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長征作文600字範例

來源:才華庫 2.02W

【篇一:我眼中的長征】

我眼中的長征作文600字範例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這首朗朗上口,氣勢恢巨集的《七律長征》,描寫的就是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故事——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

在中國作家魏巍的筆下,長征是“地球上的紅飄帶”。十萬多英雄好漢,為了躲避的追擊,從井岡山出發,縱橫11個省一直到達延安。一路上翻雪山、過草地、渡大江、闖叢林。這些荒無人煙的地方吞噬了多少紅軍戰士!產生了多少感人的英雄事蹟!想想看,二萬五千裡坐火車都要十多天,更何況當時沒有汽車,火車,連糧食都十分緊缺呢!長征期間,每天天上有轟炸機在炸,地上有追兵在追。這些艱難險阻都沒有嚇倒我們的紅軍戰士,他們開動了兩隻腳,硬是闖了過來!

漫漫征途中,隊伍斷糧了,有人就把皮帶和皮鞋煮了吃!再想想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遇到不喜歡吃的菜就把飯碗一推,不吃了!過雪山時,紅軍戰士們只穿著一件薄薄的單衣,而我們呢?衣服不好看不穿,不舒服也不穿,還挑挑揀揀的,現在想想真是慚愧!

身為一箇中國人,我很自豪,因為只有我國曆史上才有這樣驚心動魄的長征。它就像宣言書,向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它就像宣傳隊,在那11個省內宣佈,只有共產黨才能開創新中國;它又像播種機,將共產黨的優良傳統,革命精神發揚到全中國。

這就是我眼中的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驚心動魄的史詩;地球的紅飄帶;前所未聞的故事;紅軍戰士們的英雄寫照!

【篇二:我眼中的長征】

“若是阮唱歌你斟酌來聽,閒閒擺過來互相依倚,良心恰尊嚴稱斤在拼,這款的世界按怎趁令,紅燈青影內有刀光劍影,兼紅包替人黑白收驚,開闊的前門無法度行,原來是關擋在門埕……”這首羅大佑唱的一首歌,說明了我們紅軍戰士們不畏艱難,不怕困難,與作鬥爭。

在這漫長的長征路途中,發生了許許多多令人感動的事情。

1935年的秋天,紅四方面軍進入了草地,那時有很多同志得了腸胃病,走得十分慢,到最後跟不上隊伍。後來指導員讓老班長留下來照顧我們。過了半個月,兩袋青稞面吃完了,飢餓威脅著我們,老闆長髮現池塘中有魚,就給我們釣魚吃,自己卻吃魚骨頭和草根。憑著老班長的野菜和魚過了一天有一天。裡草地邊越來越近了我們的病越來越重了。捱了一天又一天,漸漸地接近草地的邊了,這天上午,老班長拿起魚鉤找水塘去了。我們的精神特別好,像過節似的。但過了好久,也不見老班長回來,找到老班長時,他已經昏迷不醒了,我們都慌了,釣魚的釣魚,生火的生火。當一碗魚湯送到老班長嘴邊時,他已經奄奄一息,說了幾句話,就犧牲了。

像老班長那樣捨己為人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去發揚嗎?他們堅持到了最後,結束了萬里長征啊!

“一絲絲希望一絲堅持,一點點光明嘛著歡喜,長征的心情如何煞去,愛靠著甚人挽回身邊,芬芳的土地猶原的夢,故鄉的等待親切的人,長征的真情永遠相同,甚款的天賜甚款的人,一絲絲希望一絲堅持,一點點光明嘛著歡喜,長征的心情如何煞去,愛靠著甚人挽回身邊……”

【篇三:我眼中的長征作文

作為生活在當代的孩子,我覺得我是幸運無比的。

雖然沒有經歷過戰火烽煙,也沒有經歷過血雨腥風,更沒有經歷過餓殍遍野……但是在我的心中永遠銘記的是長征路上的艱辛,更難以忘懷的是漫漫兩萬五千里長徵路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

從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為了打破第五次反圍剿,紅軍在毛主席的指揮下,毅然離開根據地,開始了兩年舉世震驚的長征路。萬事開頭難,更難的是下定決心。我佩服毛主席的睿智、膽識和勇氣,更佩服的是工農紅軍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氣魄,我看到的是團結,是大家擰成一股繩,有勁往一處使的凝聚力,而這正是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所欠缺的。

