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的作文600字錦集九篇

來源:才華庫 2.68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600字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600字錦集九篇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1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佳節來臨,此時此刻,也許你正陶醉在旅遊休閒的愜意之中,親身參與到賽龍舟,包粽子等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中;也許你正與你的家人或朋友一道品嚐著美味可口的粽子,相聚言歡,其樂融融.然而,我們既要好好休這個”假”更要好好過這個節.過一個回味無窮的端午節,不光要吃粽子,更要體味端午節所蘊涵的豐富歷史和悠久文化,感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孜孜以求的精神力量.

愛國主義精神是端午節的永恆價值所在.說到端午節的起源,人們自然會想起著名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據說他受到壞人的誣陷,為了證明自己是清白的,他投汨羅江而死,主張愛國主義。後來的人們賽龍舟是為了撈救他,投粽子是為了讓魚蝦吃飽,不去吃屈原的遺體。屈原的這種對祖國和人民忠貞不渝的高尚情懷,贏得了後人的深切尊重和真摯懷念.

我家過端午很簡單,祭拜祖先,還有吃粽子,包粽子,往年都是我媽媽那一輩的人在包粽子,我們小孩子的不會的.今年,媽媽卻主張教我們包粽子,早晨,媽媽到街上去把粽葉買回來,我和爸爸把糯米準備好.等媽媽回來,媽媽開始教我了:我先學著媽媽的樣子,拿起兩張粽葉,把粽葉向中折出一個圓角,左手捏緊,最後,再用事先撕好的粽葉條向粽子的兩頭各繞兩匝緊.一個好看的粽子便包好了.於是,我又別出心裁地給它做上記號”吟”.我雖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幾個粽子,怎麼看也沒有媽媽包得美觀結實,但是媽媽卻說我的是最好的,我又奇怪又開心.我想下個端午節我還要包粽子,做到不是被媽媽安慰似的表揚,而是實實在在的誇獎.

這次的端午節真是一個回味無窮的端午節,我既好好過了端午節,又好好的體味了端午節所蘊涵的豐富歷史和悠久文化,難道這不是一個十分回味無窮的端午節嗎?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2

端午節的來歷是在戰國時期,人們是為了紀念楚國的屈原而出現的習俗。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懷石投汨羅江自盡,以示自己愛國之心。現在,在這一天,人們以包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草等方式來過端午節,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小時候,我的端午節記憶就是包粽子,賽龍舟。在農村老家陪著爺爺奶奶過端午節是我這一生最美好的記憶。

我的端午節記憶是從包粽子開始的。首先,為了在端午節那天既能吃上粽子,又不耽誤看賽龍舟,就要提前幾天準備好包粽子的食材。所以,細心的婆婆早就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早晨上山摘好了粽葉和捆粽子用的粽繩。

粽葉摘回來後不僅要浸在水裡用乾淨的刷子順著粽葉的紋路一張一張刷乾淨,還要挑出有蟲眼或發黃的葉子。處理好粽葉後瀝乾水,放在一旁備用。接著便可以用水來淘洗糯米,在淘洗過程中切忌大力淘洗,因為這樣會把糯米表面的一些營養物質洗去,得不償失。

一切準備好之後就可以包粽子了,包粽子其實很簡單,只需要把兩張粽葉重疊在一起,然後卷折成漏斗狀,再往裡面裝上適量的糯米,接著用沒折完的粽葉蓋過來,最後用粽繩捆好,打個結,這個粽子就包完了。

包完粽子後,只需要靜靜等待端午節的到來就行了。

在端午節的這天的早上,婆婆早早地起了床給我們煮粽子。等我們起床時,香噴噴的粽子已經在桌子上誘惑著我去吃了。由於我們包的的是青葉粽,粽子瀰漫著粽葉的清香和糯米的米香,蘸點白糖送入嘴中,感覺自己朝氣蓬勃,精神煥發。

