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來源作文200字7篇

來源:才華庫 1.02W

中秋節的來源作文200字1

我們中國的節日從來都是和吃聯絡在一起的。比如春節要吃餃子。端午要吃粽子。這是和我們國家幾千年是農業社會有關。節日與農業的節氣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所有節日裡吃食。都是對大地的親近。春節。端午和中秋。是中國傳統的三大節。吃月餅自然就變得如此重要起來。月餅的餡可以百花齊放。但甜是最主要的。原因很簡單。在原始的農業社會。蔗糖和蜂蜜的出現之前。甜曾經是人們一種嚮往和慾望。

中秋節的來源作文200字7篇

是被古代哲人認為是和光明連在一起的兩件最高貴的事情。是和美連在一起的最好的一個詞彙。所以。到現在我們還在說[甜美的生活".把最好的日子用甜來表達。是最高貴的一種體現。因此。月餅的甜味是必然的。是主要的。是體現了一個飽嘗辛酸苦辣的民族長期以來對生活特別是團團圓圓。甜甜蜜蜜生活由衷的嚮往和禮讚。

中秋節的來源作文200字2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中秋節的來源作文200字3

清<燕京歲時記>中曾有些絕對地說:[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我小時候家就住在前門樓子附近。自然中秋節是要吃致美齋的月餅。但那時致美齋也好。其他店鋪也好。賣的月餅大多是自來紅。自來白。翻毛。提漿四樣傳統月餅。餡中的青絲紅絲蜜餞果脯芝麻桃仁豐富許多。但糖必須是冰糖的甜味是不能夠少不能夠變的。

如今的人們已經越來越怕甜了。把甜和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症聯絡在一起。甜變成了一種可怕的事情了。如今的月餅自然要迎合人們的新口味。不敢甜。卻敢又是海鮮餡又是鮑魚魚翅燕窩餡。甚至還有人蔘餡。花臉般百變時尚起來。把本來象徵閤家團圓與生活甜蜜的那一點質樸的意義。非要練就老君爐裡那保命養身的八卦金丹不可。

中秋節的來源作文200字4

有的人說: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10個太陽,晒得莊稼寸草不生。後來一個名叫后羿的人,力大無窮,運足神力把9個太陽射了下來。

後來,后羿娶了一個名為嫦娥的女人。后羿除了教徒弟和狩獵外,終日與妻子同在。人人都羨慕這對恩愛的夫妻。

有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便向皇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藥,就能昇仙。

后羿讓嫦娥保管那包藥,但不巧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讓後自己成仙。

三天後,后羿外去打獵,蓬蒙假裝生病沒去。待后羿走後不久,篷蒙手持寶劍闖入後院,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篷蒙的對手,就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由於嫦娥牽掛丈夫,便飛落到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神仙。

傍晚,待后羿知道所發生的事時,想殺了蓬蒙時,可小人“小人”早已逃之夭夭了。忽然,他看見月亮上面有一個影子,他就跟,可是他怎麼也跟不到那個影子,因為他前進三步,影子也跟著他前進三步。

後來后羿就放棄了,回到家,由於牽掛妻子,就在嫦娥平時最愛的花園那裡點香、供水果等。

後來百性知道這件事以後,就也學點香、供水果等後來就發展到了吃月餅。希望嫦娥能保佑他(她)們。

中秋節的`來源作文200字5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嘗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

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中秋節的來源作文200字6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秋節的來源作文200字7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