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的作文600字(通用10篇)

來源:才華庫 1.91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習俗的作文6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春節習俗的作文600字(通用10篇)

春節習俗的作文600字 篇1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

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

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鬥。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鬱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春節習俗的作文600字 篇2

春節是我國最為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身為南寧人的我,深知家鄉過春節的習俗。除夕前一日的臘月二十九,叫“小除夕”,家裡會擺上小酒宴,親友往來拜訪叫“別歲”。

除夕夜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這天晚上我們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祭祀、吃年夜飯、守歲。我們在春節總不會忘記自己家中已故的先人。每到這時我們會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我們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除夕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南寧人過年,除了年夜飯之外,大年七年級的早餐也是非常講究。為了新年有個好兆頭,大人小孩在大年七年級都是不允許睡懶覺的。不管除夕夜玩得多晚,大年七年級早上我們八點多就得起床,向父母、長輩問好,說一些祝福的話語,之後長輩就會給晚輩利市。九點多一家子要坐在一起吃新年早餐。新年的早餐有年糕、粽子、粉利、生菜和湯圓等。

正月八年級是南寧人竄門拜年的日子。所謂竄門拜年,是指去親戚好友家拜訪、賀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正月九年級,爸爸媽媽會帶著我回外公外婆家。我們一家人必須在晚飯前趕到,否則便是不吉利。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中的一個熱鬧喜慶的節日。這一天,家家都會吃湯圓,我們也不例外。

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球形,可以湯煮、油炸、蒸食,可葷可素,風味各異,象徵著團圓美滿之意。晚飯過後,便可以到各個地方賞燈。賞燈的地方有栩栩如生的蝴蝶燈、活潑可愛的小豬燈、又圓又大的西瓜燈、凌空欲飛的嫦娥奔月燈、頑皮有趣的老鼠燈。但最惹人喜愛的還數憨厚可愛的小牛燈了。這些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的花燈,有紙糊的、金屬的、紗紡的、塑料的,各式各樣,設計新穎。

過了正月十五,新年也就算過去了。我們把對新年的留念藏在心裡,期待著下一個春節的到來。

春節習俗的作文600字 篇3

過年嘍!過年嘍!新的一年又來到了。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過年是有怎樣的來歷嗎?有怎樣的習俗嗎?哈哈,就讓我來告訴大家吧!相傳以前,有一頭叫“年”的怪獸。每到除夕這天。村裡的人們便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人們準備上山避難。這時,從村外來了一個乞討老人,鄉親們誰都顧不上這位乞討老人。只有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一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老人笑道:“婆婆若讓我借宿一夜,定把‘年’攆走。”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發現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還傳來了“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年”最怕紅色、火光和鞭炮聲,只能狼狽逃躥。第二天,人們回來後,村裡依然安然無恙。

這件事很快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戶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守更待歲。這種風俗越傳越廣,最後成為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知道了過年的來歷,就讓我們再去了解一下紹興人是怎樣過年的吧!在紹興,一跨入農曆十二月,人們就忙著準備過年:裹粽、撣塵、殺雞宰鵝、晒魚乾、醬豬肉,準備新年的衣裳,購買贈送親友的禮品。臘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上天。送灶神之後,除夕之前,每戶人家總要選擇一個祝福的吉日,這是一年之中最為隆重的大祭典。紹興人叫祝福菩薩,來答謝神明保佑和祈求來年幸福。人們都說,天上的菩薩,不進不潔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須把廳堂、祭桌、祭器等撣掃、洗刷得乾乾淨淨。

大年夜,首先要給祖宗分歲,就是祭祖。祭祖後,一家人就會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年夜飯所備飯菜是最為豐盛的一餐。年夜飯後,就是“辭歲”,小孩向長輩行禮,長輩將事先用紅紙所包的錢幣分發給晚輩,俗稱“壓歲錢”。在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有些人會燃放爆竹,俗稱放關門炮仗。有些人則嬉戲娛樂,通宵不眠,直至天明,俗稱守歲、坐長命夜,據說坐長生夜可以保佑長生不老。