在吃完粽子後,我們便馬不停蹄地趕往長江邊,爭著搶一個好位置看賽龍舟,可我們還是來晚了,只能站在一個視線不太開闊的地方望著遠處的長江。

一聲鑼響,便宣告了比賽的開始,接著我們便隨著震天的鼓聲和富有節奏感和力量的“嘿咗,嘿咗,嘿咗”口號聲看見了幾艘色彩鮮豔的龍舟。其中紅色的龍舟一馬當先,衝在前面,其餘的龍舟緊跟著,也不甘示弱,人們吶喊著,場面異常激烈。隨著龍舟船頭鼓點聲音的減小,龍舟劃出了我的視線,遠去了。最後得到訊息,果不其然,是紅色的龍舟贏了。這個訊息的到來,也就宣告了端午節的結束。

這就是我的端午節記憶。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3

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著小船去把竹筒裡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

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麼“祕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划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徵。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愉快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4

七年級糕,八年級粽,九年級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念起這些兒時的歌謠,我就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來。

家鄉在壺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飄香;山下綠水環繞,田野肥沃。在一片鬱鬱蔥蔥的枇杷樹邊,有著整齊的紅磚綠瓦。一派安靜和諧的鄉野村落,這就就是我的家鄉,也就是明代狀元柯潛的故鄉。每年端午節來臨,我們便會挎上籃子和姐姐一齊上山去採艾草,並配上石榴葉、枙子花等合為“五味草”。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據說艾草會鎮邪辟災。當然在我們看來,只要聞一離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對我們來說就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們都爭著到山上來,採下大片的艾草,也採下大片的快樂。

當然媽媽會用“五味草”給我們煮上好多的鴨蛋,據說小孩吃了還不咳嗽呢?而對我們小孩來說我們總就是拿著心靈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線編的袋子,裝滿鴨蛋到處炫耀。吃過午飯,媽媽又會用“五味草”煮鴨蛋的水給我們洗澡,真就是又香又舒服,整個夏天都不長痱子呢……

在我們的記憶中,端午給人的印象除了玩就就是吃。在端午節期間,我們除了能夠吃上香噴噴的鴨蛋,還有讓人記憶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就是端午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著,洗乾淨碼好。粽子的餡一般就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後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後,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唸書才明白,包粽子的習俗和我國曆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此時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後,群眾為了不讓水裡的魚咬著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裡。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於就是,為了保護並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之後有了更為熱鬧的“賽龍舟”。

我們村裡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

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豔隨風飄揚,小夥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著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大家齊心協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5

有人喜歡喜氣洋洋的春節,有人喜歡花好月圓的中秋節,也有人喜歡熱鬧非凡的國慶節,可我最喜歡那豐富多彩的端午節。

在農村每到端午節, 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超市的貨架上也多了各種各樣的粽子。有豆沙粽子,有肉粽,還有蛋黃粽等等,讓人見了饞涎欲滴呢!可我還是喜歡吃 媽媽包的粽子。我們家每年都會包粽子,媽媽再忙也會抽出時間包各種各樣的粽子。我最喜歡吃葡萄乾的餡,每當想起,嘴裡似乎還殘留著那酸酸甜甜的味道。記得 每次我總笨拙的跟在媽媽後面學著包,可每次都以撒了米而告終。媽媽總是笑著說,男子漢哪裡做的了這些,快快洗手等著吃去。於是,我就只得退而求其次的守在 鍋前,鍋裡先包好的粽子已經能聞到那淡淡的清香了。終於煮好了,一開啟蓋子,那香味就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出來,不顧熱的燙嘴大吃起來。

端午節那 天是孩子們最開心的一天。我們不但有新衣服穿,小孩子還掛香包,扣長命縷。那香包裡放進了晒乾的艾葉,聞著有淡淡的清香,使人精神為之一振;那長命縷由五 色絲線組成,上面還會扣有小鈴鐺。媽媽說那五色的絲線裡傳遞著長輩對我們深深的祝福。每當媽媽幫我係長命縷時,我總會聽到媽媽一邊系,一邊小聲的說著什 麼。當我問時媽媽總是摸著我的頭,笑著說,願媽媽的寶貝永遠健康、聰明。

