人的心地是否好往往通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一個微笑,一次彎腰,一個眼神都可以表現內心修養和內心本質。儘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力所能及的善事,每天付出一點,你將收穫更多。

美國太空梭爆炸的慘案至今令人心痛。這一切都只是一個小的零件造成的。如果檢查人員細心一點,也許就可以挽回幾條鮮活的生命。有一個寓言叫一個馬釘導致了一場戰爭的失敗,還有著名的“蝴蝶效應”,這一切也許可能性很小,但還是能引發巨大的影響。

善事無大小。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有一顆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扶老太太過馬路,為人指路……這些都是我們從小都知道的。然而並不是人人都夠做得到。

如果當小悅悅在穿越馬路時,司機能夠減慢自己的速度,或者那十八位路人中任何一人伸出援手,這對他們來說只是一件小事,然而卻可以救活一個年幼的生命。要記住,你的舉手之勞有可能換來別人的無限感激。

材料中的修船工只是順手補了一下船上的漏洞,卻讓船上的孩子平安歸來,自己也得到了一個大紅包。也許他認為自己只不過做了一件很小的善事,可是卻給幾個孩子帶來了平安。所以別嫌棄善事小,做善事不分大小,只有那些口是心非之人,才百般地找藉口。

中國首善陳游標說:“一個人有一百萬捐出了一萬,一個人有一萬捐出了一千,你能說他沒有愛心嗎?”愛心不是靠捐出多少錢,也不是靠你付出的和你擁有的比值。我們應該多做善事,而且理所當然地做,不帶目的。

最美司機因安全停車這件小事而得到人們的深切哀悼,雷鋒做了無數件小事成為一種精神象徵,阿里木助人為樂卻感動中國。小事不小,只要我們懷著一顆善良的心風雨兼程,就能夠成就自我。

行善無小事。只要人人都有善必行,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讓我們一起行動,不管大事小事將愛的火把在手中傳遞,詮釋著愛的偉大魅力。

說明文

(一)勿以善小而不為

題目引用的一句古訓,是三國時劉備臨死前給他兒子劉禪留下的遺囑。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因為壞事小、不嚴重而去做,也不要因為好事小而不做。這句話對幫助我們這些剛剛懂事的國小生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很有意義。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不道德的人,他們小小年紀,好吃懶做,在校不遵守紀律,在家欺騙父母,有的還染上社會上的不良習氣,對同學敲詐勒索,在學校拉幫結夥,恃強凌弱。這些看起來,都不是大錯,沒有構成犯罪,但他們如果從小不改正,不以犯小錯為恥,長大了就會犯大罪。想想,有好多犯人都是從小錯犯起,最後卻越犯越大,被抓到公安局裡去的。當他們第一次做壞事時,一定覺得這不重要,沒有什麼關係。可他們是否想過,這就是使他們走向犯罪道路的罪魁禍首,到那時,那些人只能流下悔恨的淚水,悔恨自己以前所做的一切。可那已經於事無補,因為時間只能向前走,“人生不售來回票”。所以,我們從小要記住“勿以惡小而為之”。

有時候,在生活中去做些小小的善事也是件很開心的事。例如,在公共汽車上遇見老人和孕婦,給他們讓座;在路上撿到錢後,交給老師;在同學遭到惡人欺負時,勇敢地出來伸張正義。這方面我們要好好向雷鋒叔叔學習。雷鋒叔叔一生中並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只是做一些像送老爺爺回家,車上讓座位、幫別人補衣服等等的小事。他沒有因為這些事很小而沒有去做,可是他的小事做多了,漸漸也就變成了大事。他永遠活在人們心中,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勿以善小而不為”。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無意中忽視了一些小事,如在教室翻窗戶、亂丟垃圾、講髒話;在花壇摘花、踏草坪,這些雖然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卻反應了一個人的公德、素質。可見,美化我們的環境,構建和諧社會需要的是全社會共同重視和努力,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

世界上無論大事業還是小事情,都要人去做。學會了做人才能學會做事,做好了人才能做好事。事情做不好,可以從頭再來,人做不好,很難重新來。要讓我們的祖國永葆青春,蓬勃發展,就要在我們青少年中褒獎真善美,貶斥假醜惡,伸張正氣,抵制邪氣,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記敘文

(一)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這是我們都知道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因為沒有受到益處,反而帶著“為善累、讓別人去為吧”這樣的心態而多數選擇“不為”。殊不知,在出海的漁民因為一個小小的漏洞沒有補,人行道上因為沒有及時撿起的香蕉皮,都有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如果漆工在給船塗漆的時候順手擰緊了一顆螺絲,如果路過的行人順手撿起那片香蕉皮,那麼所有一切的嚴重後果都不會發生。可是,生命最經不住的就是“如果”這兩個字。

時代的變遷,科技的發展,社會節奏的加快,讓我們每個人心裡都增添了一份浮躁,這種浮躁越來越體現在了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它讓我們變得更加功利、更加勢利、更加自私,而忘記了個人是處於社會這個大環境中的,沒有誰能脫離環境而單獨存在。那麼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就更加能顯示出這個社會團體的溫暖和溫馨來。

隨手撿起的一片香蕉皮,可能使過路的老人免於受到摔倒的危險,這是舉手之勞,卻是一份免於他人受苦的善念。也許某一天你生病了去醫院看病,而主治醫生正是這位老人的兒子,正是因為老人的平安健康,這位醫生才能更加安心盡心的醫治病人。也許這樣假設帶著功利性的思想,可生活中的因與果誰又能解釋的通呢,“蝴蝶效應”不也正好詮釋了這一點麼。為“小善”的善念雖不帶有回報的思想,可意外的收穫喜悅,也是人生中的一種幸福吧。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社會中的一份子,這個社會是我們的大家庭。家庭成員之間是有義務和責任為家庭盡職盡責和付出的,更何況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一個善舉呢。總有人在說,這個社會沒有以前溫暖了,到處高樓林立,玻璃磚瓦,人心都彷彿隔著一片牆。可是,“只有人人獻出一點愛”,社會才能變成“美好的人間”啊。沒有付出,又談何得到呢。給老人讓個座,擦桌子時順便把同學的也擦一擦,鄰居出門時幫著看看門戶,這些都是生活中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卻也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也許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幫助我們身邊的人解決了很大的麻煩,如果每個人都能這樣有心,那該是多麼的美好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