如果說“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經典詩句只能存在於教科書或者歷史書中的話,我想這是中華民族的悲哀。它應該存留於我們每位中華兒女的心間,存留於我們的血液,因為我們的幸福生活是我們的先烈用生命換來的。也許人們常常會忘卻,但是我們不能忘卻,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國人不能忘卻,而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更是中華民族的未來,我們肩負著讓祖國更強大的使命。

沒有長征的勝利就沒有黨,沒有黨就沒有我們。如果說連外國人斯諾﹒索爾慈伯裡都對中國長征報以崇高的讚揚,作為我們自己是一名中國人,有什麼理由不為此而驕傲和自豪呢。

我們生活在太美好的時代,常常不經意間忘卻那段艱辛的歲月,甚至是我們不願意去回想。但是英雄永垂不朽,英名流芳百世,精神刻骨銘心。而我們則應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學做人,學做事。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獨立則國獨立——長征歲月已往,長征精神永存心間。

【篇四:我眼中的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出自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描繪了長征的艱難,讚揚了紅軍精神。

1933年10月,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由於博古等人的錯誤指揮,紅軍傷亡慘重。黨中央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至此,艱難的二萬五千里長徵開始了。

在漫長的長征途中,湧現出許多感人的故事,如《金色的魚鉤》、《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一袋乾糧》等等。

紅軍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長牢記部隊指導員的囑託,盡心盡力地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感人事蹟,以魚鉤為線索,表現了紅軍戰士忠於革命、捨己為人的崇高品質、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這些品質與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蜿蜒曲折的長征路上,紅軍戰士們四渡赤水河,渡過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他們穿越在槍林彈雨之中,英勇衝殺,擊退敵人,克服種種困難。

終於,在1935年10月,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歷經艱難險阻,達到吳起鎮,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在漫漫長征途中,紅軍們對革命理想的執著追求,他們不畏強權,不怕困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他們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長征精神,把這種精神化作學習的動力,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才,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

【篇五:我眼中的長征】

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長征是家喻戶曉的。

從1934年開始,紅軍戰士們邁開了長征的步伐。在慢慢長征路上,不僅有槍林彈雨,還有雪山草地,更有飢餓寒冷,還有許多難以想象到的困難。“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面對各種險惡的環境,紅軍廣大幹部表現了壓倒一切敵人,戰勝一切革命英雄主義氣概。靠著英雄犧牲,不屈不撓的革命意志,紅軍衝破了一道道敵人的封鎖,越過了一道道艱難險阻。他們爬過了18條山脈,渡過了24條河流,經過了12個省份,佔領了62座城市。爬雪山,過草地的故事是無人不曉。一直到1936年,他們才到達根據地,行程有兩萬五千裡!

長征路上,有多少個生命消失了?又有多少個人堅持到最後呢?他們又是怎麼做到的呢?是信念!是每個戰士心中堅定的信念。他們寧可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也要讓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為了心中的信念,千千萬萬的紅軍克服了重重困難,浴血奮戰。因為有信念,所以才不怕那千難萬險,因為有信念,所以才不怕雨雪風沙。信念支撐著紅軍由劣勢轉為優勢,支撐著紅軍走向了勝利。

細細想想,我們的學習生活不也是一種長征嗎?當然,這比長征的時間要長得多。學習就象爬雪山,你再不喜歡的事也要做,要不然,你就翻不過這座“大雪山”!學習也象過草地,要仔細地看前面的路,不然就會陷入“沼澤”,永遠也爬不起來。但我們要學習紅軍,再難走的路也得走,再難爬的山也要爬!只有勇敢地面對一切,就能挺過去!

這就是我眼中的長征,以及那刻骨銘心的長征精神。

【篇六:我眼中的長征】

在我心目中,長征是一種奇蹟,是一種由我們偉大的人忙民領袖毛澤東主席帶來的奇蹟。

1934年10月16日是個觸目驚心的日子,因為那是二萬五千里長徵開始的日子。1936年10月,那漫長的歲月中,長征已驚天動地地走過。中國工農紅軍也已經從當初的中央革命根據地轉移到了陝西甘肅。

1933年10月,調集50萬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由於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和軍事顧問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雖然紅軍英勇奮戰一年,付出重大傷亡,但未能粉碎敵人的“圍剿”。黨中央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