端午節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那就是賽龍舟。傳說,春秋時代的楚國大夫屈原被壞人陷害,被流放到了邊境。過了幾年,他的國家被侵略了,屈原悲痛不已,心如刀 割,最後投江自盡了。漁夫們知道了,紛紛划著船來打撈他的身體,可惜沒撈著。於是,人們向河裡扔飯糰,糕點去餵魚蝦,希望它們不要去咬屈原的身體,這個美 好的願望一直流傳至今。可惜我們這沒有大河,當然也就看不到這盛況。

今年的端午節又要到了,我好像又聞到了粽子那淡淡的清香。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6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雖然它沒有春節那麼隆重的氣氛,但它卻寄託了我們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五月初五那天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跳入汨羅江的日子。為了不讓魚蝦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粽葉包著糯米,投到汨羅江裡,我們家鄉端午節主要風俗是包粽子和插艾葉。

到了端午節就開始包粽子了,媽媽拿了幾片事先泡好的粽葉,把粽葉捲成圓錐體,把糯米放進去,中間再放上幾顆蜜棗,一會一個粽子就包成了,媽媽包的可好看了,有三角形的,菱形的包好後,把粽子放進鍋裡煮,一鍋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清香四溢。

在媽媽包粽子的時候,我和爸爸也忙個不停,那就是插艾葉,我把艾葉用紅毛線捆好,爸爸把捆好的艾葉插在屋門上,傳說這樣可以辟邪福。艾葉還可以做藥材用,每年大伏天的時候,奶奶用艾葉燒一大盆熱水,給我泡澡,可以治療面板病。

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也喜歡我的家鄉。作文

子、吃粽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粽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為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為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群眾頂著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裡裝著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裡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作文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7

隨著端午節的漸漸臨近,商場、超市裡已擺滿琳琅滿目的.各色粽子,預示著節日的臨近。大街小巷彷彿充滿了粽子的香味,空氣都帶著淡淡的粽香,忙的都有些遺忘了,又是端午了啊!

父親住院有半個月了,幾日來都是在忙忙碌碌中渡過的,送孩子、上醫院、做飯,幾乎天天如此,如果不是看到超市裡的各色粽子,幾乎忘卻了端午節的來臨。

父親在家的時節,此時家裡早已是粽香滿屋,孩子們歡歌笑語的嬉鬧著,等待那美味的粽子在滾燙鍋裡翻騰個夠了以後,拿到桌上的那一刻。拿起熱氣騰騰的粽子,迫不及待的扯下包裹在粽衣上的絲線,剝除掉美味最後的保護,沾上甜甜的白糖,小心翼翼的塞入嘴中,撥出一口熱騰騰的蒸汽,閉上眼睛,品味著那濃濃的粽香從嘴裡一路向下,直到全身被粽香包裹,真是一個美呀!

父親一直說我手笨,怎麼也學不會包粽子,試過許多次,一直不得要領,現今,父親不在家中,只有靠母親一人了。抽時間回家了一趟,說是幫母親包粽子,其實,也就是打一個下手,自己實際也幫不了多少的忙。拿起放著的竹葉,看著母親熟練的擺動著,不一會,一個完美的粽子就成型了,可是我擺弄了半天,不是包不緊,就是包不住,母親看不過去了,及時喝止了我,把我趕到了一邊,只好坐到一邊看著母親包了。

母親的白髮又增多了!這一陣由於父親生病,母親益發的操心,白髮愈發多了起來!

現今我家端午節倒是講究不多,無非是包個粽子,家門口插上幾株艾葉而已,完全不如家鄉那樣了。家鄉的端午節端是熱鬧不凡,龍舟、懸掛菖蒲、艾草,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粽子等等不一而足。唉,好久沒有回家鄉了!

