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春節風俗作文900字四篇

來源:才華庫 2.49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風俗作文900字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春節風俗作文900字四篇

春節風俗作文900字 篇1

春節是人們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這一重要節日中,人們自然會有許多風俗,比如吃餃子,守歲。春節並不是從除夕開始的,而是從臘月八日就開始了。

臘月八日是臘八節。這一天,人們通常都喝臘八粥,醃臘八蒜。臘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紅豆、綠豆、花生、桂圓、蓮子還有紅棗等幾種材料熬成。醃臘八蒜是把蒜剝去皮放到醋罈子裡。到了除夕,可以就著餃子吃。

臘八節過完後,再過一段時間就到小年了。灶神這天要趕回天庭,去向玉皇大帝彙報每一家人一年的功過是非,我們拿甜甜的年糕“賄賂”灶王爺,希望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只說我們的好話。

小年過完後,人們就開始為除夕做準備了。臘月二十四,這一天人們通常會打掃家裡,擦擦窗戶,洗洗被罩,乾乾淨淨地迎接新年的到來。

“二十五,做豆腐。”有條件的家庭在這一天會磨豆子,做豆腐。沒有條件的家庭,會在這天買豆腐或吃豆腐。

“二十六,割年肉。”在這一天裡,人們到街上去買肉,做成臘肉或留著過年吃。

“二十七,洗疚疾。”這天人們通常會洗洗澡,理理髮,把舊的一年裡身上的晦氣洗掉,高高興興的迎接新年的到來。

“二十八,貼花花。”“花花”指春聯、窗花、門聯、年畫、燈籠、福字等。我家在這一天也在門上貼上了年畫,頓時覺得屋裡的年味濃了不少。

“二十九,蒸饅頭。”在這一天,人們都會蒸各種各樣的饅頭,在以後的幾天中吃。姥姥在這天也蒸了許多饅頭,有刺蝟的,有桃的是,都很好吃。

除了以上這幾種風俗,人們還會買許多鞭炮,以備除夕晚上時放。因為除夕晚上的鞭炮聲是不能停的。

到了除夕那天,我們去了奶奶家。晚上,媽媽和嬸嬸在廚房忙碌了不多會兒,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就做好了。吃完以後,我們通常會看春節晚會。到了九點多,我們又吃了一頓宵夜。我們邊看邊吃,到了十二點,我們都困得不行了,就都上床去睡覺了。

七年級早晨,我們早早的就起床了。早飯當然是餃子,不過在這近百個餃子裡,有二三十個包了一分硬幣的餃子。這是我們那的風俗。誰要是吃的硬幣多,誰在新的一年裡就更幸運。

吃完了餃子,除了家裡的老人留在家裡招待客人外,其他的人都出去拜年。我們會把村裡凡是認識而且很熟的人都走了一遍,向他們問新年好。

七年級拜完了年,八年級就該走親戚了。爸爸媽媽去了姥姥家,小叔嬸嬸去了小雨的姥姥家。他們吃過了午飯就都回來了。到了晚上,村頭響起敲鼓聲,於是我們幾個孩子和嬸嬸就去玩的。原來那裡不僅有敲鼓的,還有敲小鑼的。那裡聚集了一些人,大家繞著“樂隊”圍了一圈,找到自己認識的人,笑呵呵地聊起了家常。聊了一會兒,大家就都回家去休息了。

到了九年級,我的那些姑姑和姑父們來看奶奶了。他們在這裡一直待到晚飯吃了才回去的。

到了初四,我們就回到自己家了。

年過完了,可是春節並沒有結束,要等到元宵節過完才算春節結束了。

元宵節,顧名思義,就是要吃元宵。北方人吃元宵,南方人吃湯圓。元宵是把餡兒和麵摻在一起做成的;湯圓裡面是餡兒,外面裹著一層面。元宵節又叫花燈節,過了這天晚上人們也都忙了起來了。農民該去幹農活了,學生該去上學了,又恢復了節前忙碌的景象。

