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端午節的來歷作文300字(精選10篇)

來源:才華庫 1.74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的來歷作文300字(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端午節的來歷作文300字(精選10篇)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1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媽媽的早飯是粽子。我一邊吃粽子,一邊問媽媽:“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呀?”媽媽就給我講了一個關於屈原的故事。

戰國時期的一天,秦國打敗了楚國。愛國的屈原覺得國家要滅亡了,理想實現不了,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然後,屈原就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入大河。大家划著一條條船,把一個個飯糰扔入大河裡。人們希望魚兒不去吃屈原的屍體。

現在的端午節,人們賽龍船,包粽子,放風箏,掛艾草……我最喜歡吃粽子,因為我的外公會包,肉粽和蛋黃粽,還有豆沙粽。

其實,在屈原的故事發生之前就有端午節了。後來,屈原跳河的那一天正好是端午節。於是,人們就把端午節變得更隆重了。

今天,人人都過端午節,是為了記念偉大的屈原。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2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那麼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起源的嗎?如果不知道的話,那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傳說,在戰國時期有一位楚國人很有學問,他的名字叫屈原。屈原是在楚王身邊做官的,一心想使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可是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都城被敵人佔領,百信遭難,悲憤極了。於是便在五月初五寫下絕筆作《懷沙》,然後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了。人們得知這個訊息後,都出來尋找屈原的屍體,可就是找不到,後來人們害怕魚兒把屈原的屍體吃了,便用米包成粽子扔進江裡餵魚,所以後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從此以後人們便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

聽了這個端午節的來歷後,大家是不是也和我一樣特別感動呢?端午節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所以,我喜歡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3

端午節到了,人們就會唱起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你們想知道一些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嗎?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端午節又被稱為重午,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線”。各家要插“無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可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但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把大米投入江河中,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透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的遺體。現在我們不再投大米而是吃粽子來紀念屈原。可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這就是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你們知道了嗎?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4

每年5月初5——端午節,我們都會去看賽龍舟,還有吃粽子。大家都會把房子裡打掃的乾乾淨淨,在門窗上插上艾葉,驅蚊避邪……

據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屈原在22歲的時候就當上了大夫,起初楚懷王非常相信他,不久楚國的奸臣看屈原非常不順眼,就常常在楚懷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楚懷王聽多了,便漸漸不再信任屈原。又過了些日子,秦國的人把楚懷王騙走,並將他關在那裡,沒過多久楚懷王就死了。他的兒子成了楚襄王,上任就將屈原革職驅逐朝廷。屈原痛苦不堪,滿懷憤怒,落拓江湖寫下了《天問》、《九章》、《離騷》,最後屈原看祖國被侵,他實在無平撫內心的痛苦,在農曆的五月五日,抱起石頭跳進了汨羅江自殺。人們為了不讓愛國詩人屈原的屍體被魚、蝦、蛟、蟹吃了,就在江上敲鑼打鼓,划龍舟,往江裡撒粽子。

從此,我國每年的`農曆5月5日,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習俗。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5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讓我說給你聽聽吧!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是一位很有能力的人。有一年秦國攻打楚國,把楚國的國王楚懷王抓走了。楚懷王的兒子楚頃襄王即位,他不想救他爸爸,因為他爸爸回來以後他就當不了國王了,所以他就找個藉口說:“秦國太強大了,咱們還是別惹他的好!”

屈原對楚頃襄王說:我們可以聯合齊國,共同去抗擊秦國。

當時有一個奸臣,怕屈原得到國王的信任,就向國王說了屈原很多的壞話。楚君襄王聽了這位奸臣的讒言,把屈原的官罷了,還把屈原流放到沅水、湘江一帶。

公元前278年,秦國功進楚國的都城,楚國滅亡。屈原居然聽到這個訊息,心裡很傷心。抱著石頭投江自殺了。

從此,每年的這一天,人們更會用各種方式,開展各種活動,來紀念屈原。如包粽子、競龍舟、喝雄黃酒。

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6

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習俗嗎?那我來告訴你吧!有喝雄黃酒,掛艾草,賽龍舟,吃粽子。這些習俗都是用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認—屈原。

屈原因為對自己的國家失去了信心十分傷心,所以他就投汨羅江而死。百姓們得知屈原死了,就把雄黃酒倒到河裡,把蛟龍灌醉了,再把粽子扔進河裡讓蛟龍去吃,這樣蛟龍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了。還有划龍舟這樣的活動,這樣是可以把小魚小蝦趕跑,這樣就不會吃了屈原的屍體。