看著母親包完粽子,煮在鍋裡,才匆匆而去。傍晚時分,砰砰的敲門聲響起,開啟門一看,原來是父親,手裡提著一兜的粽子,往家裡一放,沒說幾句話就走了,看著那兜粽子,只覺得兩眼發酸,眼淚幾乎奪眶而出,久久無法平靜。

那一個個的粽子,就是濃濃的愛意!濃濃的深情!那一顆顆的米粒、一個個的蜜棗就是一顆顆跳動心,一片片不捨的情啊!

悠悠端午節,濃濃粽香情!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8

我的家鄉在湖北,時至五月,家鄉的空氣裡瀰漫著粽子的香味。是啊,端午節到了!端午節在湖北俗稱端陽,“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喝黃酒,龍舟下水喜洋洋!”正如這首民謠所唱,在每年的端午節,湖北各地均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黃酒、懸艾草的習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在宜昌市秭歸縣端午龍舟競渡,非常隆重,還有祭祀、招魂等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活動。

檢視史書,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紀念直言敢諫的伍子胥之說、有同情孝女曹娥之說、有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之說……。而在家鄉,千百年來,尤以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佔據主流地位。

據史書記載,屈原為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天的湖北宜昌市秭歸)人,是春秋的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去職與流放,卻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的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國家被侵略,含恨報石投江,楚國百姓聞訊奮起駕舟營救,此後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又怕江河裡的魚吃屈原的身體,就紛紛拿米團投入江中,後來便有了包粽子的習俗。每年的端午節龍舟競渡與吃粽子等祭拜習俗,體現了百姓對愛國詩人的敬佩與思念。

從20xx年起,我國將端午節規定為法定節假日。20xx年,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這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案。

“千山萬水粽是情,千秋猶憐屈子心,詩人仰天出門去,世間難覓離騷人!”端午節紀念屈原的文化源遠流長,其在文學方面的造詣,是中華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其高雅的文人氣質與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

又是一年端午節,隨著知識的增長,我對端午節的來歷與意義有了更深的瞭解,其風俗習慣及文化傳承,增強了我們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9

每一條彩繩背後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題記

前兩天大連一直陰雨連綿,太陽也沒露一下。昨天總算碰上了一個晴天。

今天,從補習班回家,一個人底著頭,漫不經心的走著,突然看到地上躺著一根已被剪斷的彩繩。據分析判斷,這裡前一陣子應該是一個小水凼。(端午過後的第一個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繩摘下來,扔到水凼裡。算是一種習俗吧!)這才突然反應過來。端午節已經過去很久了。望著地上此時孤零零的彩繩,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國小生活大多是和爺爺奶奶一起度過的。那時的自己那麼無邪,那時的日子那麼溫暖。

那時,在端午節的前一個晚上,奶奶都會把我摟在懷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體溫,和她血液中流淌的愛意。我靜靜的聽著奶奶輕微的喘息聲,看她變魔術般的將普通的彩繩,擰在一起,編成好看的結。然後她會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認真而小心的將彩繩系在我的手腕上,腳踝上。清楚的記得她的那雙大手那麼溫暖,卻那麼粗糙。當時的我還會天真的問奶奶,為什麼不好好保護自己的雙手。而奶奶只是莞爾一笑,不予回答。現在想起,才曉得,那是歲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經歷無數風雨坎坷的見證。繫好後,奶奶總是會端詳一番,似乎在欣賞她的傑作。而那又是一種怎樣的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風對嫩柳的撫弄;秋日裡月光對修竹的依戀。又似晨曦中露水對小草的滋潤;暮靄時夕陽與水面的輝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滿滿的,都是對我的寵愛。

至今,那種感覺依舊十分真切。彷彿還能感覺到奶奶的體溫和目光。

只是後來,我回到大連,回到媽媽身邊。她的工作總是那麼忙,忙到無暇顧及節日的到來,更不要說為我係彩繩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