春節風俗作文900字 篇2

儘管很多地方過年的風俗各有不同,但是正月八年級這天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這一天,嫁出門的女兒們紛紛帶著丈夫和孩子回孃家過年,古稱“回門”“歸寧”等,天津人俗稱之為“姑爺節”,河南叫做“請新客”,新客就是新女婿的意思,廣東、山東等地俗稱“迎婿日”,儘管叫法不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家,夫婿要陪同這一點大致是相同的。

過年習俗千差萬別,為什麼這一點卻驚人的雷同的呢?這讓我很是納悶,於是上網查找了資料,網上有這麼幾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七年級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孃家吃窮,只有在年八年級以後才能回孃家;第二種說法是已逝的老祖宗年底從天上回家享受供奉,如果看到家裡有“外人”,就不願進家了,已婚女人被認為是“外人”,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裡過除夕、七年級,老祖宗享用供奉後,在七年級晚上就回到天上了,八年級女兒就可以回家了,這個規矩在舊社會特別是農村是很嚴格的,違反了就是大不敬;第三種說法是正月七年級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要和夫家闔家團圓,自然不便回孃家去,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八年級回孃家。

俗話說“丈母孃看女婿,越看越有趣”。其實何止是丈母孃,八年級這一天,新女婿還是村裡所有人期待的風景,找樂的焦點。在我的家鄉一帶,就有“打女婿”的風俗。新女婿第一年上門,好酒好肉好規格的招待好,酒足飯飽之後,準備告辭回家,不成想家門外面一幫小年輕正在“恭候”呢,新女婿一露頭,就好一頓拳打腳踢伺候著,新女婿猝不及防,又不方便還手,往往被打的狼狽不堪,醜態百出,再斯文的女婿也難以保持形象了;尤其是遇到雨雪天氣,就更有熱鬧可看了,新女婿們在雪裡泥裡被追打的躲躲閃閃、踉踉蹌蹌,跑一步跌一跤,滿身泥滿身水,引起圍觀者一陣陣的鬨笑和戲謔,在村民眼裡,這可比電視電影上的“武打大片”還要生動有趣的多。新女婿們當天的表現,會被村民們津津樂道很長時間,成為過年期間親戚們的主要談資和笑料,表現“突出”的,有可能多年以後還會被人翻出來嘲弄一番呢。

假如夫妻感情好的,媳婦通常會向新女婿們透漏一二,讓他有個心理準備,也會提前給“打手們”打個招呼,讓他們手下留情,不至於讓新女婿過於出醜;倘若夫妻感情不好,不知道有這種規矩,新女婿們不但出盡洋相,還會結結實實飽受一頓皮肉之苦,帶傷掛彩回家去也是常有的事兒;在出村口的時候,新女婿的“殘存形象”就是衡量夫妻感情的尺子,一目瞭然,如果恰好有同時結婚的幾對小夫妻,誰家對媳婦好、誰家對媳婦不好,那可就形成了鮮明對比。

不過這場武打大戲,只會在新女婿第一年上門時才會隆重上演,如果年年如此,恐怕女婿們以後就不敢上門了。

據說這種規矩是從很久以前流傳下來的,原因已經無法考證;竊以為這是孃家人保護自己女兒不受欺負的措施吧,因為古代婦女地位較低,在婆家常受欺凌,所以在結婚第一年先給新女婿一個警告,提醒她媳婦兒還有孃家人撐腰,不要太過分哦。

當然這只是我的臆測,畢竟,作為女性,孃家人是自己一輩子的靠山嘛。

春節風俗作文900字 篇3

春節這樣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裡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遊串。”這歷史上關於歲首春節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於春節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曆法,這樣靠“觀象授時”,這樣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曆”,明確規定以農曆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曆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後,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於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這樣“秋收冬藏”以後的農閒季節,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這天的話來說,就這樣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麼春節到底這樣怎樣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方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但這樣,天陰雨霧,影響測量,之後,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複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雲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於事,萬年明白後,忍不住帶著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執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這樣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說:“期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光,建立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狀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後,明白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於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衛抓住了,祖乙明白後,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此刻正這樣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道,就叫春節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之後,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曆,之後為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說就這樣為了紀念萬年的。

此刻我們過年也有一些習俗,如倒貼“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春節風俗作文900字 篇4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永珍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春節習俗 春節風俗簡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

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裡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 ,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麵,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八年級、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遊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