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春節風俗作文900字錦集八篇

來源:才華庫 1.17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風俗作文900字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春節風俗作文900字錦集八篇

春節風俗作文900字 篇1

我們習慣把過春節稱為“過年”,過年才是一年中最大的節日。

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很多人對待過年已越來越淡漠。而我們在回味起童年的那個純真年代,追尋著那越來越稀釋的過年傳統習俗,不正是那讓人難以忘懷曾經的年味?

俗話說臘八粥吃完,開始忙過年。“一年到頭,就指著春節解饞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物質匱乏。一年到頭,我最盼望的日子就是過年,因為過年有好吃的。

一過臘月廿三,家裡忙著掃除、搞衛生。然後把平時積攢下來的一條條小肉皮,拿到飯店裡加工沸一下。這肉皮能在過年時的所有葷素菜餚中起到搭配使用。油豆腐、千張、粉絲、茨菇、白菜等也開始陸續購買。除了蔬菜,還要買上一隻大公雞,是請年菩薩所用。漂亮的公雞毛拔下來插在用銅錢做成的毽子上,便成了那時候女孩子最愛的玩具之一。

在那個沒有手機、電腦、電視的年代裡,眾多在外謀生的親人們無論怎麼忙碌也會趕回老家,為的就是在過年期間全家人能團團圓圓,大年夜歡快地圍坐在一起,享用著雖不豐盛,但充滿人情味的年夜飯。

那時的年夜飯,遠不能跟現在的最普通酒宴相比,蛋餃、喜蛋、肉嵌油豆腐,炒肉絲、以粉絲白菜為主的暖鍋等是年夜飯的主菜。雖然也有雞、魚、肉,卻是看得多吃的少。那個年代,從“雞八桌”到“敲魚撥肉吃粉皮(粉絲)”的叫法就可想而知,一隻雞能分開來,燒成八桌酒席,魚、肉碗是放在桌上做做樣子的,只能用筷子去撥動一下,因為這些葷菜過幾天還要用來招待前來拜年的親戚們。

吃完年夜飯後,要討拜年鈿(壓歲錢)了。祖父8角、父親1元、祖母母親都只給5角,而我的一位遠房伯父最手闊,一下子能給我5元。但這些拜年鈿大部分只有暫時保管的份,因父母早已關照過,首先年後新學期的那兩元五角錢學雜費和一元五角錢的書本費是要用拜年鈿來繳付的,不管如何,至少還剩下一些。

年七年級的上午,我穿著新衣服、新鞋子逛街去。冒著熱氣的燒賣、肉餡糕是不捨得買來吃的。我先花上二角錢買張“火藥子”,剝下1粒放進用廢針頭製成的“摔炮”裡,扔出去掉在硬地上會“啪”的一聲響。此外,我還愛到書店裡買年畫,有一年,花了八角拜年鈿挑選了水泊梁山108將的年畫,拿到家裡美美地貼在牆上。

過了年八年級,父母帶著我,要拿上雲片糕、柿餅等禮品,去鄉下親戚家做客人。走上一兩個小時,才來到親戚家裡。鄉下的小夥伴們知道街上客人來,忙帶著我們去玩兒。那時候冬日的鄉間田野,岑寂卻帶著最素樸的味道。

時過境遷,如今過年流行微信聊天拜年,或者過年全家出遊、親戚聚會打牌,這些都是各人過年的方式。只是總少了一種過年的情結。

春節風俗作文900字 篇2

春節這樣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裡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遊串。”這歷史上關於歲首春節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於春節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曆法,這樣靠“觀象授時”,這樣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曆”,明確規定以農曆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曆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後,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於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這樣“秋收冬藏”以後的農閒季節,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這天的話來說,就這樣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麼春節到底這樣怎樣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方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但這樣,天陰雨霧,影響測量,之後,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複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雲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於事,萬年明白後,忍不住帶著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執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這樣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說:“期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光,建立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狀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後,明白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於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衛抓住了,祖乙明白後,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此刻正這樣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道,就叫春節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之後,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曆,之後為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說就這樣為了紀念萬年的。

此刻我們過年也有一些習俗,如倒貼“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春節風俗作文900字 篇3

農曆正月七年級至九年級日,古稱履端、元旦,今謂春節,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長的民間節日。黎明時分,各家敞開大門,焚香鳴炮,喜迎新年。這個節俗傳統禁忌甚多,說第一句話,做第一件事,都講究好彩頭,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說“恭喜”、“發財”、“平安”等吉利話,對方也報以相應的好話。當日不掃地、不打水、不挑擔、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髮、不說不吉利的話。全家起床後,便穿新衣服,或穿質地最好的衣著。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線面、雞肉、鴨蛋),以祝太平、長壽;有的吃年糕(紅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閤家子孫一年平安。七年級,小輩要向長輩拜年,長輩則給以壓歲錢或糖果、桔子。

