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滿分作文精選700字

來源:才華庫 1.54W

導語:會考已經到來,你準備好了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優秀作文,歡迎閱讀與借鑑,謝謝!

會考滿分作文精選700字

【篇一:溫暖的陪伴】

自古以來,每當孩子牙牙學語時,母親就會教孩子們念古詩,從小到大的課本中都有古詩。文人作畫後,也會在畫旁作詩。古詩,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使我們從中學到各種人生哲理,瞭解人情世故。

我小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帶圖畫的《唐詩三百首》,我也對那本書“頗感興趣”,只要媽媽不注意時,我總會在樹上面劃上幾道或是撕掉幾頁,漸漸地,我長大些了,原先的小厚一本書,現在卻變得破舊不堪,這時我終於對書上的字感興趣了。只要媽媽做飯時,我便會搬著個小板凳坐在角落裡用情的讀詩。

當時的我對一首《回鄉偶書》情有獨鍾,可能也是因為那上面的畫的原因吧!“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旁邊畫著一個老爺爺笑著對孩子們,可孩子們卻都不認識他,不願意和他玩,我當時只覺得這個老頭兒太可憐了,沒人理他,我都替他感到傷心。現在我長大了,終於明白這首詩的意思是作者在外漂泊了太久,家鄉的人已經變化,很少人認識他。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人們最熟悉的詩再不過是李白的詩了,一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傳遍了千家萬戶,但更人敬佩,是李白那不羈的性格,一個人只有他的心是純淨無暇的,才能寫出令世人驚歎的詩詞,只有她的心真正沉醉在一件事中,他才會領悟其中的真理。

不論是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還是白居易、黃庭堅這類的絕頂詩詞文人,各個朝代,各個時期,各個地點總會有絡繹不絕的才華之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我們中華的詩詞文明,將以代代傳承下去,陪伴著每個華夏兒女、炎黃子孫。

每當耳邊想起熟悉的詩詞的聲音,我們都感到無比溫暖和自豪,中華的詩詞,永遠陪伴在我們身邊!

【篇二:珍惜當下】

堅持猶如一支餘音不絕的歌曲,斷不了任何一個音符;毅力猶如一位卓越非凡的指揮家,缺不了精湛的技藝;勤勉猶如一組技藝超群的團體,少不了任何一個角色。這三者緊密地合作,方能奏出華彩樂章!珍惜當下,只有靠堅持不懈地奮鬥、頑強的毅力和勤勉的努力方能成就輝煌。

珍惜當下,離不開堅持地不懈奮鬥。縱觀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堅持造就了他們的成功——林肯歷經坎坷,但因為堅持,他登上了總統的寶座;比爾蓋茨放棄學業,投身微軟,因為堅持,他創下了一個響噹噹的微軟帝國。愛迪生勤奮好學,分分秒秒地進行試驗,因為堅持,他終於研製了鎢絲。匡衡年少有志,分秒必爭地學習,因為堅持,他終於成為了一代學士。然而,隨著速成之風的充斥,當下的人逐漸日日浮躁,堅持尤顯重要。珍惜當下,怎能拋棄堅持?珍惜當下,離不開頑強的毅力。魯迅棄醫從文,留給後人六百多萬字的精神財富;法拉第中年以後,為了節省時間,把整個身心都用在科學研究上,嚴格要求自己,拒絕參加一切與科學無關的活動,甚至辭去了皇家學院主席的職務。珍惜當下,毅力是一把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可見珍惜當下,怎能缺乏毅力?

珍惜當下,離不開勤勉。數學家陳景潤夜以繼日,潛心於研究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光是演算的草稿就有幾麻袋,但終於證明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另外,世界無償階級的革命導師馬克思臨死前還在爭分奪秒地寫《資本論》。古往今來,大多成功之士都是能夠勤勉做事的,可見,珍惜當下,怎能去掉勤勉?堅持是風雨中的小草,毅力是水田裡的稻穗,勤勉是瀑布下的彩虹,共同演繹了珍惜當下的美麗。珍惜當下,讓我們以堅持為舵,以勤勉作舟,以毅力為槳,一路乘風破浪,終會抵達成功的彼岸。

【篇三:面對大海】

清代張潮《幽夢影》中有言:“菊以淵明為知己,梅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為知己。”當面對著海,面對著這片蔚藍,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為知己呢?

海與大河不同。河流緩緩流淌,如老聃的“清靜微妙,守玄抱一”;而大海變化萬千,如莊周的“洞達而放逸”。海水的磅礴之勢,海水的傲視天下,海水的寧靜微瀾——面對這樣的海,我聽到的是孟德的“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我看到的是太白的“孤帆一片日邊來”;我想到的是子壽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海在歷史的程序中閃著文學的光,並且這片光芒不是僅有亮度上的耀眼,更是有色彩上的絢目——因為海的多變。但當面對這片藍色之時,我們又如何能夠只專注於它的磅礴、它的孤傲、它的寧靜呢?曹操的壯志,李白的才華,張九齡的妙句不是更應得到我們的關注、我們的肯定和我們的繼承?大海成為古典文學眾多意象中的閃亮一點,它的價值又豈止是它的多變?古人為我們留下海一般博大精深、奧妙無窮的燦爛文化,作為擁有悠久歷史與豐富傳統的民族的子子孫孫,我們的目光不該僅留在海水錶面。

海的能量不僅蘊藏於中國古典文學,它於全人類的藝術領域都有巨大貢獻。當莫奈懷著對自然的膜拜與對光的獨特認識畫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日出之海,當海明威筆下的老人與澎湃海洋做著殊死搏鬥,當貝多芬聆聽內心洶湧的潮聲譜出震撼人心的命運之曲……藝術家面對大海的時候,他們看到的不只是海水還有宇宙萬物,他們聽到的不只是浪聲還有心潮起伏。他們用獨特的心去感悟海,去感悟人類世界,於是他們為人類留下的藝術珍寶又如何能用海水去度量?無論是印象畫派還是《老人與海》抑或《命運交響曲》,這些誕生於海又比海更為廣闊更為豐富的文化,值得全人類去傳承發揚。

文學與藝術在海的滲透中格外鮮活,而我又由此想到了人類更本質的東西——那便是人性。也許雨果那句“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心”已經足以說明問題,但在充斥了現代科技的今日社會,人性似乎重新回到一個需要被討論與審視的高度。曾有人提出所謂“魚的哲學”——能夠隨波轉向便是適者——適者生存。但大海給予我們更堅定更值得欽佩的礁石。礁石任由海水沖刷,我自巍然不動,當潮水逐漸退去,顯露的才是真我本色。每個人的心均是片汪洋大海,做魚還是礁石是處世哲學的選擇,而勿庸置疑的是,礁石比魚更長久。

其實大海給予我們的遠不止文藝哲學,或者說文藝哲學中包含的遠不止大海。但面對海,馬爾克斯的冷峻、富恩特斯的磅礴、魯爾弗的神祕、柯塔薩爾的細膩,都一一浮現,我們可以聽見來自先人們的呼喚,以及內心真正的自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