過年的習俗,紹興和外地大同小異。在新年舊歲交替的一個月裡,人們就是這麼忙碌著的。

春節習俗的作文600字 篇4

進入農曆正月,臨夏山村的大樹間,一架架鞦韆架起,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打鞦韆遊戲。打鞦韆,有兩種基本姿式,一是自己坐在橫板上,由別人在後面送,悠悠晃晃,飛得不太高,這種姿式適合於年幼兒童;二是站立在橫板上,自己用力,使鞦韆快速飛昇,這種姿式最受大人青睞。

整個白天,鞦韆是娃娃們的陣地,他們忽而如雄鷹展翅,欲飛藍天;忽而閉目橫坐,慢慢晃悠。喧喧鬧鬧、嘻嘻哈哈,一直到萬家燈火燦爛。到了晚上,鞦韆又是小媳婦、大姑娘的天下了。她們打鞦韆,不吵不鬧,全都靜悄悄的。在朦朧的夜色中,只見一個個嬌娜的身影在空中翻飛,留短髮的,如飛揚的馬鬃,飄逸著風采;梳長辮的,猶如一條游魚,來回穿梭,令人神往。

待每人輪過一遍後,便開始玩花樣了。她們忽而兩人面對面站在橫板上,飛行中由反方向者用力,一張一弛,配合得非常默契。不一會,鞦韆就盪到半空中,像滿弦的弓箭在飛舞;忽而,一人坐在橫板上,一人站在橫板上,這樣,坐者可以毫不用力地盡情享受,而站立者則要花費兩倍的力量使秋幹飛昇,不一會便氣喘吁吁,香汗淋漓了。不過,這種花樣多是兩人輪流出力,倒也公平合理。

臨夏山村的正月,就這樣飛在了鞦韆上,天天飛、夜夜飛,直到正月十五。當圓圓的月亮浮上中天,家家門口閃出一把用燁木紮成的火把,一隻只匯聚到一塊,形成一條長龍,向山頂移去,各家門口燃起火堆,歡快的人們爭先跳躍。當打火把的人們上山了,跳火堆的人們進門了,鞦韆的主人便來到秋幹邊,慢慢地提起它,抬頭瞅瞅大樹上的橫枝,兩手用力,嗖的一下,把鞦韆扔上橫枝,架了起來。月光下,樹影斑駁中,秋幹在橫枝上靜靜地歇息了。

正月十六,鞦韆的主人爬到樹上,把鞦韆卸下來,一年一度的打鞦韆就結束了。

春節習俗的作文600字 篇5

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曰——春節,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忙忙碌碌。今天是年三十,一大早,我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奶奶家。坐車的時候,我突然想起:我從小到大還從來沒有回過我的老家---湛江呢。老家過年會是什麼樣子呢?有哪些習俗呢?今天,我一定要問問爺爺。

知道了我的問題後,爺爺便給我講了起來:“在咱們老家,除夕有三件事必做:貼春聯、 團年飯、守歲和壓歲錢。除夕是一年最後的一天,午後每家每戶開始貼春聯。貼春聯的同時,湛江人還有貼門神、年畫,倒貼“福”字的習俗。門神貼在兩扇大門,傳統都是歷史上的一些顯赫人物,威武有殺氣,達辟邪擋災,倒貼“福”字則把大大小小的福字,倒貼在牆壁、門楣、房門,表示“福氣已到”。”

“除夕的“團年飯”,湛江人十分注重,也叫“吃年飯”,除閤家團圓、聚天倫之樂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故多遠工作的人都盡力趕回來過年。團年飯是過春節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習俗吃團年飯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燭燒完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魚、蠔豉、生菜、腐竹、蒜等以求吉利。而且,在我們老家,年夜飯還必須有這兩道菜:蒜苗炒肉和白斬雞。湛江有的地方還流行吃團年飯時,遇上遠行的人未歸,則桌上擺未歸人的座位及碗筷,像徵團聚,以示懷念。若有新婚夫婦,也多擺一副碗筷,取來年添丁吉意。團年這頓飯,一般故意多做些,吃不完,留到明年,表示豐盛有餘有剩。”