七年級不出遠門,八年級、九年級人們可以訪親拜友,互賀新年。正如清人吳繼筠在《福州歲時竹枝詞》中說的:“族新衣服趨人前,禮數謙謙喜連連;路上相逢共作揖,發財恭喜賀新年。”這便是古時福州新正的景觀。有出嫁女兒的人家,要辦春酒,邀女兒、女婿及外孫回孃家飲宴團聚。水上船家(民)的婦女,頭戴紅花,藍衫青褲,布底青鞋,結伴登岸,挨家串門,用福州話唱詩賀年:“姑嫂雙雙賀新年,紅紅傘燈掛廳前;好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門前。”“舊年過了又新年,生意興隆賺大錢;恭喜發財平安過,送奴粿過門前。”這叫“討詩”,又是賀年詞,賀年討以示吉祥。春節期間,福州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火樹銀花,歡聲笑語,到處呈現一派節日氣氛。

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說“恭喜”、“發財”、“平安”等吉利話,對方也報以相應的好話。當日不掃地、不打水、不挑擔、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髮、不說不吉利的話。全家起床後,便穿新衣服,或穿質地最好的衣著。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線面、雞肉、鴨蛋,取福州話諧音,如”雞”音似”系,羈”,”鴨蛋”似”壓亂”),以祝太平、長壽;有的吃年糕(紅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閤家子孫一年平安。七年級,小輩要向長輩拜年,長輩則給以壓歲錢或糖果、桔子。七年級不出遠門,八年級、九年級人們可以訪親拜友,互賀新年。正如清人吳繼筠在《福州歲時竹枝詞》中說的:“簇新衣服趨人前,禮數謙謙喜連連;路上相逢共作揖,發財恭喜賀新年。”

這便是古時福州臺江新年的景觀。有出嫁女兒的人家,要辦春酒,邀女兒、女婿及外孫回孃家飲宴團聚。水上船家(疍民)的婦女,頭戴紅花,藍衫青褲,布底青鞋,結伴登岸,挨家串門,用福州話唱詩賀年:“姑嫂雙雙賀新年,紅紅傘燈掛廳前;好夈(斎)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門前。”“舊年過了又新年,生意興隆賺大錢;恭喜發財平安過,送奴夈(斎)粿過門前。”

這叫“討夈(斎)詩”,又是賀年詞,賀年討夈(斎)以示吉祥。春節期間,福州臺江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火樹銀花,歡聲笑語,到處呈現一派節日氣氛。初四清晨,家家戶戶,焚香“接神”,迎接灶君迴鑾視事。閩俗諸節最重要做年,節慶時間從正月七年級開始,到九年級止,有的延續到初九玉皇誕,甚至延續到元宵節。福州臺江歷史上是著名的商埠,舊時春節人與人相遇第一句賀年詞便是“恭喜發財”,答語則是“齊發”。

春節風俗作文900字 篇4

春節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裡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遊串。”這歷史上關於歲首春節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於春節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曆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曆”,明確規定以農曆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曆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後,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於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後的農閒季節,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這天的話來說,就是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麼春節到底是怎樣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方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但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之後,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複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雲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於事,萬年明白後,忍不住帶著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執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說:“期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光,建立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狀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後,明白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於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衛抓住了,祖乙明白後,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此刻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道,就叫春節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之後,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曆,之後為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然後據傳說就是為了紀念萬年的。

此刻我們過年也有一些習俗,如倒貼“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春節風俗作文900字 篇5

儘管很多地方過年的風俗各有不同,但是正月八年級這天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這一天,嫁出門的女兒們紛紛帶著丈夫和孩子回孃家過年,古稱“回門”“歸寧”等,天津人俗稱之為“姑爺節”,河南叫做“請新客”,新客就是新女婿的意思,廣東、山東等地俗稱“迎婿日”,儘管叫法不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家,夫婿要陪同這一點大致是相同的。

過年習俗千差萬別,為什麼這一點卻驚人的雷同的呢?這讓我很是納悶,於是上網查找了資料,網上有這麼幾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七年級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孃家吃窮,只有在年八年級以後才能回孃家;第二種說法是已逝的老祖宗年底從天上回家享受供奉,如果看到家裡有“外人”,就不願進家了,已婚女人被認為是“外人”,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裡過除夕、七年級,老祖宗享用供奉後,在七年級晚上就回到天上了,八年級女兒就可以回家了,這個規矩在舊社會特別是農村是很嚴格的,違反了就是大不敬;第三種說法是正月七年級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要和夫家闔家團圓,自然不便回孃家去,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八年級回孃家。