1934年10月,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共八萬多人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向湘西前進。一路上遭敵人圍追堵截,紅軍雖英勇衝殺,但因敵人太多,好在順利渡過了湘江,可人員卻已損失過半,只剩三萬多人了。敵人在紅軍去湘西的路上佈下口袋陣,就座等紅軍前去。博古等人執意要去湘西與二、六軍會合。在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毛澤東提出紅軍不去湘西,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得到多數同志的支援。於是,紅軍改向貴州前進,渡過烏江,奪取貴州北部重鎮遵義。

遵義會議後,在毛澤東的領導下,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然後渡過金沙江。接著紅軍又馬不停蹄地北上,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大雪山。

經過了二年紅軍終於到達甘肅。在我的眼中這次長征不僅要有好的領袖,更要有好的團隊精神,這是一次重大的勝利,更是一次好的學習機會,我們要學習這種長征精神!

【篇七:我眼中的長征】

1934年10月16日,一個特殊的日子,至現在大約82年了,那一天紅軍離開江西根據地就開始兩萬五千里長徵的日子。毛澤東領袖曾經作詞讚美紅軍長征的歷程:“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因為沒有長征就沒有今天的中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了擺脫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在此過程中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七百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而且他們的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裡,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著長征的勝利結束。

我覺得,紅軍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在那個年代裡,承擔起了自己的歷史責任。這種歷史責任感,最值得我們紀念,也是今天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最需要的。

紅軍長征,一個不能讓中國人忘記的史詩,它記載中國在建國前英勇抗敵的偉大壯歌,記載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險,勇不低頭,堅貞不屈的民族精神,它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現在老師們也總是用長征精神來激勵我們,使我們不畏艱辛,奮發直前。

所以,長征是我心中永遠是一個偉大無法替代的歷史。

【篇八:我眼中的長征】

長征,這是一個嚴肅而奇幻的一個詞。在參加過長征的老人們心中長征就是堅持,困苦甚至是死亡的代名詞;在數屆領導人的眼中長征是勝利是老一輩中央領導人機智的代名詞;在爸爸媽媽們的眼中長征是所有我們擁有的根源,是深深的感激……然而在我的眼中長征是彭德懷的大黑騾子,長征是歷史書本上的一段文字,是幻想中吃著草根皮帶的戰士們。

小時候,很小的時候就從書本上生活中不只一次聽過長征這個詞,然而我對長征的第一映像來源於國小的一篇課文《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彭德懷作為中央紅軍的一名指揮官竟然連一匹馬都騎不了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匹黑瘦精幹的大黑騾子,這反映了什麼呢?是彭德懷的個人勤儉的高貴品質嗎?這裡的他顯然不是,而是反映了當時中央紅軍被迫轉移戰略根據地的被動性和平窮啊!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起小時候當做神話,甚至質疑過的“傳說”——紅軍過草地時沒有糧食就吃草根,吃皮帶。

這是真的嗎?在現在半夜閒來無事開啟冰箱就能吃到夜宵的我們來看這似乎是不可能的。又硬又厚的皮帶,泛泛著苦味的草根怎麼可能成為我們祖先當時唯一的齟上之食呢?帶著這些疑問質疑時光悄悄流到了我讀起歷史課本的時候,這是一件長征時再典型不過的真實事件。長征時攀雪山,過草地,從根據地帶出來的糧食怎麼夠這些體格強壯,沒日沒夜行走於深山巨谷中的戰士們吃上很就呢?如果不這麼做就會和一些戰士一樣餓死在長征的漫漫長路之中。現在再來看看這件小時候在我眼裡不可能的滑稽搞笑的事件,似乎變成了一個血腥心酸的事情,是戰士們堅韌意志的論證。

這就是我眼裡長征一個血腥的,令人談及變色的長途旅行。如果時光重來一次人們還會選擇長征這條路嗎?我不知道,我的眼中沒有答案。

【篇九:我眼中的長征】

長征——是紅軍為了打破軍隊的第五次圍剿,在毛澤東的指揮與領導下,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離開了原來的根據地,舉行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徵。但是,長征路上,有多少個生命消失了?又有多少個人堅持到最後呢?