“午夜12時,父母長輩叫醒小孩起床,踏新年地,穿新衣服,給壓歲錢。壓歲錢,湛江俗稱“穿衫帶”,多數稱“利是”,討壓歲錢稱為“逗利是”。由長者給後輩,以兒童為主,未結婚的成人與兒童同等看待,也可收取。壓歲錢意在鎮壓邪崇,希望小孩快高長大,聰明進步。守歲在湛江的一些農村尚流行,子時一到,炮竹齊鳴。而今城市以看中央臺春節聯歡晚會電視取代守歲,看完聯歡節目已踏入新的一年。”

聽完了爺爺的講述,我終於知道了湛江春節的習俗,也增長了許多知識,將來有機會,我一定要去我的老家湛江看看。

春節習俗的作文600字 篇6

春節就是農曆新年,是華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降臨,永珍更新,象徵著一年的開始;標誌著人生的另一個起點。春節之所以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節日,是因為通過這個節日的慶祝儀式,能加強家庭聯絡與親情。諸如吃團圓飯、向親友拜年送禮等等,這些習俗都在提醒人們家庭在社會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華人聚居的地方,無不隆重而熱烈的慶祝這個節日。

在古代,帝王繼位,是為了顯示“天子”的權威,往往自立曆法,因此歷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漢武帝繼位,決定重修曆法,使之統一。今日我們所採用的歷法是漢武帝以後,經過多個朝代修定的。春節一共是十五天,從正月七年級到正月十五,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節。春節的習俗也有很多,比如像吃年夜飯、守歲、貼春聯、放煙火等等。

吃年夜飯——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

守歲——除夕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貼春聯——臘月二十三以後,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

春節的習俗就是那麼有趣,就是那麼有意義。

春節習俗的作文600字 篇7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潮汕,那裡有著獨特的風俗,春節更為熱鬧。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戶戶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

除夕前幾天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年貨: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服;新購傢俱、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家家戶戶還要製作各式粿品,以備過年之用。除夕真熱鬧。除夕下午我們都得邀請他們一起來「辭歲」,歡度這一年的最後一天。除夕夜全家圍爐吃團圓飯。飯後大人們給孩童、子女給父母上輩,分發“壓歲錢”。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農家水缸要貯滿水以象徵“歲歲有餘”,“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除夕夜要守歲,守候新春來臨,等待新年鐘聲敲響後才能睡。

農曆正月七年級日稱元日,為新歲之首,春天之始。家家戶戶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柑,桔,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七年級一早,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後,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然後長輩再給後輩曉以期望。早飯後,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七年級、二,無心拜年九年級、四。”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後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後才吃飯。

到了正月八年級、九年級,嫁出去的女兒們才能回孃家拜年。女兒回孃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

春節習俗的作文600字 篇8

春節,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家庭,都有不同的過法。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潮汕的春節。潮汕的春節在臘月二十三開始,臘月二十三,孩子們就開始放假了。孩子們一到這個時候,就扔下書包,跑到超市裡。*春節的糖果和零食了,牛奶糖、水果糖、巧克力。孩子們大把大把地往購物籃裡抓。孩子們忙,大人們也不閒著,他們抓緊時間大掃除。女人們則在菜市場裡忙碌著新年的吃喝。老人們則在忙著做糕點。忙著忙著,除夕夜就到了。

除夕夜裡,家家吃團圓飯。穿新衣。吃完團圓飯,便奔到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看,一邊往嘴裡送著大把的零食與糖果,不知不覺,時間便在精彩的節目裡溜走了,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晚輩們領到了壓歲錢,小輩也給長輩們壓歲錢,這樣,除夕就從我們手中溜走了。

正月七年級,店鋪大多數都關門了,大人們也帶著禮物到親戚、朋友家拜年。正月八年級,最忙的便是已出嫁的女兒了。因為,女兒們要在八年級這天拿著禮品與兒女、丈夫一起回孃家拜年。在孃家吃完午飯後,便要在晚飯前回到婆家。正月初七,對素食者來說是最好的日子,那天要煮七樣羹,七樣羹是由七樣菜熬成的,七樣菜分別是蘿蔔、厚合菜、大蒜、蔥、韭菜、芹菜、春菜熬成的。這是我們潮汕特有的民族風俗。