俗話說“丈母孃看女婿,越看越有趣”。其實何止是丈母孃,八年級這一天,新女婿還是村裡所有人期待的風景,找樂的焦點。在我的家鄉一帶,就有“打女婿”的風俗。新女婿第一年上門,好酒好肉好規格的招待好,酒足飯飽之後,準備告辭回家,不成想家門外面一幫小年輕正在“恭候”呢,新女婿一露頭,就好一頓拳打腳踢伺候著,新女婿猝不及防,又不方便還手,往往被打的狼狽不堪,醜態百出,再斯文的女婿也難以保持形象了;尤其是遇到雨雪天氣,就更有熱鬧可看了,新女婿們在雪裡泥裡被追打的躲躲閃閃、踉踉蹌蹌,跑一步跌一跤,滿身泥滿身水,引起圍觀者一陣陣的鬨笑和戲謔,在村民眼裡,這可比電視電影上的“武打大片”還要生動有趣的多。新女婿們當天的表現,會被村民們津津樂道很長時間,成為過年期間親戚們的主要談資和笑料,表現“突出”的,有可能多年以後還會被人翻出來嘲弄一番呢。

假如夫妻感情好的,媳婦通常會向新女婿們透漏一二,讓他有個心理準備,也會提前給“打手們”打個招呼,讓他們手下留情,不至於讓新女婿過於出醜;倘若夫妻感情不好,不知道有這種規矩,新女婿們不但出盡洋相,還會結結實實飽受一頓皮肉之苦,帶傷掛彩回家去也是常有的事兒;在出村口的時候,新女婿的“殘存形象”就是衡量夫妻感情的尺子,一目瞭然,如果恰好有同時結婚的幾對小夫妻,誰家對媳婦好、誰家對媳婦不好,那可就形成了鮮明對比。

不過這場武打大戲,只會在新女婿第一年上門時才會隆重上演,如果年年如此,恐怕女婿們以後就不敢上門了。

據說這種規矩是從很久以前流傳下來的,原因已經無法考證;竊以為這是孃家人保護自己女兒不受欺負的措施吧,因為古代婦女地位較低,在婆家常受欺凌,所以在結婚第一年先給新女婿一個警告,提醒她媳婦兒還有孃家人撐腰,不要太過分哦。

當然這只是我的臆測,畢竟,作為女性,孃家人是自己一輩子的靠山嘛。

春節風俗作文900字 篇6

年年大魚大肉過新年,歲歲花紅柳綠迎新春,迎佳節,鬧元宵,為異鄉之客,不禁緬懷起家鄉四川久遠的元宵習俗偷青。春節是堂而皇之FB的好時節,好酒好菜對胃構成威脅,久而久之,肥膩感驟生,搞點清淡適口,綠色環保的青菜尤如一股清泉,開胃清腸。並且在四川民風民俗中元宵晚上,看鬥哪家小菜長得爽口青翠順手牽羊代為摘之不算偷,反而是被光顧者的榮幸,來年預兆莊稼必定長勢迅猛,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在農村的廣闊天地裡,青菜蘿蔔等小菜也值不了幾個錢,倘若是看到你人心好,砍幾顆青菜蓮花白(苞菜)相贈,也夠一家人吃上幾頓的。

偷青一詞定格在童年的記憶中是那麼的清晰,時光的隧道帶你回到從前,光榮屬於八十年代的新一代“穿起喇叭褲,跳起國際舞”那是屬於哥哥姐姐們的神氣,流著鼻涕繫著紅領巾的我輩,成了前衛青年的跟屁蟲,指往哪跟往哪,說幹啥就幹啥。

春節是小孩子的天堂:吃喝玩樂盡情開懷。荷包裡永遠裝滿紅苕杆兒沙胡豆;手裡冒煙一扔便響的是“甩炮兒”叩首做揖討要紅包;走街串戶吃的是“轉轉飯”;人山人海圖個看耍龍舞獅,穿街走巷數“柳蓮柳”(打連槍兒);追過幾村幾隊看露天電影;一家老小正月上玟祭老輩子;十五元宵吃完就算過完正月間,明朝“大的做生意小的撿狗屢”該幹啥子就得幹啥子去,錯,還有最後一項既刺激又安逸的活動偷青。

初春乍寒,夜裡漂起淡淡霧氣。三五成群的偷青隊伍有備而發了。我匆匆的拎個菜籃子跟在大哥的後頭,二娃三娃已在鄰居的菜園子開工了。蓮花白,蘿蔔,萵筍,豌豆顛兒(豆苗),也管不了是不是青的,見一樣採一樣。有用背兜的,有用麻布口袋的,有用塑料口袋的(那時還沒有手袋)應用有盡有,五花八門。忙得不可開焦之時,一聲清脆的狗叫,立馬嚇跑幾個膽小的。畢竟是在做偷雞摸狗之事,確實心虛。好在是鬧元宵玩風俗之際,只當適可而止。夜半三更時清點勝利果實,小菜大蔥一大堆,無需明日花錢買菜。不想么妹半路跑脫鞋,李二麻子撕破褲兒之事不可闢免。