掛艾葉是用來驅趕蚊子和蛇,以及一些對我們有危害的蟲子。

賽龍舟是表示屈原愛國,愛百姓的精神,這也是為了紀念他不給國家丟臉的精神。

他也說過很多有名的詩:《九歌》《離騷》等有名的詩歌。他的詩歌讓人看了會讓人情不自禁地稱讚起他寫的詩。屈原在死之前也是一個名聲不小的人呢!而且他還是楚國最有名的詩人,自從他走了之後,楚國沒有了如此有名的人了。屈原是一個很厲害的人。

屈原真是一個愛國又偉大的詩人啊。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7

說到端午節沒有人不知道吧,端午節又名端陽節,五月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如果不知道的話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兩千多年前,有七個國家分別統領中國,燕國,秦國,楚國等等。有一個叫屈原的詩人,生於楚國,一心想讓自己的國家更富強,便做出了一個利民利己的方案,可楚王這個昏君,偏偏聽信奸臣的話。把他流放到一個偏僻的地方。之後,他每次都趕路去都城,把方案給楚王看。可楚王一次又一次的把屈原流放。有一天,秦國突然向楚國進攻。楚國不及防守就被打垮了,楚國的居民都叫苦連天。屈原看不下去了,便抱起一塊大石頭跳下汨羅江,楚國的百姓很傷心所以就排龍船去打撈他的屍體,把粽子丟進水裡,給魚蝦吃它們吃飽了。自然就不去吃屈原的屍體了。

所以,人們就把那一天定為“端午節”。現在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了嗎?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8

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不知道的那我告訴你們。

奶奶說是這樣的:“端午節吃粽子的傳統風俗與紀念屈原有關。傳說屈原投江後洹羅江附近的漁民聞訊立即駕漁舟趕來搶救。為了儘快救到屈原的遺體,大家有的用木板、扁擔當漿片,幾個人划著一隻船,爭先恐後,沿江而下到洞庭湖,一直沒有找到。這裡的漁民耽心屈原的遺體被魚吃掉,就用竹簡裝米丟在水裡,讓魚去吃,免得傷害他。東漢初年(公元1世紀)長沙有個叫區回的人,白天睡覺,夢見屈原對他說:“聽說你要來祭我,我很感謝你。

可是每年大家投在水中的祭米,都給蛟龍搶吃了,希望你用楝樹葉把桶塞好,外面用五彩絲線纏起來,因為蛟龍怕這些東西,區回就照他的話去做。這就是五月五日————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包粽子的由來,據蕭樑時吳均(續齊諧記)說:“世人作粽,並帶五彩絲及楝葉,皆汩之遺風也。”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9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人們會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這些習俗來自於一個故事。

傳說愛國詩人屈原投江後,楚國的老百姓紛紛前往汨羅江邊憑弔他。漁夫們列起船隊,打撈屈原的身體。一位漁夫拿出雞蛋和飯糰,一個個丟進江裡,說餵飽了魚龍蝦蟹,它們就不會去咬屈大夫了。人們見了就紛紛仿效。一位醫生則拿來了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說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它們去吃屈大夫。後來,人們用揀樹葉來包飯,還在外面纏上彩帶,慢慢地就發展成了今天的粽子。後來,人們將每年的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在當天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以此,媽媽們讓我拿了一個飯糰包粽子,我看著飯糰和揀樹葉非常緊張,好不容易包成了三角形,又不知道怎麼打結,最後打上了蝴蝶結。媽媽給了我一個大拇指,我真的很開心!

端午節會讓我想起古時候的故事。它也給了我很多快樂。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10

大家每年都過端午節,也許還不知道端午節的來歷,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吧!

相傳在四五千年前的戰國時代,七個國家都想讓自己的國家更強大,於是各國之間開始了戰爭。當時的楚國,是地處江南的大國,有我們的愛國詩人屈原,他是楚國的大宰相,在楚國的人緣極好。一次因楚國的皇帝冤枉他,他頂了幾句,只見皇帝暴跳如雷,把他流放到邊遠地區,並派兵去追殺他。他逃啊!逃啊!逃了很遠很遠。一天他逃到閔羅江邊,前有一條波濤滾滾的大河,後有追兵,他想:唉,就是死路一條。他拿著防飢餓的粽子向河裡投,讓魚蝦吃飽了,不吃他的遺體,然後他跳江自殺了。

老百姓聽說大詩人屈原死了的事情,心裡十分痛苦,大家在船上畫了龍頭、龍身、龍尾,為了讓龍神幫助他們找到屈原的遺體。人們便爭先恐後地去找屈原的遺體,被現代人們稱作“賽龍舟”。

現在大家都明白了吧!

熱門標籤