正月十五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大家要去買元宵燈,買好後,就迫不及待地等待晚上的降臨,好不容易熬到晚上,小孩們拿著元宵燈到大街上,從街頭走到巷尾,到處都是流光溢彩。到處都充滿喜氣與歡笑。正月十五這天,大家還必須吃元宵呀!這的確是美好而又快樂的日子。

正月十五這天過後,春節也就結束了。人們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的上學,一切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春節習俗的作文600字 篇9

春節——中國最傳統的節,也是小朋友們最喜歡,最開的節日,孩子們用一首幼兒園會唱的童謠講述著春節,聽: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

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一扭一扭。”春節,當然也是我最喜歡過的日。每逢過節,家家戶戶都在碌,我家也不例外。“穿新衣、新屋”,爸爸媽媽早就把新衣服我買好,讓我漂漂亮亮的過節。 飾屋子就是我和媽媽的專利:大門口貼上新的春聯、大大“福”字讓福到家;在電視櫃面掛上一個又大又紅的中國,讓我們的生活紅紅火火;鏡上貼上漂亮的年畫,讓新的一“年年有餘”;美麗的剪紙貼在上,一個喜慶祥和的“新家”佈置好了。

過春節,大年三十的年夜飯不能少的,年夜飯也是團圓飯,家人坐在一起,開心的聊著一的收穫,吃著飯,聊著天,給爺奶奶拜年,給姥姥姥爺拜年,叔叔嬸嬸拜年,給大姨姨夫拜年,給爸爸媽媽拜年。“恭喜發財、包拿來”開心的拿到壓歲紅包,已經和爸爸媽媽商量好了,今的壓歲錢存起來,等我長大了用。過春節,放鞭炮驅趕“年獸”是重要的,這是爸爸的任務,新年的鐘聲響起的時候,鞭炮鳴,禮花漫天飛舞,有的像仙撒下的花瓣,有的像天空上盛的花。大家在震耳欲聾的

炮聲中驅散過去一年的不愉,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過春節讓我瞭解了春節時各各樣的習俗,體會到了人世間親情,過春節,讓我喜歡、讓開心!

春節習俗的作文600字 篇10

眾所周知,農曆正月七年級,是我們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節日之一——春節。據史料記載,春節早在舜帝時代就存在了,不過當時只是用來做祭祀的一個日子,還算不上什麼節日。直到漢武帝的“太初改歷”之後,春節才被真正定在了農曆一月七年級。總共算起來,春節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

春節以前叫作“過年”。稱為“春節”,則是近代的事。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成立了“中華民國”後將公曆一月一日定為元旦,將農曆正月七年級定為春節。但其實春節從臘八就開始了。春節的習俗很多很多,買年貨、寫春聯、放鞭炮、做年糕等等,應有盡有。但最具有春節氣氛的,還屬放鞭炮了。除夕夜裡,家家戶戶都會拿各式各樣的鞭炮出來燃放:二踢腳、竄天猴、摔炮……,各種各樣的鞭炮聲在除夕夜裡迴盪著,那漆黑的天空上頓時綻放出了好幾朵“鞭炮花”,色彩豔麗,宛若天仙下凡。

宋朝時期,大詩人王安石曾寫過這樣一句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句詩讓處在現代的我也感同深受。春節的時候,除了放鞭炮外,第二件大事就是貼“福”字,掛對聯。貼“福”到底象徵著什麼呢?當然是寓意幸福安康!不過有人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乾脆將“福”字倒了過來,象徵“福氣已到”,以圖大吉大利。

在春節,吃團圓飯也是一種團聚的方式。除夕夜,家家的廚房酒菜飄香,不管是遊子還是外地工作者,除夕夜那天必須回來吃這頓團圓飯,除非萬不得已。所以,每家每戶都顯得很熱鬧非凡。是啊!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歷代族人的瑰寶,它像明珠般璀璨,像鑽石般珍貴。可想而知,我們在之後的年歲裡,無論如何都要將它傳承下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