在紅軍戰士中,有一位“賈婆婆”,是紅四方面軍婦女工兵營裡年齡最大的一位,叫賈德福。其實她並不大,只有二十七歲。在長征時,無論爬雪山,還是過草地,她總是揹著幾十斤重的糧食和一口大鐵鍋,甚至在負傷的時候,她也不同意讓其他同志來幫她背。大家都很尊敬她,所以喊她“賈婆婆”。最後,“賈婆婆”因為長期勞累倒在了長征的路上。“賈婆婆”的事例難道不是紅軍戰士不怕苦、不怕累的真實寫照嗎?

萬里長征,堅苦卓絕,他們與天鬥,與地鬥,與敵人鬥,他們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具有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冰天雪地的雪山,使多少人長眠於此;荒涼潮溼的草地,吞噬了多少紅軍戰士的生命。但他們沒有放棄!為什麼!因為他們有崇高的革命理想;有堅定的革命信念;有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革命精神!

當今社會,有許多人由於經不起挫折的考驗,最終失敗。革命志士們在長征途中遇到的挫折更大,他們面對著生死的考驗,他們不怕犧牲自己,給全中國人民帶來光明與希望。我想: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學習中,我們都應該勇於面對挫折,勇於向挫折挑戰,就算是失敗了,又算得了什麼?至少我們可以從中吸取許多教訓,不斷地充實自己。

同學們,努力吧!讓我們重踏長征路,弘揚長征精神,努力拼搏,為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十:我眼中的長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了擺脫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七百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裡,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著長征的勝利結束。

長征,是一部中國工農紅軍艱苦卓絕的史書;長征,更是一座中國歷史上的不朽豐碑。

長征是戰爭史上的奇蹟。紅軍一共轉戰十四個省,全程兩萬五千裡,紅軍沒有充足的軍需供應,沒有足夠的食物,他們以草充飢,披星戴月,披荊斬棘,經歷千百次的戰鬥,最終取得了勝利。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毛主席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激昂雄渾的畫卷。在長征途中,紅軍戰士浴血奮戰,突破敵人一道道關口,用生命寫下多少可歌可泣的事。

從長征勝利到現在,已有很長一段歷史了,但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徵路依舊印刻在後人腦海中。我們要緬懷先烈,用長征的精神激勵自己,珍惜來自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為國家做出貢獻。作文

【篇十一:我眼中的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又讀起這首《七律·長征》,腦海中迴盪著的是曾在睡夢中想象了無數次的長征景象,心中不免感慨萬千。

兩萬五千裡的長征路,不僅預示著中國新局面的開始,更是表現了中華兒女在艱苦卓絕的惡劣環境下勇往之前的高尚品格。每每在夢中,我總是幻想自己也緊緊跟隨著紅軍的步伐,那一幕幕史實彷彿都栩栩如生的展現在我眼前。我似乎看到他們在巧渡金沙江時的聰明睿智;在飛奪瀘定橋時的意氣昂揚;在強渡大渡河時的英勇無畏……

在我眼中,兩萬五千裡不僅是腳底下的路,更是心中朝著信念與夢想,不懈努力的精神歷程。

記得小時候,爸爸教我騎自行車,我越是害怕,爸爸就越是放手讓我一個人騎。剛踏上車,一不小心就摔了一跤,這不禁令我感到後怕,唯唯諾諾的不敢上前,這時爸爸發話了:“如果你連這小小的困難都不能夠勇敢面對,等你長大後更會經歷更多的磨難,你卻不敢向前,難道就一直止步不前麼?”我愣住許久,沒有說話,但內心卻是波濤洶湧。此時此刻的我就應當像當年紅軍長征一樣,大步向前,不畏艱險。更何況這是比那兩萬五千里路不知簡單多少倍的事啊!又有什麼理由就放棄呢?想到這,無形之中帶給了我巨大的力量,支撐著我再一次跨上了自行車。這時的我昂著頭,挺著胸,就像一名戰士。我毫不猶豫的再一次跨上車,用盡全身力氣一蹬,這一次,我沒有摔倒,而是朝著遠方賓士,更是向著夢想前進。

也許我們生處和平年代,與“長征”這一詞相隔甚遠,但其實人生就是一場永無止境的長征。在不同的階段,我們面對著前方未知的考驗,它們帶給我們或大或小的困難。在這時,我們所需的就是一份堅定的“長征精神”,沒有不經風浪的船,亦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而成功戰勝它們的祕訣就是勇往直前,不懼怕困難,困難自然就會懼怕你。