物質還不是很豐富的年代裡,人們盡情享受不很豐年但很滿足的天倫之樂,在坐著神六飛船,科技奔小康的今日,物質商品相當豐富滿足的網球時代,人們消費享受歡慶之佘,徒生節日變味的悲哀:平淡化,缺少過節的氣氛,年年過新年,新年只此過。

一方土養育一方人,一定的經濟基礎造就一特定的地方文化。歷史在向前,時代在發展,能夠留下的就是精華。樹時代新風,改革促發展,今天的繁榮富強的大好光景背後,一些極具地方特色的民風民俗正在衰敗,在城市化的程序中被遺忘。

科技知識產生的'原動力,猛烈地改變了當代人的生活,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要的同時,卻在極大程度上破壞著我們的環境,資源,是史無前例的。只能無奈的嘆息,因為科技的發展如離弦之箭,是人力無法竭止的。回想到八十年代說到情人節來臨和玫瑰花巧克力,可能不知為何物?還不如來幾斤豬頭肉和餈粑實在。

春節風俗作文900字 篇7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永珍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春節習俗 春節風俗簡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

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裡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 ,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麵,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八年級、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遊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春節風俗作文900字 篇8

河南人,過年時的風俗非常傳統,處處體現了中國豐富多彩的悠久文化。

一般,我們臘月二十三便開始準備去了。

二十三,我們便打掃房子,把各個房子裡的東西都搬到院子裡來,開始洗洗刷刷,然後把屋子裡積了一年的灰塵全都打掃乾淨,再把洗好的件件東西搬回屋裡去。看起來確實有些累人,但那又怎麼辦呢?誰讓我們有一顆質樸的心呢?最後也就是晚上啦,老人都在廚房裡貼上灶王爺的畫。到了過節那一天,便要把畫拿下來,點上香,然後燒掉,意思是讓灶王爺上天彙報情況。所以,當過節時,我便知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屆保平安”。

到了二十四,便要把那些需要做的,魚啊,肉啊,雞啊,菜類等年貨齊全,然後能洗的拿出來洗,活的要宰殺為後面要做的幾道食品,做準備,而二十五時,變無事可做,而這天更多的是休息。

臘月二十六到了,這一天可沒前一天舒服了,人們又忙活開了。這不,開始發麵,和麵,蒸饅頭。滿滿的幾大盆子面要一個一個的把饅頭做的圓圓的,光溜溜的,很好看。有的時候,還要蒸上兩三袋(麵粉袋),因為在過年之前,就只做一次饅頭,所以要多蒸一些為平常日子做一次補充。

到了二十七,也是人們在廚房裡徘徊奔忙的日子。這天要煮肉,先買來豬肉,切成像要上供那樣的方塊,然後便放在鍋裡煮,只聞到空中瀰漫著陣陣肉香。等肉煮熟了,瘦的肉,和帶骨頭的肉便進了小孩子們的肚子裡。嘻嘻!吃了!然後,大人們用一些可以煮的乾菜,用肉湯“紅燒”一下,最常見的一些乾菜;海帶,黃花菜,幹豆

角,然後把肉片放在一起爆炒,做成了一道菜。

臘月二十八,炸家裡的魚,炸了以後再吃。然後,還有什麼:炸雞塊,炸蝦,炸綠豆丸子,炸大丸子,炸素雞…… 太多了。而這些炸食,都讓我們這些孩子口水流三尺。爸媽爺奶們忙著做,而我們也忙著吃,吃的時候如果渴了,也不能說出來,不然是要捱罵的,可能是因為風俗的崇尚吧。不知道是啥原因,等炸出來好多好吃的東西時,我們也已經吃飽了。

到了二十九,可以說是“忙上加忙”,畢竟這天過完就要真真正正的過年了,老爸老媽帶著我們幾個姐妹去別人家道喜串門。

大年三十到了,這天要包餃子,在家裡基本是奶奶包的。然後,我們也幫一下小忙。做的餃子,啥餡兒都有。下午,便要開始貼對聯,在大門上貼上上、下聯還有橫批。然後在院子裡的每個屋門上貼上喜慶的對聯和年畫,便差不多大功告成了。然後小孩子們便穿起新衣,先出門“炫耀”,到了晚上吃餃子,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個年夜飯,看看春節聯歡晚會,而同時,屋外鞭炮聲和煙花綻放時的聲音同樣給這美好的夜晚留下了一個定格,定格住了當時的喜慶、祥和、和溫馨。

照我這樣講了,河南的春節似乎要很長,不錯,時間確實很長,但這也更加體現了我們河南人對家鄉風俗的喜愛之情。而我們也要更加保護這些風俗,使我們不斷延續下去,使子孫也能看到這中國文化的一大魅力之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