【篇十二:我眼中的長征】

未來的路途是我的夢,過去的長征是我寶貴的精神財富。紅軍戰士的長征精神,我們也有:團結樂觀,勇敢頑強……七十年後的現在,長征精神依然熠熠生輝。長征是可怕的,曾奪去了無數的年輕生命。

長征,十分艱辛,紅軍戰士卻披荊斬棘,勇往直前。過祁連山時,祁連山一片寒氣所包圍著,沒有人煙,沒有生機,也沒明確的道路,只有密密層層的刺叢,無底的沼澤,參天的原始森林,紅軍戰士卻毫無畏懼,永不放棄。他們的衣服被刮破了,皮肉也被爛掉了,糧食已消耗殆盡,只能採些野果來充飢,野果子吃完了,啃樹皮,樹皮啃不動了,身上的皮帶在紅軍戰士們的眼中,就如奢飾品,山上寒風凌冽,風雪交加,晚上睡覺時,他們圍靠在一起,燒掉了無數的樹枝,薄薄的褲子。為了取暖連褲子燒了幾個大洞也不知道,直到被刺骨的寒風吹醒,這才發覺,一些人被凍成了冰雕,一些人被埋在了雪堆中,還僥倖活著的,眼毛上都是白雪,活像一個雪人。任何一人看來,這樣就已經絕望了。

面對這樣地獄般的處境,紅軍戰士們依然堅持不懈地行走著,前方昏天暗地,霧氣瀰漫,後方有密集的炮彈,敵人的追趕,紅軍的一些部長為了掩護其他隊友,轉身迎敵,亡的亡,死的死,英雄壯士壯烈犧牲在沙場上,這般的情況下,在我看來,這已經束手無策了,一籌莫展了。

就在這種情況下,紅軍戰士把自己剩餘的糧食留給隊友,自己卻在路上死去,山上,部長們把自己的棉衣分發給士兵,自己卻在荒山野嶺裡凍成冰雕,被抓住的士兵,寧可自殺,也不願做敵人的俘虜……一件件的歷史事件,編成了一部驚心動魄的史詩,我突然變得十分渺小,怎能比得上紅軍呢?他們的英勇無畏,關心他人,團結互助……如今。在我看來,長征是會使人無所抗拒的,讓人變得頑強起來。我的長征路現在才開始。

有了紅軍的偉大精神,有了歷史英雄留下來的力量和智慧,我的長征路一定會輝煌。在那之前,我不能捨棄紅軍的精神。

【篇十三:我眼中的長征】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紅軍長征的理解也不斷產生著變化。

小時候,曾聽爺爺講紅軍長征的故事。當時什麼都不懂的我,對長征充滿了好奇,經常纏著爺爺問這問那。“爺爺,紅軍為什麼要長征啊?”“那是因為紅軍要擺脫軍隊的包圍和追擊呀!”“是什麼人?他們為什麼要去追擊紅軍?”……那時的我還是太小,不懂得紅軍的苦。

之後,我上了國小。再次聽老師講起了紅軍長征的故事,不再像小時候那樣,有那麼多的問題了。那時我對紅軍長征的原委已經有了大致的瞭解,也懂得了紅軍長征辛苦,他們翻過無數座大山,越過無數條大河,行進了25000裡才到達目的地。在這期間,紅軍進行了380餘次戰爭,攻佔700多座縣城,共擊潰軍數百個團。自從我瞭解了紅軍的巨集偉事蹟,便由衷地對紅軍的英勇無畏而崇拜佩服不已。

直到今天,再次想起紅軍長征的故事,又有了新的體會。體現在紅軍們身上的各種精神,也值得我們去學習。在這漫漫的長征路上,紅軍們什麼困難沒有遇到過?槍林彈雨、急流險灘、挨凍受餓、病魔纏身……但在面對這些困難險阻時,紅軍們並沒有畏怯、退縮,而是堅強地去面對,咬著牙闖過難關。“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正是因為紅軍英勇犧牲,不屈不撓的革命意志,才使長征取得了重大的勝利。我們也應該學習紅軍長征的精神,面對困難,從容的面對,不放棄,勇敢的闖過去,就會取得成功。

從革命的方面來說,紅軍長征粉碎了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從我們的角度來看,紅軍長征的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去讚頌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